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邦政府为了稳定开始恶化的经济和进一步购买武器,必须发行4亿美元的国债。在当时,数额这么大的国债,一般只有伦敦金融市场才能消化掉,但在南北战争中,英国支持南方,这样,这4亿元国债便很难在伦敦消化;如果不能发行这4亿元债券,美国经济就会再一次恶化,不利于北方对南方的军事行动。
当政府的代表问摩根,是否有办法解决时。摩根自信地回答:“会有办法的。”
摩根巧妙地与新闻界合作,宣传美国经济和战争的未来变化,并到各州演讲,让人民支持政府,购买国债是爱国行动。结果4亿美元债券奇迹般地消化了。
当国债销售一空时,摩根也理所当然名正言顺地从政府手中拿到了一大笔酬金。
事情到这里还没有完,舆论界对于摩根,开始大肆吹捧。摩根现在成为美国的英雄,白宫也开始向他敞开大门,摩根现在可以以全胜者姿态出现了。
1871年,普法战争以法国的失败而告终。法国因此陷入一片混乱中。给德国50亿法郎的赔款,恢复崩溃的经济,这一切都需要有巨额资金来融通。法国政府要维持下去,就必须发行2.5亿法郎的巨债。
摩根经过与法国总统秘密谈判,决定承揽推销这批国债的重任。那么,如何办好这件事呢?
能不能把华尔街各行其是的所有大银行联合起来,形成一个规模宏大、资财雄厚的国债承购组织——“辛迪加”?这样就把需要一个金融机构承担的风险分摊到众多的金融组织头上,这5000万美元,无论在数额上,还是所冒的风险上都是可以被消化掉。
当他把这种想法告诉克查姆时;克查姆大吃一惊,连忙惊呼:“我的上帝,你不是要对华尔街的游戏规则与传统进行挑战吧?”
克查姆说的一点也不错,摩根的这套想法从根本上动摇和背离了华尔街的规则与传统。不,应该是对当时伦敦金融中心和世界所有的交易所投资银行的传统的背离与动摇。
当时流行的规则与传统是,谁有机会,谁独吞;自己吞不下去的,也不让别人染指。各金融机构之间,信息阻隔,相互猜疑,互相敌视,即使迫于形势联合起来,为了自己最大获利,这种联合也像夏天的天气,说变就变。各投资商都是见钱眼开的,为一己私利不择手段,不顾信誉,尔虞我诈,闹得整个金融界人人自危,提心吊胆,各国经济乌烟瘴气。当时人们称这种经营叫海盗式经营。
而摩根的想法正是针对这一弊端的。各个金融机构联合起来,成为一个信息相互沟通、相互协调的稳定整体。对内,经营利益均沾;对外,以强大的财力为后盾,建立可靠的信誉。
其实摩根又何尝不知这些呢?但他仍坚持要克查姆把这消息透漏出去。
摩根凭借着过人的胆略和远见卓识看到:一场暴风雨是不可避免的,但事情不会像克查姆想象得那么糟,机会是会来的。
如摩根所预料的那样,消息一径传出,立刻如在平静的水面投下一颗重磅炸弹,引起一场轩然大波。
“他太胆大包天了!”
“金融界的疯子!”
摩根一下子被舆论的激流旋入这场争论的旋涡中心,成为众目所视的焦点人物。
摩根并没有被这阵势吓倒,反而越来越镇定,因为他已想到这正是他所预期的,机会女神正向他走来。
在摩根周围反对派与拥护者开始聚集,他们之间争得面红耳赤。而摩根却缄口不言,静待机会的成熟。
《伦敦经济报》猛烈抨击道:“法国政府的国家公债由匹保提的接班人——发迹于美国的投资家承购。为了消化这些国债并想出了所谓联合募购的方法,承购者声称此种方式能将以往集中于某家大投资者个人的风险,通过参与联合募购的多数投资金融家而分散给一般大众。乍看之下,危险性似乎因分散而减低,但若一旦发生经济恐慌时,其引起的不良反应将犹如排山倒海之势快速扩张,反而增加了投资的危险性。”
而摩根的拥护者则大声呼吁:
“旧的金融规则,只能助长经济投机,这将非常有害于国民经济的发展,我们需要信誉。投资业是靠光明正大获取利润,而不是靠坑蒙拐骗。”
随着争论的逐步加深,华尔街的投资业也开始受到这一争论的影响,每个人都感到华尔街前途未卜,都不敢轻举妄动。
舆论真是一个奇妙的东西,每个人都会在它的脚下动摇。软弱者在舆论面前,会对自己产生疑问。而只有强者才是舆论的主人,舆论是强者的声音。
在人人都感到华尔街前途未卜,在人人都感到华尔街不再需要喧闹时,华尔街的人们开始退却。
“现在华尔街需要的是安静,无论什么规则。”
这时,人们把平息这场争论的希望寄托于摩根,也就在此时,人们不知不觉地把华尔街的指挥棒给了摩根。摩根再次被机会女神垂青。
摩根的战略思想,商业洞察力、决断力,都超乎寻常。他能在山雨欲来风满楼的环境里,表现得镇静自若,取得最后胜利。所有这些都说明,他能够胜利是因为他是强者,而不仅仅因为借助于舆论。
作为开创华尔街******的金融巨子,摩根一生的信念就是追求金钱,他赚的钱不下百亿,但他只有1700万美元的遗产。
投机商业是摩根发家的原因,但他对投机深恶痛绝,并因此成功地针对华尔街的这一弊端加以改造,创造了一整套适时经营管理体制。他为聚敛财富不择手段,而他却又敬重并提拔忠于职守的职员。
摩根在他将度过76岁生日时逝去,但是,至今的华尔街上仍然盛行着他的经营战略思想。
犹太商人的精明妇孺皆知,他们善于从长远利益着眼,瞅准点子盯住时机,大胆出手,因此一大批犹太大商人如春芽齐发。
机会是靠眼光和耐心来争取的。同样一件事,在一般人眼里平淡无奇,在犹太人眼里就是实现发财梦想的良机。
7.小机遇可以赚大钱
不一样的思维:
穷人:不能时时刻刻都盯着,等着机会,那样自己精神总是处在紧张状态下,活的多累啊!
犹太人:机会像流星一样极易逝去。它燃烧的时间虽然很短,却往往能带来巨大的能量。
犹太教口传律法集《塔木德》里有一句话:哪怕只有1%的可能,只要你经过周密安排把握住了,你赚钱的机会就是100%。
善于把握机遇的人总有一双敏锐的眼睛,时时刻刻洞察着机遇。大家都看过关于泰森打擂咬耳丑闻的报道。许多人看过去就算了,最多把它作为茶余饭后的谈资而已,谁能意识到这就是个发财的良机呢?美国的一个犹太商人在咬耳丑闻发生之后,赶紧推出了一种形状像耳朵的巧克力,上面缺了一个小角,象征着被泰森狠咬的霍利菲尔德的那只著名的耳朵,巧克力包装上还有霍科菲尔德的大照。此举立刻使这个牌子的巧克力备受世人关注,在许多品牌的巧克力中脱颖而出。这位商人就这样发了大财。泰森咬耳丑闻,全世界十几亿甚至几十亿人都知道,但是发现这个发财良机的只有这个美国犹太商人。
做生意怎样才能赚到钱,这是商人首先必须考虑的问题。犹太人作为世界上优秀的商人,他们具有超乎常人的商业敏感,能够从别人容易忽略的地方发现属于自己的商业机会,创造财富。
著名的美国犹太实业家、政治家和哲人伯纳德·巴鲁克,20多岁就已经成为人人皆知的百万富翁。同时,在政坛上也鹏程万里,扶摇直上,从而赢得事业、权力的双丰收。后来,他被总统威尔逊任命为国防委员会顾问和原材料、矿物和金属管理委员会主席。时隔不久又被政府任命为军火工业委员会主席。1946年,巴鲁克的政绩又跃上一个新台阶,他有幸成为美国驻联合国原子能委员会的代表,在70多岁的高龄时依然雄风不减。当年,他曾提出过建立一个以控制原子能的使用和检查所有原子能设施的国际权威的著名计划——“巴鲁克计划”,这就是国防原子能机构的雏形。
跟很多的犹太商人一样,在创业伊始,巴鲁克也历尽千辛万苦,正是因为他拥有一双善于发现事物之间联系的眼睛,在常人看来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巴鲁克却发现它们之间存在的联系,从这种联系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发财机遇,并一夜暴富。
巴鲁克28岁那年,即1899年的7月3日晚上,他从家中的广播里忽然听到一个消息:联邦政府的海军在圣地亚哥消灭了西班牙舰队。这意味着持续了很久的美西战争即将告一段落。
这天正好是星期天,第二天即7月4日,也就是星期一,以往,证券交易所在星期一不营业,但私人的交易所则依旧工作。巴鲁克马上意识到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发财机会,如果他能在黎明前赶到自己的办公室并大把吃进股票,那么就能大赚一笔。
然而在19世纪末惟一能跑长途的只有火车,但火车晚上停止运行。为了把握这稍纵即逝的机遇,巴鲁克用天价在火车站个人承包了一列专车,火速赶到自己的办公室,黎明前做了几笔让人羡慕的生意,上午,他的股票价值就翻了几十番。
有不少成功的犹太商人,在别人问到他有什么成功的秘诀时,他会说这么一句话:我运气好。其实,他们所说的运气就是把握住了机会。
我们先来看这样一个例子。
迈耶本来是一个生活艰辛的巴黎印刷推销员的儿子,为了养家糊口,他16岁时不得不离开学校,在巴黎证券交易所当一名送信员。这年夏天,迈耶撞上了他的第一次好运。他的姐夫受雇于巴黎的一家小银行——鲍尔父子银行。此时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他的姐夫应征入伍,迈耶趁机申请并获得了这个空缺职位。这次机遇的把握,不仅使他从此闯入了银行界,而且由于战争造成的银行工作人员大量流失,使他在16岁时就得以自由地学习这个行业所有的东西。很快,鲍尔银行有个精明的年轻人的消息就很快地在银行界传播开来了。
1925年,法国金融界声誉很好的拉扎尔兄弟银行的老板大卫·韦尔看上了迈耶,他认为迈耶是个可造之材。大卫·韦尔问他是否愿意加入拉扎尔。迈耶很感兴趣,但他提出了一个问题:我多久才能成为合伙人?大卫·韦尔未置可否,迈耶也就婉拒了这个邀请。
一年过去了,大卫·韦尔重提此事,条件是:有一年的试用期,如果迈耶的表现有大卫·韦尔想象得那么出色,那么一年后迈耶就可以成为拉扎尔的合伙人,反之,迈耶就得离开拉扎尔。这次迈耶立即接受了。
迈耶没有辜负大卫·韦尔的期望,1927年,迈耶如愿以偿地成为拉扎尔的合伙人。但是,迈耶并没有满足于这个成就,他还在寻找新的机遇,他的追求是想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银行家:为公司的发展出谋划策、安排交易、筹措款项,同时为银行寻找有利可图的投资机会。迈耶认为这才是拉扎尔的主要活动所在。
第二年,迈耶的运气来了——拉扎尔银行在这年成为实力雄厚的雪铁龙汽车公司的主要股份持有者。这时,雪铁龙公司首次引进了赊销汽车的办法,这种办法是通过雪铁龙的一家子公司——“赊销汽车公司”,法文简称为“索瓦克”来实施的。
然而,雪铁龙的老板只把“索瓦克”当作他的汽车促销工具,而迈耶马上想到了“索瓦克”更多的用途,比如赊销家用器具、工程建筑材料甚至房产等等,他建议大卫·韦尔联合另外两家银行买下“索瓦克”,把它变成一个业务范围广泛的消费品赊销公司。
雪铁龙的老板认为迈耶的建议对雪铁龙没有坏处只有好处,“索瓦克”将继续销售雪铁龙汽车,不销售其他品牌汽车,还将从事其他领域的任务。“索瓦克”的转手,使雪铁龙不必再拿出资金用于销售了,这对于资金来源相当吃紧的雪铁龙来说,是很受欢迎之举。这一建议也得到大卫·韦尔的同意。
于是,迈耶四处活动,最后找到了两家合伙公司,一家是“商业投资托拉斯”,当时全美最大的消费品赊销公司。另一家是摩根公司,世界上最负盛名的私人银行,他们两家都答应购买股份。
有了合作伙伴,接下来就是寻求作为销售机构的商业客户,他很快地就与著名的电器制造公司凯尔文·耐特签订了合同。随后商家纷纷找上门来,这样“索瓦克”开始运转,它给投资者带来了持续不断的利润,时至今日,它仍财源不断,势力强大。
“索瓦克”成功的经营模式,让金融界知道,迈耶是一个成熟的银行家,他不仅能设计出一个宏大的构想,而且还表现出了使这个构想得以实现的决心和能力。
在追求财富的过程中,机会像流星一样极易逝去。它燃烧的时间虽然很短,却往往能带来巨大的能量。也许只有那么一次小小的机会,却能让我们大发其财,成为巨富。犹太人总是这样相互鼓励说:“试着去做一件自己早就想做但却始终没有勇气去做的事,你会拥有焕然一新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