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金色的稻田一片一片,一阵秋风扫过,金色的波浪“唰唰”地从远处冲来,瞬间在我的身上撞的细碎,只留下稻谷的腥草气味儿,我情不自禁支起双臂,就象在海边一样闭上眼睛尽情享受着“海风”的洗礼。过不了两天,这片稻子地就要消失了,那一株株饱满的稻穗里编织了四连许多“流血流汗不流泪,掉皮掉肉不掉队”的故事,那一片片稻田地里播满四连官兵插秧、拉杠子豪气冲天和抓鱼、逮泥鳅的欢声笑语,全连官兵经历过难熬的农场日子一定收获良多,最起码不用担心泔水桶里出现囫囵的馒头大米了。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辛苦只有插过秧种过水稻的人才深有体会。晚春,在冰凉的水里育苗、插秧,稍不注意透明的“吸血虫”便悄悄附在胳膊腿上,一小会儿指节大的“吸血虫”变成十多公分红彤彤的“长虫”,拍呀挤呀都不管用,只能用烟头和火烤,它才会“哧溜”把满满的红血放掉,又缩成指节大的模样掉进水里,两个小口子混着“吸血虫”排掉的红水,一起流淌下来,血流的多了还会引发贫血。夏天,在毒热的太阳下拔稗子、排放水、轰鸟儿、打农药,时不时被蚊虫叮咬,一不小心,身上就会留下一个又痒、又硬、又红、又大的包,如果不及时消炎消肿肯定会溃烂生蛆。小的时候,随父母去湖北,总被蚊虫叮着不放,腿上起了六七个大红包,痒痒就挠挠,闷热“火炉”的武汉,那几个包感染流起了黄水,竟然有三两条白色的无尾“蛆”从开了口的皮肤里蠕动出来。惊恐万分的父母赶紧用针把那些“蛆”挑出来,用紫色的碘酒反复擦洗,还好再也没有“蛆”钻出来,却留下了疤痕,至今还在腿上呢。秋天,抢在秋雨的头里把稻子一镰刀一镰刀割下来,扎捆送往打谷场脱粒、晾晒、入仓……当捧着一碗洁白的米饭,浓浓的新米香气扑入心肺,“好香”,感觉昨天付出的辛苦真的足矣。
这是一种“感恩”的心理,“粒粒皆辛苦”全部凝结在每一粒大米里。我常常给幼小的女儿讲“农民伯伯”收获真的真的很不容易,女儿会眨巴着大眼睛看着我,认真地点点头,有时小肚子撑的鼓鼓的也不剩饭,还会炫耀地举着小碗:“爸爸,你看,我吃完了。”女儿也象我四连的兵一样听招呼。
10月25日,晴空万里。大部队轰隆隆开进了农场,一二三营各连队全部驻扎在四连平整的场地内,团指挥所设在农场场部,一时间,整个农场彩旗猎猎,歌声呼号声此起彼伏,热闹非凡,四连战士们也活跃起来,这个帐篷出那个帐篷进,找老乡见好友,好不亲热。我接到通知:连长,指导员晚上6点到场部开会。傍晚,我和指导员,其他营连干部三三两两来到场部,进到平时吃饭喝酒的那个裸露着红砖黑梁柱的大房间,满屋子饭菜飘香,后勤处长在中间那张桌子上首坐着,看各营连长指导员进来,就招呼三个营长坐在了身边,看其他人都坐到了座位上,便站起来说道:“各位辛苦了!今天部队行军、进场都比较安全,各营连能够迅速安顿好住宿,组织休整,很好。明天早晨开始干活儿,一营最北边,二营中间,三营最南边,直属队东边几块地,明早到地里头由农场具体安排,在这儿我强调三点。一是要保证安全,二是要保证质量,收割后要专门在地里捡一遍稻穗,到时候我要检查。三是要保证时间,‘六天’时间,来时各营连已经动员过,不多说了。今晚,场部专门为我们准备了欢迎酒,那我们也就不用客气了,把桌上的酒菜给他喝光吃光。”接着,后勤处长端起了二两的小口杯“来,先干一杯。你们也别敬我酒了,撤回的时候再喝。”一仰脖把小口杯的酒一下倒进了嘴里,就坐下招呼着场长、几个营长开始吃菜,他身边的三个营长相互看了一眼,也一下干了。我也一下喝尽,后勤处长是我的老营长,得听招呼,其他几个连长指导员有的干了,有的犹犹豫豫抿了小一口放下杯子。后勤处长看似嘻嘻哈哈,其实心细的很,正和场长说着话,忽一扭头眼睛瞪的老大:“五连长,还有你们几个,怎么回事,喝了。”五连长看副团长盯着他,很为难的样子,端起酒杯,苦着脸一口一口把酒吞进了肚子,几个没干尽的连队干部看副团长也不吃了也不喝了看着他们,也就豪爽了一把,全都倒进了嘴里。后勤处长这才又和几个营长海阔天空起来。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五连长和其他几个连队干部借口上厕所早跑了,我和指导员算是“东道主”只得坚持到最后,快出院子了,后勤处长喊住我,混身酒气过来搂着我的脖子把我拽到一边,身旁的指导员瞧瞧我俩,目光闪了闪,我扭着头无奈地向他招招手,他转身向秋夜的月光深处走去。
后勤处长把我拽到农场院子的墙角松开我,说道:“四连长,你不够意思。”我一愣神,心想我怎么不够意思了。他停顿了一下,似乎就想要这样的效果,他看了一眼在门廊灯光下面抽烟说笑的场长和三个营长,他们一会儿由后勤处长乘坐的212送回驻地。后勤处长收回眼光严肃地看向我,又说道:“郑三怎么回事?”“郑三?”我惊奇地问了一句。“他的情况你怎么不跟我讲?我要是早知道了,直接除名。”后勤处长是老军务股长出身,啥事门清。我看着身高一米八几大个的后勤处长,稍稍与他拉开了点距离,显得我也高点。想了想说:“唉,那孩子也不容易。”至于被司务长鼓动离队等等事情后勤处长知不知道都算了,他当营长的时候司务长没少与他拉关系,我说了他可能都不会相信。他又说:“这段时间你注意点,别出什么事情,你回去后可能要动动地方。”我一脑袋雾水,动地方?副团长没再说话,打着哈欠抬起手腕看了看夜光表:“那,你回去吧。”我又向后跨了一步,立正“啪”向后勤处长敬了一个礼,转身向连队驻地跑去。
“动地方?难道又让我去教导队……”算了,想那么多干嘛,回到宿舍倒头便睡。
每天早晨不知哪儿的公鸡隐隐传来打鸣的声音。今早还没听到打鸣声,各连的帐篷都有了响动,连队瞅太阳还没出来,去割会儿稻子。不一刻,四百多亩地里到处是绿色的人影和各连队插在地头鲜红的连旗,随着早风不停舞动起来。
四连的主要工作是“打稻谷”。其他连队把稻谷运来以后,四连要昼夜打出稻谷来,然后晾晒,收仓。六天,连队分成三拔人,人停,机器不停,保证头一场秋雨前,所有稻谷入库。我、指导员、二排长分别到一组,谁轮到夜班就值夜班,这可不是讲风格的时候,身体可是革命的本钱。
农场有四台脱谷机,是三旅留下的老物件,脱皮轮、支架、电机护板已经锈迹斑斑。不过,动力十足。脱谷机结构很简单,有一个外置大电机通过皮带带动脱皮轮转动。脱皮轮上有八根带凸齿的铁棍子,两端用转轴固定,左侧转轴用皮带与电机相联,固定在支架上。开闸后,脱皮轮便向外顺时针旋转,在皮带上方和脱谷轮靠近操作者这方有铁皮防护。打谷时,两手捧着一把稻谷,把稻穗轻轻往脱谷轮上一放,二三秒上下调换一下,不出十秒,手中的稻谷便成了稻草,而脱出的稻谷全从铁皮护板滑到地上铺着的帆布上,再由战士们用方头铲铲走。我要求值班军官必须盯紧看牢,怕操作时间过长电闸跳闸和机上操作脱谷的班长老兵疲劳,发生危险。
我很喜欢宁静的夜晚。打谷场四周亮起几个200瓦的灯炮,四台机器呼呼啦啦不停转动着,我也和战士一样上手脱谷,很快也成了高手,一夜脱个百八十斤稻谷没问题。各连队进度很快,一车一车稻谷源源不断运进打谷场。新稻谷入场不能堆积,容易发热返潮变霉,四连的战士们,要不停地捯饬翻腾堆积的稻谷,今天刚打完两堆,到了晚上又堆上了三堆,所以晚上出活也是最多的时候,全连官兵最大的希望是打完稻谷可以好好睡一大觉。
累了一天的我睡意正浓,一阵轰隆隆雷声响过屋顶,我一下坐了起来,习惯性看看手表,才三点多钟。赶紧跳下床,跑出屋外吹起了紧急集合哨,急促的“嘟嘟”哨音响起,在家的干部战士都紧忙出来了,驻在大院子里的其他连队也被我们的紧急集合哨声惊醒了,有些军官大喊着“啥回事?啥回事?”哪有时间回答他们,带着战士们就往打谷场跑。雷声一阵紧似一阵,几颗豆大的雨点从黑漆漆的天空中砸落下来,战士们跑的更快了,队形也乱了。指导员的夜班,他已经把电闸关掉,正在手忙脚乱地指挥着一排的战士们往机器和散乱在地上的稻谷、小山一样的稻谷堆上盖塑料布。这些宽厚的塑料布就是防止下雨时遮挡稻谷用的。正忙乱时,几个跑的快的战士早冲进了打谷场,一排的战士们一阵欢呼,声音传出好远好远。等倾盆大雨下来的时候,所有的稻谷堆,脱好皮的谷子堆都严严实实地盖上了塑料布,全部用砖块压住了边角。突然,一个战士站在高高的稻谷堆顶上仰着头伸出双臂,愣愣地喊道:“让暴风雨来的更猛烈点吧。”这帮“兔崽子”怎么和我一样喜欢下雨啊,雨水真的大了许多,一道闪电不失时机划破天宇飞向远方,一下照亮了整个打谷场,蓝光下战士的影子让我想到堂·吉诃德,他骑着瘦弱的老马,举着生锈的长矛,戴着破了洞的头盔,无所畏惧大喊着冲进暴风雨中……思想忽悠了半天,赶紧喊那个战士下来,这又是闪电,又是打雷的,那个战士哧溜滑下了稻谷堆。雨水越下越大,我又叫战士们把谷子堆四周堆了一圈泥土,防止雨水大量渗透到稻谷里。
我们正浑身湿透地忙碌着,场部那个东风车喘着粗气,鸣着喇叭,打着大灯艰难地驶进了谷场。场长穿着雨衣雨靴跳下了驾驶室,我和指导员都在大灯的照射下向他迎去,场长焦急地问:“都淋着了吗?”指导员说道:“没有,下雨前都盖好了。”场长长长出了一口气:“那就好,那就好。”他四处转了转,又回到车前:“二位,我就先回了,明天请哥俩喝酒。”汽车打着滑消失在大雨中。
没想到,第一场秋雨还这么大。明天天要放晴了,又得一顿忙乎,其他连队可以休息休息了。大雨后,得让稻谷在地里晾一天,才能继续收割。我们还要掀开塑料布排放热气,把打谷场的雨水排干晾晒……
五天以后,稻田地里已经看不到金色的稻穗,到处裸露着黑色的土地和稻梗。四连昼夜看守的哨兵也松了一口气,而地里背着布袋拾稻穗的老百姓也多了起来。稻谷全进了打谷场,我把外围的哨兵全撤了回来,变成明暗哨,又增设了巡逻队专门看守稻谷,这次可不是防老百姓了,而是防止其他连队来打秋风了。这几天暗哨已经逮了十多个“偷稻谷”的战士了,没收了他们的“账物”轰走了事。如果这“秋风”一打,可是要有成千上万斤稻谷的流失,我可不敢轻视了连队的战斗力,后勤处长、场长也反复强调要加强管理,防止稻谷丢失。加强戒备,也是为了保卫我们的胜利果实不是。
看着一袋一袋200百斤的麻包过磅运往场部,空空荡荡的库房一下塞得满满当当,场长、么技师,四连官兵满脸笑容。而此时,大部队已经撤回,没有“偷”到稻谷的五连长搁下话:“方连长,回团里后给我准备二百斤大米啊。”我嘿嘿笑着点头说:“中、中、中。”农场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
我们还在打着稻谷,晾晒,装包往场部送。七天后的傍晚,当最后一袋稻谷麻包过磅后,场长激动地大喊起来:“42万斤,42万斤。”么技师激动的在场里直转圈,嘴里还喃喃着“42万斤,42万斤。”这大丰收可有他指导的功劳呢,我更激动了,从三旅到403团每年平均都有36、37万斤左右,去年三连搞生产,收割了39万斤,今年四连破了纪录,达到部队组建以来稻谷的最高产量。
喜悦的心情萦绕在全连官兵的心头,有红旗就扛,有第一就争,四连搞生产也是杠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