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武与孙膑——名流引荐很靠谱
《水浒传》里有这样一个情节:宋江、卢俊义两个人并马而行,出得城来,只见一个汉子手里拿着一件东西:两条巧棒,中穿小索,以手牵动,那物便响。宋江见了,却不识得,使军士唤那汉子问道:“此是何物?”那汉子答道:“此是胡敲也。用手牵动,自然有声。”宋江有感而发,乃作《胡敲》诗二首。其一:一声低了一声高,嘹亮声音透碧霄。空有许多雄气力,无人提处谩徒劳。其二:玲珑心地最虚鸣,此是良工巧制成。若是无人提挈处,到头终久没声名。
作为一个老江湖,宋江在这里反复说出了发迹上位史上一个重要的方法,那就是,英雄有人,需要经别人引荐提挈才是,发迹上位就容易多了。一个人能不能成功不仅在于你知道什么,更在于你认识谁,谁推荐你。从经济学上讲,一个人赚的钱只有12.5%来自知识,其余都来源于关系。因此某些人始终认定在官场上要广交朋友,“一个好汉三个帮”说的就是这些理。无论是以君子之心度君子之腹,还是以君子之心度小人之腹,还是以小人之心度小人之腹,还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人都需要朋友推荐、提挈的。
纵观人类发迹上位史,名流推荐在孙氏家族孙武和孙膑两个人身上,得到了最充分的对照和印证。只不过其中一个人是真的被推荐得到重用,一个是被假推荐遭陷害,随后才真正得到推荐。
孙武也就是后世所称的谋略大师孙子,出生于约公元前535年,字长卿,齐国乐安(今山东惠民)人。孙武的祖先名为妫满,被周天子册封为陈国国君,故以陈为氏。后来由于陈国内部发生政变,孙武的直系远祖陈完便携家带口,逃到齐国,投奔齐桓公。陈完在齐国定居以后,改陈氏为田氏,故他又被称为田完。田完的五世孙田书(即孙武的祖父),做了齐国大夫,因为在伐莒(今山东莒县)的战斗中有功,时任齐国国君齐景公便把乐安封给他作为采邑,并赐姓孙氏。受祖父影响,孙武从小就喜欢兵法。但齐国的纷争和内乱使孙武18岁时便离开齐国,到了吴国。反过来,在战争的环境中成长,这极大地熏陶了孙武。
到吴国之初,孙武先在吴都(今江苏苏州)郊外隐居研究兵法,并把研究成果写成书,借此等待时机。传说某年严冬时分,孙武围着书房一边踱着步,一边舒展着筋骨。转到屋后,几株梅树吸引了他的注意。满树的梅花竞相绽放,在凛冽的寒风中毫无怯意,枝干刚劲盘曲如同虬龙。孙武在树前站立良久,静心观赏。忽然一阵寒风袭来,枝干摇曳,如虬龙飞舞;继之落英缤纷,令人视之迷离。孙武略有所悟,便模拟梅枝、梅花的形态,活动四肢。等孙武回到书房,感觉神定气清,浑身舒服。所以一连几天,孙武读书写作累了必定到梅树前模仿梅枝、树花的形态锻炼一会儿。时间一长,孙武就想:梅花是耐寒之物,在百花凋零的寒风中独自开放,其不畏严寒的品质让人叹服。且梅花有密有疏,有虚有实;枝干遒劲,重心扎实,整株梅树刚柔相济,互相为用,有轻有重,有动有静。动则如猛虎,势不可当;静如淑女,柔中寓刚。这些多么像齐国的技击之术啊。齐国的技击阴(指隐秘的招术)阳(指显见的技巧)穿插更替,招式虚虚实实,明暗多变。齐人就是靠这种高超的技击之术,发挥短兵相接,单兵作战,以巧取胜的优势,在诸侯争战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想到这里,孙武便决定根据齐人的技击之术,结合梅树、梅花的形态变化,创造一种用于强身健体、攻敌致胜的拳法,并命名为梅花拳。
后来孙武所创的这套梅花拳既有阳刚之美,更具有以柔克刚的特点。其进攻,有排山倒海之势;其防御则缩身舒气,四肢放松,如猫之小憩。孙武的梅花拳还特别注重虚实结合,讲究虚则实之,实则虚之;虚虚实实,实实虚虚;真真假假,假假真真。“能而示之不能,用而亦之不用”;避实去虚,取本舍末,取近舍远,借势发招,乘虚而入。在实际交手中,孙武梅花拳还讲究随机应变,扬长避短,以己之长,攻彼之短。随敌变而变,灵活机动。不用拙劲、僵力,变化多端,使对手不知所措。孙武梅花拳还讲究占领先机,打主动仗。对手拳未到,自己的招式先到,使对手的招式未发出就失去作用。或者击对手于半途之中,使对手的招式半途而废。孙武梅花拳还十分强调“遇强智取,遇弱力擒。”与对手交锋,先审其技,察其力。对手强,则示之弱,使其骄傲大意。然后乘对手稍一懈怠,奋力一击。为避开对手的锋芒,宁可舍近打远,舍直走曲,袭击其左右侧或背后,直到击中其要害。对手弱,则猛冲猛打,步步紧逼,如疾风暴雨,有雷霆万钧之势,使对手毫无还手之力。这些道理孙武后来无不体现在其所著兵书,即后世流传的《孙子兵法》十三篇中。
据推测,孙武入吴年代约在齐景公三十一年(公元前517 年)左右。最初孙武隐居深山,不为天下人所知晓,直到他结识从楚国而来的伍子胥。伍子胥原是楚国名臣,公元前522 年因父亲伍奢和兄长伍尚被楚平王杀害而潜逃到吴国。他立志兴兵伐楚,为父兄报仇。孙武结识伍子胥后,十分投机,结为密友。同时,伍子胥与吴公子光也结为好友。公元前515 年,公子光听从伍子胥之计,利用吴国伐楚,国内空虚的机会,以伍子胥推荐的勇士专诸刺杀吴王僚,然后自立为吴王,称阖闾。阖闾即位后,重用伍子胥,励精图治,决心使吴国摆脱长期以来受他国欺凌的处境,成为一个与中原各国平等的强国。因此阖闾求贤若渴,礼贤下士,体恤民情,不贪美味,不听淫乐,注意发展生产,积蓄粮食,建筑城垣,训练军队,吴国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伍子胥深知吴王阖闾的抱负和对人才的渴望,也了解孙武的军事才能,于是向吴王多次举荐孙武。孙武将写成的兵法13篇献给吴王,吴王看后赞叹不已,并要求孙武实际演练一下看看效果。
为了考验孙武的才干,吴王没有给孙武士兵,而是交给他180名宫女。但孙武毫不在意,他将宫女分为两队,让吴王最宠爱的两位美姬做队长,带领宫女听令操练。孙武向宫女们讲完操练口令后,便命人擂鼓操练。但宫女们根本不听他的口令,只觉得好玩儿,大笑不止,队形也变得大乱。孙武立刻重申军纪,但效果并不明显,于是孙武下令将两名美姬队长斩首,以肃军纪。吴王吓得赶忙派人传令给孙武:“寡人已知将军善于用兵了。没有这两个美姬,寡人吃饭都不香,请赦免了她们吧。”孙武却以“将在军中,君命有所不受”为由,斩杀了吴王的两个漂亮妞,然后又任命其他两个宫女做队长,继续操练。这次很快将宫女们训练得进退有序,阵形严整。
吴王虽然失去了两名爱姬,心有不甘,但他毕竟想做大事,因此还是拜孙武为将军。就此而言,吴王还是有一些气度的。不过也有人说,孙武的所作所为有点哗众取宠,为自己炒作的意思。但无论如何,经伍子胥引荐和孙武恰如其分的自我展示后,孙武得到吴王的重用,由此发迹。
公元前512年,孙武随吴王和伍子胥征讨楚的属国钟吾(今江苏宿迁东北)、舒(今安徽庐江县),连战连胜。阖闾就想乘胜直捣楚国都城,孙武却劝阻道:“楚军现在还不能轻视,况且我军现在灭掉楚的两个属国之后已经很疲惫,应该收兵休整,待机再战。”阖闾于是班师回国。随后,伍子胥和孙武确定了扰楚疲楚寻机破楚的战略。他们组建了三支精锐军队,轮流袭扰楚国边境。在第一支军队袭击时,楚国便调集主力迎战。但楚军一出,吴军却撤退了。当楚军刚返回时,吴国派出的第二支袭扰军队又开始了行动。这种车轮式的袭击战搞得楚国被动应付,军队疲惫不堪,国力也消耗严重,致使一些小属国纷纷叛离,吴国却在袭扰中大有收获。
公元前506年,孙武又运用长途奔袭灵活机动的战法打败了楚军。当时,楚国围攻吴的属国蔡国。孙武率领3万精兵,乘船逆淮河而上救援。楚军见吴军来势汹汹,赶忙退兵,在汉水设防。没想到孙武却突然弃船登岸,从陆路奔袭楚国腹地,给楚军来了个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但孙武并没有用全部兵力奔袭,而是精选了3500人做先锋,披坚执锐,轻装疾进。等到了汉水东岸,楚军迎击时孙武又领兵后撤,引诱楚军追击,随后设伏击楚,三战三胜。此后两军在柏举(今湖北麻城东北)决战,孙武用先发制人的战术冲乱了楚军的阵脚,然后吴王率领主力攻击围歼,又大获全胜。因为孙武的神勇指挥,柏举之战后不到十天,吴军就占领了楚国国都郢,楚昭王仓皇而逃。孙武以3万破楚军20万,成为历史上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
吴王夫差取得霸主地位后,骄奢淫逸,目空自大。孙武同夫差的分歧越来越大,最后隐退而去。据《越绝书》记载,江苏吴县东门外有孙武之墓。据此推测,孙武应该是退隐山林,终老其身。但是《汉书·刑法志》又称:“孙、吴、商、白之徒,皆诛戮于前,而功灭亡于后。”颜师古注称“孙”即孙武。唐李筌《太白阴经·善师篇》也袭用此说,因此也有史家认为,不能排除孙武被害致死的可能性。如果是这样,那么只能说孙武虽是一个军事谋略大师,却善于守住发迹的果实。
孙武之所以被后人称道,最主要的还是他留下的那部兵家圣典《孙子兵法》,该虽然只有六千多字,却是对上古以来特别是春秋时期频繁、激烈、多样的战争经验的总结和升华。如今,《孙子兵法》不但已成为许多国家军事战场上角逐胜负的武器,而且已登上了一些国家的最高“殿堂”,成为他们战略决策的智慧来源之一。其中智能,真可谓是“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
但历史的诡异在于,孙武的后人孙膑虽然走了相似的发迹之路,也得到了《孙子兵法》真传,创作了《孙膑兵法》,其经历却有更多的坎坷。
孙膑,生年不详,卒于公元前316年,大致与法家著名人物商鞅、儒家人物孟子同代。他的真实姓名并不为后人所知,只是因其受过被剔去膝盖骨的膑刑,而被称为孙膑,他生于战国时期的齐国阿鄄之间(今山东省的阳谷县阿城镇,鄄城县北一带)。
孙膑年轻时,与一个叫庞涓的同学,同拜春秋战国时响当当的谋略大师鬼谷子先生为师,一起学习兵法。鬼谷子几个有名的学生包括齐国人孙膑、魏国人庞涓、张仪,燕国人苏秦。孙膑与庞涓结为兄弟,同学兵法;苏秦与张仪结为兄弟,同学游说。单说这庞涓学兵法三年有余,有一天下山取水时,听见路人说魏国在重金招纳贤士,访求将相,不由得心动。他想自己本领已成,干脆告辞先生,前往魏国应聘,谋得一些富贵。可他又怕鬼谷子不同意,因此回来见到鬼谷子后想说这事但又不敢说。鬼谷子是何等人物,很快就察觉出异样,于是他笑着对庞涓说:“你时运已至,何不下山求取富贵?”庞涓连忙跪下:“弟子正有此意,但不知下山能否如意?”鬼谷子说:“你去摘枝山花,我为你占卜一下。”
庞涓便出门寻花,这时正是六月天气,百花刚刚开过,他寻了半天,只找得一茎草花,又想这花质弱身微,不甚如意,就把花扔了,再去寻找。寻了一会儿,实在无花,他只好又拾起这茎草花藏在衣服中来见鬼谷子说:“山中没有花了。”
鬼谷子说:“既没有花,你怀中是什么东西?”庞涓只好拿出草花。这花离土多时,已经蔫了。鬼谷子说:“你知这花的名字么?这叫马兜铃,一开十二朵,是你荣盛的年数。花采于鬼谷,见日而萎;鬼旁加委,看来,你有出息的地方在魏国。”庞涓心中正暗暗称奇时,先生又说:“但你不该藏花骗人,他日必以骗人之事,还被人骗,不可不戒。我送你八个字,当牢牢记住:‘遇羊而荣,遇马而瘁’。”
庞涓虽然不明就里,但见师父同意他下山,倒也十分高兴。高兴之余,庞涓问孙膑是否有意同行。孙膑则觉得自己学业尚未精熟,还想进一步深造,同时也舍不得离开老师,就表示先不出山。于是庞涓一个人先走了,临行时还对孙膑说:“我们弟兄有八拜之交,情同手足。这一去,如果我能获得魏国重用,一定迎取孙兄,共同建功立业,也不枉来一回人世。”于是两人洒泪而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