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缤英说:“好了,左侍郎大人,这广惠库我去过了,钥匙还给你。”说着把钥匙递给左侍郎,左侍郎接过钥匙,放在抽屉里面。
左侍郎见钱缤英没有走,问:“钱试百户还有何事?”
钱缤英说:“左侍郎大人也明白广惠库里面破败不堪,根本没有国库的样子,哪能和太仓银库相媲美?”
左侍郎装作不知,问:“钱试百户的意思是?”
钱缤英说:“就是我想再去太仓银库看看。”
左侍郎佯装惊讶:“啊?还要去太仓银库啊?那你可要多当心了,太仓银库守备森严恐怕不好进。”
钱缤英说:“即使我是锦衣卫,也不能做到出入自如,所以还需要左侍郎大人的帮助。”
左侍郎表现地并不理解:“钱试百户说笑了,锦衣卫进出都有困难,我一个户部左侍郎管什么用?”
钱缤英见左侍郎还在隐瞒,直接说:“左侍郎大人,你就别装了。你知道我们锦衣卫不能随便进出是因为国库属于户部管理,没有你们户部的文书,他们是不会轻易放行,所以还要劳烦左侍郎大人写个文书给我带过去。”
左侍郎说:“去太仓银库的文书向来都是尚书大人亲自批的,若是没有尚书大人同意,我们也不敢私自批复,要不你在这等尚书大人吧。”
钱缤英不急不满地将手伸进自己的衣服里面,缓缓地拿出手铳,但只让枪托露了出来,笑着说:“既然左侍郎大人想让我等尚书大人,那我就在这边擦枪边等,好打发时间。”
左侍郎倒是慌了,说:“钱试百户,我想起来了,尚书大人临走前让我全权负责户部事物,所以批去太仓银库的文书,我这儿能办。”
钱缤英将枪又塞回去,说:“那就好,还请左侍郎大人帮忙。”
左侍郎客气道:“应该的,应该的。”边说边回到座位上,拿起文书专用纸,写了起来。
钱缤英看着之前第三个接话的人,说:“我刚才让你去试试传令兵,你考虑得怎么样?有没有想法?”
第三个接话的人被突如其来的问题问住了,想了想,说:“回禀大人的话,小的仔细想了一下,觉得上阵杀敌不适合我,做文官可能才是我想要的。”
钱缤英说:“诶,没试过怎么知道行不行呢?听我的,去试试说不定你就喜欢上了,而且传令兵又不是在第一线打仗,他是传递主帅与各将军之间命令的,并不危险。”
第三个接话的人没有想到钱缤英这么缠人,说:“传令兵起码要有作战能力,我连刀都拿不起来,恐怕遇到敌人只有死路一条,我死了不要紧,命令没有传出去,造成大部队溃败,那就损失大了。”
钱缤英说:“都说言官出于文官,果然不假,让你写写文书真是屈才了,当个言官可能更好一点。”
第三个接话的人赶忙推脱:“大人如此看重小人,小人怕是会辜负大人期望。”
钱缤英语气加重,好像有生气的感觉:“看来你是铁了心的不同意?”
第三个接话的人感到情况不妙,说:“小人并无此意,只是此事太过唐突,还得和家中父老商量一番。”
钱缤英神态放松下来,带着笑容,拍了拍那人肩膀,说:“别紧张,我只是建议,你不去我也不会怪你的,毕竟我不喜欢强迫别人。”
第三个接话的人尴尬地笑着,说:“谢大人成全。”
此时,左侍郎拿起桌上的玉章,在文书上面用劲地按了一下,户部的章字就印了上去,左侍郎将文书卷起来装入小竹筒中,递给钱缤英,说:“钱试百户,这文书我已经盖好章了,到了太仓银库,你直接拿给他们看就行了。”
钱缤英接过竹筒,行了个礼,说:“左侍郎大人的恩情,在下记住了,等到案件结束之后,我定登门拜谢。”
左侍郎赶忙阻止,说:“钱试百户太客气了,帮助锦衣卫办案也是我们六部职责所在,岂有受感谢之理。”
钱缤英说:“到时候我自有定夺,我先行一步,告辞。”
李司务说:“钱大人,我送送你吧。”
左侍郎点点头,说:“正好我还要处理公务,没办法送钱试百户了,李司务就代替我吧。”
钱缤英告别左侍郎后,同李司务往门口走去。没几步路到了门外,钱缤英说:“送到这就行了,剩下的我自己走,你快回去吧。”
李司务说:“好的,那希望大人你能顺利完成任务。”
钱缤英并没有立即转身离开,说:“李司务,我看你相貌堂堂、一表人才,说话有进有退,对事物能透彻其理,日后必成大器。钱某平日里没有什么别的爱好,唯独喜欢结交有才之人。今日想和李司务结交为友,不知你意下如何?”
李司务感到有些诧异,但没有表露出来,说:“大人既然看得起李某,李某自然不能违了大人的好意,只是大人与我交友,也许会让大人蒙羞。”
钱缤英“哈哈哈”地笑了起来,说:“今日他人笑我,日后一定会羡慕我,我有什么好畏惧的?那今后,我就称呼你为李兄。”
李司务说:“那我就称呼大人为钱兄。”
钱缤英说:“兄弟之间就别分大人、小人了,显得陌生。”
李司务说:“既然钱兄这么说了,我也就照办。”
钱缤英好奇:“我之前一直喊你李司务,还不知道你真名叫什么?”
李司务说:“在下名李待问,就姓名而言没有什么突出的地方。”
这句话并没有什么问题,但钱缤英心里面早就不平静了:明朝后期有两个李待问,一个是崇祯十六年进士,最后在南明弘光政权做中书舍人,最后在1645年抵御清军之时,兵败生亡,是一位有气节的文人,但这个李待问并不属于万历年间,所以现在眼前这个李待问就是另外一个。万历年间进士,一直在户部任职,最终在官场颠簸不定的崇祯年间,坐上了户部尚书的位置,一当竟是五年之久,这是在同一时期的尚书中,在位时间数一数二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