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维布拉斯公司研制出一种新式无人机——“法卡奥”“法卡奥”无人机的最大起飞重量为650公斤,可搭载150公斤重的载荷,飞行半径为2500公里。尤为引人注目的是,作为同一公司的旗下产品,“法卡奥”无人机可与“阿斯特罗斯”火箭炮联合作战,为“阿斯特罗斯”装备的300毫米口径远程制导火箭弹指引目标。
在南美各国中,巴西的国防工业最为成熟,“阿斯特罗斯”火箭炮就是巴西军工业的典型代表。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阿斯特罗斯”已成为一种能满足远、中、近程火力压制任务的综合化装备,并具备了远程精确打击能力,未来还可与无人机配合作战,发展前景十分可观。由此不难看出,巴西军工企业已将模块化火箭炮系统作为其重点发展项目,这种集中力量培植优势产品的模式,有利于巴西制造的武器装备抢占国际市场。
巴西是南美最大的国家,其武装力量包括巴西陆军、巴西海军和巴西空军。巴西军队为拉丁美洲最大的一支部队,所有的军种皆受巴西国防部管辖。巴西空军是从陆军和海军的航空师合并而来的。两者的航空部队皆转移他们的装备、设施和人员至新成立的部队。现在大约700架飞行器和66020位人员在巴西空军中服役,更有7500位平民受雇于空军,从而使它成为南美大陆上最强大的空军。巴西海军为负责海上行动及保卫巴西领海的单位。在所有军种中,巴西海军的成立日期最早,与其他拉美国家相比,巴西海军规模最大。巴西海军有一艘27307吨级航空母舰圣保罗号(原法国海军福煦号),一些美制和英制巡防舰,少量自制的护卫舰,柴电动力潜艇和许多巡逻艇。巴西陆军负责陆上军事行动,是一支拥有190000位战斗人员的有生力量。
最早的火箭炮——110毫米特种火箭
德国人对武器有着异乎寻常的嗅觉,火箭炮的理论和技术依据出现之后,德国人就已经开始了对火箭炮的研究。110毫米特种火箭就是其研制的最早的一种火箭炮。
一战后德国人的火箭研究
中国人发明的火箭武器经波斯人传到欧洲,在19世纪欧洲各列强的战争中得到成功运用。德国现代火箭的先驱赫曼奥伯泽和戈达得在1910年就开始进行火箭的基础研究。一战后,德国尽管经历了政治动乱、经济萧条和通货膨胀,但丝毫没有影响他们研究火箭的执著。1925年,奥伯泽和戈达得继续固态火箭的研究;1928年,弗利兹冯欧佩尔把火箭技术用在他的“欧宝”汽车上;1929年,火箭助推的飞机开始试飞;1931年,温克勒发明了液态火箭,更是把德国的火箭技术推向世界领先的地位。当然,对由于战败受《凡尔塞条约》限制的德国国防军来说,发展用火箭为推力的投射武器,能避开对德国研制生产包括常规火炮在内的各种武器所做的严格限制;经历过1915年4月22日化学毒气战的旧帝国军人,也感觉有必要发展一种反应迅速、大口径、远射程的投射武器用于未来的化学战。德国国防军和苏联红军在拉帕洛协定下,秘密地交换和分享了双方在火箭领域的资源。
德军火箭炮的进化
在具有军事革命思想的德国国防军军官的眼中,火箭炮具备结构简单、造价低廉,在短时间内可向敌方阵地投掷大量的大口径弹药,射击后能迅速地由车辆牵引离开阵地的优点。但是受限于当时的技术水平,其射程近、弹道不稳定、命中精度差,发射时产生大量烟雾、容易受到敌方反制,这使得火箭炮在德国军备重整中处于比较尴尬的境地。
从1929年开始,德国国防军武器发展部在炮兵专家贝克博士的领导下,开始研制以火箭为动力的武器,这标志着德国在这一领域领先其他国家6~10年。在库美多夫炮兵靶场火箭研究站,两位日后对世界火箭科学作出巨大贡献的年轻尉官沃尔特多姆贝格印和冯布劳恩开始了火箭发动机的研制。一开始,德国人决定采用旋转来控制火箭飞行稳定,而不是像苏联人那样通过火箭尾翼来实现。其实英国和瑞典早在19世纪70年代就研制过旋转稳定的火箭弹,但都不太成功,主要问题是误差太大。库美多夫火箭研究站研制的第一种火箭弹弹径110毫米,编号为“110毫米特种火箭”,重15千克,发射管采用长3250毫米的长方形框架,用电点火器点火,最大射程4500米。计划每个化学作战营装备18架这种发射装置。不幸的是,德国研究人员碰到了同样的精度问题,火箭的弹着点散布超过了军方的要求。因此该弹只试制了很少的数量,未进入量产装备部队。
就在110火箭弹进行研制期间,德国国防军空军的赫曼戈林团等单位开始作为试点,装备编号为“35式烟雾发射器”的发射装置,准备代替旧式的100毫米迫击炮,用于发射化学武器。该装置由一个可拆为三部分、类似榴弹炮的发射装置和一个小拖车构成,可由炮兵拖着进入阵地,每个炮组由4名炮手组成。
其后,德国人于1938年研究出了以多姆贝格尔姓名开头命名的“多氏38”(Do 38)型火箭弹,弹重53千克,弹径150毫米,在初期用框形笼式发射管来发射。Do 38火箭弹的散布非常大,最大射程达5500米。
二战期间,德军的火箭炮部队曾大放异彩。希特勒于1944年7月命令生产360万发各种口径的火箭炮弹,并要求军工部门于当年10月20日完成1500门各类发射装置的生产,作为其在西线反击盟军的资本。在德军一次战役中,有8个旅的火箭炮部队分别配属在德军3个集团军,参加了德军对阿登地区的反攻。这是德国火箭炮部队在二战中最大规模的行动,共有1003门150/210毫米火箭炮和659门重型火箭炮参战,数量是其他身管炮的两倍。在几次齐射的火力准备下,美第8军的2个师伤亡惨重,阵线随即被德军攻破。在近2个星期的战斗中,给美国人惨痛打击的正是那铺天盖地的火箭炮的轰击,很多美军士兵在战场上几乎精神崩溃。
整个二战期间,德国火箭炮部队作为从化学炮兵分出来的二线部队,却取得了和一线部队不分上下的战绩,整个部队共有9人获得骑士级铁十字勋章、64人获得德意志金制奖章。然而火箭炮部队作为纳粹的帮凶,也随着纳粹德国的灭亡而沉沦。
密集钢雨——M270多管火箭炮
M270式27毫米12管自行火箭炮由美国沃特公司研制生产,是一种全天候、间瞄、面积射击武器系统。
简化版的弹道导弹
M270式火箭炮是由美国为加强军师两级炮兵火力而研制的新型自行火箭炮,1977年开始研究,1983年投产并开始装备美国陆军。目前,美军军一级编有一个M270式火箭炮营,装备该炮27门;装甲师和机械化师编1~2个连,装备9门。
M270式27毫米12管自行火箭炮能对敌纵深的集群目标和面积目标实施火力突袭,有很高的火力密度。1门M270火箭炮可一次齐射12发炮弹,相当于33门155毫米榴弹炮齐射的威力。M270火箭炮一炮两用,既能发射火箭弹又能发射战术导弹。用火箭炮发射战术导弹是一项创举,可以在野战炮兵编制内实现战术导弹发射,节省下专门的部队和履带式发射车。M270自行火箭炮由履带式底盘、发射装置和火控系统三大部分组成。
美版“龙旋风”
M270式27毫米12管自行火箭炮无固定身管,采用“装填与发射箱”形式供弹和射击。发射双用途子母弹射程32千米,内装644枚反装甲子弹药,子弹药重0.23公斤,可击穿100毫米装甲,对人员杀伤性很大,一枚火箭弹可毁伤直径200米内任何目标。12发弹可在45秒内发射完毕,采用整箱装填,再装填时间3~5分钟。一门M270火箭炮一次齐射可打出7726枚子弹,像“天女散花”一样,覆盖面积相当于6个足球场大小,使那里顿时成为一片火海。
·美军高机动性6管自行火箭炮·
美军高机动性6管自行火箭炮是在M270火箭炮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美军多管火箭炮家族中的最新成员。它是美军野战炮兵极力推崇的新型作战平台,可为快速部署部队提供火箭和导弹远程火力,以弥补轻型作战部队作战时支援火力的不足。高机动性火箭炮重量轻、机动性强、便于空运,战斗全重仅为13.7吨,可用C-130“大力神”运输机空运,而M270火箭炮只能用C-14和C-5飞机运输。
该炮目前采用的轮式底盘为5吨6×6越野汽车底盘,动力装置是1台213千瓦涡轮增压柴油发动机,最大速度89千米,最大行程480千米。高机动性火箭炮的乘员也是3人,必要时可1个人操作。
“龙卷风”与“钢雨”分别是俄罗斯和美国最先进的多管火箭炮系统,同时也是世界多管火箭炮的佼佼者,如今已分别成为东西方各国多管火箭炮的标志型产品。那么,两者相比,哪个才是火箭炮之王?
结构上,“钢雨”占据优势;在射程与精度上,则是“龙卷风”当仁不让;火力方面,“龙卷风”更加猛烈;自动化程度,“钢雨”略胜一筹;作战反应速度,各有千秋;机动性能,“钢雨”更灵活。总之,双方各有独到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