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情是什么?
她既是瞬间的触动,又是彻底的改变,
是一种能改变未来的力量和渴望平安的永恒;
亲情是什么?
她既是支撑又是拖累,
是一种可以感受的无私和将无私变为习惯的付出;
亲情是什么?
她既是给予又是收获,
是一种可以感受的责任和将责任变为习惯的奉献;
亲情是什么?
她既是思念的起始,又是无尽的情怀,
是一种对家的留恋和对团圆的渴望……
我的奶奶
我的奶奶在92岁那年去世了。她是在睡梦中离开的。
奶奶出身于书香门第,她的父亲为她们姐妹三人取的名字都和花有关。我奶奶叫“友莲”,她的两个姐姐分别叫“友梅”和“友荷”。她的父亲注重教育,把三个女儿都送到国外去求学,回国后又都从事了教育事业。奶奶的二姐做了南京一所教会学校的校长,应该是他们姐妹三人中最优秀的一个。我奶奶在结识了爷爷后就一起回国结婚、创业。她在很年轻的时候,就做了一所中学的校长。
奶奶敬重爷爷的学识,两个人一辈子都是举案齐眉。即便是爷爷被打成右派下放劳动的时候,奶奶每个月都会去爷爷改造的农村看望他,依然对他是仰视,会把家里面的大事向爷爷做个简要的汇报,请爷爷给个意见。
奶奶一辈子有四个儿子两个女儿,我父亲是长子,当然也是最受奶奶喜欢的孩子,她常常会说,我父亲是她的骄傲。奶奶对孩子们的家教很严,有不少的家规诸如:吃饭不许说话、功课要做好才可以休息、东西从哪里拿的要送回到哪里……当然父亲后来把这些家规又移到我们的小家里。
奶奶是个很有智慧的人。“文革”期间,爷爷被打成右派后,奶奶家的那个小楼就被霸占了,奶奶被挤到最靠边的一处房间,剩下的地方又住进了五户人家。等到爷爷被落实政策回来的时候,房子却迟迟不能归还。爷爷只会叹气,奶奶却坚持一遍遍地给各级领导写材料申诉,就在大家都劝奶奶别再瞎费劲的时候,市里派专人到家里来了解核实情况。很快问题就得到了解决,另外五户人家搬走了,小楼又完整地回归到爷爷和奶奶手中。要知道在当时刚刚万物复苏、百废待兴的时候,每个城市都有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而我们家的这个“小事”能够较快地解决,爷爷把功劳归给了奶奶。爷爷说:“奶奶的文笔是相当的了得,即便写申诉的材料,也会让读到材料的人为之动容。”
奶奶是个很刚强的人。因为爷爷的问题,我的父亲和叔叔们在事业发展上,都受到了很多不公正的安排。心高气盛的父亲一直比较抑郁,后来得了肝病,虽然进行了积极的治疗,但还是中年早逝。很长一段时间,我们大家都不敢告诉奶奶这个消息,怕她无法承受这个打击。奶奶在写给我们家的信中,每次都要问问我父亲的病最近怎么样了,做了什么样的治疗,每次我在给奶奶的回信中,都是一边流泪一边编着关于父亲身体正在接受治疗的内容。也许奶奶心有感应,她有了怀疑。有一次,她专门给我写了一封信,她写道:“如果你爸爸的身体有什么不好的变化,你要告诉我,我会帮助你分担一些苦痛,如果为了我,你还要忍受双份的苦,我心里会更难过的……”
我把这个情况向叔叔们做了汇报,叔叔们感觉确实很难再瞒下去了,决定告诉奶奶这个事实。他们做了很多准备工作,包括心脏的急救药。时间选在了一个周日的上午,和奶奶生活在一个城市的两个叔叔和两个姑姑都聚到了奶奶的身边。奶奶平静地看了看他们,说:“你们是有事要告诉我吗?”奶奶刚说完这句话,我的小姑就望着奶奶,流下了眼泪。奶奶看着他们说:“是你大哥的事吗?什么时候的事?”叔叔们把事情的经过简单向奶奶复述了一遍。奶奶听完,站起身来走回到卧室,把门在里面反锁上了。叔叔和姑姑们在门外小心地听着奶奶屋里的声音,安静极了!时间就这样一小时一小时地过去了。期间小姑几次去敲门,奶奶都没有回应。午饭的时间过去了,奶奶还没有出来。已经是快下午3点的时候了,终于在大姑和小姑连续的敲门努力下,奶奶打开了房门,走了出来。她手里还拿着一本相册,那里面有我父亲从小到大的照片。
奶奶坐在大厅的一把椅子上,平静地对眼前的四个孩子说:“我们要一起努力,替你大哥照顾好他的家……”从那以后,每个月奶奶都会从她的退休工资里面分出一些钱,让姑姑寄给我们。无论我母亲怎么推辞,奶奶一直坚持不变。她说:“让我做吧,这样我心里会好过一些。”
我大学毕业后,留校做了一名老师。奶奶知道后,特别开心。给我写来了一封热情洋溢的信,她说:“虽然有很多职业都是受人尊重的,但我还是最爱教师这个职业,你能继承祖业,是很光荣的。奶奶非常满意你的选择。”
奶奶共有四个孙子,但孙女只有我一个。所以奶奶对我甚是偏爱。我结婚的时候,奶奶已经是快90岁的人了,写字的时候,即便借助于放大镜,眼睛也还是看不清,只能凭借感觉,但是她坚持要为我写上一些祝福和嘱托。看着信上面那重叠在一起的几行字,我能想象得出来,奶奶要花费多少时间和心思才能完成这份叮嘱。我把这沉甸甸的祝福捧在手上的时候,几多追忆,几多感慨。
奶奶走的时候很平静,一副了无牵挂的样子就去了。她这一辈子,坚强、智慧地走过了她的岁月,尽了她全部的责任,对事业的责任、对丈夫的责任、对子孙的责任。奶奶是一个特别值得别人尊重的人,她已经离开我们二十一年了,但是我每每想起她,还会陷入一种不解的情怀之中,难以自拔。也许这就是割不断的情愫吧。
“奶奶”,一声呼唤,泪已潸潸!
梅花瓣
痛,是因为把模糊的东西转化为了清晰。想一个人躲起来脆弱,是不愿别人看到自己的苦。心会脆弱,只因牵挂。您用行动教会了我们,把生活的这颗柠檬,慢慢地榨成一杯柠檬汁。
穿越时光
儿子是在立冬那天出生的,我们给他起了个乳名叫“冬冬”。冬冬小的时候,正是我工作最忙的时候,常常是早晨他还没有醒,我就已经走了,晚上我回家的时候,他又已经睡了。所以更多的时候,都是爷爷奶奶在照顾他。他是一个很重感情的孩子,和奶奶特别的亲,远远超过了我这个做妈妈的。从小到大,无论谁问他,家里的几口人在他心里排排队,第一的位置永远都是奶奶。
冬冬刚上大学的时候,会利用周末和假期去一家咖啡店打工,他很努力地把这个社会实践的机会当作了解社会和观察不同人的平台,慢慢地竟然做到了前台负责人。最初他在做这件事的时候,并没有告诉我们。我知道了以后,就很想去他打工的地方看看。咖啡店位于一家大商场的底楼。有一次,我到了商场后给他打电话告诉他:“我在商场购物,有点累了,能不能去你们咖啡店喝杯咖啡呀?”我一边和他通着话一边已经向咖啡店的方向走去。“现在正是客人多的时候,等一会儿人少一点,我给你电话,你再来吧。”他匆匆地回了我的电话,就又去招呼客人了。远远地望着他的背影,感觉他已经长大了!所谓母子的缘分,其实更多的时候,只是给了我用目光追随着他的机会,不断地在目送着他的背影渐行渐远。有时候,多么想能绘制出一条路,预先帮你看好方向,可又担心影响了你的视线、干扰了你的判断、消减了你的能力,所以我学会了克制自己的情感,看着你独自前行,坚强地经受风雨,一如二十年前的我一般。
春节前的一个周末,冬冬从咖啡店回到家对我讲起一件白天发生的事情:今天商场在促销,人比往日多了不少,咖啡店的生意也很火。一位老奶奶领着一个四五岁的小男孩来到咖啡店靠边的椅子上坐下来,看得出大包小包抢购的东西把奶奶累坏了,小男孩从奶奶的兜里拿出一瓶酸奶喝了起来。咖啡店的服务员发现了这一老一小的顾客没有在店内消费的打算,就想按照店里的规矩请他们离开。冬冬发现这个情况的时候,立即叫住了那个服务员:“别让他们走,你给那个小孩送两个冰激凌过去,算在我的账下。”服务员用很不解的眼神看着他,似乎是说:“为什么呀?”儿子笑着说:“去吧,不为什么。”说到这里,冬冬停了下来,问我:“妈,你知道为什么吗?”看着他,我慢慢地说:“我知道,你一定是想起了你小的时候,奶奶领着你去商场,也有过这样的感受吧。”他默默地点点头。那一刻,我既感受到了他的善良,更感受到了奶奶在他心里的分量之重。
冬冬对奶奶的关心表现在很多细小的方面。最近几年,奶奶的心脏病偶有发作,有时候奶奶出去散步的时间长了一些,他就会开始担心,要去奶奶常去的花园看一看,见奶奶在聊天才会放下心来。无论他在哪儿吃到了喜欢吃的东西,都会给奶奶打包带回来一份。看着奶奶美美地品尝,说着“真好吃”的样子,他就会一脸的满足,轻拍着奶奶的肩膀说:“多吃点,下次我再买!”
望着他们祖孙二人那幸福的眼神,我真地感受到了时光的穿越,这个眼神、这个动作、这个话语是那样的熟悉,像极了二十年前奶奶说给孙子的话。生命就是个轮回,时间,会让重的东西越来越重,让轻的东西越来越轻。真的要过很久,我们才能够明白,自己真正怀念的到底是怎样的人和怎样的事。
每一段往事,都是生命中的印记,沉淀这份印记的只是时间。走过熟悉的街角,看到熟悉的背影,听到熟悉的话语,都会突然想起一件往事或忆起一个人。无论尘封了多久,那人那事都将在存放的角落里被重新拾起,还会有着刻骨铭心的感动。
梅花瓣
每一天的生活都应该是有味道的,因为生活永远都是我们正在经历的这一刻。能够拥有健康的享受是人生的进步。当你为了将来而省略了生活中应享有的幸福时,你人生的意义就打了折扣。
心中有爱,看到哪里都是温暖;眼中有慈,落在哪里都是善意。相信自己也是对生活的一种祝福。
生死间的羁绊
年少的时候,常会有意无心间说到“等我死了……”,随着年龄的增长,自己对“死”这个字眼,说出来已经变得很小心了,尤其是在我爸爸得了重病以后,这已经成为我们家里的禁忌字了。
我的父母都是在没有明显的离去征兆下离开了。很遗憾,在生死交际瞬间,我都没有在场。尤其是我母亲去世的时候,我正在北京出差,第二天还要给医院管理班的学员们上课。晚上9点接到我弟弟的电话,说母亲状态不太好,要送医院。到晚上10点时,老人就已经离开了。一切之快,让人始料不及。我一面用电话安排着家里的事,一面快速联系负责教务的老师,赶紧找第二天能替我上课的老师。当把最急的事情安排好以后,我就完全陷入了思绪的挣扎中。当亲人逝去,我们有一种被隔离的悲伤和难过。眷恋和怀想着亲人的点点滴滴,呆呆地在桌旁坐了一整夜。这一夜,对我而言,每一分钟都是那样的难挨。
接替我上课的老师要中午才能到,所以我还得坚持把上午的课讲完。尽管我认为自己是非常敬业的老师,但是那天上午的课,我真的要用很大的力气支撑自己。人变得很机械,留声机似的,没有办法观察课堂学员们的情绪和反馈。可能大家并不能听出什么异常,但我心里知道,讲得不好。这件事虽然已经过去三年多,但我一直对当时那些班上的学员心怀内疚。特别感谢当时在班上听课的李曙光院长。下课后,她用最短的时间,以高超的车技在雪后的北京一路飞奔把我送到机场,这份情谊一直让我感动,至今难以忘怀。
有些事,我没想到自己会这么不能轻易释怀。曾经书中读过的生生死死都变得太渺小了。原本充满活力的生命,而今只能别无选择地回到生命的尽头,在那里安息。有人说,这是一种解脱;有人说,这是另一种重生;但我想说,对于活着的人,这永远是一种痛。一对恩爱的老年夫妻在聊到“走”这个话题时,会争着让对方先走。你不要以为他们是为了能活得更长而想留下来。活到这般年龄的人,对“走”已经看开了,这样的选择只是希望把更多的痛苦和思念留给自己而已。这是我们每个人都会有的经历,期盼这种带着思念的祝福,能让亲人脱离尘世的牵挂,去往一个更安宁幸福的地方。
虽然我明白离别是不可抗拒的事情,但是接受这个事实需要时间。我想避开周围的一切,慢慢地疗伤。我开始喜欢一个人坐在角落里剥洋葱的感觉,一层一层地剥,眼泪大滴大滴地肆意流淌,无须擦拭。就这样,一切都是那么的契合,我活在自己向往的孤独空间里,其他的纷扰似乎与我无关了。这种孤独是闭上眼睛能回忆起的温度和故事,睁开眼睛时却发现一切已成为过往。所谓的境由心生,说的正是搅扰我们心理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我们对它的想法,和围绕它所编造的故事。离去的亲人会用他们特有的方式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虽然已经有了自己的家,但很多的生活习惯还是会延续小时候在家里留下的印痕,甚至做出来的菜还在仿效着妈妈做菜的味道;有几句挂在嘴边的话,正是小的时候,爸爸经常对我说的话。我们的身体和呼吸是在当下,但我们的思想总是有过去的影子,其实这既是感情的拉扯,也是生死间的羁绊。
当孩子不麻烦我们的时候,他们已长大成人;当父母不再麻烦我们的时候,他们已不在人世。其实我们的每天都生活在麻烦中,一个麻烦解决了,新的麻烦又会来。所谓的“死了,死了”便是一切都随着死而了断,我们是在麻烦中实现了自我价值。生命中的很多东西,能忘掉的叫“过去”,忘不掉的叫“记忆”。记忆不仅是昨天和今天的对话,也是生死间的羁绊。
梅花瓣
今生今世,我最忘情的哭声有两次,
一次在我生命的开始,一次在你生命的告终。
第一次我不会记得是听你说的,
第二次你不会晓得我说也没用,
但两次哭声的中间啊!有无穷无尽的笑声,
一遍一遍又一遍,回荡了整整三十年,你都晓得,我都记得。
——余光中《今生今世》
我的弟弟妹妹们
遇到有人问我家里有几个兄弟姐妹的时候,我都会回答:“我有一个弟弟一个妹妹,一个小我七岁,一个小我八岁。”其实我只有一个弟弟,我的妹妹应该是我的表妹,她是我大舅家的妹妹,只是因为从小在我们家里待的时间比较长,我们之间就会特别的亲,在她的心里,我就是她的亲姐,她是我的亲妹。
说起弟弟妹妹们对我的好,真的是数不胜数!但让我感受最深的就是他们对我的尊重吧。当我们三个人都有了各自的家庭时,感觉见面的机会一下子少了许多。这让我很不适应。我向他们提议:我们可不可以选择一个新的小区,让三个家庭住在一个小区里,弟弟妹妹们马上表示同意,结果妹妹赔钱卖了只住了两年多的房子。我们的新家不但在同一个小区,而且在同一栋楼,甚至装修的风格都很相近。无论去了谁的家,感觉都像自己家那么熟悉和舒服。平日里,无论谁家做了好吃的,都会端着盆左送一家,右送一家,那份幸福真的不是语言能够表达的。人多力量大的好处随处可见。记得有一天凌晨两点钟,我妈妈突然出现脑血栓的症状,我们三家人只需两个电话,五分钟后车库集合就可以出发奔向医院了。
五年前,我开始在学校负责一些行政工作。为了便于工作,我想换一套能离单位更近一点的房子。把这个想法说给弟弟妹妹们的时候,能够感觉到他们的犹豫,因为毕竟对他们而言,确实没有搬家的必要的,但是最后他们又都表示跟着姐一起搬吧。现在我们三家人还是住在一个小区里,互相照顾着。我们整合了我们的资源,让每个家庭都不孤单。因为工作关系,我常常会出差。无论多晚走出机场,一定会有我最熟悉的亲人来接我,那个人可能是我的老公,也可能是我的妹夫或弟弟。那个时候,我很幸福和满足。
我的妹妹是个话不多的人,她对我的好都落实在行动上。我在几年前的一次健康检查中,被高度怀疑是肿瘤。检查报告出来的第一个晚上,我睡得倒还挺平静的,而我妹妹却哭了一个晚上。她陪我在北京医院会诊的时候,每一次会诊的结果要出来的时候,她搭在我臂弯上的手都会抖。等看到是一个否定肿瘤诊断的结果时,她就会狠狠地掐我一下。当最后几个会诊的结果都否定了肿瘤诊断的时候,她走到一旁又落下了眼泪。
有一年,我们两人去澳洲旅游,回国途经香港转机。夜间香港机场的温度特别低,我们身上的衣服都很单薄,厚衣服都在托运的行李里。我妹妹看了我一眼,就把她身上的绒外衣脱给了我。我坚决不同意。她一面把买来的绒毛袋鼠抱在怀里,一面对我说:“我比你有脂肪,抗冻,还有袋鼠为我保暖。”
妹妹有一手好厨艺,会做各种美味,包括各种叉烧肉和比萨。把大家聚在一起享用美味是她的快乐。当我们围坐在一起的时候,仿佛一下子又找到了我们小时候三个人排排坐的感觉。时光荏苒,我们都已经人到中年,连我们中最小的弟弟脸上也有了皱纹,但唯一不曾改变的就是我们之间的亲情。
我常常半开玩笑半认真地对弟弟和妹妹说:“你们都得好好锻炼身体,以后我老了有病住院的那一天,还指着你们出力呢,一个负责在医院陪我,一个负责送饭。”他们两人一起对我嚷着说:“不许说有病的事,你还年轻着呢!”是啊,我知道在他们的心里,姐姐永远都是年轻的,永远都可以为他们遮风挡雨,但是在我的心中,他们永远都是我的依靠,我的坚强后盾。多想时光能慢一点走,让我们姐弟三人永远都是这么年轻,这么快乐!
梅花瓣
感情中拥有最美好感受的当属爱情,但当爱消失的时候,也是你最受伤的时候。其实,最实在的还是亲情,它是最能经受住时间考验的。亲人是你永远都可以依靠的港湾。当你累了、难了、苦了的时候,有亲人会替你分担累,再难也不觉得苦,其实这就是最应该珍惜的幸福。
母亲的高贵
在我的眼中,“高贵”是一个很大气的词,因此使用起来也显得格外的谨慎。
一天下午,和一个优秀的年轻医生小谭做关于人文关怀的访谈,快要结束的时候,说起一个轻松的话题:成长的环境对职业选择的影响。她想了想,说:“我的成长受我妈妈的影响很大,她是一个很高贵的人……”“能和我说说你妈妈的高贵吗?”不等她说完,我立即好奇地问道。小谭用手扶了扶眼镜,笑着说:“那得从头说起了。”
小谭的妈妈是个中学语文老师,小谭五岁时,她的父母离婚了。在她的印象中,父母从没有吵过架,包括离婚。似乎就像什么也没有发生过那样,唯一的变化就是妈妈领着她回到了姥姥家,从此再也没有回到她们过去的那个家。爸爸每个月会来姥姥家看小谭,虽然停留的时间不会很久,但每次妈妈都会让小谭站在爸爸的面前,汇报一下这段时间的成绩,每一次都会得到爸爸的表扬和妈妈奖励的糖果,这样的日子是小谭特别开心和惦记的。等到小谭大一点的时候,才明白那是爸爸来送每个月的抚养费。在小谭的记忆中,爸爸只有一次停留得比较久,还吃了妈妈刚做好的大包子,边吃边说:“真香!”爸爸离开的时候,妈妈还给拿了几个包子让爸爸拿回去吃。
小谭上小学后,慢慢地懂得了父母离婚的事。她曾经向妈妈问起过其中的缘由,妈妈轻描淡写地说:“你爸是个挺好的人,只是和妈性格合不来,才分开的,但这不影响爸妈都爱你。”这样的解释让小谭相信了很多年,对爸妈离婚的事也真的没有在心里留下什么阴影。记得在初中二年级时,有一次单独和姥姥在家,姥姥悄悄地告诉她:“你爸可把你妈这辈子害苦了,当年他和别人好上了,还不想离婚,那个女的就去你妈单位闹,没有办法,你妈就同意离婚了,不这样,那女的就到处说,影响到你爸的名声和工作。你妈活得不容易啊,等你长大了可得对你妈好啊……”这是小谭第一次听到爸妈离婚的事实真相,她突然间有了一种要为妈报仇的心理,她流着泪告诉姥姥:“再也不想看到那个男人,也不想管他叫爸了……”
下班回来的妈妈听了姥姥的转述,一边埋怨姥姥老糊涂了,一边拉着小谭的手,说:“你姥姥说的不全对,妈妈也有问题,一个巴掌拍不响,当年在带毕业班,工作实在太忙,对家和你爸爸照顾得都不够……我们要学会尊重别人的选择,会有你不喜欢的人,也总会有人不喜欢你,这都很正常,不用太纠结。选择妥协,不代表软弱而是大度;选择原谅,也不代表怯懦而是宽容,宽待别人也是解脱自己,我们现在不是很好吗?”
小谭妈妈的这段话让我一下子想到张幼仪,一个“灵魂有香气”的女子,当徐志摩迫不及待地要追求自己的幸福时,不顾身怀六甲的她,拿着离婚协议书让她签字,她平静地写下了自己的名字。这个出身显赫的女子,竟没有多说一句话。你可以追求你的风花雪月,爱了又爱,我也可以平淡如水地自立不败。这份高贵,会制约着行为,影响着思维。高贵是根深蒂固,长在血脉里的种子。
透过小谭的描述,我在心里勾画着对她母亲的画像。看着还沉寂在回忆中的小谭,我悄声地问了句:“你妈妈现在还好吗?”小谭抬起头笑着说:“非常好!我结婚以后,我妈正式和我做了一次交流,宣布了一个决定,她也要结婚了!以前的时候,我们劝她找个老伴,她总是说不急,正选着呢。其实这也是她做事的原则,给姥姥送了终,给我也安排好,最后才能放心地安排属于自己的生活。”“这是我们最希望看到的好结局!”我由衷地赞叹道。好奇心驱使我问了另一个问题:“你爸爸过得好吗?”
小谭盯着我看了一会儿,平静地说:“您希望他过得怎么样?”我犹豫了一下,回答道:“实话说,是个矛盾的心理。”小谭笑着说:“我也是,但我妈不是这样想。我爸过得不是太好,他和那个女人结婚了,有一个小孩,只是好日子没过上几年就开始吵架,后来不吵了,就开始冷战。我爸想过离婚,还想和我妈复婚呢。
“我爸问我妈:‘你恨我吗?’
“我妈说:‘不恨。’
“我爸一下子就有信心了,对我妈说:‘你给我个机会,我们复婚吧!’
“我妈特别平静地说:‘不恨不代表着还有爱,也不代表着还能回到过去。我看你们夫妻也没什么大矛盾,好好聊聊,都这么大年岁了,别瞎折腾了!’
“我妈是个特别大度的人,我结婚前,还嘱咐我,不能在我丈夫面前说我爸不好,让我们尊重我爸,要经常和他通个电话,问问身体怎么样,我爸对我妈有很重的负疚感,年岁越大越明显……”
离开小谭的办公室,天已经黑了下来。走在医院的林荫路上,我还在想着小谭的妈妈,是的,这样的母亲是高贵的,高贵是不需要别人下定义的,可以随着自己心灵的天平,称出它的分量,高贵就在生活的点滴之间,既不是显赫的出身,尊贵的地位,亦不是财富和美貌,因为这些一旦失去,你就会和别人一样一无所有。高贵一定是来自内心的笃定和良好的教养,它会让你能够驾驭自己的情绪,即使在最愤怒的时候,有些话也不能说,有些事也不能做。这是一份高傲,更是一份淡然,让她自信地活在自己的春天里。
有些话,适合放在心里;有些苦,适合慢慢地忘记。经历过,自己知道就好。而改变,不需要说,别人也会看得懂!生活本来就不易,不必太在意别人的认同和接受,静静地过好自己的生活。心若不动,风又奈何?你若不伤,日又静好。
梅花瓣
在今天的中国家庭,母亲担当的角色是不容忽视的,无论家庭处于怎样的情景,母亲常常是一个家庭的情感枢纽。虽然一个快乐的母亲不一定成就一个快乐的家庭,但是一个忧郁的母亲肯定能把家里的气氛搞得紧张,母亲的性格带给孩子们的影响可能会是一辈子的。
婆媳间
舒毅在同事和朋友圈里的口碑一直不错,唯有和婆婆的关系一直很紧张。舒毅和她丈夫叶小鹏是大学同学,当年他们就读的那所大学男生多女生少,所以当小鹏把舒毅追到手时,在同学当中感觉还很有面子,哪知道第一次领着舒毅回家,就遭到了母亲的白眼。舒毅听到小鹏的母亲在厨房里狠狠地对儿子说:“这女孩根本配不上你!你的眼光太低了!”舒毅勉强地坐了一会儿就借故离开了。在回学校的路上,舒毅就已下决心一定要分手。最后两个人没有分开的原因据说是小鹏坚决不同意,用尽各种语言向舒毅表达自己有能力处理好家里的干扰。也许是因为结婚前有过这么个过结,婚后的舒毅和婆婆的关系一直磕磕碰碰。
其实不难理解,在每个母亲的眼中,儿子永远都是最优秀的,看哪个女孩都会感觉配不上自己的儿子,这既是因为母亲用爱放大了儿子的优点,也是因为这是最值得自己骄傲的作品。
我的婆婆不是一个读过很多书的人,却是一个通情达理的人。当年的我第一次出现在她的面前时,她似乎也不是非常中意,这并不让我意外,因为我的很多同学也会评价说,单单看外表,我的丈夫会比我优势更多,好在我是一个比较有自信的人,相信夫妻的选择也会是一个相对平衡的博弈,如果一个方面差了一点,那另一个方面可能就会多一点。婆婆的开明在当年着实让我感动,她表示尊重儿子的选择,爱儿子就会爱他带回来的媳妇。从我成为婆家一员那天起,我们就在一起生活,至今已经二十余年,期间我们多次搬家,但是每一次都不是为了分开而是为了过得更好!我们都践行了彼此之间内心的承诺,她对我视如己出,我待她如母。外人看我们就是一对长得很像的母女。我在她身边的时间超过了她的儿子和女儿,她对我的依恋也是日有复加。
吾家有儿初长成。转眼间,我的儿子也到了要找女朋友的年龄,虽然相看的这一幕还没有出现,但是婆婆对我的告诫却早已开始:“不要太干涉孩子的选择,要相信他的眼光,我们可以给建议,但不能给决策……”每每这个时候,我都会点头称是,她是以一个过来人的经验在向我传经送宝。
婆媳间的相处既是一门学问更是一门艺术。每当家里来了亲属和朋友时,婆婆都会极尽溢美之词夸奖我,把我在日常家居中的那些付出一一道出,甚至有的时候会表扬“过度”。婆婆一直说我的厨艺相当了得,可以到饭店当“大厨”,说的次数多了,我竟然也不知真假了。所以,每次做菜的时候,都会自觉地以高水平的标准要求自己,怎么也得对得起“大厨”这个美誉吧!
回望和婆婆在一起二十多年的共同生活,我们竟真的没有红过脸,闹过别扭。这并不是源于我做得真有那么好,更多的在于婆婆的宽厚和善意。她不断放大了我的优点,而对我做得不够好的地方,却只会蜻蜓点水般说上一句半句,末了还要补上句安慰的话:“人难有十全十美,你做得就已经够好的了!”婆婆待人处事的方式,常常让我感叹:“会做人、做好人和读书多少真的没有什么直接关联。能拥有才华固然是好的,但品行的力量似乎带给别人的感动更多。”
我和舒毅交流过关于婆媳之道,她感觉婚姻带给她的更多是委屈求全,虽然为了减少矛盾,她和婆婆并没有生活在一起,但是每到周末或是节假日要去婆婆家小聚,成为她最头疼的事。小鹏的嫂子比舒毅会哄婆婆开心,也更得婆婆的喜欢,婆婆又愿意把两个媳妇放在一起比,这让舒毅十分不开心,总是找借口不去或晚去婆婆家,这更让婆婆不爽,在小鹏的跟前没少说舒毅的“坏话”。时间久了,次数多了,小鹏对舒毅也多了不少怨气,两个人的争执也就多起来,舒毅了解小鹏的犟脾气,所以,每次争吵都是以舒毅妥协而结束。
其实,当下很多人家的婆媳矛盾都不是为了什么大事,常常都是源于小事,最后聚合成矛盾。我们认为知书达理是一种教养,其实与人为善更是一种教养。一个真正聪明的人,是懂得如何让别人开心的,只有别人开心了,自己才会开心,因为我们都生活在一个共同的屋檐下。人和人的关系也是这样,不是因为拥有了才付出,而是因为付出了才拥有。
智者谦和,善者宽容。我从我的婆婆身上不仅学到了不少持家之道,更学会了未来如何做一个好婆婆。人这一辈子,是以人品做底,品行可以弥补智慧上的不足,但智慧却难补品行上的缺陷。不能只看别人的缺点,总盯着那些问题,这么做就是在自己的心里堆放垃圾,垃圾多了,快乐就放不进去了。
心若简单,纷扰便少;心若宽厚,事事变好。
梅花瓣
人生的意义,就是因为在任何一个时间点,任何角色都同时有着不幸的特质和幸福的潜力,结果如何,全凭你自己的把握。关键要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生活也是一场博弈,要有得有舍,找到最适合自己的生活状态,刚者易折,柔则长存。
姐妹俩
每年的大学生新生入学报到处都是学校最热闹的地方。很多家长都来送学生。我们各学院的专业老师也会在这个时候去报到现场和家长们聊一聊学院和专业的情况。那天我刚到报到现场,就听到有人喊我,回头一望,原来是我们附属医院的王霞医生。当年我大学毕业前在医院实习,曾经做过她妈妈的学生,而她在大学读书时又是我的学生,所以我们是两代人的师生关系,既熟又亲。我和王霞打着招呼的时候,发现在她身边还站着一个和她长得很像的女孩,一看就知道是新生。我指着那个女孩对王霞说:“这个孩子和你长得挺像啊!一看就知道是姐妹俩,是你叔叔家的妹妹吧?”因为我了解王霞家里只有她一个孩子,所以就主观地认为可能是堂妹。不等王霞回我,那个文静的女孩抢着回答说:“我是她亲妹妹。”王霞笑着拍着那个女孩的肩膀说:“是我亲妹妹,您不知道了吧,是天上掉下来的。”望着我有点不解的眼神,她笑着给我了一个意会的眼神,我知道可能会有不方便讲的原因,就赶紧说了点别的事岔开了话题。
很巧,当我离开报到现场返回学院的路上又遇到了王霞,她已经把妹妹安排妥当,送到了新生宿舍楼。她主动和我说起刚才那个叫小静的妹妹的事情:“小静就是我爸后来又结婚有的孩子,算是我同父异母的妹妹吧,比我小15岁。两年前我爸得了重病,他知道属于自己的日子不会太长了,在医院的病床边拉着我的手,问我能不能帮他照顾一下小静。我爸当时那种负疚的眼神让我都不忍拒绝,我只能一边流泪一边点头答应下来。我爸去世后,小静平时和我奶奶住在一起,但和她学习有关的事都归我管着,毕竟我奶奶已经是80多岁的人了。”“那她妈妈呢?”我问道。“小静初中毕业那年,她妈去世了。”王霞补充道。我带着内心的一点疑问小心地问:“照顾她,你得背着你妈吧?”我想起了当年大家在谈论王霞妈妈赵老师是如何被小三挤兑离婚的事情,这种伤害是不可能忘记的。王霞感叹地说:“我妈真的很豁达,她不但知道这事,还挺支持我照顾小静呢!她总是说孩子是无辜的,不能把上一辈人的错误记在孩子身上。小静很懂事,她听我奶奶讲过以前发生的那些事,虽然说得很简单,但是她基本都能猜出个大概,有一次我妈去给我奶送药,小静正好在家,那是她第一次见到我妈,她管我妈叫大娘。送我妈出门时,低着头说了两次对不起,都把我妈说得掉眼泪了。”
听着王霞的讲述,我既感叹又有一点担忧,感叹于王霞和赵老师的善良,这份善良是一种仁爱。对别人的释怀,也是对自己的善待,一个人的胸怀能容得下多少事,就可能赢得多少人的尊重。担忧的是这样的家庭变故是否会对小静的成长留下阴影。当我说出这份担忧的时候,王霞点头称是,在最初和奶奶一起生活的那段日子,小静不愿意讲话,学习成绩也在下降,为了小静能走出生活中的阴影,王霞和赵老师一直在积极努力,想了很多办法,她们都希望大学生活能成为小静人生的一个新开端……王霞和我告别时,告诉了我小静所住的寝室并把她的手机号码留给我,我答应王霞一定会去看看小静。
新生军训结束的时候,我带着一些水果去看小静。去她宿舍的路上,我还在想她可能已经不记得我了,我要怎么和她做自我介绍呢。出乎我的预料,她一下子就认出了我,热情地拉着我的手坐到她的床边。我打量着整洁的床铺,看得出小静自理能力还挺强的。我们的交流非常轻松快乐,她不断地向我询问自己关心的问题,一问一答间,我能够感受到小静的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她口中出现最多的话就是“我姐说了……”看得出她以王霞为榜样,也要做个像“姐”那样的好医生。送我出来时,她坚持要把我送回学院才肯回去。望着小静的背影,我在想,这真是个既懂事又感恩的孩子,看来王霞和赵老师的努力已经有了回报。
当我们为人父母的时候,做事不能只凭自己的感情,考虑问题更不能只凭自己的感觉。昙花一现的表象有时候很容易迷惑人,要多想想责任和担当。有的时候,父母的过错可能会给孩子留下难以抹掉的伤痕。在小静的成长过程中就有这样不幸的因素,但由于王霞和赵老师的善良,小静的生活和命运发生了改变,这对小静而言真的是一份难得的幸运!
赵老师面对人生的这份答卷所做的一切真的让人敬佩!我们都是时间的过客,人生中所有发生的一切,都只能经历并学会接受。坦然地面对过去,尽量不去纠结,纠结多了,就会烦躁,会累心。实际上到最后你不是跟事情过不去,而是跟自己过不去。要学会抽身而退,若总是停留在过去,就会满身伤痕。你容得下世界,世界才会接纳你。既然没有净土,不如静心。既然没有如愿,不如释然。看淡了,天无非阴晴,人不过聚散,自然安稳,随缘生活。
梅花瓣
有时一次伤害,就是一生无法挽回的错过。不要轻易地去伤一颗心,忽视一个人。不是谁受了伤害,都可以忘掉并永远地原谅。
宽恕伤害自己的人,是困难的,但也是高贵的。宽恕不是无能,而是善良。那些伤害和纠结,就让它沉淀到一个永远也不想打捞的地方吧。
父子
常浩是我高中同学,上学的时候,我们的座位相邻,他的话不是很多,性格也是偏内向型,他的成绩在班级一直是比较优秀的。家长会的时候,能看到很多同学的父母,但是常浩的家人,我们从来没有见过。私下里听别的同学讲,他的母亲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现在的妈妈是他的继母,比他的父亲要年轻很多,又生了一个小弟弟,小他10岁。平日里,继母对他很不好,弟弟又仗势欺负他,父亲对此敢怒不敢言,只是轻轻地拍着常浩的肩膀说:“好好学习吧!”常浩懂得父亲没有说完的话意味着什么。
高考结束后,填报志愿时,我第一次看见了常浩的父亲,一个看着非常老实本分的人。常浩填报的志愿都是离家很远的地方,同学们都说,常浩终于熬出来了!他以优异的成绩被湖南大学录取了!大学四年,他没有回家,就连春节都是在学校度过的。高中毕业后,我第一次再见到常浩的时候,是他旅行结婚回来,我们班上的一些同学一起请他们夫妻吃了一次饭。席间他妻子断断续续地讲述,让我们对他这几年的情况有了一些了解。他的妻子是湖南本地的女孩,是他大学同班同学,还是他们班的团支书,看到他春节都不回家,就对他额外关心,从家里拿些吃的东西送给他。常浩感到从没有过的温暖,大学毕业时,成绩优秀的常浩可以分到北京,但是他为了这份家的感觉,坚决留在了湖南。那一晚,我们每个同学都很感叹:常浩的幸福时代来了!
婚后的常浩变得开朗了,经常给我们写个明信片,打个电话,好奇地询问着家乡的事情,我们也经常会催促他回来看看我们吧,大家都想他了!每次他都会说:“好的,好的,一定找机会回去看大家。”我们知道忙只是他的托词,其实他的心里一定还有解不开的结。
一天快要下班的时候,我突然接到常浩的电话,他急促地对我说:“我回来了,我爸爸住院了,就住在你们附属医院。你能陪我去看看吗?我现在特别紧张。”放下常浩的电话,我就赶到医院住院处等着和他会和。很快我就看到常浩从出租车里飞奔出来,三步并作两步跨上住院处的台阶,一把拉住我就往楼里面跑,边跑边对我说:“你帮帮我,救救我爸,听说吐了不少的血,治病的钱都拿过来了……”
站在爸爸病床前的常浩,一只手拉着爸爸的手,一只手在抹眼泪,他的继母和弟弟也在旁边悄悄地擦泪。继母告诉我,是昨天半夜突然发病住进医院的。早上给常浩打的电话,没想到这么快就赶回来了。常浩的爸爸经过紧急处置,目前的情况已经比较平稳了,看到大儿子的到来,明显感觉有些激动,语无伦次地说着:“没想到你能回来看我,爸对不住你……”“都过去的事了,别提了,我现在挺好的。”常浩安慰着爸爸。就在这个时候,常浩的继母突然拉住了常浩的手,一边哭着一边对他说:“我早就想给你赔个礼,道个歉,你一直不给我机会,我当时年轻,做了过头的事,对不住你了!现在想想特别后悔,你说,我得怎么做,你才能原谅我啊?”她边说边要给常浩跪下。常浩惊呆了!连忙拉住了她,说:“不用,不用,这么多年,你照顾我爸就够了!”他的继母看着我说:“常浩上大学那些年,春节不回家,每年三十晚上,他爸都不和我说话,一个人坐在那喝闷酒,一杯接一杯,一喝就是一宿啊。”
医生在这时走进病房,看了看我们这一群人的表情,有点诧异。常浩的爸爸特别自豪地指着常浩告诉医生:“这是我大儿子,早上接到的电话,就从湖南赶回来了!”“你老爷子有福啊!两个儿子都对你这么尽心,快点治好病回家吧!”医生笑着说。
常浩回湖南前,我们同学小聚了一下。平时很少喝酒的常浩那晚喝多了,特别的兴奋。他一遍遍地告诉我们,这次回来收获很大,找回了亲情,过去那页翻过去了,向前看!
受常浩的托付,我又去医院两次探望他的父亲。老人家的气色已经恢复得很好了。他很知足的样子告诉我,常浩白天晚上在床边陪着他,爷俩说了一辈子都没有说过的贴心话,常浩答应他了,今年春节一家三口回来和他们过年。趁着老爷子高兴,我叮嘱:“以后可不能再喝大酒了!不然您的身体就受不了了!”“不喝了,真的不喝了!以前那是喝闷酒啊!总感到对不住常浩啊!现在我们都说开了,不再想以前那些事了,人总要向前看!”老爷子开心地答应着。
走过岁月,领悟亲情。父子之间的感情,深沉而内敛。父亲把对儿子的爱都埋在了岁月里,儿子把对父亲的爱都藏在了记忆里。虽然父子之间有时难免会有一些误解甚至可能是埋怨,但这并不会改变父子之情。只要双方都能敞开心扉,互相理解,就会让心慢慢靠近,让亲情融化一切。
梅花瓣
爱,让一切都变得简单了。当我们人到中年的时候才会更加明白,在这个世上,再也没有人能像父母一样,爱我们如生命。如果他们不能把爱给我们,一定是他们会留给自己更多的痛苦。
血脉
楠楠的父母在她刚上初一的时候就离婚了。楠楠不明白,爸爸是个好人,妈妈也是个好人,为什么好人和好人却过不下去呢?
楠楠的爸爸李医生出生在一个很贫困的农村家庭,家里有四个孩子,他是最小的,上面有两个姐姐一个哥哥。为了让他上大学,哥哥姐姐都离开家在外面打工。每次接到二姐寄来的钱,他都会特别难过,这个只比他大一岁半的姐姐在外面一定吃了不少的苦。他就是这样被培养出来的,上了大学,还留在城里做了一名医生。他不仅是全家的骄傲,还是全村人的骄傲。
楠楠的妈妈是一个城里小康人家的独生女,幼师毕业后就做了一名幼儿园的老师。一次陪父亲住院的机会认识了当时的主治医生李医生。李医生为人热情,态度又好,病房的病人都喜欢这个小伙子,老父亲更是相中了李医生。出院后就托人打听这个小伙子的情况,听到的都是肯定和赞扬,更坚信了要把女儿嫁给他的想法。在老父亲的努力撮合下,两个年轻人真的走到一起了。
他们婚后的生活是幸福的,楠楠的出生更是给这个小家带来了更多的欢声笑语。两个人的争吵是在楠楠上小学二年级的时候开始的。起因很简单,就是李医生怀着报恩的心情,把哥哥家的女儿、二姐家的儿子都陆续接到城里来读书。今天大嫂来看孩子,明天姐夫来看病,后天村里的大伯又来了……小小的家里住得像拥挤的旅馆,楠楠的爸爸更是用工资贴补着各种支出。终于,楠楠的妈妈受不了了,从此战争爆发!持续战争的结局就是离婚。
楠楠的妈妈义无反顾地把婚离了,为了彻底不想再见楠楠的爸爸,她坚决不要楠楠的抚养费,也不准李医生来看楠楠,她对被拒之门外一直不肯走的李医生说:“你不用看我女儿,你不是有侄女还有一帮外甥外甥女吗?去看他们吧!”
楠楠是个乖巧的孩子,学习好又懂事。在初中读书时,基本每次考试都是班级第一名,每次都能拿到奖励。奖品很丰富,有时候是图书,有时候是书包文具,还有一次竟然是一只大大的绒毛熊,楠楠很是喜欢,一直把它放在自己的床边。妈妈对楠楠的成长一直很满意。只是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娘俩有了分歧,妈妈希望楠楠报考师范院校,以后做个老师,但楠楠坚持要报医学院校以后想做个医生,她告诉妈妈,以后她要做妈妈的贴身保健医,照顾妈妈。妈妈妥协了。
楠楠的高考录取通知书来了,妈妈一遍遍地看着,一会儿笑一会儿哭,拉着楠楠的手对她说:“我们终于成功了!是妈妈一个人把你养大的,而且还培养得这么好,和别人没有任何关系,你为妈争了一口气。”楠楠看着妈妈,一边帮妈妈擦去眼泪,一边小心地对妈妈说:“我有一件事瞒了你好久,现在我想告诉你,你千万别生气。”
楠楠对妈妈说出一件她和爸爸之间的秘密。当李医生知道无论他怎么努力,楠楠的妈妈既不会让他进屋也不会要他的钱,他去了楠楠读书的学校,得到了楠楠班主任老师的帮助。他每周都会去一次学校和楠楠一起吃午饭,他和女儿有个约定,好好学习做个最优秀的学生,就可以告诉妈妈是学校发给的奖励,那爸爸给你买的东西就可以名正言顺地拿回家了。为了不让妈妈猜疑这奖品中的问题,李医生每次都是买三份奖品交给班主任老师,请老师在课堂上发给成绩排在前三名的同学,只不过排在第一名的女儿,奖品常常会比较重。班主任老师曾几次对李医生说:“你只给你女儿买一份就行,另两份我可以用班费买。”每次李医生都会坚决拒绝,他哽咽地告诉老师,请理解一个父亲想为女儿做点事情的心情吧!
楠楠上了高中以后,爸爸往学校跑得更勤了,楠楠的物理成绩不够好,李医生就去找认识的老师单独给楠楠补课。偶尔楠楠和妈妈闹了别扭,爸爸就会开导她,希望她能够体谅妈妈的辛苦和不易。爸爸还领着她去了两次自己工作的医院,让她感受到生病的痛苦和健康的重要。每当看到那些病人对爸爸特别尊重和爱戴的时候,楠楠就会很激动地告诉爸爸:“我也要做一名像您这样的医生。”
在爸爸工作的病区里,楠楠遇到了在病房住院的二姑,虽然只比爸爸大不到两岁,却已经显得很苍老了。二姑十几岁的时候就在南方打工,为了多赚点钱,拼命加班,透支了身体,现在已经全身是病。二姑拉着楠楠的手说:“孩子,我们对不住你啊,如果不是因为我们这些人拖累你爸爸,你妈妈就不会和你爸离婚了,你也就能有个完整的家了。”爸爸打断了二姑的话,说:“二姐,别这么说,如果当年没有全家人供着我,我哪能上大学,哪能有今天?现在我的日子好了,不能不管你们。过河拆桥的事,我做不出来,如果真是那样做,我又怎么能对得起良心……”这是楠楠第一次看见爸爸在抹眼泪,马上拿出一张纸巾递给爸爸。爸爸一边擦拭着眼泪,一边轻拍着楠楠的肩膀说:“只是委屈了我女儿,等你长大了,你就会懂爸爸了。”楠楠马上接过爸爸的话说:“爸爸,我现在就懂你,你没有做错,是妈妈错了。”
楠楠一口气把这些年发生在她和爸爸之间的事说给了妈妈,她原以为妈妈听了这些事情,一定会非常生气,甚至可能会打她,但是妈妈听得很平静,听到最后,妈妈落泪了。她对楠楠说:“当年妈妈太冲动,你外公又刚去世,妈妈心情也不好,才会那样。这么多年过来了,我也有后悔的时候,以后你不用背着妈去见你爸了。孩子,你知道吗?这就是血脉,是打不破割不断的。”
生活就是这样,当你选择了一个人,不仅仅是和他这个人结婚,还要接纳他的生活背景和他成长的那个家庭,这一切都是不可能分割和切断的。既要接受你喜欢的,也必须学会接受那些你不喜欢的。一个人能洞察这个道理,既是对自己的善待,也是对生活的宽容。
梅花瓣
生活中,很多东西在得到的同时,其实也在失去。小时候,渴望长大,但长大后却发现缺少了童年的快乐;长大后,渴望结婚,但走进婚姻的围城才发现和想象中的美好并不一样。不要轻易去评价别人的家庭和生活,因为他的人生你没有经历过,怎么会有发言权?
回家
严晨选择在圣诞节前辞去了在美国的工作。他和他的美国导师一家人欢度了这个节日,导师几次欲言又止,他从心里舍不得严晨的离开,但是他知道这已经是一个不能改变的决定了。他拿出自己的萨克斯,为严晨吹了一段《回家》的曲子。严晨理解导师的良苦用心,在导师的心里,中国和美国都有一个属于他的家,希望他还能够再回来。
在新年来临前,严晨携妻带子离开已经生活了十五年的美国回到中国。他把自己的这次迁徙定义为“回家”。
严晨毕业于国内顶尖大学后,考入美国一所大学并获得了全额奖学金,以后的发展可以说是一帆风顺。他的妻子是台湾人,是他的同事。他有两个儿子,一个八岁,一个五岁。一家人幸福地生活在旧金山一个像花园的别墅里。每天晚饭后,一家四口人在房前的花园里一起嬉闹踢球的时光,是严晨最享受的时候。
严晨的父母是一对老知识分子,晚婚晚育,只有他这么一个孩子。虽然父母的工作很忙,几乎没有时间过问他的学习,但是一个人的性格和习惯,大多来源于家庭的影响。家里没有什么像样的家具,却有三个写作的书桌,每天晚上,一家三口人都在自己的书桌旁忙碌着。所以,读书对严晨从来不是负担而是习惯。
严晨到美国读书后,他的父母一共去了三次。第一次是严晨硕士毕业时,他的父母去参加毕业典礼;第二次,是他们有了第一个孩子时,父母去看望小孙子;第三次,是严晨的父亲去世后,他想接母亲去美国和他们一起生活。但是严晨没有想到的是,母亲在那里只坚持了八个月,就坚决要求回国,她实在是不习惯美国的生活,她经常会生病,但又查不出什么病因。没有办法,严晨只好又把母亲送回国内,母亲的病竟然不治而愈了。
母亲一个人在国内生活,严晨想为她请个保姆,她坚决不同意。要强了一辈子,就不愿意给别人添麻烦。严晨尽可能在两国时差以外选择时间给母亲通个电话,遇到电话接通但无人接听时,严晨就会胡思乱想起来,直到母亲看到有未接电话再给他打回来时,他悬着的心才会放下来,好在每次母亲都告诉他:“自己一切都好,不用挂念!”
让严晨决意回国的念头源于一段对话。
春夏之交的季节,他回国参加一个国际学术论坛,给母亲带了不少吃的东西,虽然母亲总是说:“不要再往回买东西了,吃不了多少的,国内都有。”但他还是愿意看着母亲把那一包包的东西拿出来,摆到柜子里的满足感。母亲从那堆东西里,选出了两个包装看着很精美的食品袋,对他说:“这两包东西送给楼下小卖店的阿姨吧,她对我照顾挺多的。”严晨连连说:“你想送谁就送吧,你说了算!”看着母亲乐呵呵拿着东西出去的样子,严晨不禁感叹:“人老了真的就会像小孩似的了。”
最后的一天会议结束,严晨没有在那里吃晚宴,他匆匆赶回家,想请母亲出去吃个饭。在小区的院里,碰巧遇到了小卖店的阿姨,阿姨很健谈,拉着严晨的手,不住地夸奖他,说着从他母亲那里听来的话。严晨也特意感谢了阿姨对母亲的照顾。一听这话,阿姨连连摆手,解释道:“主意还是你妈想出来的。到底是有知识的人,办法多。你妈真聪明,她每天晚上都把书房的灯开着,第二天早晨起来再关掉。我每天打开小卖店的门时,就往三楼看一眼,灯关了,我就知道,你妈没事;灯亮着,我就得上楼去看看了,怎么了?是不是病了起不来了?敲门再不开,我就赶紧找帮手,拿着你妈给我的备用钥匙开门看看。”严晨不等阿姨讲完,马上问了句:“有这样的时候啊?”“怎么没有,两个多月前,就发生了一次。我们进屋的时候,你妈正发高烧呢!都烧糊涂了,是我们叫的救护车送医院的……”阿姨还说了些什么,严晨听得有些溜号了,他只记得阿姨说,在医院治疗观察了一天,烧刚有些退,老太太就要出院,非说回家吃药就行。
严晨的心情一下子变得很沉重,他感觉自己真的不是一个孝顺的儿子。几乎是在一瞬间,他就有了要回来陪伴母亲的念头。他在心里盘算着,母亲今年72岁了,即便可以活到92岁,他和母亲在一起的缘分也只剩下二十年了。如果争取做到一年回国一次,也只有20次的陪伴了!这样想来,严晨的心甚至有些恐慌。
严晨陪母亲在饭店吃了一餐晚饭,点菜的时候,他搜刮着印象深处的记忆,极尽所能地思考着母亲愿意吃的是什么菜,可是母亲却极熟练地说着严晨喜欢的那些菜。严晨不敢看母亲,拿着菜牌挡住了自己的脸,他的眼睛已经湿润。在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谁,可以像母亲一样,爱他如生命一般。走在回家的路上,母亲主动拉起儿子的手,开心地说:“你要是能一年回来开一次会就好了!”刚把这话说出来,母亲就立即自责道:“妈妈太贪了!当妈的都是这样。你别往心里去啊,我只是随便说说的。”严晨笑着对母亲说:“您老可以当预言家了,今天会议结束时,大会主席特意告诉大家,以后每年都要在中国举行一次这样的论坛。所以啊,您说的对,以后每年我都会回来的。”尽管是在夜晚,但是严晨还是发现母亲听了自己编造的这个善意谎言后,眼睛一下子变得特别有神采。严晨搀扶着母亲,二人慢慢地往家的方向走着,母亲因为开心,话变得特别的多,严晨不停地应答着,但是他的思绪已经在思考着下一步的计划。
回到美国后的严晨,把自己这些天来中国的所看、所听、所想全盘说给了妻子,尽管说得有点乱,但是妻子都听懂了。尤其是最后丈夫说:“给我十年也许是二十年的时间,我想回中国去陪陪我的母亲,如果子欲孝而亲不在,那可能会是我一辈子的遗憾!如果有一天母亲不在了,我的生命全部属于你,我会回来陪着你一直到老……”
让严晨感到惊喜的是,他的妻子思考了两天以后,坚决地对他说:“我们全家人一起回国吧,只要在一起,就算是有些不适应的地方,我们也能慢慢克服。等儿子们长大的时候,一定会对孝顺有更深的理解。”严晨幸福得已经不知道该说什么了,抱起妻子在原地转了一个圈。
回国的决定,一旦定下来,剩下的事就都变得很简单了,一切顺利!一家四口人登上了回国的飞机。
什么是家?母亲在的地方就是家。什么是家?有爱的地方就是家。回家的路是用亲情和思念铺就的,哪怕再远,也割不断游子回家的希望。每当夕阳西下的时刻,有谁会不想家?
梅花瓣
母亲对儿子的需求总是那样的少,只要能经常地让我看到你。
家就是母亲的爱,带给儿子的感受永远都是“梦萦魂绕和牵挂”。在外奔波的每一个游子心里都有家,那是一份永远抹不去的回忆。
儿女孝顺的最高境界大概就是“待父母如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