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拖去忧愁。许多人用拖拉法,错过了不少应做之事。我们用拖拉法将烦恼拖少、拖无。碰到气愤之事,你就告诫自己:“一小时以后再生这些闲气吧!”遇到烦恼的事,你可以暗示自己:“上午先做其他事情,待下午再找时间烦恼吧!”到了下午,如可能就再往后拖。再遇到你想发脾气,并且明白发脾气不对,当满腔怒气难以克制时,你这样命令自己:“数到15个数之后再发火!”等数完了,如果还能克制住,就等5分钟、30分钟之后再发火。如此一拖,往往会找到比发火更高明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9.静心冥想。郁闷烦躁之际,可以双目微闭,目视鼻尖,以鼻对嘴,以嘴问心,气沉丹田,全身放松,大脑安静,能静则万念皆空;不静则冥想开始,用一念压万念。可以想自己曾经去过的印象最深的、依依不舍的风景区。比如桂林的大榕树、月亮山、漓江水……再进一步,身处桂花丛中,桂花的叶、花瓣的色彩、花蕊的形状味道……还可以想象自己骑着黄鹤,悠然自得地在白云蓝天之间畅游,此时再俯看如沙盘一般的江河大地,于是立感宇宙之浩瀚,人生之须臾,不由地便心自安而气自宁了。如此一来,郁闷烦躁便会被抛到九霄云外。但不是每个人第一次用这个方法就能百分之百灵验。第一次也许只管一两分钟,练的次数越多,就越灵验了。
10.善于发现欢乐。生活中不是不存在欢乐,只是由于缺少发现欢乐的能力。一些人发现烦恼的能力很强,常常埋怨生活带给他的欢乐不多,以致常板着面孔过日子。很多革命前辈,仁人志士,为了人类的进步事业,远走他乡,妻离子散。
一些人身陷囹圄,一些人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生活对他们太残酷了,可他们在牢中依然积极乐观地同黑暗进行着斗争。在上刑场时,依然高唱着《国际歌》而就义。这种高度的乐观主义精神,会永远激励着我们笑对人生,笑对生活。与慷慨捐躯的先烈相比,我们自己的烦恼忧愁微不足道早应该烟消云散。再想想****中被迫害致死的刘少奇、陶铸、彭总、贺总……我们没有理由斤斤计较的。相比于过去****中人们不断斗争自己同胞的时期,现在确实是和谐共荣,让人心情愉快的人和事何其多!
增强笑的能力,其方法不止以上10种。我想,我们应该设一门专门的课程来研究笑,有专门的著作来谈论笑。三国的魏淳便编撰有《笑林》,可惜后来失散了。如今我们应重新编辑一本《笑林》,若能再编辑一本《笑林》,设立快乐专业就锦上添花了。人生短暂,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上活一辈子不容易,一生之中总有很多高兴的事情,若不学会笑对人生,会留下难以弥补的遗憾!
控制怒火,请学生帮忙
在过去种地的时候、在农村教书的时候,基本上我是个乐天派。如今回想,当时社会的纷扰太多,“一打****”、“清理阶级队伍”、“大批判”、“揪斗牛鬼蛇神”
等等。有人总在想着如何整人,总是想出名目繁多的点子,引发国人没完没了地窝里斗。现实社会已有很多忧患,倘人再自寻烦恼,人间就无多少意思。于是想方设法保持自己良好的心态,少发脾气,少折磨自己,多做实事并品尝其中的乐趣,以达到心理平衡。当时家庭成分的影响很大,觉得自己非红五类出身,造反派不向自己发火就是万幸,自己不能向造反派发火。
在工厂,起初两年顺境,曾发过两次火。到了批林批孔,自己也挨批的时候,发火的资本就没有了。
到学校教书,深感自己解放了。****结束,政治解冻,自己又有了满意的工作,心情愉悦,过了半年,升到教导处副主任。教导处有两位主任,一位主抓教学,而我分工负责学生政治思想教育工作。当时4个年级,教学班26个,学生1558名。****刚结束,学生纪律差,打架斗殴之事常有。那时学生打架非常凶,刺枪、砍刀、匕首全用上。有一次,为了备战,一个班级竟然拿了20多把铁锹、铁铲。有一次,学生打架,我赶到时,输者已躺在地上,腹部被扎了5个窟窿,浑身是血。还有一次,一个很霸道的学生,无缘由便往人家头上砍了3刀。待我闻讯赶到,砍人者已逃之夭夭,我领着伤者去医院缝合。面对如此混乱的局面,我的耐性受到了挑战,并最终失去了控制力,于是怒火难以遏制,脾气变得暴躁。
到1979年3月,自己带实验班并兼负责学校学生管理工作时,没改掉这毛病。一次,学生在教室里打闹。每人拿条绳子,互相抽,互相捆,屋里一片狼藉,我破门而入,怒目而视。学生一看,顿时吓呆了,不知所措。我本应理智冷静地问清事情的缘由,帮助学生分析利弊得失和保证不再重犯的方法,可人在发火时一般都会忽略,基本上都会找释放怒气的方法,释放得越厉害,心中会越痛快。于是学生成为了我释放怒气的对象,我严厉地批评这些同学,并让他们到教室前面站成排,命令他们把打人的绳子举过头,一些同学累得满脸是汗,我仍是不肯原谅。当时我也知道这样做是错误的,这种做法会加强学生的逆反心理,但由于身处愤怒之中,亦如同劣迹学生处在激愤状态中一样,不顾一切,坚持对抗。
此后,再见到这几位同学,双方总是尴尬,他们逃避我,我也不自然。
每当发火之后,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都受到了损伤,我也陷入到急躁情绪的陷阱之中,懊悔不已。深深体会到发脾气的痛苦以后,我意识到:人在发怒时,智能比较低下,常会做出愚笨的判断和荒唐的决定。要想搞好工作,为了集体,为了国家,为了学生,更为了自己,必须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少发或不发脾气。
发脾气的人大都明白发脾气的坏处,都想控制自己的怒火,心平气和地处理棘手的状况,一旦情绪的怒火翻卷,脆弱的意志大坝就会被冲垮。如何使大坝不被冲垮?我向学生吐露自己的心声,请学生们帮助我控制自己的情绪。除此之外,还专请一位同学具体负责,一旦他发现老师的脸色转怒之时,要立即提醒、劝告。我表决心时说:“一旦这位同学提出警告,老师必须听从,马上控制住自己的情绪。”
王迎同学毛遂自荐,表示愿意负责掌控老师的脾气。他的母亲是我在电机厂时的师傅,我十分熟悉他。在他眼里,我不仅仅是老师,还是熟人、朋友、兄长,即便是我担任了他的班主任之后,他也仍然与过去一样与我开玩笑。王迎为人单纯、爽直、热情、善良,做事说话,喜欢直来直去,不会拐弯抹角。他负责控制我是再合适不过了。
一天,校内两个班级发生了争斗,我把几位淘气的学生找到办公室。批评他们时,双方还不太服气,又争吵起来,强者向弱者又出手了。一时气愤之下,我采取了过分的措施,严厉惩治了霸道的学生。风波平息后,我与被惩治的学生谈了心,他理解了老师,我们变成了朋友。可是因为过分措施而引发的内心不悦却一直缠绕着我,我走出办公室,向教室走去,打算排遣一下不良的情绪。
那时我刚接班不久,学生自制能力差,学生们好似是为老师而守纪律,为老师当长工,为老师而学习。教室朝南的4扇大窗户冲着操场,朝北的一扇窗户冲着长140米的走廊,我一般都从走廊的窗户往里瞧,这扇窗户就成了我与学生互相监视的前线。
还没来到窗边,就听到屋内乱七八糟的声音,刚到窗外,就看见4位同学在室内拿粉笔头互相打,旁边还有十几个人在呐喊助威,扰乱了其他同学自习。我本打算到班上轻松一下,转变烦躁的情绪,未曾想到自己的学生亦是如此,烦躁愈加强烈,怒火中烧,冲进门去,想大发雷霆惩治那几个同学。学生一见我站在面前,顿时惊呆了,正打闹着的看到我满面怒容,一个个不知所措。我刚要大吼,王迎同学站起来笑着看我——在这样气氛中,也只剩他还敢笑了。我一时竟忘了以往的许诺,问:“你站起来做什么?”他还笑着,有些难为情地挠了挠头,说:“老师以前让我帮您控制发怒,不知现在还算不算数?”
以往当着全班同学面请人家控制我发怒,现在又当着大家面提这个问题,我不能说话不算数。我控制了一下情绪,愣是压住了自己即将脱口而出的话语。为了缓和紧张的气氛,我请王迎同学到外面,在走廊里一起商量解决办法,我们在融洽的气氛中把问题解决了,几位违纪同学从内心产生了改变自己,遵守纪律的想法。
王迎同学无数次有效地控制住我不发脾气,慢慢地,我发怒的次数逐渐减少,脾气变好了。每当想起这些,我就充满了对王迎同学深深的感激之情。
注意着装,保持形象
班主任的服装与发型对学生也起着教育作用。但作用不是很大,不用大惊小怪、上纲上线。其作用可以忽略,但不忽略会更好一些。
对于班主任的服装与发型,要注意两个方面:①整洁;②基本上符合当时当地的大众服饰习惯。
有的青年教师穿得不整洁,我都建议他去换洗,理由很简单:因为要求学生做到着装整洁。有的教师以藤野先生为例,说:“他的穿着那么邋遢,不依然受到鲁迅的尊敬吗?”我说:“此一时,彼一时也。可能当时日本教师生活艰苦,不太讲卫生的人较多,学生便也习以为常了。如果现在再在日本出现一个身着相同衣服的人,恐怕会被怀疑为精神病人吧!学生也会为有这样不讲卫生的教师而感到羞愧吧!”
第二个要求便不好定了。原先我提出教师服装要俭朴。我的一件蓝平纹衣服,中山装样式,在工厂穿两年,在学校穿了4年,经反复刷洗,蓝色已变成灰色,领、袖、兜盖处都磨成了白色。有同学说:“老师,衣服都这么旧了,您去各市开会,应换一件了。”
“穿这样的衣服有什么不妥吗?不是十分俭朴吗?”
“我们认为不太好,都已八十年代了,过分俭朴,就像是给社会主义丢脸似的。”第一次听见人说给社会主义丢脸(北方话,大意为降低尊严)这个词,思考后觉其有理,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相应提高,仍常穿五六十年代的衣服、下乡劳动时的衣服,很不合时宜,不但给社会主义丢脸,也给教师职业丢脸。
对于这个问题我清楚认识到自己想法过于简单。1982年8月1日,我结婚时穿的“礼服”,上衣是已穿过两年多的白衬衣,裤子是一条花10元钱买的灰裤子。当时饱受“越穷越革命”的思想影响,宁愿花几百元买书送给学生,也不愿花几十元给自己买衣服。
听到学生的批评,我才渐渐改变观念,逐渐认识到,穿得太落伍,也是给自己丢脸。于是开始穿质地良好的衣服。
1987年,到香港考察前我买了一套西服,并且打了领带。已毕业的学生看见后说:“这回老师更新换代,追上形势了。”听了此话,看着这身着装,自我感觉确实良好。
写此稿时,我身着一套1991年5月去广州时买的深蓝色西装套服,花了80元钱。这套衣服跟随我走过十几个省、市、自治区,感觉很好。对服装颇有研究的郜老师仔细看了这套衣服,说:“最少要在350元以上。”身着如此服装确实不掉价。
但我仍看不惯教师穿奇特服装。担任校长以来,我始终要求学生身着校服。既然不许学生穿奇装异服,同理教师也不允许。我批评穿衣过分奇特花哨的教师:“勿忘我们从事的职业是教师,而不是演员,不是模特,不是卖服装的售货员。”目前我自感批评得在理,不知十几年后,这个批评如我提倡服装俭朴的想法会不会被否定。
我建议,教师服装能够统一,或者由国家统一制装。希望此项建议能够实现。
我不允许校内的男教师蓄长发、留胡须,也不允许女教师把头搞得稀奇古怪的,理由就是由于我们不允许学生这样做。我自己带头做到及时理发。12年前,我们班理发小组******同学技术很高,几年间,由他为我理发。******毕业后,新一届的学生怕自己技术不佳,不敢给我理。我去了理发店一段时间,认为浪费时间。担任校长后,开始自己理发,每个月对着镜子理一次,十几分钟完成,从此再没去过理发店。很多人不信我自己能给自己理发,有时我就当场表演,以证明事实之存在,不仅节约理发费,最重要的是节省了时间。
发现长处,灵活运用
1990年,盘锦市实验中学召开了辽宁省中学历史教研会,会场内横幅上写道:学习魏书生教改经验,深化历史教学改革。
会议总结的那天,领导跟我说:“魏校长,你给谈一谈吧!”我说:“会议代表中有许多人都是名牌大学毕业的前辈,我又是历史教学的外行,怎么有资格讲?”“会议中心议题就是历史教学如何学习魏书生经验,你不谈怎么说得过去?”
无法推辞,只好上台。发言中,我只讲解发展长处的问题。
以课堂教学的方式来讲,衷心希望大家自由地去发展自己的长处,千万别模仿魏书生的“六步教学法”。一些老师擅长讲授历史课,不同层次学生都很爱听,兴趣浓,注意力集中,边听边理解并边记忆。老师讲的知识深入人心,在大脑皮层上留下深刻的痕迹,学生考试成绩好,那就证明这位老师讲授是成功的,就应该继续讲下去,还应该在形式上有所突破,讲得更有趣、形象、科学、系统,讲得更生动、更吸引人。他不该看了魏书生上课后,于是也不讲授了,也去组织学生讨论。那样把自己的优势丢失了,再学一种方法,即便成功,也浪费许多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