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日本亚洲开发银行研究所的两位研究员——Yuqing Xing和Neal Detert的研究成果,一只iPhone3GS手机的成本约为179美元,其中34%的零件和人工来自日本,17%来自德国,13%来自韩国,30%左右来自其他国家,只有3.5%来自中国。
在2010年年底时,美国《华尔街日报》报道了这一爆炸性的研究成果,并宣称iPhone产业链中中国的作用被大大高估,并扭曲了中美贸易。
当然,受日本地震困扰的不仅有苹果一家企业。日本在多个产业都显示出了其强大的竞争力。通过控制核心零部件的制造,日本对全球工业施加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力。
例如,美国汽车制造商通用汽车(General Motors)位于路易斯安那州的一座生产皮卡的工厂,由于缺少通常由日本提供的零部件,就被迫停产。
飞机制造商波音(Boeing)的787型梦幻客机(787 Dreamliner)有三分之一以上的零部件由日本企业制造。波音公司表示,库存零部件能够满足未来几周的生产需要,但此后就无法保证。为787飞机制造厨房的日本Jamco公司警告称,燃料短缺可能会影响交货。
包括索尼爱立信(Sony Ericsson)、卡特彼勒(Catepillar)、大众汽车(Volkswagen)、沃尔沃(Volvo),以及英国汽车和航天零部件制造商GKN在内的诸多跨国公司都声称,日本地震对他们的供应链造成了影响。
一些物流专业人士曾提醒,零库存(just-in-time)送货体系很容易遭受供应冲击。这种制度在日本首创,常被科技行业和汽车行业采用,只在需要的时候才运送零部件和原材料。全球很多生产商还在近些年减少供应商数量,以便在合作供应商那里获得折扣价。如果供应商群体在规模变小后无法发货,那么这样做就造成了风险。
高科技是日本的重要支柱产业。尽管在20世纪末的产业转移大潮中,日本将不少科技产品制造基地进行转移,但在技术含量高的原材料、电子元器件等领域,日本企业仍掌握核心技术。以半导体、面板、传感器等为主的高端核心产品制造也被保留在日本本土。日本企业通过对核心技术和原材料的掌控,影响着全球电子产品供应。
日本的半导体产业在世界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半导体领域,2010年日本国内企业收入为633亿美元,其全球份额为20.8%。而其中,大部分的半导体厂商都在日本国内设有工厂。
日本在全球电子零部件产业中同样有着不同寻常的影响力,在印刷电路板、连接器以及被动组件三大范畴均占据全球领导地位。2010年,日本占全球印刷电路板产值约28%,其中日本前五大印刷电路板厂商市场占有率约三成,包括:Nippon Mektron(NOK)、Ibiden、CMK、Meiko、Shinko Electric Industry等。
而日本连接器产业产值全球排名第三(次于美国与欧洲),约占全球比重15%,领导厂商包括JST、Yazaki、Hirose、JAE等。而日本被动组件占全球产值比重约17%,排名第三。日本主要被动组件厂商包括Murata、TDK、Taiyo Yuden、Nichicon等。
日本LED产业同样在世界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日本LED产业主要生产业者包括日亚化学、丰田合成、东芝、松下电工、Citizen、夏普、Stanely等公司,其中又以日亚化学与丰田合成为领导企业,两家公司的LED晶粒产能约占日本80%。
在上游原料供应部分,LED生产所需Sapphire基板供货商为Kyocera、新光社、Namiki等公司;GaAs、GaP等基板供货商为住友电工、日立电线、三菱化学、DOWA、信越半导体。
而当韩国和中国台湾的厂商开始在面板、半导体、电子元器件领域日益抢夺日本的市场份额时,他们会尴尬地发现,日本同样又是各种电子材料的主要产地,这些产品的原材料均高度依赖从日本进口。
目前世界上许多电子材料皆由日本厂商所主导,全球的市场占有率超过七成。虽然日本大部分的电子材料主要的生产基地在关西、九州岛、四国,非此次地震灾害最重的宫城县,以及邻近的福岛县、茨城县,但仍有部分厂商如日立化成、JX日矿、ADEKA、日本化成等公司的工厂位于地震影响区域,受到此次地震影响。而其他公司的工厂虽离震中较远,也因电力供应中断与不足而影响生产,进而影响下游电子产业的生产。
地震后日本产BT树脂、铜箔、玻纤砂,以及用于接合驱动IC及玻璃的异位性导电胶等电子材料供货出现问题——这些均是智能手机的重要原材料,直接影响了许多企业的出货计划。
换句话说,这次日本大地震让人们意识到日本牢牢掌握着世界高端制造业的命脉。虽然iPhone由在中国台湾的工厂生产,但是中国依旧以代工组装为主。真正高附加值的零部件,依旧被日本牢牢掌握着。因此日本地震,中国同样深受影响。
日本地震发生后,iPhone的组装厂富士康立马出面邀集各主要苹果产品线供应链企业集结在一起,将各供应链回报的库存量作检查,并持续与苹果直接简报日本强震后续的供货状况。
以富士康为代表的深圳手机制造业深受日本地震的影响。地震后深圳出现了企业拼命囤积原材料的景象,导致上游原材料的价格猛涨了20%以上。
这次地震给了深圳的手机制造业一个深刻的教训,尤其是对智能型手机领域的影响深远。深圳手机制造商使用着地震前从日本订购的库存零部件,而来自韩国等地能够与日系核心零部件媲美的产品相当少,不少生产商面临停产危险。
深圳半导体行业协会秘书长蔡锦江表示,日本的高阶精密电子零部件,不要说深圳,连韩国甚至美国都无法在短时间内生产出替代品,因为日本对产业链的规划和细分,长期以来都做得十分精细,而当你深入到日本的工厂去,会发现这些现象绝非偶然。当我们开始拜访京都的电子产业集群时,一些有趣的现象开始让人深思。
一组最新的统计数据足以让这些京都电子企业的东京同行感到十分难堪:在日本的半导体元器件企业中,总部位于京都的企业,如村田制作所、罗姆、日本电产、欧姆龙、京瓷等,都维持着较高的利润率,而总部位于东京的企业,普遍由于利润率较低而在亏损的边缘挣扎着。
“如果京都的这批电子企业消失,那么全世界的电子工业可能都运转不了了。”在罗姆(Rohm)半导体的京都总部,笔者见到了这家公司的常务董事高须秀视,他显然对京都在世界电子产业中的位置高度自豪。
像这家企业所有的员工一样,高须秀视身着米黄色的短装工作服,他看起来微微发胖,顶着一副高度数眼镜,面相和蔼。
像大多数日本企业一样,这里的研发中心到了晚上也时常灯火通明,一大批市面上还见不到的世界顶尖技术在这里悄然开发着。罗姆为英特尔开发的新一代intel Atom专用芯片组,低功耗、耐高温的下一代SIC(碳化硅)元器件、高盛点电源管理IC等顶尖技术……这些源源不断推出的技术让这里生意兴隆。事实上,在iPhone 4手机、日本电动汽车等顶尖产品上,都可以见到许多这里生产的组装件。
高须秀视接着说道,京都是全世界生产电子元器件企业最集中的地方,而它们的特征则是利润率都很高,罗姆也是其中之一。
在日本,正是一批像罗姆、村田这样的幕后英雄支撑着强大的汽车、消费电子工业。
“我们的规模不像索尼、松下这样的终端消费电子厂商那么大,但是我们这类B2B企业的利润率,始终维持在一个很高的水平。”高须秀视接着说道。
这在京都已经形成了一个很普遍的现象,在盛产B2B电子企业的京都,村田制作所、罗姆、日本电产、欧姆龙、京瓷都维持着较高的利润率,其中村田的利润率超过20%,而罗姆的利润率也在17%左右。相比之下,总部位于东京的一批B2B电子元器件企业,目前普遍日子难过,ALPS、TOKO、TDK等东京厂商,目前的利润率较低。
目前日本的半导体行业整体仍然很疲软,减产裁员、关厂的新闻不绝于耳。索尼、松下、夏普、东芝、三菱、三洋、富士通、日立等一线日本电子企业的销售额虽然很大,但是利润率目前大都在5%以下,而一些二、三线日本品牌,利润率还不到1%或2%。
“这意味着目前有一半以上的日本电子企业都在亏损。”高须秀视分析道。与之相对应的是,这些亏损企业相关联的日本半导体工厂,最近日子普遍很难过。
对于日本电子业界的京都现象,高须秀视接着向我们道出了其中的缘由,“罗姆是日本在与高校产学研联合研发中走得最远的企业”,而京都的许多企业后来都开始沿用这种模式。
在日本的CEATEC展览上,罗姆展出的下一代SIC(碳化硅)技术,受到日本业界的高度关注。这项技术就由罗姆和一家美国大学联合研发而来,如今这项技术正成为罗姆的摇钱树,各大汽车厂商纷至沓来,希望在自己的混合动力汽车或者电动汽车上使用该材料,以获得更高的耐压能力。
而与此相配套的则是,京都是日本高校最集中的城市之一。这里的大学每年收到京都本地大企业的巨额资助,而这些高校的毕业生在毕业后理所当然地留在了这些京都大企业工作,从而形成了良性循环。
“相比之下,东京的企业相对不重视和高校间的产学研联合,同时东京的高校学生来自日本全国各地,他们在毕业后许多都离开了东京。”罗姆企划部统括课长吉见晋一分析道,这也造成了目前东京电子企业在效益上和京都电子企业的差距。
此外,以罗姆为代表的京都企业正在倡导企业集群与高校团之间的联合研发,而不再是过去单一企业与单一高校之间的研发。目前,罗姆整合三菱、日立等企业,一起与京都大学等高校就某些项目联合研发,所有的参与者均可从中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