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在没有任何征兆的情况下,去年下半年,各类汉字听写节目突然蹿红电视与网络。汉字是我们每个人最熟悉的文字,每天都会用到。不敢想象,我们的社会中若没有汉字,生活将是多么的混乱。汉字听写节目受到人们的热捧,无不折射出当前的汉字危机。很多人感叹:在读屏的信息时代,汉字读写能力在迅速退化,很多汉字经常见到可就是不知如何发音,“秀才只认半边字”的现象时有发生。进一步提高汉字的读写能力,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认识汉字为什么如此重要呢?因为汉字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几千年来中华文明之所以延绵不息,就归功于汉字。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内核,唯有熟悉汉字的前世今生,才能解开中华文明的密码。
《血色曙光:华夏文明与汉字的起源》(陕西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一书中,作者徐江伟在开放、宽广的视野中,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全面、深刻地挖掘汉字之内涵。本书对于人们认知中华文化、感受汉字之美,起到启迪思索的作用。书中,有很多观点让人耳目一新。比如,作者认为汉语起源于阿尔泰语,古代阿尔泰民族是汉字最早的发明者,汉字最初表达的是多音节的阿尔泰语。冷僻古奥的“雅言”和仅作书面用语的汉字,对应着今天蒙古人日常的口语词汇。作者的观点很有冲击力,但是有待学界进一步论证。
传统观念认为,汉字是由劳动人民创造出来的,但作者对此并不认可,他认为:汉字是由远古统治者创造出来的,先秦时代大规模的奴隶制政权催生了汉字。本书《汉字也血腥》这一篇章中,对于汉字的解读令人耳目一新。比如,“我”是现代汉语中第一人称代名词,汉字中没有比“我”字更频繁地被使用,可古汉字中的“我”,却是一种杀人武器。甲骨文中的“我”字由“戈”加上三个牙齿符组成,与甲骨文中的“伐”相似,意思也很接近,与杀人有关。《说文解字》中讲:“我,古杀字。”作为一种凶器的“我”,在殷商时代就出现,战国时代逐渐消失。再比如“讯”字,甲骨文中像被反绑了双手跪着的人。而“执”字,甲骨文中像一个人跪着,两手腕被铐着的样子。另有一种写法,像一人被铐住后,另有人在背后用鞭子抽打。汉字和华夏文明一起,也经历了漫长的演化过程,甲骨文作为中国最古老的文字,大约有单字4500个左右,目前已经破解的有1700个字,其余的则有待专家破解。从现存的甲骨文看,这种文字最大的特点就是象形,如同高度抽象的图画。
在电脑没有进入我们工作和生活之前,写一手好字,被视为有文化、有修养的表现。当显示器、键盘和鼠标出现后,钢笔、墨水、纸张逐渐退场,写字甚至成为书法家的专利,成为一种职业。若要我们提笔写一封家信,或者一篇文章,顿时感到很多字根本不会写,很多词汇已经相当陌生。而另一番景象是,学英语成为一种疯狂的潮流,有人甚至认为,汉字认识不认识没有关系,不会英语,则是二十一世纪的文盲,这真是天大的谎言和玩笑。事实充分表明:我们在汉语的氛围中学英语很多年,效果不太理想,若从事一个和英语无关的工作,仅仅掌握的一点英语词汇,很快被遗忘得干干净净。这还不算,学英语耽误大量宝贵的时间,英语不仅没有熟练掌握,汉语和汉字还日渐荒废。
阅读《血色曙光:华夏文明与汉字的起源》不难发现,汉字与汉语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如同一条大河。在不同的历史时代,总会有新的汉字和新的词汇加入其中。比如当前流行的“囧”字,其生动的字形,栩栩如生地表达了人们的心境和时代遭遇。有一些汉语词语,则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直接就是音译,如可口可乐、肯德基、奥迪、迪士尼等。当前,中国在发展经济硬实力时,也积极对外输出文化软实力。文化软实力的核心,就是我们方方正正的汉字,对汉字认识的深刻程度,影响着我们对中华文化的认可程度和自信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