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匡胤与赵光义——营销自己可是一门技术活
谋臣有谋,只能依人发迹,这事多少有点让大清的周培公思索了一番:原因何在?不可否认,这是因为谋臣虽有谋,却不及某些实权派拥有成就事业和改变局势的实力,尤其是经济实力与武力。而当这实权派与谋臣相结合或自身产生谋略时,他们往往会上演一些自导自演的活剧,从而在更高基点上实现发迹。
话说宋代历史上的赵氏兄弟,就是一对杰出的权力导演者。如果他们生活在今天,绝对是世界级的导演或影帝。这里的所说的赵氏兄弟,就是宋的开国皇帝赵匡胤和第二任皇帝赵光义,即宋太祖和宋太宗。
其中,赵匡胤生于927年,卒于976年,他是刘备的老乡,都是河北涿州人。他的父亲赵弘殷先后任过后唐、后晋和后汉军官。这并没有什么奇怪的,因为当时是五代十国,天下大乱,有枪就是草头王。从公元907年朱温灭唐到960年北宋建立。在此短短的54年间,中原相继出现了梁、唐、晋、汉、周五个朝代,史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同时在这五朝之外,全国其他地方还相继或同时出现了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和北汉等十几个割据政权,这十几个政权统称“十国”,这就是中国历史上的“五代十国”。在五个朝代中,后梁维持的时间最长,也只有17年,其次后唐14年,后晋11年,后周9年,而后汉仅仅4年。这五代的开国之君都是前朝军中大将,是靠军事割据发展起来的,后来赵匡胤对后周皇帝这么干也是在继承传统。
赵匡胤在后汉初年应募入伍,成为后汉大将郭威的部下。公元950年,后汉隐帝刘承祐猜忌郭威,并派使者要到魏州捕杀他。在那个军阀随时可能推翻现有皇帝的年代,这么干无疑是危险的惹事之举。果然,另一起政权更迭的导火索被点燃。由于消息走露,郭威提前做好了准备,带兵攻进了京城。随后隐帝被亲信杀死,郭威则纵军在京城大抢10天,并逼太后任他为“监国”。公元951年正月,郭威自行称帝,国号为周,定都汴京。在此期间,赵匡胤积极参与一切行动,得到周世宗的赏识,并授命选择最精壮的壮士编成“殿前诸班”即禁军。赵匡胤则任殿前都虞侯、都指挥使,直接指挥这只禁军中最精锐的部队。凭着头脑灵活主意多和作战勇敢,赵匡胤在禁军中的地位日益稳固,确立了自己的权威,也培植了自己的势力。当时他通过拜把子的方式结交了“十兄弟”:杨光义、石守信、王审琦、刘庆义等,都是在禁军中掌握兵权的中高级将领。赵匡胤还蓄意构筑自己的智囊班底,其首席人物就是他的宗族赵普和弟弟赵光义。954年郭威死后,他的养子柴荣继位周世宗(954年至959年在位)。此时,赵匡胤又因战功升任殿前都点检,即禁军首领,掌握了后周禁军的全部军权。虽然到这里赵匡胤已经算是上位了,但由于五代更替得太频繁,所以此时他的发迹只能算是风花雪月,无法稳固。而当此之时他要保存发迹果实,最可能的就是效法郭威建立新的朝代。
周世宗柴荣死后,其7岁的独生子柴宗训即位,这就是周恭帝(953年至973年)。由于周恭帝年纪太小,便由宰相范质、王溥辅政。这二人从郭威时代就是后周的重臣,绝对是忠心耿耿。但一个明显的事实是,周世宗死后后周已经没有可以和赵匡胤抗衡的力量了。事实上,此时赵匡胤及其心腹已经在策划效仿郭威的旧事,于是就加紧活动。一个很明显的事实是,在周世宗去世后的半年里,禁军高级将领的安排发生了对赵匡胤绝对有利的变动。在充当皇帝近卫军的殿前司系统,原来一直空缺的殿前副都点检一职,由赵匡胤的心腹慕容延钊出任,慕容延钊是赵匡胤的少年好友,关系非同一般。原来空缺的殿前都虞侯一职,则由王审琦担任,此人也是赵匡胤的“布衣故交”。与当时已经担任殿前都指挥使的石守信一样,都是赵匡胤势力圈子中最核心的人物。这样,整个保卫皇帝的殿前军力系统所有高级将领,均是赵匡胤的人。而当时京城中实际上只剩下殿前副都指挥使韩通不是赵匡胤的人,但势孤力单。
显德七年(960)正月初一,后周君臣正在朝贺新年,突然接到辽和北汉联兵入侵的战报,大臣们慌作一团。事实上这个战报,不过是赵匡胤策划夺权中的一个预设情节,是其自编自导的假情报。其意在促使小皇帝柴宗训派赵匡胤率军前往迎敌,因为满朝将领只有他军权最大,且曾追随郭威和柴荣征战的次数多。而赵匡胤接到出兵命令后,立刻调兵遣将,正月初二即率兵出城。跟随他的有弟弟赵光义和亲信谋士赵普。当天下午,赵匡胤的队伍到达了离汴京几十里的陈桥驿。晚上,赵匡胤命令将士就地扎营休息,而且他本人很早就以酒醉为由睡了。然而此时,那些以赵匡胤为总导演的将领却聚集在一起,商量共举大事。其中有一个事先被安排的老赵的心腹对大家说:“现在皇上年纪那么小,我们拼死拼活去打仗,将来有谁知道我们的功劳?如果小皇帝再听信别人的挑拨,我们就可能死无葬身之地。倒不如现在就拥护赵点检做皇帝吧!”大伙听了,都赞成这个意见,就推一名官员把这个意见先告诉赵光义和赵普。
其实,同样的把戏此时在京城内也在上演。城内的谣言说,周恭帝不堪其任,应将天下交给更强势的人,都点检应该为天子。范质、王溥等人,马上敏锐地意识到谣言的根源十有八九出在赵匡胤那里。但他们已经无法左右局势了,因为动用军队的令牌都已经交给了赵匡胤,他们手中已经没有多少军队了。更重要的是,赵匡胤设计好的夺权大戏已经开启了大幕,就不会轻易收场。
且说在陈桥驿兵营,那个受大家推举表达起事意见的官员到赵光义那里还没把话说完,其他将领就已经闯了进来,亮出明晃晃的刀,嚷着说:“我们已经商量定了,非请都点检即位不可。大家同去,同去。”赵光义和赵普听了暗暗高兴,一面叮嘱大家一定要安定军心,不要造成混乱,一面赶快派赵匡胤的亲信郭延斌秘密返回京城,通知留守在京城的大将石守信和王审琦管好京城内外大门,以备内应。没多久,关于推举赵匡胤为皇帝的提议消息就传遍了军营。将士们“此夜无眠”,闹哄哄地拥到赵匡胤住的驿馆,要见赵匡胤。此时赵匡胤则假装不知,原因是昨晚喝得大醉而睡——领兵在外御敌,岂能喝醉?半夜里赵匡胤醒来,听得外面一片嘈杂,正欲问何故。就有人打开房门高声叫嚷:“请赵点检做皇帝!”赵匡胤赶快起床,还没来得及说话,几个人把早已准备好的一件黄袍,七手八脚地披在赵匡胤身上。大伙跪倒在地上磕了几个头,高呼“万岁”。接着,又推又拉地把赵匡胤扶上马,请他回京城主政。这就是黄袍加身,陈桥兵变。
这一幕的总导演赵匡胤懵懵懂懂装了半天不明所以,待骑在马上才开口说:“你们既然立我做天子,我的命令,你们都能听从吗?”将士们齐声回答说:“自然听陛下命令。”赵匡胤就发布命令:到了京城以后,要保护好周朝太后和幼主,不许侵犯朝廷大臣,不准抢掠国家仓库。执行命令的将来有重赏,否则就要严办。此时,这一幕的副总导演,时为后周掌书记的赵普发表了一番演说称:“兴王易姓,虽云天命,实系人心;大家既然拥立赵点检,那么说明他是人心所归。为此,大家就要严明军纪,安定人心,长保富贵。”在场的人都表示赞同,于是将士们排好队伍开往京城。一路上军容整齐,秋毫无犯。到了汴京,又有石守信、王审琦等人作内应,没费多大劲儿就拿下了京城。后周大臣韩通闻变,忙从内廷飞奔寻找家丁和能用的兵力,准备组织对抗,但他们很快被赵匡胤部下杀死。赵匡胤见了宰相范质、王溥,装出为难的模样说:“周世宗待我恩义深重,现在我被将士逼成这个样子,你们说怎么办?”范质等不知该怎么回答。有个老赵这边的将领就声色俱厉地叫了起来:“我们没有主人。今天大家一定要请点检当天子。”范质、王溥吓得赶快下拜。于是一切都顺理成章了,周恭帝让了位,赵匡胤即位做了皇帝,国号叫宋,定都东京(今河南开封)。历史上称为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
虽然赵匡胤当上皇帝始于陈桥兵变,而且他一再声称自己是受部下要求才这么干的。但实际上,没有人怀疑这是老赵自导自演的一出夺权戏,他堪称发迹上位史上最为天才的政治演员。而且老赵这种演戏的天分,在随后的历史中也一再得到发挥。
赵匡胤建立北宋后,眼见天下割据势力林立,手握重兵的军阀一再导演政权更迭,便对谋臣赵普说了通诗一般的话:“我睡不着觉,因为卧床以外都是人家的地盘;我睡不着觉,因为别人也可以像我这样夺权;我睡不着觉,因为朝代更替的惯性太大;我睡不着觉,你说我该怎么办?”于是在赵普的帮助谋划下,赵匡胤首先击溃了后周残余势力李筠、李重进等人的反抗,然后采取“先南后北”的策略统一中原地区,先后攻灭了南平、后蜀、南汉、南唐等割据政权,同时又加强了对北方契丹的防御。
为了把政权、兵权都集中在自己手中,赵匡胤采取了许多措施。公元961年七月的一个晚上,老赵宴请禁军将领石守信等人。酒喝到一半,宋太祖说:“要不是靠众将拥立,我不会有今日。但是当了天子,日子也实在难受,还不如当节度使逍遥自在。如今我几乎没有一夜睡得安稳。”石守信等人问道:“陛下如今贵为天子,还有什么忧虑?难道是缺少美女陪伴?”赵匡胤道:“我这个位置,谁不想坐啊?”石守信等听出话中有话,忙表白说:“如今天命已定,谁还敢有异心?”太祖苦笑着说:“你们虽然不会有异心,但假如有朝一日你们的部下将黄袍披到你们身上,你们即使不想做皇帝恐怕也不行吧。”在赵匡胤眼中,他自导自演的那一出戏已经给其部下留下了深刻印象,谁都可能对其进行复制,谁都可能回放,谁都可能盗版。所以他维护自己的“知识产权”,就是在维护自己的皇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