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他忘了一点,CNN是归亿万富翁泰德?特纳所有的,而他只不过是泰德请来的职业经理人而已。在他眼里,泰德是个新闻白痴兼擅于眠花宿柳的调情高手,而且还经常能走狗屎运――比如竟能找到他这个新闻天才来当执行总裁。于是他开始摸不清自己的位置了。在艰苦的初创时期结束,CNN经营的架构渐趋完善时,他的新闻理念和泰德的分歧越来越大。他被解雇了,从筹备到离开,大约两年半。
泰德忍受不了是,里斯经常误以为CNN是他自己的。可是泰德忘了,正是这份强烈的归属感才使得里斯有充足的动力在初创时期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新闻奇迹。
可怜的里斯!如果没有他的这本回忆录,几乎已经没有人会记得他曾和CNN有关了。因为公认的CNN创始人是泰德,而且永远是泰德。
然而有个IT精英的际遇,甚至还没有里斯好。尽管里斯被请退了,他毕竟亲历了一个闻名于世的电视台的出世和成长。孩子是他生的,只不过养到2岁时被人抱走了。而IT精英离乡背井,在北京忙活了一年半,最后竟然被告知项目撤销了。当初他毅然辞去收入稳定的工作、和女朋友挥泪告别,一个人跑到北京闯世界。初闯时期预算有限,IT精英只好动用三寸不烂之舌把不少能干的人“骗”进来,并动用了自己所有的人脉,希望用最少的钱、走最快的路径来拓展最多的事业。结果人情欠下一大堆,女朋友告吹了,他自己又重新失了业。
他连个创始人都算不上,因为一切都还没有开始。
职场中类似的霉运天天都有。有时到底是机会还是陷阱,没人分辨得出。或许对于真正专业的职场精英来说,成功与失败、红运与霉运都不那么重要,去拥有最多的经历、发掘最多的智慧、见识最多的人与事,才是最值得的。
老板的下场
客户来电,说是德国总部主管业务的副总裁来巡视了,叫我们去捧场。匆忙赶到他住的五星级酒店的套房,发现等待被接见的队伍已甩出门外。
于是和站在门口的同行聊天,大家七嘴八舌,拼凑出这件事的来龙去脉:老头儿已六十好几,按理早该退休,可是虽然公司几番暗示,他偏装聋作哑。公司看在他辛苦服役三十载的份上,也不好意思板起面孔下逐客令。这次他主动请示视察东南亚的业务,言辞中颇有"last trip"的暮年壮志。公司大喜,给了他一个长达20天的全球巡察的活儿,并下令各国分公司隆重接待。
我们,正是"隆重"的节目之一,美其名曰:"客户恳谈会"。
终于轮到我们了。老头儿十分健谈,已经滔滔不绝了一上午还很精神。面孔是西方人惯有的白里透红,十分健康;态度是高层领导惯有的和蔼可亲,威而不露;话题是大老板曲不离口的用人政策、投资方向。
只可惜这是最后一次演说了。
其实退休也并非就门前冷落马蹄稀。我有个老板就很聪明,她是造型师出身,后来升职为全球创意总监,因为经验丰富,退休后被多家大公司聘请做老师,传授造型心得。卸去管理职能后,老太太似乎更忙碌了,几十年积累的专业经验,终于有了用途。
他退休后可以做些什么呢?
客户一声冷笑,他只会管理。退休后,可以管理管理家人。
他的家人真倒霉。
不过,也有很多人拍额庆幸的,包括我的这位客户。
毕竟腾出一个位置,又有无数的人可以依次上挪一级填进去,一步步向管理区域靠近,或者由低级管理职位跨向高级管理职位。等到退休了管理瘾还没消失时,还可以管理管理家人。
从老板做回打工族?
最近我周围有几位企业主都在为重新回大公司打工准备简历了。他们中尤其是涉及到外贸业务的,在过去的一两年里已经把公司的规模缩了又缩,员工裁了又裁,租的办公面积减了又减,还有的已经搬回家工作。在支出已经减到最小,收入却依然停滞并且四处找钱还没指望时,出来工作就理所当然成为一个选择。打工族读到这里大概要义愤填膺了,怎么着,出来打工还委屈了你不成?
一位在星级酒店做过公关总监、后来自己开了公关公司的企业主宣称,自己做公司挣的钱,还没有当年打公关总监的工拿得多。当然,后面跟着“但是”——但是,那种自己是所有事情的最终决策者的感觉,是无以伦比的。一些管理学研究者也已经发现了这个问题,报酬在一个人对工作的满足度中的比例在下降。这个结论在一些乐意担任掌舵手的人身上尤其明显。与在公司打工受上司与同事的气比起来,他们更愿意陪着笑脸对付工商税务,以及在房东提高房租时,不辞辛苦地另外找地方搬公司,只要公司里流动着的是自己的想法和意志。
于是对一些习惯了企业主感觉的人来说,重新回大公司打工,就算挣的钱并不少,也成了委屈的事,就像小家碧玉的林黛玉被寄养到侯门深似海的贾府一样。在一家规模比较大的电视制作公司,我遇到过一个小怨妇般的“前老板”。他与合伙人一起经营的小制作公司倒闭之后,到这里来做编导。他不平衡的是,以前他管理过好几个制作人,而如今他老板的老板甚至认为他连当制作人都不够格。此外,新东家的一些“经营失误”也让他颇有微辞,他认为在员工交通支出上,成本还可以进一步压缩,并且会议也经常没有效率,还有,他的汇报上级,一位制作人,在创意能力上还不如他,只是文本工作做得更细致而已……
我开始以为他在这里一定呆不长,没准几个月之后他就又出去另立山头了。没想到,直到两年后的今天,他还在那里,并且还升了职。这实际上是做过前企业主的又一种优势,适应力与心理承受力都更强。对一个每到月底就要想着给员工发工资、并准备水电煤房租、同时还要想着如何处理客户的退货的人来说,大公司工作中的那点烦心事儿,真的不算什么事。但不是所有的前企业主都有本事在新东家夹起尾巴好好做人的。一位自己的IT公司被收购了的小老板在新东家那里做了半年的高管后,最终还是走了。他本来也想过过正常上下班、拿着稳定工资的舒服日子,但那种经常被各种会议“忘记”的失落感最终还是让他拍拍屁股走人了。他的离开,让他和他老板两个人都很舒服。就像他怎么都不习惯向别人汇报工作一样,他的老板十分愉快地告别了这位指挥不动的下属。
职业经理人的苦衷
好友下午2点来电,请喝咖啡,命我务必3点之前赶到。什么事呢?因为她刚刚在办公室受了变态女老板的委屈。女老板先是认定她口风不严,走漏了公司机密,在查清真相之后,非但不道歉,还指责她一贯大嘴巴,勒令改过自新。闷闷地回到座位上后,她实在呆不下去了,以病假形式软弱地抗议。
让她更委屈的是,我拒绝接受邀请。
帮帮忙哦。现在是上班时间,我也有自己的衣食父母需要伺候,就算下午没事,我宁可和一个心情好的人说说笑,谁想去当受气筒?再说,区区这样的小事,也值得委屈一次?
和亲近的朋友八卦时发现,工作的时候,是人都有一肚子委屈。职位越高,委屈的难度系数也就越高。只是承受力越来越强,渐渐就觉得不足道了。时间长了,回忆起来,才当成笑话拿出来娱乐一下。
有次无意中听以前的老板讲起,她每周总有三四个晚上要等到凌晨3点,接到欧洲总部打来的电话后才能放心睡觉,否则总担心刚睡着就被铃声吵醒,就像传说中等着楼上晚归的邻居踢掉第二只鞋子的可怜人一样。对她来说,手机自然是24小时都不敢关的。她淡淡地提起这些过去的时候,突然让人觉得其实她是个蛮可爱的人。虽然她也曾多次莫名其妙大骂我们不够尽力,并且对我们超过半小时的午餐冷嘲热讽。
如果说愤怒是用别人的过错惩罚自己,那么委屈就是用别人的过错伤害自己。除了越来越多的郁闷和忧伤,委屈还能产出些什么呢?
能的。聪明的人连委屈也能利用。有个客户最擅长的事就是受冤枉的时候不委屈,而是积极地行动起来,洗清自己的冤屈。水落石出时,再向老板十分夸张地显示自己的委屈。这一招很有效,老板通常会带着愧疚的心理接受他的一些额外要求,比如换台新电脑呀,或者增加一些报销额度呀。
这样的委屈受一受,还是比较值得的。
高管为何去“培训”?
以前我在为公司的一个IT项目,其实就是建网站,寻找承建商时,曾被一位竞标人的演讲打动。此人正是对方公司的最高管理者,CEO。那是在获悉他们的机会很小之后,他跟着项目经理一起过来,做最后的努力。打动我的除了他一流的口才,还有他笔记本电脑里那份长达100多页的PPT文件。里面尽是有关国际以及中国互动产业的前景及现状,各种各样的数据:柱状图、线状图、最新的数码广告演示等等。据说这份文件正是他去参加中国某著名高校高管培训的收获,一个很昂贵的培训,七八天就要几万元那种。我很想从他那里把这份文件拷贝下来,无奈项目最后告吹,始终没好意思开口。事后想想,人家花数万元得来的宝贝,哪会轻易让你拿去。再说,你拿走了,下次他拿什么来洋洋洒洒给你演讲呢?
事实上并不是所有的高管培训最终都能得到这样一份很拿得出手的PPT文件。有的很可能什么都得不到,尤其是对于身经百战的大公司高管们来说。对于这些高管,在培训的日子里,与其说是培训,不如说是休假。据一位朋友讲,他们的老总经常远赴法国、美国等地培训,却没见培训出什么像样的文凭出来,管理水平甚至英文水准,都没见有什么提高。
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人脉被“培训”得宽广了许多。
在一个上海市政府的新闻发布活动中,曾碰到一位同行。他指着台上的发言人说:“看到没,他是我同学!”没错,是培训中结识的同学。事实上,就连我的一位自己创业开湿毛巾加工厂的朋友,都在读EMBA班,主要就是为了结识类似能够引以为豪的“同学”。为了这样的“同学”,我们的一位大学同学曾经在一定程度上伤害了我们的感情。那是一次大学同学聚会,提前一个月通知的,聚会当天,却有人临时缺席,理由很荒谬:因为EMBA同学聚会。可气的是,他刚刚就读EMBA才一周而已。可见有的时候,相处了四年的感情,还比不上相处了一周的。或者换个角度,四年的感情,没有一周的重要。
不过想想也可以理解。交了几十万学费,不就是图个培养同学感情么?学时本来就不长,相聚时刻可谓春宵一刻值千金,至于四年的大学情谊,则只能算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鸡肋了。
然而随着高管培训业务在中国的蓬勃兴起,据说现在“高管”班上经常坐着一些“中管”甚至“低管”。一位在知名外企任高管的朋友表示:除非拿到班级成员的名单,否则他不会轻易参加什么培训。大概他是怕愿意认他为同学的人太多,而他愿意认成同学的人太少吧。
金领得有“另类”技能
在一个对新任中国区总经理的欢迎仪式上,当司仪宣布:“下面请总经理先生为我们开启香槟”时,尴尬的一幕发生了——总经理先生不会开香槟。冷场了一小会儿之后,最后还是总经理的顶头上司、亚太区总裁解了围。他跳出来说:“哈哈,我的失误!面试的时候,我忘了问他会不会开香槟了。”一阵大笑声中,总裁一手抢过香槟酒,顺利地开了个冲天泡沫礼炮,然后递给总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