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朝廷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将则天大圣皇后安葬于高宗乾陵。
武周时期的圣神皇帝武曌在仙逝半年之后,终于与天皇大帝李治合葬于乾陵。
如此肃穆的仪式和要事,却总有人借此机会出来搞些大动静。
不是旁人,正是张柬之的儿子张承庆。
自从八十二岁高龄的张柬之去襄州担任刺史,身边只有孙子张子敬陪伴,几个儿子都不愿意离开东都洛阳,便谋了一个虚职的京官,留了下来。
与张柬之担任吏部尚书时的门庭若市不同,张承庆等人所居的府邸变的异常冷清,门可罗雀。
本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远离的了权力中心,手里又没有实权,一个虚职官阶在东都洛阳简直是可有可无。
特别是韦皇后、安乐公主、上官婉儿等几位手握“斜封官”名册,大肆卖官鬻爵,不管是屠夫酒肆之徒,还是奴婢之流,只要向这些人送上三十万钱,就能直接得到由皇帝亲笔敕书任命的官位。
张承庆等兄弟与这些屠夫酒肆之徒、奴婢之流买到的官阶没有什么区别,这让兄弟几人感到极为恼火,认为父亲张柬之在朝之时,绝对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为了肃清朝廷的歪风邪气,能够让父亲重回权力中心,当然更是为了自己能够重新回到高层权力圈子,张承庆等人怂恿他人揭发韦皇后和武三思私通一事。
张承庆找上了韦月,韦月虽然姓韦,但并非京兆韦氏之人,与韦皇后不是族人。
韦月是一名处士,处士是隐居而不愿意做官的人。
但李唐和武周时期,这种处士已经不是原来的那种真正想隐居的人,而是借隐居之名让自己扬名于朝堂之上,也就是那种欲扬先抑的“十分想做官但不得不走隐居路线”的人。
处士韦月上书,控告武三思暗地里与韦皇后通奸,并言二人日后必将谋乱叛逆。
皇帝李显勃然大怒,第一时间下令将韦月将斩首。
黄门侍郎宋璩,上奏请求依法审问。
皇帝李显越发愤怒,顾不上穿戴整齐,拖着便鞋走出洛阳宫的侧门对宋璩说:“朕还以为早就把韦月将斩首了呢,难道到现在还没有执行吗?”
接着下令赶紧将韦月将处斩。
宋璩说:“有人上书揭发皇后与武三思有私情,陛下不问,就要杀掉上书的人,我担心天下臣民一定会对此事窃窃私议。”
宋璩仍然坚决地请求先进行审问,皇帝李显坚决不答应。
于是,宋璩对皇帝李显奏曰:“如果陛下一定要将韦月将斩首,那就先将我斩首好了!否则我终不敢按照圣上的指令行事。”
皇帝李显的怒气渐渐地平息了一些。
左御史大夫苏珦、给事中徐坚和大理卿尹思贞等人,都认为刚入夏季便杀戮罪人,与按季节制定的政令相违背。
既然大臣们墨守成规,以“秋季行刑”来回禀皇帝,李显便听从了韦皇后的意见,下令将处士韦月将处以杖刑,并把他流放到岭南。同年秋分,广州都督周仁轨将韦月将斩首。
武三思憎恶宋璩,将他外放为检校贝州刺史。
左御史大夫苏珦因此事违背了皇帝的旨意,被转为右御史大夫。
其他人也变相降职。
此事之后,武三思在朝中的威望更是高涨,就连这种事情皇帝都可以维护武三思,还有什么事情能够离间两个人的关系?
一时间,群臣纷纷投靠。
武三思不是蠢人,不然的话,不会在则天大圣皇后退位之后,仍是这么权倾朝野。他放言出去,来投靠可以,但要有投名状,例如说,韦月是如何“编造”韦皇后和他的私事,是谁在背后“污蔑”韦皇后和他。
很快,武三思查到了元凶张承庆等人的身上。
守真为此着急上火。
祖父裴炎和张柬之乃是同门师兄弟,肝胆相照,相互扶持,不然的话,守真也不会在兵谏行动中只以密函的形式就调动了义父李多祚的力量去帮助张太公。
守真对张承庆等人无感,对同一代的张子敬却是非常的欣赏,两个人经常有书信往来,相互问候家人的平安。
张承庆是张柬之的儿子,又是张子敬的父亲,守真不可能坐视不管。
他在武三思面前施展浑身解数,将矛头转向其他人,但是没有成功。
武三思是一个有恩可以不报,但有仇绝对要睚眦必报之人。
守真再劝的话就可能会失去武三思的信任,从此引起武三思的怀疑,他只能放弃继续劝说。
他暗中通知张承庆赶紧逃出京城,但张承庆等人全然不当回事,认为自己什么都没有做。
守真最后一封书信上言道,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更何况武三思已经从他人口中知晓了韦月经常在张承庆家里活动。
他预见了张承庆的结局,却无法对张柬之和张子敬有个交待,只好借着为则天大圣皇后禳祈之事,留在了西京长安昊天观,专心为太后做法事。
远离了东都洛阳,守真有一种无力感,挣扎了一年多的时间,竟是谁也救不下来。他却忽视了,不是救不下来,而是张承庆等人自以为是,不像是张柬之、姚元崇等人的深谋远虑,张承庆等人属于主动扑火往火上跳,老天爷也救不了。
守真的身份是长安昊天观最年轻的天师,即便是太后尊佛,但皇家御用道观里也要做法事,这是谁也改不了的规矩。
重新回归道观,守真恍如隔世。
他在洛阳经营了一年的时间,交友无数,在卫王李重俊的身边布下了棋子。而他能做的就是慢慢的等待着皇帝李显的驾崩,然后由太子李重俊继承皇位,再由这枚棋子提议新帝李重俊来替祖父裴炎平反当年的血案。
计划是这个计划,守真仍是不太放心,但又没有更好的办法,借着做法事的时期,他想重新复盘一遍,希望能够想出更好的办法。
河西道的兄弟们开始游走在东都洛阳和西京长安之间,替他送来各种情报信息。
密函里说,兵部尚书宗楚客、将作大匠宗晋卿、太府卿纪处讷、鸿胪卿甘元柬已经是武三思府上的常客,白天频繁来访,丝毫不顾及“亲王不得结交大臣”的律令。
另外,御史中丞周利贞、侍御史冉祖雍、太仆丞李俊、光禄丞宋之逊(宋之问的弟弟)、监察御史姚绍之五人,已经成为武三思的耳目,被世人称为五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