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知道皇后的忧心,心中甚是欣慰和感激,看向她的目光也充满了柔情蜜意,静静的安慰她道:“皇后,你放心就好了。”
皇后知道皇帝一旦定了主意,是很难改变的,所以她也改变了策略,放下药膳,轻声的说道:“雨荨妹妹说过,陛下其实隐疾在身,不宜劳累过度的。”
这句话声音不大,但是作用很大,皇帝不由得一动,他看着皇后的脸,终于问道:“她真的这么说?”
皇后点了点头,随后拿出了一封书信,那是在上次见面后,刘雨荨写给皇后的,上面写的很清楚:玉兰姐姐如晤,上次会见,甚是欣慰,望姐姐继续照顾好陛下身体,妹发觉,陛下面色发暗,似乎身体不适,回去告于夫君,夫君言陛下身体貌似强壮,实则虚火过旺,不宜劳累,适宜休息,同送来一些补药,望姐姐能够让陛下按时服下。我儿愚钝,离开太子府后,还请姐姐关照。
落款是“妹,雨荨。”
皇后的闺名就叫做玉兰,刘雨荨信中的玉兰姐姐指的就是皇后,这一点皇帝自然知晓,他知道,皇后和刘雨荨虽然不似和柳如烟般那么深厚,但是至少还是时有书信往来的,只是,这种往来,没有外人知道罢了。
看到这信上的字,宇文邕想起这些天来皇后无微不至的照顾自己,将自己东征回来的满身疲惫化作了一身柔情,同时将那寒疾也基本治愈,忍不住英雄长使泪满襟,他紧紧的拉住了皇后的手,说道:“玉兰,这些天,辛苦你了。”
那皇后生平第一次看到宇文邕如此温柔,忍不住说道:“陛下,我是你的妻子,做这些,都是应该的。”
宇文邕终于发觉这一辈子,最对不起的,是和他相守半生的皇后,他轻轻的搂住她,温声说道:“玉兰,你为我付出了那么多,这辈子,我亏欠你良多,等我这次回来,我一定会好好对你的。”
宇文邕这一番话,发自肺腑,皇后感动的泪珠盈眶,她知道这屋子中还有那么多宫女呢,虽然她们很可能已经识大体的退出去了,可是仍然不好意思的挣脱出来,满脸都是关切:“可是,陛下,突厥不比齐鲁,突厥苦寒之地,陛下身体又如此,实在是——”
这些,宇文邕都是知道的,他轻轻的叹了口气,终于说道:“皇后放心,朕肯定会安然回来的。只是——”
“只是什么?”
皇帝摇了摇头,叹了口气,终究没有说出口。
可皇后善解人意,对于皇帝那说不出口的话,终究还是是明白的:“陛下,可是临行前想见下雨荨妹妹。”
皇帝宇文邕感激的冲着皇后点了点头:“其实,我更想看看她的夫君裴天成是个什么样的人。”
原来皇帝宇文邕依旧是不甘心自己输了,他想知道自己究竟输给了什么样的人,皇后了解到了他的心思,嫣然笑了:“陛下,其实,如果你想见,我来想办法。”
第二天朝会的时候,宇文邕刚提出要亲征突厥,就得到了杨坚石等人的强烈反对,其中还包括他的弟弟宇文琦,他们的理由和皇后一样,这样的小事没有必要皇帝御驾亲征,皇帝应该以龙体为重,以稳重为本。不过作为儿子,那太子宇文钰和大皇子宇文轩居然都支持了,只是两个人虽然都支持皇帝亲征,但都怀着自己的小心思。太子宇文钰支持是因为宇文邕去亲征,那么自己必然监国,京城之中就没有人管教自己了,自己可以随心所欲;而大皇子宇文轩是希望跟着父皇,将来会讨得父皇的欢心,不但成就一番英雄事业,说不定就能够顶替太子呢。
最终,在两个儿子的支持下,宇文邕决定,亲率二十万大军西征。
随即,宇文邕命太子监国,安顿好朝中大事,因为对太子不放心,命令朝中杨坚石,独孤欣及李晟等人辅助太子监国后,就带领大皇子宇文轩出征突厥了。
临行之前,宇文邕拉着太子的手,再三叮嘱道:“钰儿,你现在监国了,我对你希望很高,这也是我日常对你严苛的原因,你好色,嗜酒,我虽然说过你,但并没有强迫你戒掉,因为朕觉得,这虽然都是缺点,可这些都是小节不重要。作为国君,最怕的是三件事,一,得贤而不能任;二,用而不能终;三,让贤人干事,而和小人一起议论贤者。这三件事,你一定要牢记在心,永不得犯。”
面对着皇帝的敦敦教诲,太子宇文钰非常顺从的答应了。皇帝看到太子答应的如此顺利,非常的欣慰,就放心的出征了。他以为自己的儿子能够将来做一个好皇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