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 漂泊(尤利西斯的漂泊)
第一部集中描写了斯蒂芬·迪达勒斯,一位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知识分子。他喜欢进行精神领域中的哲理与价值观的探索,而这部史诗所关心的也正是这些人物的“头脑”(思想)。乔伊斯在表现他的思想的时候,多使用深奥的语言,而且引经据典,所以就偏向难懂。
而到了第二部,重点就转到利奥波德·布卢姆身上(他所代表的是“面包”而不是“头脑”)。他是一个普通的、脚踏实地的,富有同情心和很有人情味的人物,他关心较多的是日常生活中的切身的实际问题,因此我们比较容易理解他对周围客观事物的态度和思想。(读者在以后可以发现摩莉·布卢姆和博伊兰分别代表“血”和“剽悍”)布卢姆有时候也关心某些“重大”问题,如试图解决文化、科学和哲学方面的问题,但他往往把许多事情搞错。我们知道布卢姆已经三十八岁,他是一个广告推销员。如果说斯蒂芬以思索世界上一切事物作为他一天的开始,那么布卢姆则以思索他的食物作为他一天的开始。
他从卧室走下楼去为他夫人准备面包和黄油,然后给他的猫倒上一碟牛奶。他想去买副腰子作早餐,但首先要问问摩莉是不是想吃点什么早餐。摩莉回答了一声:“唔。”他以为这就是“不要”的意思。通过布卢姆的回忆,我们知道摩莉(玛莉恩)刚从直布罗陀回来,她父亲是在直布罗陀工作的一位英国将军,在邮票的一角上还印有他的头像。
布卢姆取下帽子离开了家,今天估计会比较暖和,而他穿了一套黑色的衣服,看来并不舒适。外表上看,他这身打扮就像斯蒂芬梦见的那位东方来的黝黑的异乡人,也许就是海恩斯梦见的那只“黑豹”。布卢姆今天幻想他会到东方去,当然这也不奇怪,因为他本身就是一个犹太人。在他经过拉里·奥罗克酒店时,他和奥罗克打了一个招呼,但他的目的地是德鲁加茨的肉店。他抓起一张旧报纸,把买来的腰子包起来。回到家里他打开报纸一看,一则广告把他吸引住了。这是有关一家德国公司的广告,该公司准备在以色列种植柑橘树,希望有人投资买股,这个名叫阿根达斯·内泰穆的公司(希伯来语,垦植公司的意思)立刻就留在了他的脑子里。东方丰满甘美的累累硕果吸引着他,这对他是一种引诱。后来他把这种诱惑和他妻子的姿色联系起来。一片云彩把太阳遮蔽起来,(也是同一片云彩改变了斯蒂芬的思绪)这时布卢姆开始严肃地思考“死海”的形象,那些流浪到世界各地的、被俘虏来俘虏去的以色列民族,以及一片荒芜。
当他回到埃克尔斯街七号的家的时候,布卢姆发现在门厅前的鞋底的垫子上有两封信和一张明信片。当他看到给他妻子的信封上的手迹时,他感到不安,他把信拿到卧室交给摩莉。她瞟了一眼,立刻把信塞到枕头下,明信片是他们的女儿米莉寄来的,说她已经收到了包裹,第二封信也是她寄来的。布卢姆把百叶窗拉上去,然后就下楼去沏茶和煎腰子,再回到楼上,端上一盘摩莉的早餐。他看见撕开的信封一半还露在枕头外面,他问信是谁寄来的。原来这是摩莉的歌剧团经理博伊兰寄来的,摩莉是该团的一位歌唱演员,他是要给她安排演唱节目,以及下面可能的一连串安排,他还说下午再把节目单带来。
从布卢姆家庭生活的一瞥,我们可以发现他家里充满了实在的东西——摩莉丰满的身体,床单,她的内衣等。而斯蒂芬的世界却充满着精神生活必要的东西。摩莉正在看艾米·里德写的《鲁碧,根据一个马戏团女演员的生活写成的小说》(又译《马戏团的红演员鲁碧》)。布卢姆闻到一股煳味,立即冲下楼去,抢救在锅上煎的腰子。他一边用餐一边看米莉的来信。米莉现在正在穆林加尔工作,昨天是她十五岁生日,又正好是本月十五号,他很自然地就想起她的出生,许多痛苦的回忆涌上心头。第一件就是他的儿子鲁迪,生下来几天就夭折了,要是他还活着,他该十一岁了。米莉处于一个困难的年龄,布卢姆担心她是否能管理自己。在信里她提到博伊兰的歌曲,这就使他想起博伊兰。博伊兰“作为他家庭的朋友”已悄悄地走进他们的生活。
因为布卢姆要上厕所,他顺手就拾起一份过期的《珍闻》,由后门走到园子里的厕所。他在恭桶上读到一个叫菲利普·博福伊的,他因写了《马查姆的妙举》而获奖,“凭着马查姆的妙举,他赢得了欢笑的魔女之爱。”这件事启发了布卢姆,他想他将来也可以写有关这类素材的小说。但博福伊小说的命运不佳,它被撕掉做手纸用了(斯蒂芬把迪希的信撕下来却用来创作了)。他离开厕所,这时圣乔治教堂报时的钟敲响了,钟声提醒了他,早晨还要去参加可怜的迪格纳穆的葬礼。
这一章和《荷马史诗》相关联的是,尤利西斯在返回故土的途中,船只遇难,他只身漂到奥鸠吉岛,该岛女神卡吕蒲索爱上了他,她以她的爱的艺术使尤利西斯留在她那里达七年之久,最后众神命令她把他释放。作者把出生在直布罗陀的玛莉恩(摩莉)比作这位女神,传说奥鸠吉岛就是直布罗陀。布卢姆自己肯定也受到对摩莉的爱的束缚,从此他离开她,开始了他一天的游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