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阳郡王武延秀没有听从守真和薛崇简的劝告,独自率领一队人马,匆匆赶往神都洛阳。
守真理解武延秀的焦急。
毕竟,圣神皇帝今年已经是八十二岁的高龄,一旦圣神皇帝驾崩,皇权易主之后没有人记得武延秀在突厥效仿苏武牧羊的苦难。
武延秀想要借此高升的愿望就会落空,继而,他想要为父亲魏王武承嗣和大哥武延基报仇的计划就会落空。
郢国公薛崇简却不知道武延秀的真实想法,还以为武延秀思念他的姑祖母圣神皇帝心切,听说她病重放心不下,连朝廷礼仪法度都不顾。
这一路上,从黑沙城出发到草原逃亡,历经死亡沙漠,又从五台山抵达晋阳,三个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从谈吐到学识,从见闻到风度,三个人惺惺相惜,都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
武延秀走后的第二天,李过匆匆赶回晋阳。
魏广宗亲自放哨警卫,守真和李过在房间内密谈了良久。等到小跟班徐长明端来饭菜时,屋里还在密谈。
“张太公真的这么说?怎么会如此固执?”
李过:“张相说,已是杖朝之年,时间不等人,他必定会去直面劝谏圣神皇帝退位。”
“张太公年寿已是八十岁,这是他唯一的心愿,必不负狄相临终所托,亲眼看到天下重回李唐。他执意如此,必定早有谋划,可曾对你说明一二?”
“张相准备与鸾台侍郎崔玄暐联合群臣在除夕之夜群谏。如果见不到圣神皇帝,便会共闯迎仙宫。”(注①)
“兵谏?”
“正有此意。张相说,他已经安排了原荆州都督府长史杨元琰担任右羽林将军。杨元琰是张相的同乡之人。”(注②)
守真左手握着一封密函,问道:“鸾台侍郎崔玄暐与张太公一样,同样是狄相推荐之人。当初,他身为吏部郎中(从五品),性情耿直,从不私下接受官员请托,受到权贵的忌恨。狄相在圣神皇帝面前推荐他为凤阁舍人(正五品)。他与张太公的渊源正是从狄相那里开始的。”(注③)
李过叹道:“张相80高龄,崔相66岁,杨将军65岁,同样属于高寿。三位长者已经位极人臣,功名利禄亦如浮云,如果事败,则是与二十年前的血案一般下场。”
守真将密函烧掉:“你说的这些,他们又何尝不知晓?他们又不姓李,即便兵谏成功,圣神皇帝退位,这个江山也与他们无关。但我大唐之所以令万国来朝,近百年来繁荣昌盛,皆因每一个大唐子弟的热血仍在燃烧。张相亦然如此,一生得到狄相推荐两次,知遇之恩,势必会让他完成狄相的遗愿,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想起张相决然的神情,正如道长所言。张相希望道长抛开二十年前的血案,共同合作,让天下重新成为李唐的江山。”
守真说道:“我信得过张太公,不过,书信里说,张太公没有说服皇太子李显,让人捉摸不透。没有皇太子的支持,不管兵谏成功与否,日后登基都可能被李显翻旧账。”
“怎么可能?李显还会对拥立之功的功臣下手吗?”
守真左手转动流珠,说道:“他人或许不会,但李显却极有可能。他二十八岁登基称帝,只做了五十五天的皇帝便被亲生母亲废黜为庐陵王,那种皇帝的骄傲变成绝望的感觉就像是瞬间从天上跌落地上,没有人能够体会那种失落的痛苦。做了庐陵王这么年,又被召回神都做了六年的皇太子,没有人能够体会那种煎熬的滋味。权力就在眼前,就像是鹿肉上桌,几乎唾手可得,却只能眼睁睁的看着,那种垂涎欲滴的饥渴只会令他更加疯狂。”
“既然这么饥渴,那就更应该支持张相才对。”李过不解道。
“不然,如果他人轻易试探出李显的真实想法,他早就死在圣神皇帝手里。他之所以能够活到现在,就是因为他可以甘心隐忍这么多年。”
“那要忍到什么时候?这次不是最好的机会吗?”
“对于我们而言,有了八成的把握就会出手。对于他来说,不是十成的把握,他不会出手。他效仿楚庄王韬光养晦,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老天可以给我们第二次机会再世为人,但老天不会给他第二次机会,一旦失败,在圣神皇帝的雷霆之怒下,他将死无全尸。”守真缓缓道。
“道长,你怎么知道这些?”
“你忘记了?三年前,大足元年(701年),皇太子李显和韦太子妃的嫡长子、邵王李重润,皇太子李显和韦太子妃的嫡女永泰郡王,永泰郡主的夫君、魏王武承嗣嫡长子武延基,三个人私下里议论张昌宗、张易之兄弟擅政、恣意出入内宫之事,被圣神皇帝赐死于家中。邵王李重润是圣神皇帝的亲嫡孙子,真正的皇太孙,武延基是魏王武承嗣嫡长子,圣神皇帝说杀就杀,你可曾听说过皇太子李显为儿子出面求情之事?没有,他一言不发,一字未说,任凭圣神皇帝下诏赐死。”守真解释道。
“一次求情也没有吗?”
“没有。据说,韦太子妃整整挠了他一夜,身上都挠烂了,他一动不动。可见此人的隐忍之力。”
“他……他就这么冷血无情?”
“可能遗传自他的母亲圣神皇帝吧,在皇权面前,可以杀掉自己的亲生女儿,可以逼死自己的亲生儿子,那么,下诏杀死自己的亲孙子和侄孙,也就不足为奇。”
“如果李显真的有这么可怕的话,他日登基称帝,真的算不上是一件好事。元昭,我们还支持张相吗?”
守真说道:“必须支持张相,这是天下回归李唐的绝佳机会。为了狄相,为了张相,为了我们的血案,都要全力支持张相。对了,你见到高延福了吧?他怎么说?”
李过回道:“见到他,说起‘岭南故人’后,他很是诧异。看过书信后,便给了我一个地址,说是每逢双日便可去这个地址找他。不过,他是梁王武三思府里的宦官,我们是不是该避而远之?”
守真解释道:“他入府做宦官也是避难之举。当年,从叔(裴伷先)和他一起被流放至岭南,同生死共患难。后来,报仇心切,便私自跑回神都洛阳,自宫入府,留在梁王武三思身边做内应。”
------------------------------------------
注①迎仙宫是唐朝洛阳宫城紫微城内宫名,是武曌晚年所居的寝宫。
注②荆州都督府长史,唐时的荆州管辖今湖南和湖北范围,即为两省的最高长官。《新唐书·卷五十·百官志》记载:“大都督府都督一人,从二品;长史一人,从三品;司马二人,从四品;下录事参军一人,正七品;上录事二人,从九品……”另外,“凡大都督府置大都督一人,亲王辈为之,多遥领其任,亦多为赠官。长史居府,以总其事。”因此,大都督皆为虚职,而实权掌握在长史。
PS:州刺史下属也有长史官,名为刺史佐官,却无实职,亦称为别驾。这个长史与都督府长史是不同的概念。
注③鸾台侍郎,武周时期官名。龙朔年间为东台侍郎,咸亨年间改为黄门侍郎,垂拱年间改为鸾台侍郎,天宝二年改为门下侍郎。门下省有侍郎二人,正三品。
注④凤阁舍人,武周时期的官名,即为中书舍人。掌起草诏令、侍从、宣旨、劳问、接纳上奏文表,兼管中书省事务。凡诏旨制敕、玺书册命,皆起草进画。中书舍人按例共六人,正五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