从尊道贵德这个角度看,秋雨与天下万物极不和谐。不和谐,是秋雨来的不是时候。秋天,不是生发季节,而是收敛的季节。秋风秋雨,没有也不能催生天地万物,也来的不是地方。此时此地是由于“晚来风急”,已是“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伤感之地,你秋风秋雨在黄昏时来临,而且,点点滴滴,下个没完没了,使得憔悴的黄花更是风雨飘零。黄昏的秋风秋雨不但没有滋润憔悴的黄花,反而将其撕裂得支离破碎!有什么再生之道德呢?前面讲道德养育万物,万物才会尊道贵德,而反过来,道德没有养育万物,万物也定然不会尊道贵德。现今的秋风秋雨不但没有滋润黄花,反而将黄花撕裂浸泡得零落成泥,那么此时的黄花何当以报?道德养育万物,万物尊道贵德,以至天下和谐,是相辅相成的。有养育之恩,才会收获涌泉相报之德。
而从另一个角度看又是和谐的。秋风秋雨与词人的冷清、孤寂的心境是和谐的。
词人处在“乍暖还寒”“最难将息”的肃杀季节,面对“满地黄花堆积”的凄凉景象,陷在“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苦闷之中,这时,好雨知时节,当“愁”乃发生,这黄昏时的点点秋雨随着秋风更加催生了词人的孤独、凄苦之情。词人按捺不住这凄风苦雨触动而萌发的悲凉之情,自言自语地、轻声轻气地、有气无力地道出,“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词人孤独无助,凄风苦雨催生了词人悲凉之情。词人将悲凉之情寄托在凄风苦雨之上,与凄风苦雨共呜咽!
自然界如此,人与自然也如此,人与人也依然。我们读读《道德经》五十五章会深有感触。
“含德之厚,比之赤子,毒虫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搏,骨弱筋柔而握固”。这段话主要告诉我们,品德高尚的人能与世界和谐相处。老子用婴儿比作“含德之厚”的修德之人,骨弱筋柔没有危险的原因是不会对客观世界构成威胁,如此客观世界也对婴儿抱持宽容之心,从而和谐相处。
现实生活中也是如此,那些性格内向、比较软弱也善于示弱之人。对身边的人不构成威胁或压力,周围的人也就对这些人很包容。孟子说的,“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就是这个道理。反过来讲,那些锋芒太露的人反而隐患多。
三十年改革开放能取得辉煌成就,尊道贵德也是功不可没。尊道就是尊天下和谐之道,贵德就是贵和能生财之德。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就提出利用相对稳定的国际和平环境,加快我国的国民经济建设,在这种思想指导下,我国经济在极其落后的情况下,利用较好的国际和平环境有了高速发展。在改革开放三十年后的今天,在我国经济取得辉煌成就的今天,在夹杂着“中国威胁论”的噪声中,我们又提出了睦邻、富邻,构建和谐世界的理念,为我国国民经济的进一步腾飞营造和平环境。前者是在我国国民经济落后的情况下利用国际和平环境,后者是在我国国民经济取得辉煌成就的情况下,为了保障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构建和谐环境。总的思想是一致的,发展需要和平环境。尊道贵德就是利用、创设和谐环境发展事业。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天下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令而常自然”。由此可以看出道、德、物、形与天下万物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万物生长离不开道、德、物、形,道、德是万物生长的本质因素,是内因;物、形是万物生长的辅助性因素,是外因。事物生长必须尊道贵德,离开了道、德。万物无以为生,无以为长。
现在讲第二个问题,尊道贵德,和谐发展。
老子说,“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老子这段话的意思,概括讲就是尊道贵德,和谐发展。
怎样做到尊道贵德呢?用老子的话说就是“长之育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促使万物生长发育,促使万物自立成熟,促使万物得到滋养与保护。就是前面讲的为事物自然生长创设和谐空间。如中医治病就是尊金、木、水、火、土相生相克之道,贵在利用患者自身免疫力与生发功能之德。注重调养,辨证施治,阴阳平衡。如得了肝病,而中医根据五行相克的原理,可能不去医治肝,而用药偏向脾胃,因为肝属木,脾胃属土,木克土,肝有问题,下步可能影响胃,所以中医就医治胃,固守胃,防止肝病向脾胃漫延。如肺属金,肝属木,金克木,现在得肺病了,有可能影响肝,要治好肺,就先固守肝,保证肝不受肺病影响。中医对大、小、疑难病症都只需望、闻、问、切。据说高明的中医只要看看你的人中,就知道你是否有病及性命几何!你是女性,他可以从人中长、宽、深判断你的生育能力,当然是“玄之又玄”。中医治病,利用相克相生的原理,注重防治。注重调养,病治好了,又不产生任何副作用,这就是尊道贵德。
西医治病相对中医就显得几分野蛮,是典型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对抗性治疗之道。小病用抗生素、大病开刀切除,病情不明显用机器照,机器照还看不明白,就解剖,血淋淋的,充满了毁灭与恐怖。其医术医道是对抗性的,在毁灭中求生存。旧病治好了,新的疾病又需要护理,甚至还会落下个病根子。这很难说成是尊道贵德。
怎样做到和谐发展呢?用老子的话说就是“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让其自然而然的生长不要企图掌控它,帮助其生长不要自恃有功,使事物成熟不要占有。概括来讲,是帮助事物生长,促使事物成熟、丰收,不要居功自傲,要看作是一种本能,要有敢当绿叶陪衬的奉献精神,这样才能营造事物生长的和谐环境,让事物自然发展。再往深层次上讲,不仅仅是奉献,也谈不上奉献。实质上是一种自然而然的事情,是彼此的需要,成长的需要,生命的需要。如人与自然,本是十分和谐的关系。人呼出二氧化碳,吸收氧气;植物吸收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排出氧气。你说,这是人帮助了植物还是植物帮助了人?如果一定要界定是人帮助了植物或是植物帮助了人,那是对尊道贵德、和谐发展的误解。这里既不是人成全了植物,也不是植物成全了人,而是人与植物在长期的共存共生中形成的共生共荣的和谐。是各自生理本能的反应与需要。是植物的新陈代谢成就了人的生长的需要,也是人的新陈代谢成就了植物的生长的需要,一切处在自然之中。就是老子所说的,“天之道,利而不害”。大自然的规律就是互相适应,互相帮助,互助互补。
人与植物乃至自然共生共荣,和谐发展,就是我们人类社会追求的理想境界!本来,人与自然,包括植物本是十分和谐的,但由于人类自身无休止地对大自然进行无节制地开发与利用,以致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发,带来人类生存危机。
怎样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呢?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解决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的问题,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
俗话说,条条道路通罗马,这话也对,但也不对。说对,是从不变的角度说的。从陆路,可以坐车到罗马,走水路,可以坐船到罗马,从空中,可以坐飞机到罗马。确实,条条道路通罗马。说不对,是从变化的角度说的。有圣人说,一个人不可能两次同时踏进同一条河流。既然一个人不可能两次同时踏进同一条河流,那么,一个人也不可能两次同到一个罗马。那么,条条道路通罗马,所到的罗马就不是同—个罗马。其实,这两种说法都很极端、偏执。要说不变嘛,罗马不可能不变,古罗马就不是今天的罗马。要说变嘛,尽管是日新月异,但昨天的罗马与今天的罗马基本上变化不大,可以说还是同一个罗马。说话、办事偏执一词,往往会给自己找麻烦。综合起来看,或许是一种方法,但不是唯一的方法。不变是唯一的,变是多样化的。老子说的,“道生之,德畜之”,是道,用毛泽东的话讲是内因,是不变的,是唯一的;而老子说的“物形之,势成之”,用毛泽东的话讲是外因,是变,是多样化的。如种子发芽是唯一的,是自身的生长之道决定的,其自身没有生育之道,无论你怎样想办法也是无济于事的。种子有生育之道,你不管把它洒到什么地方都能生根。而种子发芽后,你把他丢在原野上,任其自生自灭,也可能很快死去,也可能勉强支撑下去。如果你精心培养,它就会茁壮成长。这就是“物形之,势成之”,是外因在起作用。而且帮助其生长的方式方法是多样的。
做决策,完成一件具体工作,最少要从两个方面思考。在选择上,要从内因上考虑唯一性,优中选优。在实施过程中要从外因上考虑多样性,要全面考虑,尽可能周到。要构建和谐,“尊道贵德”是唯一性,而要具体实施构建和谐,“尊道贵德”不是唯一的,有多样选择。和光同尘的处世之道就是遵循“尊道贵德”,实施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具体措施。欲知其详,请听第六讲:和光同尘,处世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