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过程中,刘备越发迹越谦虚,积极实施“三低”策略。一是“低身交朋友”,刘备与其后期收留的将领魏延、马超,无论出身、志向还是学识、性格,都有很大的差距。但让人没想到的是,刘备遇到他俩却一见钟情,立刻加以重用。这二人也知恩图报,尽一生之力维护刘备。正是你把别人看高,别人才会把你看高,自恃优越而眼睛向上的人,很难找到真正的朋友,也难成就一番事业。二是“低头拜贤才”。刘备初见庞统,以为他不过徒有虚名,后来知其才学过人,立刻倾心相待,终得一良才辅佐。三是“低眉待来宾”。这在刘备“礼遇张松”的故事中表现得最为明显。一开始,从成都割据势力刘璋那里来的张松想把西川的地图献给曹操。曹操一见张松其貌不扬,就没有好感。再加之张松出言狂妄,更令曹操生气。于是叫人一顿棒打,把张松赶出了许都。没办法,张松只得转赴荆州。与曹操的态度相反,张松离荆州还很远的时候,刘备就派赵云前去迎接。到了界首馆驿,关羽又在那里恭候。等来到荆州城下,只见刘备领着文官武将,亲自出城相迎。这使得张松受宠若惊,感激涕零,泪别长亭之际,终于把西川地图献给了刘备。正因为有了这张地图,刘备才占得了进军天府四川的先机,使曹操失去了统一蜀地的机会。
不过虽说刘备“三低”在其发迹过程中不可缺少,但综观刘备的奋斗史,他之成功第一原因在于他始终以皇族之后自居,并以此鼓励自己,笼络别人,号召天下,从来没有放弃。
在历史上,与刘备这样靠身为名人之后而发迹者,并不乏人。在刘备同时期,就有一个孔融。孔融由于不像曹操、刘备那么名气大,在历史上常常容易被人轻视。但身为在汉朝被“独尊儒术”政策无限抬高的孔子的二十世孙,孔融在汉代拥有比别人更多的发展优势,也是自然而然的事。
孔融(153年至208年),东汉鲁国(今山东曲阜)人,字文举,是孔子的二十世孙,并且是当时社会名流“建安七子”之首。综观孔融一生,他之所以发迹与其是孔子后人关系十分密切。
作为名人之后,孔融从小家教非常不错,因此很快就拥有了一定的学识修养。而孔融的聪明在于,他巧妙地利用这一点,积极与其他名人之后互动,从而在注重声望的汉代创造了好名声。10岁那年,孔融随父亲到达京城洛阳。当时,著名的士大夫李膺(110年至169年)也在京城。此人比较高傲,如果不是名士或他的亲戚,他一般不会接见,守门的人一般也不会通报。因此有许多人以得到李膺的接见为荣,称之为“登龙门”。但孔融虽然只有10岁,却不管那套,非要看看李膺是个什么样的人,就登门拜访。他对守门人说:“我是李膺的亲戚。”人们常说,名人之后比常人有更多的魄力、无所谓,由此可见一斑。
分析起来,这可能是因为在普通人眼里名人似乎都高不可攀,甚至一个小官就能镇住许多人,可其实名人和官员也是普通人,同样要吃喝拉撒睡。你越以为名人普通,名人就越普通;你越以为名人高高在上,他越可能吓着你。与普通人以为李膺了不得不一样,孔融认为李膺也不过是普通人,难道还能比他祖宗孔子牛?既然没有孔子牛,那就没什么可怕的,于是就大胆要求通报。有意思的是守门人还真乖乖通报了,李膺也接见了他。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汉代人的谦虚,如果换成后世,恐怕没有几个人会去见一个小孩子,那些要求通报的小孩子也可能早就被门口的保安撵走。
见面之后,李膺觉得这小子可能是一个打着亲属关系进行诈骗的小混混,就问他说:“请问你和我有什么亲戚关系?”孔融回答道:“从前我的祖先孔子和你家的祖先老子李耳有师徒关系,孔子曾向老子请教过关于周礼的问题。因此,我和你也是世交呀!”当时很多宾客都在场,对孔融的回答十分惊奇。后来中大夫陈韪来到李膺府第,宾客把这件事情告诉他,他却不以为然地说:“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意思是说,小时候聪明长大后就不一定聪明了。结果孔融立即反驳道:“那么您小时候一定很聪明吧。”陈韪无话可说。李膺大笑说:“你这么聪明将来肯定能成大器。”小小的孔融由于作为名人之后的胆大,成功对自己进行了一次客观上的炒作。而在此之前,孔融在兄弟七人一起吃梨时总是拣小的吃,并经家人传播,也已经拥有了孔融让梨的好名声。
三年后由于父亲亡故,孔融居家守丧。他此时充分利用时间好学勤读,博涉阔览,渐为州里所看重,名声日隆。由于汉桓帝(146年至168年在位)、汉灵帝(168年至189年在位)时,宦官把持朝政,蔽塞言路,打击异己,在朝野大肆搜捕、诛杀正直之士。汉桓帝时任山阳郡东部督邮的张俭因为上书弹劾朝中宦官首领侯览及其家属,触怒了侯览,被迫四处亡命,但老百姓都愿意收留他。后人诗句“望门投止思张俭”,就是从这个典故引申出来的。张俭因与孔融之兄孔褒有旧,就逃避到孔家,恰巧孔褒外出,只有16岁的孔融在家。张俭见他年少,起初不相信他能帮助自己。孔融却说:“兄长虽然在外,难道我就不能为你做些什么吗?”于是他把张俭藏在了家中。不料事情泄露,孔融与其兄孔褒一同被捕入狱,兄弟二人都争着负责抵死。孔母则说她是家长,她该负责,闹得“一门争死”。当时郡县官吏拿不定主意如何判决,只好如实上报朝廷。最后皇帝定了孔褒的罪,下令杀死了他。孔融虽然悲伤,却因此名声大噪,当时平原郡的陶丘洪、陈留的边让都是一时俊秀,孔融与二人齐名,成了当时的大名士。州郡几次辟举他为官,都被他辞谢了。
孔融其实要感谢汉代的州郡没有因为他家里出过犯人,就在政治上怀疑他。最终,孔融是在汉灵帝时“辟司徒杨赐府”,以充当司徒杨赐的手下开始步入仕途,负责弹劾贪污官僚。河南尹何进升为大将军,司徒杨赐派孔融前往祝贺,却被挡在门外。孔融心中十分厌恶这种官场的势利虚伪,便给朝廷写了一封弹劾状,然后辞职。何进十分生气,派遣剑客追杀孔融。不料剑客却对何进说:“孔文举这个人名声非常好也非常大,将军你要与这个人结仇,那就等于自找麻烦,四方之士必然纷纷离你而去。你还不如趁此机会礼遇他,反而会得到天下的赞许。”何进于是心有忌惮孔融名声之意,就推荐他当侍御史。但孔融因与中丞赵舍不和,再次辞官。何进就再推荐他当司空掾,北军中侯。在职三日,升为虎贲中郎将。这个何进就是后来诛杀宦官而反被杀害的那个皇亲国戚,他的见识甚至不如剑客,也难免其失败的命运。后来董卓把持汉家朝政后,想要废掉汉少帝,孔融言辞激烈的与之进行辩论。董卓怀恨在心,就让孔融改任议郎,随后又将孔融派到黄巾军最为猖獗的北海国(治所在今山东昌乐西)为相。
然而孔融虽然是“大圣之后”,又在时事动乱的年代敢于仗义执言,建立学校、表彰儒术、荐举贤良成为名士,时人称他为“孔北海”,但用兵作战却一窍不通,又不抓紧学习。估计可能是他的兴趣只在于文,而懒于学习兵法。孔融到北海后起兵讨伐黄巾军张饶,结果战败,被黄巾军将领管亥所围,只得派遣部将太史慈求救于时任平原相刘备。孔融向刘备救援,说明他看重刘备,别人要救他还得他先看得起。刘备受宠若惊,立即发兵解围。当时袁绍、曹操势力逐渐强大,但孔融知道袁绍、曹操终究是要篡夺汉室的,所以不愿投靠他们,也就没向他们救援。北海国的左丞祖者劝孔融至少可以权宜结纳袁绍或者曹操,孔融怒而杀之。196年(建安元年),三国最无能的战将之一袁谭攻击北海,竟然把北海攻破了。城被攻陷后,孔融逃往东山,妻儿被袁谭俘虏。
汉献帝建都许昌后,任命孔融为将作大匠,升任少府,后被封为太中大夫,相当于一个官方的时事评论员。孔融为人恃才负气,言论往往与传统相悖,不仅屡屡反对丞相曹操的决定,而且多次在公开场合使曹操难堪,如讥讽曹丕私纳袁绍儿媳甄氏、嘲笑曹操征乌桓、反对曹操禁酒。再加上他忠于汉室,主张增强汉室实权,更是严重激怒了曹操。因此在208年9月,孔融被曹操以招合徒众,欲图不轨、“谤讪朝廷”等罪名杀害,株连全家,时年55岁。
发迹作为一个世俗概念是讲实惠的,孔融以孔子之后,少而有名。之后又总是抨击社会上的不良现象,名声更大,这都是他得益于名人之后。如果他借此名声开办学校,搞点什么培训,估计也会打造出一个上市公司。可惜他非要半推半就地进入官场尤其是战场,这就使其名人之后善于清谈,不善于打仗的缺点暴露无疑。这也说明,名人之后作为一个发迹的途径,能给当事人带来好处,但并不代表当事人就一定有才能,绝对能干成事。事实上当年刘备也是如此,刘备在到处宣扬他是汉室宗亲的时候,只是多多少少看了点孙子兵法之类的书,结交了一些山野的豪杰,并不具备用兵打仗、夺取天下的才能。只有到了五十多岁才想清单纯依靠名人之后根本行不通,这才去请出了诸葛亮。但无论如何,刘备和孔融的经历说明了什么身为名人之后的发迹优势。
无论是作为“近代名人”甚至是从历史开始处算起的“远古名人”之后,只要与名人搭上边的,都可以作为上位发迹的一个资本。这一方法之所以常用常效,是因为世人多多少少都有一点历史和名人情节。即使是身前罪大恶极者的后代,经过若干年以后都可能广受欢迎。如此,名人之后自然容易发达。但发达归发达,名人之后如果不努力,也往往有名无实。
时空对话
看到穿越时空而来的两个人中,有一人见到他就不觉哭了起来,此人就是刘备。人们不都说,刘备最大的功夫是以哭赢得人心吗。
我不免迎上前问道:“玄德公,因何而哭?”
刘备仰起他的忠愿白脸说道:“我在哭由我和孔融兄弟开创的‘名人之后’上位术,已经越来越变态了。我们这些名人之后所指的名人,毕竟还是历史上的正派人物。但现在即使有人说他是二战期间屠杀犹太人的希特勒的第N代孙,他都会大受到欢迎。总有一些投机的商人、政客或文化掮客,以为从他身上发现了可以利用的东西。有些人已经到了只要炒作,管你是什么名人的程度。”
“是啊,后人太过于把名人当个宝了,是个古代或现代名人就想拿他来赚钱,这是对名人的极大不敬”,孔融仍不改他快人快语的风格:“其实不仅是名人之后,名人故里也是如此。即使像孙子那样历史上著名的人,也被后人找出5个故里,以至于孙子本身都困惑起来:我的老家到底在哪?我到底是哪的人?但一言以蔽之,这种让名人本人都困惑的名人故里之争,不过是利益之争。因为谁拥有了名人故里,谁就拥有了旅游资源;谁拥有了旅游资源,谁就拥有了更多赚钱的机会;谁拥有了更多赚钱的机会,谁就拥有了更多升官捞钱的机会。”
“孔贤弟,你是在为名人说话还是在为名人故里说话?”一向忠厚的刘备竟然开起了孔融的玩笑。但不待孔融回答,二人双双穿越而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