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为什么造不出iPhone?
在东京附近的海滨小城幕张,秋日的阳光依旧灿烂无比。在2010年10月初的时候,这里的酒店住满了从世界各地赶来的电子产业精英。
人们穿着笔挺的西装,胸前挂着官方配发的参展证,拿着相机一板一眼地游走在各大展台前仔细观摩,并用我们听不懂的日语评头论足。几乎所有的展台前都有扮相可爱的show girl,她们热情地拿着该展台的参展资料,向每一个路过的人分发。
这是日本每年一届的“先端IT及电子展”(CEATEC),这一日本最大的综合电子展会一直是日本电子产业发展的风向标,在日本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力。
笔者在偌大的一个展览中心中好奇地走动,随时可以找到会唱卡拉OK的机器人、不用戴眼镜的3D电视、双屏幕的笔记本电脑等新鲜玩意儿。
我拿到一张展会地图,光是那一长串名字就让人震撼不已:
松下、东芝、索尼、日立、富士、三菱、夏普、先锋、三洋、佳能、理光、罗姆、京瓷、村田……
“我脑袋里紧接着冒出来的下一个念头是:乔布斯不是神。”当时也在现场的腾讯网科技中心总监程苓峰形容道。当他在CEATEC展馆里看到密密麻麻的日本电子企业时,他意识到此前人们把乔布斯当神看的意识是错误的,即:如没有一个厚实的土壤,一个人单凭一己之力,是无法在一个国家里建立一个独一无二的世界级公司的。
在这片极其肥沃的产业土壤中,日本强大的电子工业多年来一直独步全球,并让它在美国和欧洲的竞争对手们感到浑身战栗。
但如今的世界,已经不再属于那个辉煌无比的日本。
“iPod灭了Walkman。iPhone之后,日本人就和欧洲人结盟抵御进攻,比如SonyEricsson。习惯用iPhone照相的时尚年轻人,不再需要一个单独的Cannon。AppStore把手机变成了游戏机,啃的是PS和大名鼎鼎Nintendo的饭碗。现在Apple TV也要来了,瞄准了日本电子业的最后一块堡垒:电视。其实不只是苹果,三星也在崛起。据说这一家韩国公司的利润比日本九大消费电子巨头之和还多。”程苓峰继续总结道。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个国际规格的展会看上去越来越像一个日本本土厂商“自娱自乐”的盛宴。在偌大的一个展览中心中,索尼、松下、NEC、夏普、东芝、三菱、日立、富士通等日本厂商拿出了大量新产品,但来自欧美的IT大厂却鲜有在这一展会上大布展台的。
这似乎是日本电信市场过去10年来的写照。在这个封闭的市场,诺基亚、三星、摩托罗拉这样的外来大厂商一直一筹莫展,在日本本土手机厂商的联合夹击下一直没什么建树。
不过,细心的人已经从中嗅到了一丝不同。日系厂商的好日子正在结束,原因是——苹果来了。
和笔者面对面坐在东京的一家餐馆里时,来自京都的广告制作人塚本良平掏出了他的iPhone手机,上面装满了五花八门的应用软件,包括日本的漫画、植物大战僵尸、纸牌游戏、足球……
我们很快找到了共同的话题,塚本良平会眉飞色舞地讲述自己使用iPhone的心得。那些基于触摸屏炫目的技术,让这个从小见惯了日本各种新潮电子产品的普通日本人也怦然心动。
在日本,iPhone正在以飞快的速度占据年轻一代的裤兜。塚本良平告诉笔者,iPhone 4在日本上市首日,成百上千的苹果粉丝不惜彻夜排队,一直到现在。如果想在日本买一款iPhone 4,至少要提前两个星期预约,而且还不一定能拿到货。
在东京最著名的电子一条街秋叶原,苹果的广告占据了最显著的位置。事实上,苹果的产品总是被摆在商店最显眼的位置,并以很快的速度销售。这里曾一度是索尼、松下、NEC、夏普、东芝的天堂,而现在,相比苹果的热闹,这些日本本土品牌正逐渐变得乏人问津。
翻看日本市场的销售数据,iPhone在2010年连续好几个月坐上了日本手机销量冠军的宝座,这让苹果在日本的合作运营商软银(SOFTBANK)眉开眼笑。
在日本8月手机销售榜中,新款的智能手机只有iPhone 4和Xperia两个系列型号进入销售前10名,其他均为老款手机型号。在智能手机销量中,iPhone 4的32G版和16G版两型号占据了71.1%的份额,远远高于第二名索尼爱立信Xperia的15.8%,显示了iPhone 4在日本市场的超高人气。
就在两年前,iPhone在日本还乏人问津。当时中国著名电信行业专家项立刚曾写了一篇名为《日本人为什么不用iPhone》的评论,点出了在这个全世界3G网络最发达的国度,iPhone遭遇尴尬的事实:
有一件事情我一直非常关注,世界上3G业务发展得最好的有两个国家,一个日本,一个韩国。我们说到3G业务经常是言必称日、韩,但是很有意思的是,在日本和韩国iPhone都不是特别受到青睐,而有很多声音说,在这两个国家iPhone是很不得志的,那么原因何在呢?我把我收集的一些情况汇总起来,希望能找到一些有价值的线索,也希望能够给引进iPhone的中国联通一个参考。
1。计算机文化和手机文化的不同。iPhone在美国大行其道,道理非常简单:美国文化非常重要的一点是计算机文化,或是互联网文化,美国人要的是在手机上也延伸计算机文化,美国用户最习惯的就是要把计算机上的应用搬到手机上去,他们要通过手机找到计算机的感觉。比如说邮件,他们一定要把它搬到手机上,多付钱也没事,所以在iPhone的使用体验中,它一直和计算机紧密相连的。对于没有计算机的用户来说,iPhone如同缺了灵魂,而就是用iPod这样的产品,和计算机的联网,以及内容更新之繁琐,也是很多用户非常痛苦的地方。这对于美国人来说,是非常正常的,他们很习惯。
但是日本和韩国这些东方国家却不同,手机就是手机,计算机就是计算机,感觉是完全不同的。他们并不一定要求计算机上的应用,就一定要搬到手机上,或是延伸出来。对大部分东方国家手机用户来说,手机是另一个产品,他们用手机阅读、看电视、玩游戏、交流,但是并不一定也在计算机上用过同类产品。更有意思的是,目前中国相当多的用手机上网的用户,却并不用计算机上网。而用计算机和手机进行同步,对于大部分东方国家的用户来说,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
2。手机电视的影响。广播制式的手机电视,一直是3G时代应用的一个重要业务,无论是日本还是韩国的用户都非常喜爱。支持本国的标准的广播制式手机电视,是一个大问题,没有这样的业务,用户会觉得受到了很大限制。甚至在韩国,有一些球赛、发布会,是完全在手机上直播,并不在电视节目中播放。如果没有这样的业务,用户对于手机感觉就是缺少了基本功能。
3。包月的价格。在美国,在网协议是每月70美元,这个价格我们看虽然不低,但是相对于美国人的份额却并不高,所以在美国大量使用iPhone的用户,也会是普通人,因为这个月费对他们而言并不是负担,但是功能和效果却相当不错。但是对于东方这些国家而言,合作的运营商基本上没有主导运营商,绝大部分合作运营商是竞争关系,为了拉高用户消费额,月费总是定得很高,对于一般消费者而言,很难接受,所以到了这些国家,iPhone就成了高端,用得起高端的人,自然是少数了。
4。功能上不重视亚洲人的要求。比如亚洲人喜欢手机当相机用,喜欢高品质的摄像头,希望有辅助闪光,有光学变焦,这些iPhone都不是非常关注,它的研发思维模式是美国人的习惯与思维,而它的产品又不是多系列、多用户群的,结果造成了除了发烧友之外,普通用户使用时,感觉功能上常常有问题,而这些功能却是他们日常最需要的功能。至于多点触摸,甚至要不要触摸,那不过是开始的炫耀,实际的应用,如果连个照相功能都不强,大家就很有理由不喜欢了。
5。日本、韩国的主导运营商对于手机研发的影响,尤其是日本,主导运营商是介入手机研发的,它需要制造商的配合,要把自己的业务内置到手机中,如果制造商太强势,运营商就很难合作。这样的氛围之下,大量的用户群还是在主导运营商手中,为了一款手机换运营商,价格又很高,就很难成为理由。
6。日本、韩国本土手机制造商都非常强大,三星、LG、松下、日立、NEC等这些制造商都是世界上强大的制造商,针对本土用户开发的适合本土用户使用习惯,功能强大,价格也不贵的手机,已经是这些市场的重要特征,这也影响了用户的习惯,我有好手机用,我为什么一定要用iPhone?有一个说法,在日本的地铁里,有人拿一个iPhone在用,别人会觉得你很“瘸”。说起来,在美国手机除了摩托罗拉,基本上别的企业不是对手,诺基亚在欧洲势力还是非常强大,日本、韩国本土的手机厂商是很厉害,而且用户的选择也更多。
和项立刚持同样观点的还有美国著名的《连线》杂志。2009年《连线》的电子装置实验室曾经撰写了一篇题为《日本人为什么讨厌iPhone》的文章,文中预测iPhone会遭受彻底的惨败,因为日本消费者会觉得这样的设备技术落后,对视频与多媒体短信的支持不足,而且完全缺乏像内置手机电视这种标准配置(不管怎样,在日本这是标配)。
“但最近情况确实在发生变化。”2010年10月22日,项立刚在接受笔者采访时坦承,iPhone在经过持续改进后,正在受到日本消费者的高度青睐,并在改变这个市场的格局。
iPhone在日本的热销,无疑有着“狼来了”一般的重磅影响。
一直以来在这个独特的封闭市场,诺基亚、三星、摩托罗拉这样的外来大厂商往往一筹莫展,在日本本土手机厂商的联合夹击下一直没什么建树。
但现在,苹果的iPhone正在日系厂商的家门口攻城略地。对于这个一度辉煌的电子强国来说,实在不是滋味。
那么,是什么束缚了日本厂商在智能手机领域的创新步伐?几乎接受笔者采访的所有业内人士都认为,日本运营商和手机厂商之间的独特关系,应该为这种情况负主要责任。
“日本手机市场最大的特点是运营商参与手机制造的程度非常深,这种深度甚至都不能用深度定制来形容了。”野村综研(上海)咨询有限公司通信战略部总监刘羽分析。常年往返于日本中国两地的刘羽,对日本电信市场有着深刻的洞察。
许多年来,日本手机上最明显的标志并不是制造商的商标,而是日本三大网络运营商NTT DoCoMo、KDDI或软银(SOFTBANK)的商标。从手机的营销方式,到功能和设计,都由这三家运营商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