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我问他,如果他的员工中有人因为酗酒而无法工作时,他会如何处理,他回答说他可能开除这个人。之后我告诉他,我希望他能战胜自己,不要被恶习拖累。从此,这个年轻人再也没有酗酒。”
课堂指导。
波特定律原是经济管理方面的术语,由美国心理学家莱曼·波特提出。本意是指在遭受许多批评时,下级往往只记住开头的一些,其余就听不进了,因为他们在忙于思索论据来反驳开头的批评。据此,在批评他人时,必须照顾到被批评者的心理感受,注意批评的方式,以较为缓和的语气来表达自己的意见。也就是说,批评他人,宜曲缓而不是直接“开炮”。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批评某些犯错的人,但有些人批评别人时总是不留情面,让人无地自容,下不了台阶。其实,这种批评方式不但无法达到让他人改正错误的目的,而且会使人际关系变得紧张,严重时甚至会毁掉一个人。就像哈佛名誉教授卡罗琳做的那个形象而生动的比喻:有的人批评别人的时候,好像自己是上帝一样。
卡罗琳建议,间接指出别人的错误,要比直接说出口温和得多,且不会引起别人的强烈反感。间接让人们去面对自己的错误,往往会有非常神奇的效果。
卡罗琳教授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德国皇帝威廉二世一直被认为是一个骄傲自大、目空一切的人,他曾经说了一段话,引起了整个欧洲社会的不满。
他说:“我是唯一一个对英国很友善的德国人。我正在建立海军,以对付日本。因为我一个人的力量,英国才不至于被法、俄两国所威胁。英国罗伯特爵士之所以能在南非战胜荷兰人,是由于我的筹划。”
当各国政府对他表示出强烈的不满时,他又企图暗示布罗亲王代他受过。
而布罗亲王说道:“陛下,恐怕没有人会相信那些话是我建议陛下说的。”
威廉二世气愤极了,说:“你认为我是一头驴吗?你不至于犯的错误,我却犯了?”
布罗亲王意识到自己说错了话,于是,他便开始想办法补救,他说:“陛下,我绝对不是那个意思。您在很多方面都超过我,不论是海军的知识,还是自然科学知识,我都知道得太少了,而您比我知道的多得多。我身为一个亲王,深感惭愧。”
威廉二世听到这样的话,脸上立即露出了笑容,并握着布罗亲王的手说:“我知道自己在这件事情做错了,我将承认这个错误。”
卡罗琳教授分析说,一开始,布罗亲王的批评之所以失败,是因为他的批评过于直接。而在后面又成功的原因就在于,哪怕是批评他也没忘了赞扬威廉二世,委婉而温和地指出了威廉二世的错误。
每一个处于领导位置的人,在用暗示方式让下属知晓自己的错误后,都应该“打一巴掌揉三揉”,适时地利用一两句温暖的话语来鼓励下属,或在事后私下对其他部属表示:“我看他是有前途才舍得骂他。”如此,当受斥责的部下听了这番话后,必会深深体会“爱之深,责之切”的道理,更加发奋努力。
在生活和工作中,批评在所难免,但要学会巧妙地批评,让他人既意识到错误,同时也理解自己善意批评的意图,使他人内心里对自己心存感激。批评最好的方式就是进行暗示,批评并不是争论和指责,不能直话直说,而是应该运用委婉的语言,在批评的同时适当地鼓励,将批评的话语裹上糖衣,使批评的话语听起来悦耳才能让人容易接受。
自己人效应:将对方拉进自己战壕。
课前预习。
苏联最受广大青年学子欢迎的演讲家加里宁被邀请在一个中学发表演讲。
加里宁的演讲是这样开头的:
“亲爱的同学们,我也经历过像你们这样的学生时代,我深知作为一名在校学生的追求和梦想。我的想法跟你们现在的想法一样,就是能好好学习,取得优异的成绩。这不但是你、我的希望,也是家长的愿望,更是政府、社会以及老一辈人对你们的共同期望!”
课堂指导。
加里宁在演讲的一开始就从自己的经历入手,坦言自己也经历过这样的学生时代,而且表示自己理解作为学生的心理感受,从而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缩短彼此的心理距离,让台下的学生感到亲切,激发认同感,从而产生共鸣。
这种认同感在与人沟通中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这也是哈佛沟通课教授尤兰达经常给学生们强调的沟通秘诀。她说,在人际沟通中,人与人之间会相互影响。这种影响有时是有意的,有时却是无意的,我们可以利用这种“有意”的影响,与人建立良好的关系。
有意施加影响的技巧很多,“自己人效应”便是其中之一。“自己人”就是认为对方和自己是同一类型的人,“自己人效应”指的是对“自己人”所说的话更加信赖,也更容易接受。
为了加深学生们的印象,尤兰达教授讲述了美国某个知名记者的一段回忆:
在西班牙战争爆发前,这位美国记者遇到了一位著名的国会议员。这名国会议员刚从白宫出来,很愉快地挥着手杖,脸上带着温和的微笑。记者对他说:“议员,你今天看起来心情很好。”
国会议员回答:“没错,我的朋友。我刚才在白宫里见到了总统,他用手臂勾着我的肩膀对我说:‘老兄,在所有人中间,这次全靠你去打胜仗了。’我曾经在许多事情上反对过他,但是,现在我拥护他了,因为他还要仰赖我呢。”
不可否认,总统的“自己人策略”的确奏效了,他将议员拉进了自己的战壕,使他与自己站在同一条战线,并轻松地“俘虏”了议员的心。
利用“自己人效应”强化我们在对方心中的印象,就是要让对方确认我们是他的“自己人”。林肯引用过一句古老的格言说:“一滴蜜比一加仑胆汁能够捕到更多的苍蝇。人心也是如此,假如你要别人同意你的原则,就要先使他相信:你是他的忠实朋友即‘自己人’。用一滴蜜去赢得他的心,你就能使他走在理智的大道上。”
想要酿成“自己人”的这“一滴蜜”,关键在于我们自己。这里需要引入两个专业概念,态度与价值观的类似性和情感上的相悦性。前者是指如果两个人的价值观以及对某事物所持的态度相类似,那么这两个人比较容易互相产生好感。同理,如果两个人在感情上可以相互取悦,那么这两个人就更容易建立起关系。所以,要想将这两个概念具体化,运用到“自己人效应”中,在于我们是否能够挖掘与他人产生相似性的事物。
在与人交谈的时候,促使对方产生“自己人”的认同感要注意哪些技巧呢?
首先,保持相互平等。
要想得到他人的信任,首先要和对方缩短距离,与之平等相处。法国大革命时期最出色的宣传家马拉之所以深受人民的喜欢,被群众称为“人民之友”,就是因为他与群众建立起了“自己人”的平等地位,使自己更容易被群众所接受。
在保持相互平等时,最容易被忽视的就是交往中的用语问题。举个简单的例子,在某次公开谈话中,如果我们说“希望在座各位献计献策”,这就像以居高临下的态度在命令大家,容易被人理解为对人不尊重。如果改说“我们一起商量”,就承认了大家具有平等的地位。
其次,要对别人感兴趣。
美国著名的人际关系学大师卡耐基曾说:“你要是真心地对别人感兴趣,两个月内你就能比一个光要别人对他感兴趣的人两年内所交的朋友还要多。”
纽约一家电话公司曾作过一项有趣的调查,结果发现在电话交谈中出现得最多的词竟是第一人称的“我”。这说明人们总有一种“想要让别人对我感兴趣”的心理趋向。因此,我们应该活学活用“自己人效应”,调整这一心理趋向在交谈中产生的影响,使之尽量对我们产生有利的影响。在交谈中,先要对别人感兴趣,然后才是让别人对我们感兴趣。
最后,给人以可信感。
在与人交谈时,必须让他人感觉到我们的话说得中肯,这样才能增强信息传递的效力。这就要求我们在与人交谈时要说真话,保持自己在他人眼中的可信度。这一点看似简单,却是最难坚持的,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中,要坚持让自己言行一致,该说的话诚恳地说,不该说的话不要信口开河。
著名的心理学家、哲学家、已故的哈佛大学教授威廉·詹姆士认为,在我们与他人进行沟通的时候,如果能熟练应用“自己人效应”,通过情感、地位、目的、经历等方面的相似之处,引起对方的共鸣,找到我们与对方心灵沟通的连接点,那么,我们的谈话就是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