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方将士来报,辽帝耶律延禧的叔叔燕王耶律淳请和。
阿骨打告诫:若再来请和,当索要阿疏及我方俘虏,之后再报与我知晓。需谨防对方议和非实,不要松懈戒备。
果然,金军不久即探到耶律淳率军在蒺藜山[1]驻守。
此时对阵金军约1万人,阿骨打即遣娄室、宗干、宗望另率1万前往支援。
娄室与银术可同为阿骨打族弟,与性格活泼的阿骨打和银术可不同,娄室性格沉闷,喜怒不行于色,之前在完颜部并不怎么受欢迎。
宁江州之战,娄室率长子活女登城,活女身背数创仍战斗不止,阿骨打大为感动,亲自为活女包扎,又嘉奖娄室、活女父子。
黄龙府之战,娄室向阿骨打建议:黄龙府乃辽国军事重镇,城池坚固,易守难攻,周围又颇多堡垒互为照应,女真兵少,强攻断不可行,不若先拔除黄龙府周边堡垒,断其粮草救援,再集中兵力围攻黄龙府。
在此之前,女真兵多以野战拼杀见长,并没有成熟的攻城战术,而娄室提出的“围城打援”,不仅在金军灭辽过程中起到重大作用,更成为后来完颜宗翰对宋的制胜法宝。
临行之前,阿骨打嘱咐宗干、宗望,需向娄室多多学习。宗望一路之上几次与娄室套近乎,娄室却道:“小心呛风腹痛。”
娄室长子活女也沉默不语。
宗干、宗望看着模样比阿骨打还老成的娄室,想不清楚“围城打援”这样的经典战术是如何想出来的。
到达蒺藜山,金军将领斡鲁古来迎。
娄室正眼不瞧,道:“前番有人报你军中马匹多匿于私家,皇帝说了,此番作战若马匹有失,当以你家马匹补齐。”
斡鲁古不敢多言,即引娄室一行入军中休息,活女见父亲行动颇吃力,想要搀扶,却被娄室挡开。
至军帐,娄室脸色微红,着众人退下。
宗干也看出娄室行动吃力,不一会独自来探娄室。
娄室赤膊坐在帐中,腰上缠满绷带,表情十分严肃,见宗干来探,也不甚多言。
宗干心惊,问候过娄室后便拉活女细问。
活女见宗干情真意切,小声道:“阿爹行伍多年,累有腰伤,然他身为统帅,恐人耻笑,所以每次行军,都要以绷带提气,刚才你未见着,阿爹已腹泻3回了。”
宗干道:“前年黄龙府之战后,阿爹因体恤诸将领,已不轻易教阿离合懑、撒改、娄室、银术可等元老出战,难道娄室叔这一两年,腰伤竟不缓解?”
活女微露尴尬,道:“皇帝着我阿爹休养,本是好意,但是……黄龙府之战,皇帝赏了我爹300婢女,我爹的腰伤,反而更重了。”
宗干默然,半晌,道:“只怪完颜部自来妇女奇缺,只是,便抢得妇女,也该好好爱惜身体,娄室叔……多大了?”
活女道:“阿爹今年,整40岁。”
宗干吃了一惊,他见活女络腮胡子满满,至少30岁的样子,还道娄室比阿骨打大,不想竟小了10岁。
活女也叹口气,自嘲道:“我16岁从军,从士卒做起,别人不知我年轻,还道我爹爱惜儿子,不教从军,我也只有拼死作战,才不至丢阿爹的脸。”
宗干道:“那你……”
活女瞪大一双天真而无甚皱纹的眼睛,道:“还不满20岁。”
宗干忍着不笑,说不出话。
活女又叹口气,道:“我因长相老成,怕言行被人耻笑,宗干哥哥,你不要笑我。”
宗干有些不好意思,拍他肩膀道:“我们曾并肩作战,我见你话语不多,只当你性情桀骜,不想你这般年轻能立如此大功,我真是自愧不如。”
活女道:“匹夫之勇算不得什么,我倒希望如皇帝和宗干哥哥这样,受人敬重讨人喜欢。”
宗干道:“能想出‘围城打援’和‘火攻’战术的又岂是匹夫之勇,我这次来,阿爹也多次嘱我好好向娄室叔和你请教。”
活女道:“请教何谈的上,只因我爹常与辽人接触,懂得契丹语,识得契丹字,每常俘虏了辽人便要细问辽人军政细节,他又喜听人说辽国战事趣闻,日思夜想,总有些主意。”
宗干点头,心中大为赞叹。完颜家族自他曾祖乌古乃即以善战名震女真,阿骨打的见识韬略自然也多拜祖上积累,现而今他们要灭辽,岂能只以女真诸部之间的战事类比揣测?况辽人立国200年,所历之事又岂是文字纪年皆无的女真诸部可以比拟的?
虽说大金立国不久,礼教律历不备情有可原,但若不及时完善,则如盗人妻女、争抢财物之类的事便会愈演愈烈,而大金终究不过是个更大的茹毛饮血的部落联盟。
娄室稍事休息,便教斡鲁古详细汇报辽军情况。
原来,女真自起兵以来,以风卷残云之势迅速占据辽东,造成大批溃兵及难民逃入辽西,辽帝耶律延禧因护步达岗之战折损大部分辽军兵力,便以皇叔耶律淳为大元帅,命他招募丧家失地的难民及残兵组成怨军,希望以此抵抗金军。
中国历史上,尤其国家存亡之时,多有君主铤而走险,以非正规军为主力对抗强敌。其中最著名的例子,是秦末名将章邯。当时,陈胜、吴广及诸路起义军斩木为兵、揭竿为旗,以星火燎原之势危及秦二世统治。章邯即请赦免骊山修筑秦王陵的刑徒及民夫70万人,东奔战场,大败诸路起义军,杀死陈胜、吴广、项羽叔叔项梁等。
然而,骊山徒虽凭借亡命气势及国仇家恨几度大败起义军,却不得秦王朝乃至章邯本人的信任。巨鹿之战,项羽破釜沉舟大败秦将王离,章邯在观望许久后也选择投降,而曾与他出生入死的24万骊山徒,全部被项羽坑杀。
笔者不知道辽国召集怨军之时是否知道秦末章邯旧事,但是辽国怨军,实难比拟骊山徒:秦末之时,秦国兵库储备充足,且秦国有春秋战国以来的好战传统,骊山徒战斗力惊人。而辽怨军既乏装备,又无训练,入冬更无棉衣粮饷,再者辽国朝廷并不信任怨军,以致怨军并无自主权,上下斗志极为消沉。
[1]蒺藜山,今辽宁阜新一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