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436800000034

第34章 通信与作品(6)

张爱玲收到我父亲的信后,在1979年9月4日作复:“亦舒骂《相见欢》,其实水晶已经屡次来信批评《浮花浪蕊》《相见欢》《表姨细姨及其他》,虽然措辞较客气,也是恨不得我快点死掉,免得破坏image(形象)。这些人是我的一点老本,也是个包袱,只好背着,不过这次带累Stephen。中国人对老的观念太落后,尤其是想取而代之的后辈文人。”可见不喜欢《相见欢》的,绝不止亦舒一个。

问题是,既然《相见欢》的故事性这么弱,张爱玲不可能预料不到读者的反应,那为什么还坚持要写呢?真是江郎才尽吗?到1983年,张爱玲出版《惘然记》,她在序中说,《色,戒》《相见欢》和《浮花浪蕊》“都是1950年间写的……这三个小故事都曾经使我震动,因而甘心一遍遍改写这么些年,甚至于想起来只想到最初获得材料的惊喜,与改写的历程,一点都不觉得其间三十年的时间过去了。”然则似乎平淡如水的《相见欢》,到底有什么使张爱玲震动得甘心一遍遍改写这么些年呢?

自《相见欢》刊出算起来,三十多年又过去了,不喜欢它的读者自然说不出有什么“震动”之处,偶然有欣赏它的又是否看到张爱玲的用心何在呢?

迈克自然是喜欢《相见欢》的。他在2010年另一篇短文《本来无一物》中如此赞赏《相见欢》:“张的明镜偏偏照出迂回曲折的世态人情,读着教人又笑又叹。也不说担正的表姐妹写得多玲珑了,就是作陪客的荀先生和‘飞黄腾达起来,就不对了’的伍先生,也立体得如在目前。三段浓缩的半生缘,顺便还兜截了《留情》的米先生和《红玫瑰与白玫瑰》的佟振保,简直应接不暇哩,怎么会嫌没有故事性?”我不怀疑迈克看得懂张爱玲“字里行间的夹缝文章”,但他始终没有具体点出是什么令张爱玲震动。

颜择雅是另一位欣赏《相见欢》的作家。她在2013年发表了一篇《张爱玲一题三写--析〈留情〉〈相见欢〉〈同学少年都不贱〉》,比较了三篇张爱玲的小说,居然得出了一个前所未闻的结论:“1978发表的《相见欢》、2004问世的《同学少年都不贱》都是《留情》的脱胎换骨。”颜择雅的主要理由是:“这三篇是一幅三联画,主题都是女人的同性关系,这关系在《留情》是竞争,在《相见欢》是认同,在《同学少年都不贱》则变成幻想投射。”

颜择雅在文章中,特别分析伍太太(小说已交代了她倾慕貌美的荀太太)的想法,试图点破张爱玲“字里行间的夹缝文章”,例如说伍太太视荀先生为情敌,甚至恨不得他早点死掉:“在《相见欢》,不只荀太太预做假设‘要是绍甫死了’,连伍太太也盼望荀先生别太长寿。荀先生夸自己吃下四十颗红蛋相当神勇,伍太太就一厢情愿暗想他要中风。”又说:“伍先生带情妇去香港,如果有伤她的心,为什么她期待短寿的是荀先生,不是伍先生?可见伍太太对婚姻并不有怨……现今她唯一心愿就是荀太太快搬来住,但这必须等荀先生死,这点不可说,因此只能沉默。”颜择雅这样分析,似乎就是为了突显伍太太对荀太太的同性恋爱。

对于张爱玲的其他弦外之音,颜择雅是这样诠释的:“《相见欢》有一条草蛇灰线,就是伍太太三番两次称赞荀太太的婚姻:‘绍甫现在好多了。’不是巴望他别长寿吗,怎么还称赞?第二次改用问句:‘他现在不是很好吗?’第三次是保留口吻:‘你们今年也不错。’仔细看这三次,都是荀太太嫌丈夫,伍太太不知怎么接,就一句称赞。因此三次都是棉里藏针,伍太太真正想的是:‘你那先生糟透了。’”

我觉得颜择雅把《留情》视为《相见欢》的蓝本,再用同性恋爱的角度去分析整篇小说,观点确实很独特,但这是否为张爱玲真的要表达的东西呢?颜择雅分析得很仔细,但可能是太仔细,以致很多文本意图都在迂回曲折的诠释中隐没了。举一个例子,颜择雅说:“《相见欢》中的荀太太也有性炫耀,她讲被兵跟踪,讲一次意犹未尽,几个月后又讲一次,这是跟好姊妹分享自己的桃花八卦。《留情》中的杨太太也想用同样方式跟敦凤套交情,差别是敦凤还没听就反感,伍太太却听两遍依然津津有味。”

“伍太太却听两遍依然津津有味”?让我们直接看看张爱玲在《相见欢》中是怎么写的吧。伍太太第一次听:“伍太太有点诧异,她表姐竟和一个钉梢的人搭话。她不时发出一声压扁的吃吃笑声,‘嗗’的一响,表示她还在听着。”“表示她还在听着”就是所谓夹缝文章,意在言外-真是听着就不必刻意“表示”了。

伍太太第二次听时,张爱玲已经写得非常直接:“伍太太已经忘了听见过这话,但是仍旧很不耐烦,只作例行公事的反应,每隔一段,吃吃的笑一声,像给人叉住喉咙似的,只是‘吭!’一声响。”还担心读者不明白,张爱玲紧接着即写出苑梅的观感:“苑梅恨不得大叫一声,又差点笑出声来。妈记性又不坏,怎么会一个忘了说过,一个忘了听见过?但是她知道等他们走了,她不会笑着告诉妈:‘表姑忘了说过钉梢的事,又讲了一遍。’不是实在憎恶这故事,妈也不会这么快就忘了--排斥在意识外--还又要去提它?”

这已经不是夹缝文字,而是坦荡荡地说破了。在《表姨细姨及其他》中,张爱玲更特别自注:“伍太太有两点矛盾:痛心她挚爱的表姊彩凤随鸦,代抱不平到恨不得红杏出墙,而对她钉梢的故事感到鄙夷不屑--当是因为前者是经由社交遇见的人,较罗曼谛克。”然则荀太太那个钉梢的故事,伍太太是每一次听都觉得反感,以致“排斥在意识外”,跟颜择雅所谓“伍太太却听两遍依然津津有味”刚好相反。

最诡异的是,颜择雅在文章中明明说:“要讨论《相见欢》,一定要提《表姨细姨及其他》一文。”为什么她好像对张爱玲自己的解读视而不见呢?我想起张爱玲在同文中说:“而从另一方面说来,夹缝文章并不是打谜。”颜择雅这篇文章的问题,也许就是太喜欢解谜了,于是钻了牛角尖而不自知。其实张爱玲的文章,从来都没有什么“达·芬奇密码”要解。

那么《相见欢》的重点,即张爱玲感到震动之处究竟是什么呢?其实在小说结尾已经写得很清楚了--在场者就只有苑梅感到震动:“苑梅几乎不能相信自己的耳朵。……苑梅恨不得大叫一声,又差点笑出声来。”伍太太对“钉梢的故事感到鄙夷不屑”,因此不记得听过,但荀太太呢?小说写苑梅的想法:“荀太太这样精细的人,会不记得几个月前讲过她这故事?”这又作何解释呢?

这就真正考验读者是否看得出那条草蛇灰线了。荀太太根本不是第一次把旧事说了又说,小说开场不久,就写道:“‘他们荀家就是这样。’荀太太眼睁睁望着她微笑,声音轻得几乎听不见,就仿佛是第一次告诉她这秘密。”“仿佛是第一次”,即不是第一次了。隔了两句,又写“(荀太太)又像是第一次含笑低声吐露”云云,再强调一次荀太太的说话习惯。

小说其后写两人找话题,说:“荀太太也在搜索枯肠,找没告诉过她的事。”既然要“搜索枯肠”,即是说早就没什么新鲜事可谈了。那么荀太太可以怎样呢?小说之后写:“苑梅没留神听,但是她知道荀太太并不是唠叨,尽着说她自己从前的事。那是因为她知道她的事伍太太永远有兴趣。”说“她知道她的事伍太太永远有兴趣”-“她知道”指荀太太知道-也不完全等同客观事实。事实是:“伍太太也有一次对苑梅说,跟着她叫表姑:‘现在跟表姑实在不大有话说了。’”但荀太太既以为自己的事伍太太“永远有兴趣”,那就不必太在意什么话说过,什么话未说过了,反正就是有兴趣。但伍太太显然对钉梢的故事没有兴趣,所以两次都只用吃吃笑声“表示她还在听着”。

由此可见,我们只要把小说一路下来对荀太太的描述捉置一处,串联起来,自然不难理解她为什么会把结尾那故事说两遍了。

那么荀太太是否真的忘记自己说过钉梢的故事呢?也许吧,正如我前面所说,她不必记住自己说过什么。但她也不一定真的忘记,因为她以为即使再说一遍,伍太太也会感兴趣的。况且荀太太本人也可能沉醉在那疑似的“罗曼斯”中,下意识又忍不住想多炫耀一次。旁观者苑梅没有进入荀太太的内心,是因为作者张爱玲也觉得根本没有这必要-只要读者能看通那草蛇灰线,自然会自行找到合理解释,也不一定只有一种解释。

但这还不是所有的弦外之音。如果荀太太和伍太太都不约而同地压抑了自己的记忆,这又有什么值得震动呢?当然,这本身也是一件趣事,但张爱玲需要酝酿三十年才写出来吗?她要酝酿的,其实是那“核心事件”发生前角色的所有对话、动作、神情、思想,只要有一件不对,最后的事件便会丧失应有的震撼力。你要将小说的整体结构、人物经历和性格都弄通了,才会明白那高潮事件的真正意义:漂亮的荀太太“彩凤随鸦”,丑小鸭伍太太的丈夫又有了别的女人,这两个女人中年将尽,其实已经没有将来了,于是见面时就只好将老调一遍又一遍重弹-她们的新闻尽是往事,而未来也行将在回忆中消逝。“她们俩是无望了”,《相见欢》的高明之处,就是用一种极含蓄、压抑的手法写出两个女人的绝望处境。从这角度看,所有似乎东拉西扯的话都立即获得了意义,这就是我所理解的《相见欢》。我也觉得很震动。

那么张爱玲本人又怎样说呢?我不免又要去查一查家中的书信,结果我发现《相见欢》原题为《往事知多少》,而张爱玲在1977年10月31日写给我父亲的信中,不但已解释了是什么令她非常震动,更交代了故事的一点来源,她说:“《往事知多少》的来源,是我在大陆的时候听见这两个密友谈话。一个自己循规蹈距,却代这彩凤随鸦的不平得恨不得她红杏出墙,但是对她仅有的那点不像样的罗曼斯鄙夷冷漠。几个月后(‘52春)她又念念不忘讲了一遍,一个忘了说过,一个忘了听见过。我在旁边几乎不能相信我的耳朵-她们都不是健忘的人。-伍太太是实在憎恶这故事,从意识中排斥了出去,这一点似应设法达出。-伍太太二次反应相同,可见人与人之间的隔膜,我非常震动。伍太太并不是不关心外界,不过她们俩的交情根本是怀旧的,所以话题永远是过去,尤其是荀太太的过去,因为她知道她当年的admirer(仰慕者)永远感到兴趣。”

这就是《相见欢》的重点了。小说刊载了三十多年,有多少读者甚至张学家能正确解读出来呢?

《上海懒汉》是《浮花浪蕊》的初稿?

我本来对张爱玲所知不多,成为她的文学遗产执行人后,我不得不由零开始学习。这学习过程既漫长又充满挫折,但也不乏趣味,以下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张爱玲有很多“传说中的作品”,有些是确实存在的,如已经出版的《小团圆》,或即将出版的关于张学良和赵四小姐的《少帅》。有些是事先说要写,但最后似乎没有写成的,如《描金凤》。更有一些是无人知晓的作品,主要是她晚年时跟我父亲在信中约略谈过的,如《香港太太》《三宝太监郑和下西洋》《谢幕》《美男子》《填过一张爱憎表》《不扪虱而谈》等,但那都只是一些初步构思,我相信她根本未曾动笔写过。

同类推荐
  • 曾国藩日记

    曾国藩日记

    曾国藩写日记,就是为了提醒自己,要将自己的努力,牢牢的锁定在自己能够掌控的范畴之内。但是有意思的是,他频繁的玩出界,于是他的一生,就变得琳琅满目,丰富多彩起来。终其一生,曾国藩孜孜以求的,是成为一个普通人,斗室书斋,揽月自赏。然而这个人生目标,于他而言太过于艰难了。一旦抵达智慧之颠,再求诸于普通寻常,必然是劳而无功。再没有一条路径,比得上对日记的品评,更易于走入当事人的心中。我们品评曾国藩的日记,追溯他生命中的跌宕起伏,其目的正是通过这样一个完美的标范,寻找到人生智慧的真谛。这种对纯净智慧的汲取,不唯具学术上的、思想上的,也包括了丰富我们自己生命价值及意义的必要性。
  • 悲壮刺客——荆轲

    悲壮刺客——荆轲

    《中国古代武将壮士:悲壮刺客荆轲》为丛书之一,写的是春秋战国时期刺客荆轲的传奇故事。他为了信念和承诺,视生命为浮尘,在刀光剑影中挥洒游侠义气,所体现的,正是“士为知己者死”的牺牲精神。
  • 袁世凯传

    袁世凯传

    感受袁世凯“为国图强,不择手段”的骇世人生,体味袁世凯屡屡受挫,却始终能逢凶化吉,并最终登顶权力巅峰的为官处世“厚黑”之道,终极解密袁世凯“强国”之梦与“利己”之路的人生悖论。本书为著名历史学者、《剑桥中华民国史》作者陈志让先生的经典力作。它全面回顾了这位清廷重擘与民国“逆首”的人生历程,详细审察了袁世凯其人在朝鲜监国时期表现出来的治世之才、小站练兵时的干将之能、督抚鲁直时的权臣之范与辛亥革命前后的枭雄之奸,生动地呈现了袁世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的悍厉一生。
  • 奥本海默

    奥本海默

    坚定信念,相信自己;我很瘦弱,但我的心很坚强;选准努力的方向会使成功更容易些;随意做的事有可能会成为你一生的负担;不要做你不喜欢的事,那是在浪费时间;如果你身边都是科学家,那也许有一天你也会成为科学家。
  • 元史·人物传记选编

    元史·人物传记选编

    元朝是我国境内一个古老的少数民族——蒙古族建立的封建王朝。蒙古族兴起于黑龙江上游额尔古纳河东部,后来逐渐散布到蒙古高原的广大地区。成吉思汗建国以前,蒙古人还没有文字,后来借用畏兀儿文写蒙古语,创制了畏兀儿字的蒙古文。到1260年,忽必烈又命国师八思巴用藏文创制“蒙古新字”,作为官定的蒙古文。因此蒙古建国前和建国后的一段历史,都是后来追述的,比较简略,也有错误。蒙古太宗(窝阔台)到宪宗(蒙哥)时期编成的史书《元朝秘史》,就是用畏兀儿字的蒙古文写成的。这部史书对了解十二至十三世纪上半期蒙古族历史有重要价值。
热门推荐
  • 无悔千夜,任明天

    无悔千夜,任明天

    她不喜欢自己的名字,顾千夜,一千多个夜晚。她不是个好女孩,也许,是她认为自己生来就没有资格。她总是淡淡的笑,觉得她配不上所有关心对她好的人。她的明天,她找到了。让她身心颤抖都爱着的明天,却不想给她一个明天。她再一次坠入黑夜,气息减弱,却呵呵的笑了起来,骄傲却执着,“总有一天,我会理直气壮的告诉你,”声音顿住,狠狠的捶打着自己的心口,“这里,换人了......”
  • 琴弦拉开你我的涩涩青春TF

    琴弦拉开你我的涩涩青春TF

    因为游乐场的偶遇,主角们展开了一次爱的旅途,当女主遇到帅气可爱迷人的男主时,应该怎样招架呢?
  • 快穿之宿主也崩坏

    快穿之宿主也崩坏

    她时而魅惑、时而逗比又时而冷血。可就是这样的人被系统选中,进入了那三千众小世界中里,不知又会兴起怎样的腥风血雨来?(雨宝宝更新慢,喜欢的可以养肥肥再看哦!)
  • 高中那些斗智斗勇的奇葩事

    高中那些斗智斗勇的奇葩事

    一所封闭住宿制高中,一群偷拿手机的少年,在困境中成长的励志少年故事。
  • 武道大人物

    武道大人物

    当别人还在穷尽一生研究一门地级武技的时候,郑旭东已经日常将十门一百门天级功法的熟练值刷满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红衣罗刹

    红衣罗刹

    她,一个江湖上赫赫有名的采草大盗!传言,她四处游走,行踪不定。所到之处,但凡有点姿色的俊男,只要被她看上都逃离不了她的魔爪——无论是连哄带骗,还是挟持逼迫……他,一个声名狼藉的泼皮无赖,勾引良家妇女,常常流连在风月场所……当这两人相遇,她才发现,自己不过是小巫见大巫,千年狐狸遇上万年雪狼——他扶着额头,满脸痛苦:“郎中说我阳气太盛,导致脉流薄疾并乃狂”我一脸懵懂:“什么是‘脉流薄疾并乃狂’”他一把将我搂在怀里,垂下头附在我耳边轻轻道:“就是‘春宵不尽兴,翻云又覆雨……”
  • 多年后你仍在身边

    多年后你仍在身边

    初见他是六岁才被认回暮家的长孙,爸爸出了车祸去世,妈妈成了植物人,过了六年迷迷糊糊醒来,才说出外面还有个儿子。她是从小受尽宠爱长大的晨家小女儿,哭了哥哥哄着,疼了爸妈护着。他因为幼时一次互不知名字的相遇,从此美好的她住进了他的心里。二次相遇时,她的成年礼上他已是受万人瞩目的冷血总裁,短短三年让暮氏公司成为传奇同时作为暮家掌权人,坐拥的资产不可想象。长相也让很多女人心动不已梦想着想要成为他的枕边人。她已经考进理想的大学,立志要成为世界顶级的服装设计师。为人独立但却温柔随和,身材长相更是在一众千金里拔得头筹而她也因为这次的正式相遇,从此认识了他。在后来时间里,他一直默默守护着她,等她真正明白自己的心,但内心一直飘忽不定的她最终却犯了错转身投入了别人的怀抱。后来......他们终于明白,时光荏苒,只要你仍在我身边,一切安好。
  • 当鬼才租客遇上怪物房东

    当鬼才租客遇上怪物房东

    当陶文溪和陈堇澄成为了房东与租客的关系后——第一阶段:冰箱一人一半,晾衣杆一人一半,能待在房间绝对不会去客厅。陶文溪不敢穿着睡裙去客厅,睡觉还要锁门,陈堇澄不敢在家放飞自我。不小心遇到了,就点头微笑问声好。第二阶段:当两人都在家时,不会再感到那么的拘束了,一起吃饭,一起在客厅看电影,偶尔无聊还会结伴出去玩耍。第三阶段:陶文溪可以不用交房租了,可以使唤房东了,因为连人带房都是她的了。抱抱亲亲,躺在一张床上睡觉这种事已经变成了家常便饭。
  • 青城山人

    青城山人

    青城山酒家客栈里的纯新小萌坚毅波折的寻仙求道之路。混凡俗,乱九幽,落天仙,战群雄……寻道落根是为天极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