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八大家”指唐宋两代八位优秀的散文作家,即唐代韩愈、柳宗元,宋代欧阳修、曾巩、王安石和苏洵、苏轼、苏辙父子。由于他们在古文创作上的杰出成就,明嘉靖间古文家唐顺之编《文编》一书,专门选录八家的作品;与唐顺之同属“唐宋派”的古文家茅坤,又在《文编》的基础上编选《唐宋八大家文钞》一书,风行海内,“唐宋八大家”的名称遂由此产生。但究其根本原因,这八位作家的成就还是在唐宋“古文”运动的发展中取得的。
所谓“古文”运动,是相对于唐宋之际盛行的“骈文”而来的。“古文”和“骈文”是我国古代散文的两种文体。“古文”是真正意义上的“散文”——散行之文,通晓流畅,没有种种形式上的束缚;而“骈文”是古代散文发展到魏晋之际的一个变化——通体对偶而且讲究声律,到齐梁间,受声律说的影响,文章不但通体对偶,还讲求四声的交错搭配,自齐梁至唐,骈文盛行,几乎一切公私文翰,甚至学术文章都骈化了。骈文的对偶和声律的美,反映了古代作家在散文形式美上的一种追求,而且也确实出现了一批优秀的骈文作家和声情兼美的作品。但是,骈文的弊端也很多,主要是它严重的形式主义倾向和由此导致的内容与形式的脱离,不但远离了社会人生,也远离了作家的真情实感。另外,因为对偶和声韵的追求,骈文的语言也难免陈陈相因、了无生气。于是,一批有识见的作家开始倡古文、反骈文。其中以唐宋八大家为著。
“古文”运动初期,以中唐时的韩愈和柳宗元成就最大。韩愈的贡献首先在于他古文理论的完整而明晰。他把古文写作与儒学、道德、政治和教化联系起来,以纠正骈文写作的远离社会人生。韩愈的又一贡献即在于他的创作实践。他写了大量优美晓畅的古文,在前代优秀散文之后,为后世读者树立了良好的揣摩学习的样板。柳宗元的政治观哲学观较韩愈激进、进步,在散文紧密联系社会现实方面,他比韩愈做得更好。在韩、柳周围,还形成了一个人数不少的写作古文的集团,他们创作古文,反对骈文,主张相近,形成了文学史上称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创作局面。在他们的努力下,古文写作有了很大的实绩,骈文在文坛上长期的一统局面被打破了。
古文到了晚唐,又渐处于低潮,骈文几乎又恢复了原先独占文坛的模样。于是有王禹偁、柳开、穆修及欧阳修等的第二次古文运动,文学史上将其与唐古文运动合称为“唐宋古文运动”。其中以欧阳修的成绩最大,欧阳修的古文理论大体与韩、柳同,其创作也效法韩、柳,不过,他树立了一种比韩愈更平易、更舒展的文风,深婉周密,行文极尽曲折纡徐之能事。与韩愈一样,他也喜提拔后进,曾巩、王安石和三苏父子,都得到过他的鼓励和培育。欧阳修开创的古文写作格局,比韩、柳更开阔,取得的成就也更大。宋六家之中,曾、王、三苏各有其个性风格,又能在大的方面遵循欧氏倡导的简洁、平易、舒展的文风,“唐宋八大家”的阵营终于形成了。
总之,唐宋八家之文,抑扬开阖各有千秋:韩愈文章气势磅礴、自由奔放;柳宗元的文章涤荡万物、别开生面;欧阳修的文章平实质朴、穷而后工;曾巩的文章章法严谨、条理清晰;王安石的文章言简意赅、笔力雄健;苏洵的文章纵横恣肆、气势凌厉;苏轼的文章随笔挥洒,词采妙出;苏辙的文章立意平稳、结构严谨。由唐至宋,八大家相继传承,将中国古代散文推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自唐至宋,韩柳欧苏以其文学成就又成为其中最杰出的代表。
唐宋“古文”运动,从文体改革的角度讲,至苏轼,乃取得巨大的成功。骈文并没有消亡,但在散文写作领域内,古文永远成为主力而骈文始终居于偏师。直至近代新文化运动起,作为古代文体的“古文”才宣告终结。但八大家之文,仍在许多方面给现、当代散文写作以深远的影响。因此可说“唐宋八大家”的古文作品,代表着唐宋散文的最高成就。
总之,中华民族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给人类留下了丰富的精神财富。本着推陈出新,弘扬传统之宗旨,我们精选了八位大家的著名篇章合做而成《唐宋八大家》一书,希望可以免去读者面对纷繁复杂,文字艰深的古书之苦,能够直面中国古代文化之精华,一边学习,一边就可以运用。
本书由周治主编,参与选编、注释、校正的有宋涛、张林、邓招华、郄智毅、于慈云、毛明华等同志,敬希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本书编委会
2007年3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