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光知道自己赢了。为了让上官桀等人输得心服口服,他便和少帝唱起了双簧,“陛下凭什么知道臣没罪?”少帝说:“你出城检阅禁军,包括选拔校尉,都是这几天的事。燕王远在封国,何以知之?况且,如果将军真的要谋反,也不缺那几个小小的校尉!”
此言一出,满朝文武顿时面露惊讶之色。没人料到,年仅十四岁的小皇帝居然会如此精明!现在看来,刘弗陵显然已经知道这道奏章并非燕王刘旦所发。那么,背后捉刀的人到底是谁?当天,少帝便抓住这个把柄,下令逮捕那个递送假奏章的人,准备顺藤摸瓜,令幕后主谋上官桀现形。然而,上官桀早已安排此人逃逸,所以,此案最后只能不了了之。
第一回合,霍光尚未出手,反霍集团就已经输得很难看。上官桀输就输在,他错把少帝刘弗陵当成了一个孩子,以为他纯粹是个傀儡,谁来操纵都一样。可事实上,小皇帝比他预想的要聪明得多。
刘弗陵深知,只有强势经理人霍光存在一天,他的董事长地位才能保住一天。这不但是武帝的遗命所决定的,更是后汉武时代的公司政治格局决定的。道理很简单,对尚未成年的刘弗陵来说,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都必须有一个强势经理人来辅佐他治理公司,并且这个经理人的品德和才干,都必须是他可以完全信任的。而如今,放眼整个高级经理人团队,除了霍光,还有谁更值得信任呢?
答案是不言自明的。因为,霍光是武帝用三十年时间考验过的人。刘弗陵不需要自己费心考量,只要相信武帝的眼光就够了。所以,刘弗陵很清楚,从霍光被武帝赐予“周公辅政图”的那一刻起,他和霍光的利益就已经彻底绑在一起了。说白了,他们是一条绳上的蚂蚱,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在这样的权力架构和组织格局下,上官桀等人想通过刘弗陵来扳倒霍光,无异于缘木求鱼。
刘弗陵之所以依赖霍光这个强势经理人,是因为当时以上官桀为首的反霍集团已经缔结成形,并已对霍光发起进攻,双方势不两立。在此情况下,刘弗陵要么选择上官桀,要么选择霍光,二者必选其一,已经不可能玩平衡了。而若选择上官桀,不仅未来局面会出现诸多不确定因素,而且最重要的是,上官桀后面还站着一个燕王刘旦,他始终对皇位虎视眈眈。如果刘弗陵拿掉霍光,岂不是等于自毁长城,亲手折断自己的政治保护伞,为刘旦夺权开辟道路?以当时的局势,刘弗陵只能选择霍光。
第一波攻击失败后,反霍集团并不甘心,仍然见缝插针地诋毁霍光。少帝大怒:“大将军是受先帝嘱托来辅佐朕的人,敢有再诽谤他的,一律严惩不贷!”
至此,上官桀等人终于意识到,通过常规手段对付霍光绝对是行不通了,要想摆平霍光,就必须把刘弗陵一块除掉!
铲除异己,“威权震主”埋下祸根
反霍集团决定破釜沉舟,发动政变。
上官桀父子的政变计划分为三步:一、让盖长公主筹备一场酒宴,邀霍光出席,命事先埋伏的刀斧手杀死霍光;二、废掉少帝,迎请燕王刘旦进京;三、诱杀刘旦,拥立上官桀即位称帝。
就在上官桀父子夜以继日地策划之时,燕国丞相却提醒刘旦,“当初大王与刘泽的密谋之所以败露,就是因为刘泽为人率性轻狂。而据臣所知,上官桀也是浮躁冒进之人,上官安更是年少骄矜,臣担心他们会跟刘泽一样不能成事。而且,即便事成,臣亦恐他们背信弃义,不让大王即位”。然而,一心做着皇帝梦的刘旦根本听不进忠言。他一边纠集了数千死士,一边命令群臣打点行装,准备随时进京即位。
生死攸关之际,霍光经营多年的情报网再次发挥了重大作用。在当时,上至宫禁朝堂,下至街肆坊间,霍光的耳目无所不在。所以,反霍集团的政变计划刚刚拟定,霍光安插在盖长公主府上的卧底马上得到了情报。
元凤元年(前80年)九月,霍光出手了。他以少帝的名义颁下诏书,命令丞相田千秋展开了一场大搜捕。一天之间,曾经显赫一时的上官桀、上官安、桑弘羊、丁外人等人,连同他们的宗族全部被捕,旋即满门抄斩。盖长公主知道大势已去,当即畏罪自杀。
燕王刘旦闻讯,惊慌失措地问他的丞相:“计划失败了,现在起兵来得及吗?”丞相说:“左将军已死,此事天下尽人皆知,现在起兵已经于事无补了!”刘旦终于绝望,随即用自己的燕王绶带自缢。其王后、妃妾共二十多人,也随后自杀。
通过这次反击,霍光一举铲除了董事会和高管层的所有政敌,牢牢巩固了CEO大权。从此,“政事一决大将军光”,田千秋“居丞相位,谨厚自守而已”。少帝刘弗陵更是对霍光言听计从,直至二十岁举行冠礼之后,依然委政于霍光。
而在昭帝一朝的十三年中,霍光也是忠心耿耿,倾尽全力治理公司,其业绩有目共睹:在外交和军事上,依旧保持武帝时代之强势,诛楼兰王震慑西域,伐乌桓威逼匈奴;对内则关心民间疾苦,举行盐铁会议(中国历史上首次关于国家财政政策的大辩论),取消了酒业的国家专卖制度,让利于民,同时宽减赋税,推行与民休息的政策。在霍光的精心治理下,西汉公司“百姓充实,四夷宾服”,霍光本人更是“威震海内”,其“超级经理人”地位由此全面确立。
§§§第三节
超级经理人越位,霍光“威权震主”招致清算
元平元年(前74年)年仅二十岁的昭帝刘弗陵驾崩后,霍光反掌之间废黜董事长、另立接班人,打破了职业经理人与老板之间的“契约”,僭越了王朝公司的制度底线,从而招致了年轻老板的致命反击。霍光死后仅仅两年,曾经权势熏天的霍氏集团便灰飞烟灭。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称:“霍光之辅汉室,可谓忠矣……夫以显、禹、云、山之罪,虽应夷灭,而光之忠勋不可不祀。”但当一个职业经理人打破了与所有者的委托代理“契约”,迟早会招致企业所有者的反制。
废黜老板,突破制度底线
元平元年(前74年),年仅二十岁的昭帝驾崩,身后无嗣。国不可一日无君,选立企业接班人的重责,落到了霍光身上。
在当时西汉公司的董事会成员(宗室亲王)中,以身份而论,最有资格继任董事长的,就是武帝唯一在世的儿子广陵王刘胥。但霍光不会选他,原因有二:一、刘胥骄纵不法,当年就被武帝排除在外,如今更不可能入选;二、刘胥年纪太大,难以掌控。
当然,这第二条原因是不便明说的。所以,当多数大臣纷纷建议拥立刘胥时,霍光始终沉默不语。随后,霍光便授意亲信提出了另一个人选,他就是武帝之孙、时年十六岁的昌邑王刘贺。虽然刘贺的性格也很成问题,“素狂纵,动作无节”,跟刘胥几乎是一丘之貉,但毕竟年少,符合霍光最主要的选立标准—容易调教,便于掌控。
很快,霍光就以外孙女上官皇后的名义下诏,迎请刘贺入京即位。然而,就在刘贺进入长安、登上帝座的那一天,霍光便后悔了。因为,刘贺不但把他封国的大臣悉数带入朝中,而且不经霍光同意便纷纷授予要职,如此架势,显然丝毫不把超级经理人霍光放在眼里。
之后数日,霍光一连授意多人对刘贺进行劝谏,却相继被他扔进了监狱。霍光彻底死心,决意将其废黜。但是,要把一个人推上老板位置或许不难,可要把他拉下马,却没那么简单。关键的问题,就是缺乏合法性。尽管此时的霍光已经是西汉公司的实际主宰者,但他毕竟只是职业经理人,其权力再大,也是来源于企业所有者,如今反过来要废黜老板,显然属于严重越位,在王朝公司历史上根本找不到任何法理依据。
不过,霍光之所以能成为大权独揽的超级经理人,除了表现在武帝面前忠实可靠的那一面外,最重要的,还在于他的霸气、强势和敢作敢为。虽然废黜老板没有法理依据,但这并不妨碍霍光从历史上寻找特殊案例来支持。
随后,霍光就对心腹大臣田延年暗示了废黜刘贺之意。田延年心领神会,马上说:“将军是国之重臣,既然知道此人难当大任,何不禀报太后(霍光外孙女上官氏),另立贤能?”
霍光故意面露难色:“是有此意,只是不知前朝是否有此旧例?”田延年很乐意为霍光代言:“商朝的伊尹放逐太甲,安定国家,后人皆称为义举。将军若能这么做,就是汉朝的伊尹。”
霍光废黜刘贺的决心,就在这句话中一锤定音。此时的霍光当然不会料到,他马上要做的这件事,将成为他功勋彪炳的一生中最受争议的“罪过”和“污点”,也为霍氏集团日后被皇权反噬埋下了祸根。
刘贺被拥上帝座的短短二十七天后,霍光便召集满朝文武在未央宫举行会议,正式启动对刘贺的废黜程序。百官一听说霍光要废了皇帝,顿时吓得面无人色,没人敢接腔。此时,田延年在霍光示意下立刻离席,以手按剑,高声说:“先帝托孤于将军,寄天下于将军,是因为将军忠诚贤能,能够安定刘氏天下,可自从昌邑王即位后,民怨沸腾,社稷将倾,倘若因此断送汉室宗庙,将军即便以死谢罪,又以何面目见先帝于九泉之下?今日之议,应当立决,倘若有人迟疑拖延,议而不决,我就用手中之剑把他斩了!”
闻听此言,百官再度失色,旋即全部离席,向霍光跪地叩首,异口同声地说:“万姓之命,在于将军!唯大将军之命是从!”
当天,霍光便以外孙女上官太后的名义下诏,历数了刘贺的一千一百二十七桩罪状,废黜了他的皇位,并将其手下二百多号人悉数逮捕,随后全部砍杀。霍光说刘贺犯了一千多条罪,虽然有些“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之嫌,但刘贺其人也确属烂泥扶不上墙。史称其从小就是个纨绔子弟,即便是在武帝去世的国丧期间,也敢公然违背礼制,“游猎不止”;入京即位后更是肆无忌惮,“淫戏无度”。这一切,无疑给霍光的废黜行动提供了充足的理由。
霍光身为职业经理人,却将老板置于股掌之中,废立在一念之间,显然已经突破了王朝公司的制度底线,颠覆了老板与职业经理人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尽管霍光的主要动机是为了公司的稳定和发展,但其行为已经属于典型的“内部人控制”,这不仅会令他遭到世人诟病,而且势必引发未来老板的恐惧,进而招致反击。
再立老板,刘询上位
废黜刘贺后,霍光不得不再次考虑让人头疼的接班人问题。
把当时的宗室成员全都筛过一遍后,霍光最终选择了前太子刘据之孙、时年十八岁的刘病已。霍光之所以选中他,原因有三:一、刘病已还算年轻,符合霍光一贯的选立标准;二、他当年受巫蛊之祸牵连,刚出生几个月就进了监狱,自幼在监狱中长大,此后长期生活在民间,尝尽人间疾苦,身上没有其他宗室子弟惯有的纨绔习气,性情质朴,具备贤君的潜质;三、由于处境寒微,刘病已丝毫没有政治根基,背后也没什么利益集团,不会像刘贺那样领着两百多号人入京即位,所以重蹈刘贺覆辙的可能性很小。
元平元年(前74年)八月,刘病已被霍光拥上皇位,改名刘询,是为汉宣帝。刘询很清楚,虽说自己的权力理论上来自血缘,但实际上却是来自于霍光。如果不能让霍光满意,他随时有可能步刘贺之后尘。有鉴于此,刘询一上位,便迫不及待地加封霍光食邑一万七千户,令满朝文武瞠目结舌—霍光从政将近五十年,虽然政绩卓著,但前后所享食邑总共才三千户,而刘询一上来就给他加到两万户,实属前所未见!在加封食邑之外,刘询还先后赐给霍光黄金七千斤、钱六千万、各色彩帛三万匹、奴婢一百七十人、马两千匹、上等住宅一处。
面对新老板的频频示好,霍光当然也要投桃报李。很快,霍光便做出姿态,表示要将朝政大权归还给皇帝,可刘询无论如何也不肯接受。此后,无论政事大小,刘询总要让霍光先处理,等有了结果再象征性地上奏给他。每当霍光入宫觐见时,刘询总是像弟子看见老师一样,“虚己敛容”,对霍光执礼甚恭。
一切情况似乎都在表明,刘询基本上就是刘弗陵的翻版,不仅生性温良恭顺,而且在如何分享公司权力方面,也始终与霍光保持着高度默契。然而,没有人料到,这一切其实都是刘询的韬晦之术。他外表跟刘弗陵一样恭谨,实则内心比刘弗陵强悍得多。但是,面对权势熏天的霍光及其家族,刘询目前的生存之道只能是示人以弱。
自从废黜刘贺后,霍光的权威便达到了顶点,上至皇帝,下至群臣,无不对他俯首帖耳。与此同时,霍氏家族也遍布整个公司的高管层:霍光之子霍禹官居中郎将,霍去病之孙霍山亦任中郎将,霍云官任奉车都尉、侍中,三人均手握兵权;霍光的两个女婿范明友、邓广汉分别担任未央宫和长乐宫的卫尉,掌管宫禁大权;此外,霍光的兄弟、兄弟的女婿们、霍光的外孙们,包括很多族人,都在朝中担任诸曹大夫、骑都尉、给事中等职。可以说,在当时的西汉公司,没有第二个家族能与霍氏比肩,也没有任何一支政治势力堪与霍氏集团抗衡。
面对“党亲连体,根据于朝廷”的霍氏集团,外表恭谨而内心强悍的刘询当然不会没有想法。但是,在时机没有来临之前,他只能隐忍。也许是早年的经历太过坎坷,所以刘询的意志异常坚强。接下来的这件事情,足以看出其异于常人的坚忍。
毒死皇后,致命导火索
早在民间时,刘询便已娶妻,其妻许平君是平民之女。刘询即位后,许平君被立为婕妤。不久,朝廷开始商议立后之事。满朝文武为了讨好霍光,都建议册立霍光的小女儿霍成君为皇后。但是,刘询一心想立的却是自己的患难妻子许平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