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肢感觉不适时常见的小病
一、肩周炎
【概况】
肩关节周围炎又称漏肩风、五十肩、冻结肩,简称肩周炎,是以肩关节疼痛和活动不便为主要症状的常见病症。本病的好发年龄在50岁左右,女性发病率略高于男性,多见于体力劳动者。本病早期肩关节呈阵发性疼痛,常因天气变化及劳累而诱发,以后逐渐发展为持续性疼痛,并逐渐加重,昼轻夜重,夜不能寐,不能向患侧侧卧,肩关节向各个方向的主动和被动活动均受限。肩部受到牵拉时,可引起剧烈疼痛。肩关节可有广泛压痛,并向颈部及肘部放射,还可出现不同程度的三角肌的萎缩。
按肩周炎的发生与发展,大致可分为3个时期,即急性期、慢性期、恢复期。
1. 急性期:这是肩周炎的早期。肩部自发性疼痛,其疼痛常为持续性,表现不一。有的急性发作,但多数是慢性疼痛,有的只感觉肩部不舒适及束缚的感觉。疼痛多局限于肩关节的前外侧,可延伸到三角肌的抵止点,常涉及肩肉胛区、上臂或前臂。
2. 慢性期:肩痛逐渐减轻或消失,但肩关节挛缩僵硬逐渐加重呈冻结状态。梳头、穿衣、举臂、向后结带均感困难。病程长者可出现轻度肌肉萎缩,多见于三角肌、肩胛带肌。压痛轻微或无压痛,此时持续时间较久,通常为2—3个月。
3. 恢复期:肩痛基本消失,个别病人可有轻微的疼痛。肩关节慢慢地松弛,关节的活动也逐渐增加,外旋活动首先恢复,继则为外展和内旋活动。
【病因】
1. 本病大多发生在50岁以上中老年人,软组织退行病变,对各种外力的承受能力减弱是基本因素。
2. 长期过度活动,姿势不良等所产生的慢性致伤力是主要的激发因。
3. 上肢外伤后肩部固定过久,肩周组织继发萎缩、粘连。
4. 肩部急性挫伤、牵拉伤后因治疗不当等。
5. 颈椎病,心、肺、胆道疾病发生的肩部牵涉痛,因原发病长期不愈使肩部肌持续性痉挛、缺血而形成炎性病灶,转变为真正的肩周炎。
【后果】
1. 发病时无法正常工作,生活受影响,并且会长期压迫神经引起神经受损、手部麻木。
2. 长期压迫血管,使手肩部血流不畅,严重者引起肌肉萎缩。
3. 由于关节周围广泛发生粘连,使关节各方向的活动明显受限制,甚至引起关节僵硬,形成“冻结肩”。
【治疗方法】
饮食疗法治肩周炎:
1. 山楂甘草汤
生山楂50克,桑椹50克,桑枝25克,乌梅25克,白芍20克,伸筋草20克,醋制元胡20克,姜黄15克,桂枝15克,威灵仙15克,醋制香附15克,甘草10克。水煎温服,3日2剂,1个月为1个疗程。可舒筋通络、祛淤行痹止痛、滑利关节,对防治肩周炎效果显著。服药期间除配合练功外停用其他药物或疗法。
2. 白芍汤
白芍、沙地龙各400克,制马钱子、红花、桃仁、威灵仙各350克,乳香、没药、骨碎补、五加皮、防己、葛根、生甘草各150克。将上药共研为极细末,装入胶囊,每粒含生药0.2克,成人每次口服3粒,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半个月为1个疗程,休息3天,再行下1个疗程。用于防治肩周炎。
3. 黄芪当归汤
黄芪60克,当归20克,桂枝12克,白芍20克,炙甘草16克,大枣10克,威灵仙120克,穿山甲6克,防风12克,蜈蚣2条,生姜10克,羌活12克。水煎服,每日1剂。可补胃气、通经络、散寒湿,用于防治肩周炎。
4. 桑枝饮
桑枝30克。水煎2次,混合后分上、下午服,每日1—2剂,连服数日。用于防治肩周炎。
其他疗法治肩周炎:
1. 门框牵拉法
在门框下置一方凳,双脚踏于凳上,以患肢手握门框,渐做下蹲式,以自身的体重牵拉肩关节,反复数次,幅度由小到大。
2. 上提下吊法
在门框上或树枝上没制垂巾,紧套手腕,患肢尽力高抬,然后做下蹲动作。次数、强度应量力而行,循序渐进。在严重疼痛期应轻做、少做为宜。
3. 拉力弹簧器牵拉法
将拉力器一端固定,另一端用患手抓紧进行牵拉即可。为防止产生分力,使牵拉力充分作用于肩关节,肘关节不可屈曲。产生一定的拉力后,身体可以前屈后仰,左右侧弯,弹簧可随着身体动作一张一弛。这样活动幅度逐渐加大,弹簧的拉力也随之加大,使被牵拉的处于紧张状态的肌肉、肌腱以及挛缩的关节囊逐渐放松。牵拉强度应视患者的忍受程度,通过掌握拉力的大小及增减拉力弹簧的数目加以调整。原则上先少后多,逐渐加强。
4. 擦背法
立正姿势,两足分开与肩同宽。将一条长毛巾搭在健侧肩上,患肢反背于背后,双手紧抓毛巾的两端,健肢在胸前用力向前下方拉,然后患肢再拉回,反复拉动如擦背状,次数不限。
5. 拉绳法
将滑车固定在高门上或树叉上,绳子从滑车上穿过,绳子的两端各有一个拉手,双手抓紧拉手。健侧逐渐增加拉力,带动患肢活动,每日拉50—100次,并逐渐增加次数。
6. 徒手体操疗法
做肩关节三个轴向活动,用健肢带动患肢进行各种练习。
器械体操:利用体操棒、哑铃、吊环、滑轮、爬肩梯、拉力器、肩关节综合练习器等进行锻炼。
应在无痛范围内活动,因为疼痛可反射性地引起或加重肌痉挛,从而影响功能恢复。每次活动以不引起疼痛加重为宜。反之则提示活动过度或出现了新的损伤,宜随时调整运动量。
7. 舒筋活络法
此为准备手法。患者取端坐位,医者以右手全掌着力,从手腕部开始,由肘、肩推抚至颈部,由上肢、肩内侧至外侧、后侧,依次推抚,反复施术20余次。
8. 手指爬墙法
面对墙壁站立,用患侧手指沿墙缓缓向上爬动,使上肢尽量高举,到最大限度,在墙上作一记号,然后再徐徐向下回原处,反复进行,逐渐增加高度。
9. 头枕双手法
仰卧位,两手十指交叉,掌心向上,放在头后部(枕部),先使两肘尽量内收,然后再尽量外展。
10. 旋肩法
站立,患肢自然下垂,肘部伸直,患臂由前向上向后划圈,幅度由小到大,反复数遍。
【预防与护理】
1. 注意肩关节局部保暖,随气候变化随时增减衣服,避免受寒受风及久居潮湿之地。
2. 避免长期过度劳累,避免提重物,注意局部保暖。雨淋后,应立即洗热水澡,以达周身微微汗出为宜。
3. 加强体育锻炼是预防和治疗肩周炎的有效方法,但贵在坚持。如果不坚持锻炼,不坚持做康复治疗,则肩关节的功能难以恢复正常。要注意安全,防止意外损伤。
4. 老年人要加强营养,补充钙质,如吃牛奶,鸡蛋,豆制品,骨头汤,黑木耳等,或口服钙剂。
5. 防止持续性过久的风吹。尤其是夏天,天气炎热,出汗过多。如果汗后,在风扇下或阴凉通风处,在肩部外露情况下,吹风过久,很容易导致肩周炎的发生。所以,在温暖或炎热的季节,要防止持续性过久的风吹。
二、肩关节脱位
【概况】
肩关节脱位最常见,约占全身关节脱位的50%,这与肩关节的解剖和生理特点有关,如肱骨头大,关节盂浅而小,关节囊松弛,其前下方组织薄弱,关节活动范围大,遭受外力的机会多等。肩关节脱位多发生在青壮年、男性较多。依据脱位方向可分为前方脱位、前下脱位及后方脱位三类,以前方脱位最常见。依据脱位程度又可分为完全性脱位或不完全性脱位(半脱位)。
【病因】
常因间接暴力所致,如跌倒时上肢外展外旋,手掌或肘部着地,外力沿肱骨纵轴向上冲击,肱骨头自肩胛下肌和大园肌之间薄弱部撕脱关节囊,向前下脱出,形成前脱位。肱骨头被推至肩胛骨喙突下,形成喙突下脱位,如暴力较大,肱骨头再向前移致锁骨下,形成锁骨下脱位。后脱位很少见,多由于肩关节受到由前向后的暴力作用或在肩关节内收内旋位跌倒时手部着地引起。后脱位可分为肩胛岗下和肩峰下脱位,肩关节脱位如在初期治疗不当,可发生习惯性脱位。
【后果】
伤肩肿胀、疼痛、主动和被动活动受限,给患者的生活带来很大不便。
【治疗方法】
复位手法要轻柔,禁用粗暴手法以免发生骨折或损伤神经等附加损伤。常用复位手法有以下几种:
1. 足蹬法
患者仰卧,医者位于患侧,双手握住患肢腕部,足跟置于患侧腋窝,两手用稳定持续的力量牵引,牵引中足跟向外推挤肱骨头,同时旋转,内收上臂即可复位。复位时可听到响声。
2. 科氏法
医者一手握腕部,屈肘到90度,使肱二头肌松弛,另一手握肘部,持续牵引,轻度外展,逐渐将上臂外旋,然后内收使肘部沿胸壁近中线,再内旋上臂,此时即可复位,并可听到响声。此法在肌肉松弛下进行容易成功,切勿用力过猛,防止肱骨颈受到过大的扭转力而发生骨折。
3. 牵引推拿法
患者仰卧,一助手用布单套住胸廓向健侧牵拉,第二助手用布单通过腋下套住患肢向外上方牵拉,第三助手握住患肢手腕向下牵引并外旋内收,三方面同时徐徐持续牵引。医者用手在腋下将肱骨头向外推送还纳复位。二人也可做牵引复位。
4. 拔伸托入法
患者坐位,医者立于患侧,以两手拇指压其肩峰,其余四指插入腋窝(亦可左侧脱位,术者右手握拳穿过腋下部,用手腕提托肱骨头;右侧脱位,术者用左手腕提托)。第一助手站于患者健侧肩后,两手斜形环抱固定患者,第二助手一手握患侧肘部,一手握腕上部,外展外旋患肢,由轻而重地向前外下方作拔伸牵引。与此同时,术者插入腋窝的手将肱骨头向外上方钩托,第二助手拔伸的同时逐渐将患肢内收、内旋,直至肱骨头有回纳感觉,复位即可完成。此疗法常用于肩关节前脱位。
5. 四步法
原理是借助杠杆作用,将脱位的肱骨头回旋至关节盂内。第一步:屈肘,沿上臂轴向下外方牵引;第二步:外旋上臂约80度;第三步:内收,使肘部接近躯体中线;第四步:内旋、托住肘部,向外上方推,可听到响声,即告复位,复位后,伤侧手即可触到对侧肩。此法应用不当易引起肱骨上端骨折,故年老患者及陈旧脱位者不宜采用。此疗法常用于肩关节前脱位。
6. 椅背整复法
患者侧坐在靠背椅上,患肢放于椅背外,椅背顶靠腋下,用棉花或软布垫于腋部,保护腋下血管、神经和软组织,然后一人扶住患者和椅背,医者握住患肢,先外展、外旋拔伸牵引,再慢慢内收下垂患肢,然后内旋屈肘,即可复位,然后用绷带固定。此疗法常用于肩关节前脱位。
复位后,方肩畸形消失,肩部外形丰满圆隆,搭肩试验阴性,肩被动活动正常,患侧腋窝下、喙突下、锁骨下已摸不到脱出的肱骨头,则说明复位成功,固定后,摄X线片加以证实。
【预防与护理】
1. 保持肩关节的正常位置,卧位时,将一个枕头放在患侧肩背部使其垫高;坐位时,用健侧前臂和手托住患侧的肘部和前臂,或把前臂放在前面的桌子上;乘轮椅时,把前臂放在轮椅桌上,或是用枕头把上肢垫高;站立时可以使用自制三角巾或到医院购买专用肩吊带,使用三角巾时要注意时机,如果患者肌张力增高,出现痉挛,则不宜使用;主动或被动活动时,要注意保护肩关节,避免牵拉。
2. 本病是由于外伤性因素引起,无特殊的预防措施,临床上防治的重点在于早期明确诊断、早期治疗,则治疗方法简单,患者痛苦小,治疗结果好;而漏诊误诊使新鲜脱位转化为陈旧性脱位,则治疗复杂,疗程长,患者痛苦大,治疗结果差。
下肢感觉不适时常见的小病
一、踝关节扭伤
【概况】
踝关节是由胫骨、腓骨下端夹骑于距骨之上形成的,俗称“脚脖子”。踝关节扭伤也就人们常说的歪了脚,是全身关节扭伤中发病率最高的一种,是非常常见的临床疾病。踝关节扭伤尤其是以内翻损伤造成外侧副韧带拉伤撕裂甚或断裂的多见。其临床表现为:踝部发红、灼热、肿胀、疼痛、局部压痛,伴皮肤瘀斑、活动受限。
踝关节扭伤时有“裂帛”样撕裂感,局部肿胀,疼痛明显,患足不能负重行走,出现跛行,足之前跖不能着地。若仅为外侧副韧带扭伤水肿,症状可在1—3日内消失,若有韧带撕裂则疼痛持续,关节不稳,X光片可以显示有无撕脱骨折、距骨倾斜度增大或脱位现象。
【病因】
当人们在高低不平的路上行走、登山、下山、下坡或跑步、跳跃时,一旦失足登空,容易引起踝关节突然过度内翻或向外翻转着地,踝外侧或内侧韧带受到强大的张力作用而引起踝关节扭伤。
运动前没有做好准备活动,踝关节的肌肉韧带没有活动开,关节韧带的弹性和伸展性较差,不能适应剧烈运动的需要。在跑跳时用力过猛,脚落地的姿势不当,踝关节超过了活动的范围。跑跳时脚落在坑洼、砖头、石块上,不能使整个脚掌平着落地,都可引起踝关节扭伤。
【后果】
发生扭伤后,关节部位肿大,疼痛不能行走,影响工作、给生活带来不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