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赵云,在刘备人蜀后也随同入蜀,封为翊军将军。刘禅即位,封赵云为中护军、征南将军、永昌亭侯,继迁镇东将军。建兴六年,诸葛亮北伐,兵出祁山,命赵云与邓芝攻曹真军于箕谷,兵败受贬为镇军将军,不久病卒。后主刘禅于景耀三年(260年)下诏封关羽、张飞、马超、庞统、黄忠为侯,没有赵云的份。第二年因姜维等人感到不平,刘禅才追封为顺平侯。《三国志》记赵云事总共不到三百字。可见,历史上的赵云在汉末猛将中算不上杰出人物。论武勇,尽管刘备说他“一身都是胆”,号称虎威将军,但其武艺、威名都不如关羽、张飞、马超和黄忠等人。论功业,赵云也不及关羽、张飞、马超、黄忠和魏延等人。所以,细读《三国志》就会发现,刘备并不重用赵云,虽长期追随,但却很少让他独当一面,功业自然不会显赫。
当然,历史上的赵云也确有许多闪光点。比如他勇谋兼备、多谋善断;有远见卓识、忠直敢谏、刚正不阿;公正无私、谦虚谨慎等等。所以,在日本的《三国演义》爱好者曾评选“你最喜欢的三国人物”时,赵云得票超过关羽、张飞,仅次于诸葛亮而位居第二。在中国人心目中,除诸葛亮之外,最令人喜爱、最难忘的三国人物,恐怕也数赵云了。
那么,赵云形象为什么会超过关羽、张飞呢?从根本上讲,是由于《三国演义》作者对赵云形象的成功塑造。
《三国演义》中的赵云,与历史上的赵云显然判若两人。从第七回到第九十七回,共跨91回。罗贯中依据史实,发挥丰富的艺术想像力,极尽虚构夸张之能事,把赵云塑造成了能勇冠三军的虎将。
第七回赵云一出场,就和勇猛异常的文丑激战五六十个回合,不分胜负。
其时,赵云还只是个少年将军!可见,赵云初亮相,就显得身手不凡,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在群雄逐鹿的环境中,赵云先是投靠公孙瓒、袁绍,因均不如愿,故在飘零了好一阵子后才投奔刘备。至此,赵云算是遂了平生之愿,决心肝脑涂地尽忠于刘备。他的美德也在刘备帐下得到了充分表现-勇谋兼备(单骑救主),名利美色无所动(街亭拒赏、桂阳拒亲),忠直敢谏(截江夺阿斗、谏刘备伐吴)。难怪,诸葛亮、后主刘禅得知赵云病死时,均感到“国家损一栋梁”矣!具体而论,赵云形象为什么会超过关羽、张飞,人们的看法有明显分歧:一种观点认为:赵云形象之所以超过关羽、张飞,是因为“赵云是作者花费笔墨最多的武将形象”,因而他的形象完美、感人,令人难忘。
再一种观点认为:赵云形象之所以超过关羽、张飞,是因为“赵云是罗贯中最为理想的,刻画得最为着力的英雄人物”。
沈伯俊先生经过深入、仔细地考证,对以上两说提出质疑:赵云在《三国演义》中所跨章回超过关、张,是因为赵云比关羽多活了10年,比张飞多活了8年。赵云在《三国演义》中的地位明显不如关羽,仅与张飞大致相似;而且正面描写赵云的笔墨也没有关羽多,与张飞差不多。通观《三国演义》,罗贯中对赵云的评价略高于张飞,但又不及关羽,因此,“关羽才是罗贯中在武将形象系列中最为理想的人物”。赵云形象之所以会超过关羽、张飞,有两个原因:一是因为《三国演义》中的赵云是一个真实性与独创性融为一体的鲜明的艺术形象。二是因读者审美观念的变化。明清时代,大多数读者囿于传统的“忠义”观,因而把关羽看成最高大的艺术形象;现在,随着经济基础与政治制度的变化,人们的思想意识也产生了巨大变化,赵云勇谋善战和一系列美德,更容易得到今天读者的理解和欣赏。
魏国大将曹真,是诸葛亮北伐时的主要对手。
《三国演义》说曹真是被诸葛亮气死的。那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