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866200000024

第24章 中国“丁克率” “无胎化”加剧民族慢性自杀(3)

从家庭的个体角度来看,如果一个家庭自愿选择不生孩子,自然是属于家庭的“内政”,是家庭的“家权”。但是,如果把丁克家庭提升到“对祖国发展有贡献”的战略高度,把“无胎化”作为风尚来培养,并且用“应该享受高保”来奖励,成为一项国策,性质就变了。因为,从整个社会的延续、持续的角度来看,繁衍后代,恰恰是家庭的神圣职责,是一个家庭对社会应尽的义务。在这个意义上,对中国有贡献的家庭,恰恰不是丁克家庭,而是“非丁克”家庭。在把孩子抚养成人的过程中,家庭的投入是主要的,国家的投入只占很少一部分;而且,国家对孩子的投资并不是无偿的,因为孩子长大并参加工作后,国家是通过税收连本带利收回这笔钱的。从经济的角度来看,父母抚养孩子是亏本生意,而对于国家来说则是赢利的。

一种流行的说法是:“丁克家庭由于没有子女,因此节约了自然资源。”而事实上,在丁克年老退休之后,是需要下一代来赡养的。根据美国经济学家的研究,美国GDP的8%来自能源,4%来自除了能源以外的其他自然资源,这两者加起来占GDP的12%。但这12%除了包括自然资源的直接成本以外,还包括了劳动力和资本在内。也就是说,直接的自然资源占GDP的份额不到12%。相比之下,劳动力的贡献占GDP的50%~75%。因此,丁克家庭对下一代造成的负担,远远大于多子女家庭对自然资源造成的压力。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从几千年前一直到现在,随着世界人口总量的增加,人均财富也随之增加。这证明在正常情况下,人的价值是正数而不是负数。减少了人口,也就等于减少了社会财富。如果绝大部分夫妇都想“对祖国发展有贡献”而响应“无胎化”专家的号召去当丁克,那么几十年后,这个国家绝大部分人都是老人了,没有多少人能工作了,这应该享受的“高保”又如何兑现呢?

人们不禁要问,实现无胎化,奖励断子绝孙,首先从哪里开始呢?从领导干部开始吗?那就首先通过“无胎化”消灭了中国的干部队伍;从共产党员开始吗?那就首先通过无胎化消灭了中国共产党;从专家学者开始吗?那就首先通过“无胎化”消灭了中国的专家学者。“无胎化”如果风靡中国,只能是亡党、亡国、亡专家、亡人类。“无胎化”,实际上是“无国化”、“无党化”、“无人化”!

“母亲”——比“妇女”伟大

日本前首相森喜朗认为,不生孩子的妇女,不配享受养老金。森喜朗建议取消“妇女节”,设立“母亲节”。

森喜朗的观点和建议,有一个重大的前提,那就是“母亲”和“妇女”

不是一个概念。“妇女”是一个和“男人”相互对应的概念,表示的是一种天生的性别差别和性别归属。“母亲”则不是一般的妇女,而是生育了孩子、养育了后代的妇女,是承担了生育孩子种种辛苦和克服了养育后代重重困难的妇女,是为延续种族、兴旺民族、创造未来而作出贡献、立有功劳的妇女。所以,妇女是一种性别,应该得到平等和尊重;而母亲,则是一种高尚,一种境界,一种奉献,应该得到敬仰。“母亲”比“妇女”伟大,“母亲”比“妇女”神圣,母亲应该享受高保,母亲应该受到褒奖。母亲,是所有女人中最可爱的女人、最可贵的女人、最可敬的女人。

女性的人生,有两个标志性的特征:一是建立家庭“为人妻”;二是繁衍后代“做人母”。结婚成家做妻子,生育后代做母亲,是最有女性特色的成功。我们的社会,应该营造的是“母亲比妇女伟大”的文化氛围,而不是鼓吹“不生孩子的妇女最光荣”,不能形成“有孩子的母亲是棵草,不生孩子的妇女是个宝”的舆论环境。

“非丁克家庭”有功——应该被奖励

提出“丁克家庭对祖国发展有贡献,应该享受高保”的理由是:“孩子一生下来,对于国家的教育、医疗、就业等一系列压力随之而来。生得越多,国家的投入就越多。”因此,相对而言,“丁克家庭”对社会的贡献大,到60岁后享受高保是“有充分理由的”。

这种论调,忽视了或者有意回避了一个公认的经济学常识,那就是,一个人其人力资本积累的大部分是在家庭内部进行和完成的,主要是依靠家庭的力量完成的,特别是在生命周期的初级阶段更是如此。一个人首先是“家庭人”,其次才是“国家人”。即使是在社会福利高度发展的西方国家,虽然具有免费到高中的义务教育,虽然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家庭分担的高校教育成本通常只占13%~15%,但是从总体来看,在一个人的生命成本中,家庭的投入也是大头。并不是多孩子家庭赚了国家的便宜,而是国家赚了多孩子家庭的便宜。这也是发达国家许多家庭不愿意养孩子特别是不愿意多养孩子的重要原因。

在中国,家庭所分担的教育成本占高中全部投入的70.1%,占大学的66%。在中国的财富分配中,属于工资的部分,只占GDP的12%,农民的收入不到GDP的10%,工资总额不到GDP的22%。可以说,中国人养孩子的费用主要靠自己,父母辛辛苦苦养大的孩子,在成人之后,78%的贡献却要给社会,而拿回来的只有22%。也就是说,在中国培养孩子的全部成本中,家庭付出的占90%以上,却只拿回22%的产出,形成了一种高付出、低回报的人口生产和财富分配模式。所以,真正为社会而牺牲、真正为国家做贡献的,是那些生育孩子的家庭,而不是那些不生育孩子的“丁克家庭”。

丁克家庭增长的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是一个时髦的倾向,就是把家庭只作为一个享受单位,而不是一个责任单位。“丁克家庭”吃喝玩乐舒服享受了,连孩子都懒得生,到老了还要盯上别人家孩子创造的财富,对这样的家庭怎么能够给予高保、实施奖励呢?他们是没有尽到责任的家庭,而不是对国家有大贡献的家庭。对社会有贡献、对中国发展有功劳的,恰恰不是丁克家庭,而是“非丁克家庭”。应该奖励的是“非丁克家庭”,而不是“丁克家庭”。

有心养宠物,无心养孩子——尽快开征“丁克税”

不生育孩子要交税,这是一些发达国家的通行做法。韩国政府已经决定向生育两个孩子以上的家庭提供补贴,并且拟向不生育的夫妇和婚龄内的单身男女征税。对于不愿意生孩子的妇女,不仅没有特殊照顾,而且要加税。

日本、俄罗斯、欧洲、美国等国家,都在这方面有举措。

中国征收“丁克税”,不仅有必要,而且也有条件。中国丁克人群的特点是,年轻人多、女性多、收入高的人多、受教育程度高的人多。根据《生育行为与生育政策》一书提供的数据,中国丁克人群平均月收入高出非丁克人群近一倍。一些丁克家庭有心养宠物,无心养孩子。征收丁克税,把他们养宠物的钱,拿出一部分来帮助社会养育孩子,既是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心,同时也是鼓励他们结婚成家生育,减少丁克家庭。

不重视婚恋和生育的国家与民族是没有未来的。“不婚不育”的单身化和丁克化泛滥,不仅使家庭和家族“断子绝孙”,而且使国家和民族“后继无人”,在实质上,不仅是失职,简直就是犯罪。治理不婚不育,要像治理超生超育那样。计划生育要两手抓,既要抓“超生”的,又要抓“不婚、不生”的。

五、解决‘‘高孩价”,保障每个家庭养得起一个孩子

一位外国专家讲过这样的话:“一个民族的文明质量,可以从这个民族照顾老人的态度和方法中得到反映。而一个民族的未来,则可以从这个民族照顾儿童的态度和方法中预想。”中国“婚恋危机”的一个突出特点是:现在“养小”养不起,未来“养老”养不起。

“养得起一个孩子”,在中国是一个沉重的话题。现在城市的高房价、高物价、高工作压力、高医疗费用、高孩子养育成本,与人们的“低收入”形成了尖锐的矛盾,让人们生不起孩子、不敢生孩子。要抑制“丁克家庭”在中国的发展,就要解决“高孩价”问题,保证一个家庭能够养得起一个孩子,解决民生问题,必须解决民众敢于“生育”、能够养育一个孩子的问题。

生育、养育、教育——“养得起一个孩子”的含义“养得起一个孩子”,有三个层次的具体含义。

一是在“生育”的意义上,每个中国家庭在主观意愿上都愿意“生育”

一个孩子。据零点研究咨询集团公司2010年发布的“中国城市和农村居民生育意愿调查”显示:丁克意识在武汉高达9.9%,在北京为8.8%。中国的年轻人已经进入了“既不愿生孩子又不敢生孩子”的时代。

二是在“养育”的意义上,每个家庭在经济上都有能力“养育”一个孩子。

2004年上海社科院的一份调研报告指出:0~16岁孩子的抚养总成本达25万元左右,如估算到上学等支出,则高达48万元!有经济实力的白领们生一个孩子就感到成了“孩奴”,那些“非白领阶层”养育孩子的困难,就可想而知了。

三是在“教育”的意义上,每个孩子都能够得到平等的“教育”机会和条件,不至于因为家庭困难而出现“上不起学”的情况。根据《当代中国社会结构》一书的数据:中国人口的文化素质比较低,2007年全民平均受教育年限仅为8.2年,而英国、美国、法国等国家均在13年以上,韩国在12年以上。2008年,中国大学毛入学率仅仅是23.3%,发达国家却是在50%以上。中国研究生学历者仅占总人口的0.12%,其中相当一部分人并不从事实际的科研创造。中国教育不公平问题突出,公共教育投入过低。根据《国际统计年鉴》数据,发达国家的教育投入占国民总收入的5%以上,发展中国家在4%以上,2007年中国包括国家财政和民间投入才占3.9%。在高等教育适龄青年中,目前被排斥在高等教育门外的有75%左右,40%还是初中及以下文化水平。

拒生“穷三代”——一些家庭“被丁克”

同类推荐
  • 白话老子·列子

    白话老子·列子

    “道”是可以用言语来表述的,它并非普通的“道”。“名”也是可以阐明的,它亦非一般的“名”。“无名无形”是万物的始端,“有名有形”是万物的根源。
  • 彼此珍藏最温馨

    彼此珍藏最温馨

    本书是著名教育专家李镇西与学生的感人故事,体现了李镇西爱心与民主的教育思想。李镇西老师尊重学生的个性和思想,用充满激情和爱心的教育感染学生,引领学生;他以童心换取童心,平等待人,把每一个学生都当作自己的骄傲;他把教育孩子的难题当课题,在教育过程中不断地进行研究和反思;他教学生真诚善良,与学生共同成长。正因如此,他和学生之间才能始终保持着亦师亦友的关系,学生毕业多年,成家立业,仍向往他,崇敬他。本书集中展示了作者对各具特色的学生的教育方法和学生的成长过程,体现了李镇西老师教书育人的人文情怀。
  • 语文教学的趣味作文设计(下)

    语文教学的趣味作文设计(下)

    语文教学正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在此情况下,怎样从语文教学自身特点中寻找突破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新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已成为语文教师探索的问题。根据广大青年学生好奇、求知欲强、思维活跃、学习从兴趣出发的特点,充分利用语文本身独具的内容丰富、趣味性强等特点,努力挖掘各种趣味因素,创设情境,以各种教学形式诱发、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望,使他们由被动的“要我学”转变为主动的“我要学”,从而搞活教学,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 中国人的本色

    中国人的本色

    费正清说,中国人有一种深藏不露的文化优越感。过去的数千年来,中国人一直认为自己所在的地方是“世界的中心”。传统的政制,又几乎剥夺了人们独立思考的能力。所以,中国人勤劳、善良,却独善其身而漠视其他。当“帝国陨落”之后,他们又死扛着面子,自卑地回忆过往的唐宋荣景。
  • 引领思想 共话成长:大学生思想引导工作指导手册

    引领思想 共话成长:大学生思想引导工作指导手册

    作为全国10家青年分类引导试点工作单位之一,本书系统总结浙江大学开展青年思想引领工作的认识、做法、成效和经验,集中整理各院系在思想引领工作中形成的经典案例,全面反映浙江大学各级共青团组织近年来工作实践和创新,探索具有浙江大学特色的共青团组织近年来工作时间和创新,探索具有浙江特色的共青团工作体系。
热门推荐
  • 烈火霜华之第十世

    烈火霜华之第十世

    传说烈火霜寒是两把绝世的通灵宝剑它们这一辈子只认两人为主人传说服下忘丹的人能在人世称王无人能敌魔界说,同时拥有烈火霜寒且服下忘丹者便能取得与神界抵抗的力量人世只有他知晓如何炼制。南宫羽为爱辗转了九世可结局往往都已注定寻不到心爱之人……第十世得知真相的他,用白骨为这段情缘铺路,抵抗六界之内的神灵只为一个结果……文鞑侯之公子文白苏神修之孙女武清夏第十世,他们的遇见是孽缘?还是永恒的爱?
  • 召唤美男

    召唤美男

    她来到一个神奇的世界,幸运的具有召唤师天赋,她满腹野心却发现自己的召唤不对劲!为什么别人召唤出的都是乖巧伶俐的宝宝,偏偏她召唤出的一个赛一个拽!虽然也一个赛一个的帅的逆天。“那边那个,不要以为长得帅就可以不理我了,我可是你的召唤主人哎!稍微有礼貌一点会死啊!”她不爽吐槽道。“至少叫什么名字告诉我可以吧!”“什么?你说你叫什么!?”“蓝染”“杀生丸”“索隆”等等!她愣住了,怎么把这些大神召唤出来了!不过她又怕过谁!就看腹黑女主和这些来历略大的美男们碰撞出怎样的烟火了。
  • 今世柳下惠

    今世柳下惠

    财富加科学技术,他决定寻游苍穹。在寻游中他经历了战争,和平,统一并由此给他带来了属于自己的爱
  • 无限之地狱

    无限之地狱

    我于地狱中醒来,曾出没阴森的中世纪古堡,也曾潜伏过宏大的巨龙巢穴。我曾和美国队长一起并肩作战,也和甘道夫不死不休。所有的敌人都在颤抖。因为我,是阴影的主宰。
  • 玫瑰上的英格兰

    玫瑰上的英格兰

    穿越成英国史上最牛小三,成就亨利八世著名的离婚案,生出伟大的伊丽莎白一世,但她的目标只有一个:不要成为断头王后。在保命的前提下治治瘟疫,改进生产,改善一下英格兰人民的生活,顺道还收获了爱情。被鲜血浸染的玫瑰愈显妩媚,让我们一起回到500多年前飘满无花果和玫瑰香气的英格兰……
  • 魔都诡话

    魔都诡话

    逝去的灵魂,面对活着的恋人,何所是从?家庭的压力,遭遇内心的自由,如何抉择?感情的执着,碰撞欲念的放纵,投身何处?徘徊于生与死的界线,辗转于爱与恨的边缘。得道与得情,成仙与成亲,这是个问题。这一切的根源,只是因为————他们都是男人……
  • 那些从我身边匆匆走过的人

    那些从我身边匆匆走过的人

    素未谋面的知心人,一面之缘的陌生人,陪伴几年的好友......只是路过,却给人生添了无限光彩。陪你到最后的人,值得一生珍惜;不能陪你到最后的人,也值得去爱去怀念。本书无情节可循,却字字为我心中之感触,仅供打发时间,不能让人一生铭记。只愿读者心中怀念的人也能在某个瞬间掀起您心中波澜,无需联系,哪怕仅是茶间谈资,饭后念想,仅此而已。
  • 十一分爱

    十一分爱

    喻之之站在女性的立场,细细阅读着女性的心灵,她在努力表达那些微妙与复杂。从她叙述故事的情节到细节,都会看到一种关爱一种体贴。于是,心灵的门打开了,人物也就鲜活起来了。小说集里的这些作品题材不同,叙述风格结构方式也各有特点,然而也共同之处,那就是一种由衷的关爱与体贴。
  • 第一狂后:废物公主逆天下

    第一狂后:废物公主逆天下

    她,一名顶尖的杀手,却因友情的背叛而离开人世。真的就这么简单吗?不!一朝穿越,成为“举世闻名的废物”?腹黑强大的她会就此接受命运?当明亮的双眸睁开,惊艳世界的她会是谁······他,是人闻风丧胆的死神,冷血无情,却在乱世中与她相逢······一笑倾城,腹黑妖娆,这两者之间会有怎样的火花呢?且看他们一起携手天下!
  • 禅与老庄

    禅与老庄

    东西方越来越多的人醉心禅学,不像大多数西方人士已经了解的东方文明,作者认为他们接触的都是变样的禅学,对此作者抱以深深的忧虑。通过本书,作者向世界介绍本真的中国禅学,指出中国禅和印度禅的不同,并且正本清源,阐明禅与老庄的关系,强调禅是中国思想的结晶,还给禅学一个本来面目。相信用心的读者已能管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