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李都快没信心了,找我诉苦。我说:“你笨啊。第一次,你在卖过去,那些只代表你的历史,岳父母了解一下即可,和他们关系不大。第二次呢?进步了,但还停留在卖现在这个时间轴。大家都说激情是很容易过去的,是难以持续的。所以,要想让父母把宝贝女儿交给你,他们最不放心的是未来,你们真的结婚后,他们女儿的幸福会有保障吗?你会不会像他们一样呵护她?”
于是,小李开窍了,很详细地做准备工作。这回上门,他没带礼物,也没请吃高级餐,相反,带了一个计划书。用了那句最能打动丈母娘的表白开头:“我会一生一世对她好,我会用全部的努力去保障她和孩子未来的生活。我们有一个详细的五年计划。在我们结婚的前五年,我计划把家安置在哪里,我会为家里添置些什么,我们什么时候结婚,什么时候生小孩,为此怎么调整我工作的步伐。然后,有一个大致的十年规划,将来怎么一起赡养老人,哺育孩子,如何相处,如何防范婚姻风险,我会给她一个什么样的将来……”
滔滔不绝。但很实在诚恳。
结果不难预料,不久后,我收到了他们的喜帖。你会发现岳父岳母们总是倾向于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一个能给出灿烂未来的女婿。
总结,一般化的自我营销只会卖过去的成就,而稍微反应敏捷一点的人还可以卖现在的可能性作为给你,而真正拥有大智慧的人能够规划一个你们共同去憧憬的未来,让人心动并难以割舍。那么,议价的主动权自然就到了你手里,不是吗?
所以,现在就学起来吧!学习那种共建未来的能力。
死法决定活法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很小的时候,读这句诗,会眼角湿润,问爸爸,为什么荆轲明知此去无论成败都必死无疑,他仍要坚持前往呢?爸爸说,因为他是剑客,也是刺客。这是他的理想,也是他的宿命。每一个刺客都在血液里期待某个惊天一刺,并随时准备为此付出生命。
那时候小,听不太懂,却也知道“贪生怕死”是一个贬义词,知道英雄们大概都追求一种“死得其所”的境界。
再大一点,读到“金戈铁马去,马革裹尸还”的时候,就隐隐感悟到,是否很多时候,所谓的立志就是先选择了一种死亡方式,然后才倒推出了存活方式。如写出这样诗句的作者,他的价值观体系里,必然认定:好男儿就该战死沙场,而不该老死田园。所以,他先为自己定下了宿命,然后才会闻鸡起舞,勤学兵法苦练功,就等着上战场。
这种选择也受时代背景的影响,有这样志愿的人大多生于战事频起的乱世,从小就被植入了英雄情结以对应那样的时代。
如果说,好战是武将的命运,那么与之相对应的,渴望逃离凡尘俗世,隐居某风景秀美之所,静心地修身养性,保持相对独立完整的人格,留下传世的作品,就是历朝历代文人的向往。
陶渊明的那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他大概愿意死在一个宁静的午夜,田野的花香萦绕,案头的墨迹未干,壶里还有残酒,朋友们才刚散去,带着微笑,因为已知身后,作品会流传。
这种死法倒也诗情画意。
你可否有想过这个问题?
我们是否可以从死法的选择上逆推出我们想要的生活和存在方式?每个人都需要为自己的各种选择找一个注脚,了悟我们对死亡的态度,才可以理直气壮、理所当然地选择自己的存活之道。
必须知道想怎么死才能从容地选择想怎么活!
在此之前,你会活在动摇之中,不知如何选择的那种迷茫会一直跟随着你。
死亡是生命的终点,也是你给自己交的一份回避不了的终极问卷。这个答案的追问,会帮你探测到很多自己还未察觉的自我认知。要知道,关于终点的所有遐想,其实都和我们自身的愿景和价值观有关。
而这些愿景和价值观,将决定我们的行为模式和对应态度,直接解答了我们所不了解的很多本能回应和幸福指数方面的疑惑。
他山之石47:终极画面对泥水匠的人生影响
有这么一则小故事,能清晰地帮我们看到愿景的重要性。
说的是三个水泥匠,在同一个工地,都正忙着自己手中的活儿。
第一个愁眉苦脸,问他:“你在干啥呢?”他脑子里的终极画面是:一堆一堆山一样的砖,一辈子看不到头的不断重复的砌砖的画面。其实你也曾有类似的疲倦,不是吗?所以,他的回答毫无意外地充满沮丧和抗拒:“你没看到吗?我在干苦力!砌砖!”
第二个面无表情,问他:“你在干啥呢?”他脑子里跑出一栋栋的房子,里面却没有一间是他自己的。替他人盖房的人自己却住不起房。他的心情也惆怅,不过好歹可以养活家人,也算安慰。所以,他麻木地接受这种命运的安排,他平静地告诉你,他在盖房子。仅此而已。
第三个哼着歌,满脸的阳光。问他:“你在干啥呢?这么高兴!”他脑子里会跳出一座很漂亮的建筑,其中的某块砖上还留着他即兴刻下的名字。很多人因为他的努力而幸福快乐,他觉得自己真了不起。于是,他会很自豪地跟你说:“我在盖一座宏伟的教堂,有很漂亮的尖顶,将来全镇的人都会来这里做礼拜!我的儿女们会在这里结婚,而我死后,这里的牧师也会来为我祷告。我所砌的砖会是这建筑的一部分,一直矗立在这里,它将替代我接受一代又一代人的惊叹。”然后,他非常认真地把每一块砖都砌得整齐结实,因为那是他的作品,他愿意它在风吹日晒之后,依然漂漂亮亮。
明明是同样的工作。对它的终极意义有着不同定义的三个人,将选择用不同的态度去面对现在手头的工作。而这三种存活状态,直接影响了他们的出品和自身幸福度。
所以,想清楚你最终要什么,真的非常重要。
你想得什么果,你才会去种什么树,不是吗?
人这一生,难免都会想逃避一些东西,以便让自己活得更轻松一点。
对死亡和终极意义的逃避,可以让我们免于自律和自责。
你也可能会在不知不觉中逃避成功,自我暗示道:“那些成功的人太累了,这么活着有意思吗?”你甚至会给自己找借口,说,不想去想太多,自己觉得好就一切都好。的确不见得一个家庭主妇的归宿就比一个女王的归宿来的渺小。一个平凡父亲的伟大也不见得输给一个一将功成万骨枯的帝王。你可以遵照你内心的渴望选择你的死法,但你必须清楚地知道你要什么并无怨无悔。否则,人生就是一笔糊涂账。
人生是一个不断认识自己的过程。阻碍我们的,常常不是别人,而是我们自己。
说一个我自己的故事。我愿意更多地袒露自己,这在我看来,是沟通的最大诚意。哪怕,一部分故事并非愉快的回忆,但伤痛里的领悟,有时候更彻底一些。
自我经历33:生死瞬间的了悟
曾经,我不明白我那么热爱艺术,又怎么会很简单就抛弃了转身投入了商业策划。
我不明白,我怎么那么折腾,福州、上海、香港、广州、伦敦一个城市个城市去找我要的生活,却不知道那到底是什么样的生活。
我不明白:我缺钱就去赚钱,也赚到了不少;缺爱就去找爱,也挺多人爱我;爱出风头就去上电视;爱穿衣服就把一层房子都装满了衣服,但为什么我还是常常觉得怅然若失?
别人看着我的鞋,觉得又大牌又光鲜,我却觉得穿着也不那么舒服。我不知道我怎么了,我不快乐,以至于到了我肯放弃上海已建立的一切事业、家庭,带这些疑问飞往伦敦。我想去完全陌生的地方重新开始,寻找答案。
诚实地说,在伦敦,语言的不流畅,著名却并不适合我的繁荣,种种让我迷失得更厉害,我不喜欢伦敦,直到死亡临头。
有些事,还真是不死到临头不领悟!
2010年4月23日,我在寓所里等朋友来接,我将从伦敦希思罗机场飞往上海。突然就倒下了,没有任何预兆,觉得身体内部某样东西破裂了,5分钟之内就痛得汗湿了全身,几近休克。如果不是当时有来送行的朋友在身边,如果不是来接我的英籍导演的妻子曾经是空姐,有丰富的经验熟悉机场急救措施,如果不是英国医生的负责和敬业,我可能已经死在伦敦了。
我被抬上救护车送往医院急救。看着来来回回不断到急症室做诊断的各路医师,一管一管被抽掉的血,大量止痛片都止不住痛。直到医生说必须马上手术,让其他人都排开,先把手术室腾给我时,我要求先给妈妈打个电话,突然意识到那可能是我生命里的最后一个电话,却根本不知道要说什么!遗嘱,这种事,我总觉得离我还太过遥远。
大量的眼泪涌出,我从不知道,我原来如此留恋生命。
突然发现就这么死了,原来这么不甘心。
想起以前录的那些哭得稀里哗啦的情感节目里自己的毫不顾忌形象;想起我一直说要写一本书送给爸爸,却总找不到空档坐下来慢慢写;想起自己还有那么多奇思妙想都想记没记下来,死了别人也就都不知道了,我泪如雨下……
那一刻才明白,我其实什么也带不走,钱上没有我的名字,房子也不打我的LOGO。也就那几集我没当回事的电视节目里的影像是我的,可我并不上镜。想起未来家人会偶尔拿出影像来缅怀的时候,孩子们会觉得我挺丑的,我就觉得不甘心这么死了。
那一刻,我才明白:为什么我们能记住跳河死了的屈原,每年还包个粽子纪念他;会记住温饱都达不到的杜甫,连三岁的娃都会背他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但我们根本懒得去想他们那一世谁发了财、谁得了势。
才情是可以被留下的,富贵却无法被带走!
人的价值并非你活着的时候吃香的喝辣的享尽荣华,而是你死后尤有价值留存。
在手术室醒来之后,躺在英国的病房里,看着那些异国异乡的脸,我庆幸自己仍活着。
然后,我觉得此后,要爱!要有作品!要对别人有价值!
那么自我的我,那么随性的我,那么自以为自由奔放的我,在生死交错间的瞬间领悟到:放下自我,寻求利他价值才能让我再一次面对死亡的时候,可以无憾!
你呢?
你是否也跟从前的我一样,每天理所当然地醒来,理所当然地活着,从不曾想过如果有一天面临死亡,自己最不舍得的是什么?最大的遗憾是什么?
过去,我们先是忙于为自己的各种欲望奋斗!
然后是为了家人,为了那一小撮爱自己自己也爱的人奋斗!并且很享受也很满足于此。
我是在劫后余生的那一刻才突然明白了,那些富豪纷纷捐出家产,成立基金会的举动里的诚意。如果来得及,我会立个遗嘱,把所有的钱捐给保护女童不受家暴的机构,资助她们读书,希望她们靠自己的力量去摆脱暴力,并学会爱!
这话没半点虚伪。因为那一刻我才真的明白,你爱的生命越多,爱你的人也越多。你为他人的生命做出了越大的贡献,你活着才越有意义和价值。仅仅是满足了自我的人死的时候必是孤独的,仅仅对家人有所贡献的,只被家人记挂!而为他人和社会做出贡献的,你的肉体会消失,但你所做出的努力会以记忆的形式在他人的脑海里一代一代活下去。
这次的经历,影响了我往后的很多选择。
死法决定活法。
我开始希望能在有生之年出一些像样的作品。我有很多缺点、伤痛和不足,但我也热情、真挚、独特和勇敢,我擅长表达,用语言、文字、图形、色彩、影像!
所以,我回国后,没有马上投入另一个生意,反而活跃在各个电视节目中,用我的直言不讳去打破我所不喜欢的客套虚无。不见得说得都对,我的犀利也因此被很多人视为刻薄和缺乏教养,但那是我真诚努力去为别人做点事的一种尝试,我为此无悔,因为已经知道了自己要什么,会因此付出什么。
我开始更认真地对待我的屏幕形象,我思考的不仅仅是它现在是否受到好评,而是它未来的价值。也开始尝试写作,开设职场专栏,并着手写这本书。
未来,我可能依然会回到商业体系去,我会因此更慎重地对待自己的活。我开始把自己以前只是想想而已,并不认真去做的事,一件件写下来、画出来,认真准备,然后一件一件着手去把它变成现实。比如,我想到北京住住,看看首都和“魔都”有什么不同。比如,我想单纯地爱人,不顾虑地傻傻付出试试。比如,我想尝试用商业影响力和媒体影响力结合,做一些最终有价值观影响力的东西等。我把它们按难易程度和执行周期排列,然后就出发,因为我知道了自己想怎么死,因此收获了生的信仰。
我价值观变得简单清晰:生随梦想,死亦从容。
我想再一次面临死亡,我已可以交出很多作品。
你仍处于混沌迷茫中吗?
那么来吧!
并不需要太多复杂的工序,我分享一个冥想的方法给你。
在某个可以独处的夜晚,把灯都熄了,静静地躺在床上,放松,深呼吸,慢慢把身体放缓,缓慢到接近死亡。然后,想象,你已死亡,现在是你的追悼会,亲友好友同事们围绕着你,他们会说些什么?
一字一句地想象。
你的墓志铭上又会刻着什么?那是你要的吗?
那么,你要什么?你想以什么身份死去?
一次弄不明白,没关系,下次再想。
一旦你想明白了,你才真正知道现在该用什么态度来活!
这就是我想在这一章里分享的,自我营销需要弄明白的一个重要事情,那就是,你想要树立怎样的形象?你想怎么活?需要营销的那个你,要往哪个方向前行?
这一步不想清楚,就会像那个不知道自己在建造什么的水泥匠,干得越成功越卖力,可能反而离你的终极目标越遥远。
不要忘记以终为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