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论证:年度发展目标凸显合理性。
学校未来三年的“四个发展目标”已经确立,但也属于宏观规划的范畴,它还需要通过具体的“年度目标”加以分解和落实。“年度目标”的制定,不仅同时要考虑把教育局的年度工作要点、基本精神渗透其中,而且还要体现校本思想,不能游离于学校总体发展目标之外。学校年度目标的出台,大致经历五个步骤:第一步,由校长主持,围绕三年发展目标,然后再结合教育局年度工作,提炼出本年度学校工作重点。第二步,由领导团队成员在认真学习教育局年度工作要点基础上,对照学校三年发展目标,讨论、补充和修正校长所提出的年度工作重点,并形成初稿。第三步,由教导、德育、总务三大部门的负责人,针对以上初稿进行分层落实,具体制定各部门年度工作计划。部门工作计划要求有工作重点、有活动设计、有时间安排,切切实实具有可操作性。第四步,召开部门工作计划交流会。采取基于现场的决策,利用领导团队成员之间面对面地互动来纠正有可能出现的偏差,让集体的智慧来保证学校发展目标始终走在“正确的道路”上,这一过程充分体现了计划的合理性。第五步,举行不同学科教师代表参加的学校各部门年度工作计划审议会,在最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进行最后一次修订,贯彻于全校教师。
从学校战略规划的提出,到“四项发展目标”的确立,到年度工作重点的论证,再到各个部门计划的制定,我们自始至终地贯穿了“学习、思辨、参与”这一主线。可以这样说,从宏观到微观层层转化的过程,是实现“计划”为“战略”思想服务的过程;是凝聚团队智慧,发挥团队力量,提高团队智能的过程;更是在学校发展的创智路上,将大家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为共同的美好愿景而努力奋斗的过程。
关注管理的细节
合理的计划制定,要关注管理的每个细节。“计划”是什么?就是要做什么事,为什么要做这件事,在什么时间做,以怎样的形式去做,做的结果会如何。在系统思考的基础上,将每一个细节精心筹划,合理分配时间,就形成了“计划”。有了这样的计划,不管事情怎么多,做起来都会从容不迫,有条不紊,秩序井然,轻重有别。
(1)自主性。自主性就是说学校工作重点确定了,各部门在落实时,留有充分的自主拓展空间,无论活动的设计和时间安排均可按照自己的思路有所创意地进行。
(2)翔实性。这是部门计划的重中之重,是首要原则。“翔实性”原则地落实体现在两点上,一是重点工作必须有明确的评价标准;二是围绕评价标准精心设计活动计划,深入到教育教学管理的每一个细节中去,做出精确安排。例如,本学期教学工作重点之一——“实现教学管理的规范化”,该怎样去落实呢?教导团队在制定计划之前,首先要做的一件事,就是集体研制了“教学管理规范化”的评价标准。它所包含的“职责管理”、“调研管理”、“质量监控管理”、“量化考核管理”到底做到怎样的程度才算是达到了学校现阶段的“教学管理规范化”的要求?这个评价标准必须由学校结合自己实际来自行确定,是不可以引进“外援”的。因为不同学校的发展有着不同的特点,需要不同的管理风格和策略。教导团队在职责管理、调研管理、质量监控管理、量化考核管理的评价标准研制完成之后,教导主任才以此为据正式开始制定教学工作计划。他们采取“纵向”和“横向”相结合的思考方式来进行。所谓的“横向”思考就是每一项工作重点都要通过哪些活动去落实;所谓的“纵向”思考就是那些突出某项工作重点的活动,分别在哪几个月当中一步一步完成,具体到哪一个月中的哪一个时段去进行,做到统筹安排,最后以表格化的方法加以明确体现。
(3)实用性。计划不是摆设,是用来实施的。我们的原则就是能做到的写进来,做不到的就不写进去。计划一旦出台,必须不折不扣地执行,只许调整不许取消。我们提倡,计划的制定一定要在每个细节上合理分配时间,意在使领导团队成员养成一种科学的严谨的务实精神以及踏踏实实把细节做透的态度,这是作为学校管理者必须具有的做事品质。做事情应该像大树生长一样,从根系开始,这样才能理出头绪,使各项管理趋于合理化。否则,工作做不到细处,就无法对工作细节进行评价,那么整体工作也很难做出公正的评价,因为根基不深,根须不密,很难建立起合理的制度。
规范化的管理思想
合理的计划制定,源于规范化的管理思想。计划有好有坏,有合理与不合理的区别,这完全取决于管理者对学校管理现状的一种清醒判断。其实学校管理是一种知识,是一种对人事现象的深刻认识,是一种有条理有系统的管理思考,是一种追求合理化的管理行为,所以我们更愿意将管理的“规范化”理解为管理的“合理化”,因为它更能符合于一所学校实际的管理思想和管理风格。我们所追求的管理目标是:运用团队的智慧,不断影响和改善每一位领导成员、每一位教师的工作品质,不遗余力地重视每一个教育教学管理细节的改进、改进、再改进。而细节改进的方向,就是不断满足学生、家长、社会对学校教育精致化的要求,向每一位受教育者提供高质量的教育服务,办好让家长满意的学校。具有了这样一种管理理念,就决定了我校在管理行为的选择上必定要关注细节,向细节要质量。而细节的变化,更能体现管理观念与管理思想的更新与进步。
“规范化”的管理过程
有效的反思计划,贯穿于“规范化”管理的全过程。规范化管理应该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目标系统,绝非一蹴而就或一劳永逸,它依赖于学校可持续发展目标的不断完善和年年月月周周日日改进的不断积累。我们理解的“可持续完善”就是不断探索,也就是要有一双善于发现问题的眼睛,能够在琐碎的学校日常管理中洞悉出一个个微小的问题,并及时加以改进,做到防微杜渐。因为“在每一个大问题里,都有一系列的小问题露面。”如果对这些小问题熟视无睹,任其滋长的话,终会成为学校发展的一个个障碍。因此,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持续完善学校“规范化”管理的过程。这需要学校领导团队每一位成员有着良好的反思意识和改进习惯,而这种意识和习惯的培养,也需要从计划抓起。周工作计划表里就单独列出一项“管理问题的反思与策略”。周工作例会一项重要的内容就是要求每人必须找出自己在日常管理中所发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月例会,大家将教学管理中的各项问题进行全面梳理,集中商讨解决的策略。学期末总结会,再将平日里整理出的一个一个小问题对号入座,重新修订和完善学校的教学常规管理方案,提出新的管理规范和标准。相信:学校规范化的管理水平一定会伴随着我们整体反思能力的提高而得到同幅度的提升!
在不足一年的管理实践中,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到底怎样的管理才是规范化的管理?或许理论上的概念有很多,或许不同的学校都有自己的不同诠释,但在细细回顾自己的工作经历,细细体味管理中的每一个“得”与“失”感受之后,我们是这样定义“它”的:缜密的思考,周密的计划,把每一件事情认认真真彻底做好,直到完成目标为止,而这一过程自始至终都做到了合乎实际,合乎学校发展的总体目标,这就是学校“规范化”管理的基本策略。
11.学校规范化管理应理清的问题
学生层面学校要全面贯彻国家课程方案,教师层面全面培育合格学生;要把时间还给学生,把健康还给学生,把能力还给学生。推进素质教育主要任务是全面规范办学行为,以课程改革为有效载体,不断深化课程改革;改革评价、招生、考试制度,日常考试实行无分数评价。从教至今,结合这次学校规范化管理,中小学管理应理清以下几个问题。
校长的作用
校长在学校里能起多大作用?怎样的校长才能促进学校的发展?主管部门希望通过培养,全面提升校长素质、提高学校管理能力。
“校长是什么?首先应是懂教育的业内人士,而不该是见风驶舵的,政客。”接着,她从学校近年来的发展,谈到学校的现代管理,最后对学校的教师能够长期形成一股合力,齐心教学,总结出一条引起在座诸多校长兴趣盎然的经验:一个好校长,必须“以师为本”,让每个教师在工作中感到幸福!
现在的小学教师工作量相当大,除了教学,还面临升学压力,由于长期加班而身心俱累。培养出有影响力的人才,是学校持续发展的必备条件。校长要让学校不断发展、壮大,最根本的做法就是以师为本,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同舟共济。做校长的成功之处,就是不断提高教师的积极性。学校除了基本教育经费外,还应给教师更多的福利。
教师的敬业精神
爱岗敬业精神是师德的核心内容。爱岗敬业作为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是做好教育工作和履行其他教师道德规范的思想前提,教师只有具备了爱岗敬业精神,才能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廉洁从教、为人师表、为祖国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教师要做到爱岗敬业,首先就应该热爱教育、热爱学校,树立坚定的教育事业心。只有我们真正做到甘愿为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而自觉投身这种平凡工作,对教育事业心存敬重,才能产生巨大的拼搏奋斗的动力。在实际工作中,珍视为人师表这份荣耀,严格要求自己,才能赢得学生的爱戴,家长的信赖和领导的认可。
学生教育方法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我们常说,不能让学生成才,至少要让学生成人。好制度规范管理出好学校。如果走进一所学校,学习风气良好、教师敬业、学生勤奋,那一定是所好学校;相反,如果学生松松散散,打架斗殴,那一定是校长缺乏管理才能、学校缺乏校园文化建设。
教学
规范课程管理,规范作息时间,规范双休日和法定节假日,规范作业量。
学生是需要休息和活动,但是因此而占用的时间如何补回?学生的学习成绩怎么办?除了改善评价制度,还需要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优化有效教学的效果是一种好办法。有效教学追求有限时间内的效益最大化,老师要在课前要多动脑筋,多下功夫,仔细钻研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每一节课,并注重每节课的反馈,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还要关注学生测验的成绩,建立科学的评价制度。评价学生,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小学实行等级记分制,不为班级和学生排名次,不以考试成绩和升学率作为衡量教育教学工作的唯一标准。”认真分析成功的条件和缺失的原因,探讨改进的举措。这样,可以减少学生的学习时间,同时取得最好的学习效果,学生学得轻松。
当然安全管理、校园管理、后勤管理及档案管理等工作也很重要,学校的管理要全面兼顾,各方面协调发展,才有利于教育教学。
12.现代学校管理制度的三个体系
全面目标计划体系
学校的核心功能是保证和不断改进对学生及其相关消费者的服务。学校根据学生及其相关消费者的需求、学生发展和未来社会对人才素质的需求、国家教育方针与法令法规的要求,确定学校的办学理念,它包括办学宗旨、办学方针、育人目标、办学特色、发展目标、管理机制等部分。这些办学理念如何转化为可操作的管理行为,远期发展规划如何转化为各阶段的具体目标,关键要建立科学的目标计划体系。全面目标计划体系将学校近期、中期、长期发展规划,分解转化为学校各学年的目标任务。据此学校制定学期工作计划,各部门根据学校工作计划制定部门工作计划,直到具体岗位与个人。各层面的目标具体全面,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工作计划分层制定,分层审批,分层管理。总目标指导分目标,分目标保证总目标,构成一个全面的目标计划体系,并围绕目标的实现展开一系列的管理活动。全面目标计划体系与传统的计划管理相比,其创新表现:
(1)多维测定,使目标更具客观性、可操作性。学校各项目标是建立在对上一学年质量、团队素质、综合效益的比较,部门之间质量、效益的比较,与同业之间的比较,外部环境的变化等数据和情况认真测定、分析的基础上确定的。
(2)学校内各级各类人员都参与目标的制定和实施,根据学校总目标和上一级的目标确定本岗目标。
(3)从总目标到分目标全面而具体,目标涉及学校各方面的主要工作,如在校生巩固率指标,学生家长满意率指标,中考指标,高考指标,德育指标,各年级素质教育指标,学生安全指标,教职工队伍建设指标,后勤服务工作指标、成本控制指标等。
(4)目标时时处于受控状态。一是对目标的制定进行评审,确保总目标的可操作性并能有效分解到部门和个人;二是对目标的实施进行监控,把握各部门及个人目标达成的趋势,及时调整措施,确保目标的达成;三是对目标的达成进行验收。学校所有人员都要参与管理并以目标来指导行为。学校各项工作、各部门、各岗位、各级各类人员的工作过程,都处于目标计划的指导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