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叔回家后洗了个澡,把一身的脏臭汗洗了个干净,换上了干净的衣服,还吃了一顿饱饭,顺便趁机躺在床上小睡了一会。
看到我时,标叔开口说:“你才叔回去了是吗?”
才叔,是我另外一个叔,年纪跟标叔相仿,都在玉林,而且跟我住在一个小区。
“回去了。”回到小区的时候,我就用微信问了才叔,得知他开车带着一家人回乡下老家了。
“我妈刚才跟我说,说菜市场关门了,现在只有超市,还有一些菜卖,你那边的超市也是这样嘛?”标叔问。
自从开冷藏集装箱车后,家里的事情,几乎都是交给母亲操劳比较多。标叔没有太多的时间去兼顾家里的家务事,连儿女都是交给妻子带。
我正想说这件事,标叔开口后,我也点了点头说:“我回小区前,在马路边的通用商贸超市买东西,发现蔬菜全部被扫光了,就连肉类都很少,米也很少,听称重的大姐说,居民们现在都是抢着买的,就连平常没什么人喜欢吃的洋葱、土豆,红薯被抢光了。”
“这样下去恐怕会出事的,物价肯定会上涨。”标叔脸色有些沉重的说,菜都被抢光了,就意味着供不应求,价格就会上涨。
物价涨了,那么……家里的开销就会变大,而自己的收入却没有丝毫的增加,这可能会导致他的压力将会变的更大。
想到这里,标叔心里自然不好受。
毕竟一家人的开支都靠他撑着。
“是啊!我今晚就煮了一碗米粉吃,连根葱花都没有买到,更别说蒜苗了,就放了两个鸡蛋。”我脸上露出苦涩笑容,虽然我不差那几块钱,可物价上涨后,长期如此心里还是会不平衡,会心疼的。
毕竟,我眼下失业了。
在上海的时候,薪资待遇确实不错,以我在上海的消费能力与习惯,玉林的物价完全不看在眼里,可若是物价上涨到跟大城市一样的水平,我心里就会不平衡了。
毕竟,这里可是三四线城市,收入远不如一线城市,一旦四线城市的物价上涨到一线城市的水平,整个市场就会乱套了,穷人就会陷入苦不堪言的境地。
对一些负担很重的家庭而言,一家人的生活本来就很拮据,物价一涨,一家人的开支就会大大增加。
许多不富裕的家庭,短时间内咬咬牙可能还可以扛过去,可若是一两个月都这样,我知道肯定有家庭扛不住的,到时候免不了会出现家庭变故。
“这样下去,不是办法啊!”标叔的脸上爬出了一丝愁容。
他虽然有工作,固定的,不论疫情蔓延到多久,就算一两个月,也不会影响到他的收入,除非工厂把他给开了,可就算开了,也要给他赔偿。
毕竟,他当初为了接工厂这个活,可是贷款买下了这辆二手冷藏集装车,如果断了工作,就意味着断了经济来源,他每个月还要还车贷,压力非一般人可以承受。
可长期物价上涨,一家人的生活开支,将会无缘无故上涨一倍,这个数目,他还是会很心疼的,甚至可以说扛不下去。
“是啊!”我苦笑道:“可没办法,眼下这种情况,大势所趋,所有人都怕,又碰巧是春节期间,为了不出门,只能多买点菜囤着。”
“不过我感觉,这种情况应该不会持续太久,很多人回老家后,会躲在乡下老家到初七或者元宵节,没有上班前,应该不会回市区来。”
疫情爆发到玉林,而玉林除了市区的本地人,很多都是乡下的,或者郊外的县城乡镇,如果暂时没法上班,自然是待在家里比较节省。
回市区,吃喝拉撒睡都是钱,不能复工上班前,待在老家,基本上没什么开销,毕竟家里的爷爷奶奶,或者自己的父母,都会在菜地里种菜,养有鸡鸭牛羊猪。
如果实在不行,去集市上买点猪肉就可以了,这比回市区生活要划算。
唯一不方便的,就是洗澡跟上厕所,因为农村很多地方都是烧柴火的土灶,厕所也不是蹲坑或者马桶,而是建立在半山上的茅房。
洗澡就更不用说了,没有喷头。
就跟七零后八零后读初中的时候一样的生活环境。并不是所有人,过惯了城里舒适的生活方式后,回到乡下还可以再度适应简陋的生活。
这是一种倒退。
生活上的倒退,短时间还可以克服,时间一久,自然会摩擦出很多家庭矛盾,甚至爆发出意想不到的恩怨。
标叔却不是很乐观,他摇摇头面色阴沉的反驳说道:“你错了,不是说回老家,生活上就无忧了,回到乡下老家跟待在城里,除了房子比较宽敞,能走动的地方比较大之外,吃喝拉撒其实都是一样的。”
“怎么会一样呢?”我凝眉道。
“怎么不一样?你爷爷还种田吗?种菜吗?就算种,也不多,够自己吃,养了十几个鸡……你们一家人回去,加上你叔一家,十几口人……就算种有蔬菜,也不够一个礼拜就吃光了,鸡可能还撑半个月……可大米跟蔬菜呢?”标叔苦笑道
他虽然一直待在玉林市内,没有跟我一样,去一线城市闯荡。没有开冷藏集装箱货车之前,其实他是经常回村里老家的,知道老家的生活极为不便,每次回去,吃喝拉撒都要从集市上购买。
这跟待在市区没多大区别。
自从卖米不值钱后,村里人大部分都不种田了,偶尔还有几户人种,可也是一两分田,够自己吃。
村里的生活很简单,家境不富裕的,就种几分田,够自己吃。然后每家每户,种点蔬菜,养几只甚至十几只鸡鸭。
鸡鸭都是为了过春节用的。
平常都不舍得宰杀。
标叔这一说,我顿时惊醒了。
是啊!
爷爷早就不种田了。
就养了十几只鸡而已,还有就是一点蔬菜,平常都自己吃。以往过春节时候,一家十几口人吃饭,蔬菜都顶不过两天,基本上都是去集市上购买的。
除了鸡不用去买之外。
其他的一切,几乎都是靠买。
如果……
生活物资短缺,蔓延到乡镇村,收入本就不高的老百姓,短时间内能撑过去,可长时间……肯定要把养老本都拿出来。
不仅如此,到时候,就算有钱,都不见得能买到菜。
想到这里,我心里顿时沉甸甸的。
“今天你也看到了,批发商、经销商的仓库里面,都挤压着很多牛奶货物,而果农菜农的水果与蔬菜,也都积压在果蔬跟菜地上没有去收购,这样下去,就算有钱也买不到东西,会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到时候物价上涨,最先倒霉的就是种植养殖的老百姓。”标叔心情有些阴郁。
他家早就不种田,也不种水果了。可是,村里不少人种了许多橘子,如果没有人收购,那就真的损失惨重了。
“那怎么办?”我苦笑一声,心想这种情况,并非我能改变。每年都会出现水果滞销,蔬菜滞销的情况,并不是说只有今年才出现。
只不过,今年是因为疫情的原因,导致损失更大而已,甚至有可能因此而破产。以前只是损失巨大,而今年……极有可能,欠下一屁股债。
“先看吧!”标叔也是没辙,长吁了一口气,点燃了一根烟抽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