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的来源一直是理论物理学中的一个难题,在现有的体系中,距离这个问题答案最近的便是希格斯机制。它假设存在着一种遍及全宇宙的希格斯场,不同特征的粒子在其中会被赋予质量,而什么样的粒子会被赋予质量,什么时候这种关系会被打破,这类话题其实是近期诺贝尔奖的大热门,我没有想到这个关于质量的答案就这么简单的从手机那头发了过来。
“粒子-内部光子模型”要求粒子外层存在单种的以太元素,当内部的光子撞击时,会将光子反射,但其实,这里还有一些小细节。”
“当由正负以太元素形成的光子到达质子的正以太元素球壳时,不但光子会被正以太球壳影响而被反射,其实质子的正以太元素球壳也会受到光子的影响。影响必然是相互的,而一切都是以太元素之间的平衡。”
“光子携带的以太元素会侵占质子球壳上正以太元素的空间位置,由于异性相吸,当它们的空间点重合时,质子球壳上的正以太元素会吸附一些光子中的负以太元素,也会被光子中的正以太元素所排斥,而在这样的过程中,质子球壳的位置会相应的被光子所推动。或者说当光子撞击质子球壳时,光子中的正以太元素与球壳上的正以太元素会发生替换,这两者空间位置的重叠使光子被反射,也使质子球壳的位置发生改变。”
“如果再细致的话,无论光子从质子球壳的哪一侧撞击,都会带来类似的变化,不过这是光子和粒子反应时的细节,也就是光子携带的能量是如何转移给粒子的,涉及以太转移的一些机制,但和我们眼前的问题无关,您有空时可以自己推导。”
“还是看细节。我们要注意一点,如果光子携带的负以太元素非常的多,超过了光子撞击质子球壳时光子路径前方的正以太元素,那光子会将前方的正以太元素全部中和,使得这个能量很大得光子从质子中跑了出来。”
“其实这也意味着,质子球壳能够反射的光子强度是有限的,如果光子的能量变多,也就是这个粒子获得了更多能量,这些能量会穿过粒子的电荷外壳,从而被释放。”
“但在两种特定情况下,这个粒子可以保持这些能量。”
“最常见的情况就是速度,也就是,当这个粒子运动起来,它就能承受更多的能量。其实也就是相对论的“质量效应”。”
“这个关系很好说明的。我们刚开始就用光子钟举过例,发现当光子钟的速度增加以后,光子在两个反光板之间振动的频率变慢了。同样啊,当粒子速度增加时,其内的光子撞击粒子壁的频率也会变慢。如果粒子壁能够承受的光子强度是确定的,那只要粒子的速度增加,它就可以承载更多的能量。”
“当然,反过来也是正确的,如果一个粒子获得了更多的能量,那这个粒子的速度就必然会增加,其实粒子速度的改变是一种以太元素之间的平衡,参与者是粒子内的光子,粒子球壳上的电荷,粒子外的以太海这三者。”
“所以说,速度是粒子内能量的次级属性,而能量是粒子内以太数量的一种对应。当粒子的能量确定后,它自然会与以太海发生反应,从而确定自己的速度。”
“那么,惯性质量是什么?它反应的其实是,当物体接收到能量以后速度改变的难度,而速度又是粒子能量的次级属性,因此,惯性质量同样是粒子内能量的次级属性,或者说它反应的是物体内部的总能量。当物体内的总能量越多,那改变它的速度就需要更多的能量,所以我们说惯性质量越大的物体越难以被加速。”
“因此,惯性质量并不是独属于粒子的直接属性,它只是其内能量多少的一种反应。”
“所以,当物体受到力时,这意味着它内部光子的能量发生了改变,也就是以太元素的数量发生了变化,这是一个独立的过程。而当物体内粒子的能量发生变化时,由于它与以太海之间的平衡被改变了,这个物体会获得它应有的速度,这是另一个独立的过程。”
“你可以看到,物体受力能量增加,与物理能量增加所以速度改变,这是两个独立的行为,而在这其中也就出现了所谓的惯性,或者惯性质量。至于光子,它受不受力速度都恒定,都是由以太海决定的,所以其实光子压根就没有惯性质量这个概念,除非是为了数学上的目的服务。”
为什么有惯性这个大难题就这样解决了?我简直无法置信,但文字还是从屏幕上源源不断的显示出来。
“这是粒子可以保持这些额外能量的一种情况,而另一种情况和光子与粒子球壳的撞击角度有关。”
“在我这里的粒子模型中,一个电子内的光子在垂直撞击它的以太外壳,但如果这些光子不是垂直撞击,而是带一定的角度,那它想穿过这个球壳就会遭遇更多的负以太元素,所以那这个电子球壳能承受的能量就会变多。”
“为什么我说质子内的光子是环形转动,而电子内的光子是垂直振动?质子内光子的移动形式是计算出来的,但电子内光子的运动形式只能靠推理。而这里的推理便是如此:”
“我们知道质子的质量比电子要多一千多倍,但为什么质子和电子具有相同数量的电荷数其内部光子的能量却不同?这只能是因为光子与粒子壁撞击的角度不同,才能形成这种区别。”
我想了想,回问到:“那也就是说,如果给一个电子足够的能量,它会变成反质子?”
“不是没有可能,只不过以目前的手段做不了这个实验罢了,因为电子接收到能量一定会乱跑,我们还没什么好办法来限制一粒电子的活动空间,而在我看来,伽马射线暴也许正是这种情况。中子星的高引力限制了电子的移动,而当星体的势能灌给被限制移动的电子时,就有可能形成大量的反质子,它们再与星体原本的质子们产生大规模的粒子湮灭。不提黑洞爆炸,这个宇宙中哪有比星体级别的物质湮灭更大的能量源?”
于震惊中,我不由问到:“这一切都是由粒子的以太结构导致的?”
他回答很快:“是的,粒子的结构决定一切,再后面就是不能提的以太。所以我把粒子结构以论文的方式发了出去,想看看有没有反应。几个月了,只有你一个人注意到。”
我无比执着的回问:“我承认这些内容的确自洽,但即使您说的都是对的,可您怎么和别人讲以太?真的有办法证明以太的存在?”
隔了一会,新的信息发了过来。
“其实早就能证明以太的存在了。这类实验已经有很多,而且始终在增加,而且所有人其实都知道这些实验。但讨厌的是,人们宁可把这些实验归类于无法解释的神秘现象,也不愿意承认以太的存在,反而投入大量精力去寻找和争论他们心目中的,不能叫以太却干着以太的活的那些奇怪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