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妗感觉头昏昏沉沉的,像是在梦中一样,看到了一个人的一生。
她看见那人女扮男装,惊才艳艳的一生,却又如同鲜艳的花朵,在刹那之间凋零,令人止不住的叹息。
这一生就像是她亲身所经历一般,让她感同身受,不禁泪流满面,心中难受至极。
恍然间,她听见有人在唤她,一声一声地,带着焦急与悲伤,她有心想醒过来,可是怎么也睁不开眼睛。
她在黑暗中走呀走,突然看见一道耀眼的光芒,她向着那道光走了去。
随即,她缓缓地睁开了眼睛,瞳孔渐渐有了焦距,看清楚了眼前,有一张布满泪痕的脸。
“你哭什么?”
卫妗一说话,就感觉唇角干裂,喉咙生疼,全身使不上劲,忍不住咳了咳,看来是病入膏肓了。
芷兰一听到声音,就抬起了头,惊喜地看着她:“小郎君,你…你终于醒了,阿芷马上去找大夫。”
“不用了,先扶我起来吧。”
卫妗难受得蹙起了眉头,连伸手的力气都没有。
卫妗在芷兰的帮助下,倚靠在床边。
芷兰飞快地抹掉自己眼角的泪痕,轻声对着她道:“小郎君,阿芷唤你好久,你都未反应,阿芷害怕……”
卫妗闻言,无奈的笑了笑:“我可不信你害怕,你一向胆子便是最大的。”
芷兰呆愣看着郎君的笑容,小郎君就连生病也是这么的好看,正是年少风华的模样,她不由得破涕为笑:“小郎君,你又打趣阿芷。”
“莫怕,我会好起来的,去推轮椅,再扶我起身吧,我想出去走走。”
芷兰担心的看着她:“小郎君,你的身体……”
“不碍事。”
卫妗乘芷兰出房间的时间,号了一下自己的脉,先天不足又中了毒,毒素积蓄在双腿几年了,现在连站立都做不到,宛如废人一般。
芷兰把轮椅推了进来,放在床边,她找了一件青色宽袖的外袍,替卫妗穿好,随后抱起卫妗,轻轻放在轮椅上,再在小郎君的膝上搭上一节小毯子。
现在的小郎君就像易碎的瓷娃娃,容不得她半点儿的疏忽。
芷兰的天生神力就是好,她抱着卫妗丝毫不费力气,难怪原主身边只有她一人。
原主这具身体还是太弱了些,得尽快调理调理。
芷兰把卫妗推出房间,走在长廊上。
卫妗看着外面的艳阳天,正值初夏,她深吸一口气,感觉腹中空空,对芷兰说道:“阿芷,我有些饿了。”
“小郎君,阿芷去准备一些米粥来,你且稍等片刻,若有吩咐,便唤阿芷一声。”
芷兰把卫妗推到竹屋外的石桌旁,替她倒上一杯清茶后,便去厨房忙活了。
卫妗轻抿了口清茶后,便坐在那里发起了呆。
原主卫妗,字清钰,因从小就出众于常人,在六岁时,便师从名满天下的西陵先生,被他带在身边教导,直止现今,已有八年之久了。
这次下山,是因为她久病不愈,西陵先生特许她下山,让她回去见见亲人。
没想到,原主病得厉害,连车马劳顿也禁受不住,就在半路上病倒了,此后的四年里,她便一直久病于榻,甚少出门,到最后的阶段,每天也是用珍贵的药材吊着一口气。
而如今她意外穿书成了原主,占了原主的身体,那么,我便替她活,只是从今以后,她便是士族卫家嫡子——卫清钰。
她不由得叹了口气,在原主的记忆里,现今各国地方持续大旱,收成不足,又加上士族掌权,皇族衰败,而士族挥金如土,百姓却衣不果腹,流离失所。
天灾加上人祸,这天下就快要大乱了。
卫妗吃了两碗鸡丝粥后,再喝了阿芷熬的药,感觉有了些力气,对着旁边站着的芷兰说道:“阿芷,去拿笔墨纸砚来。”
阿芷俯身对着卫妗行了一礼,回道:“诺。”
她穿的这本书恰巧是她室友提及过的,这是一本很火的大男主的小说,主要描写了男主谢衍出身寒门,打压士族,并在最后登基为帝的故事。
她并未看过这本小说,只是穿来后便有了原主十四年来的记忆,不至于穿帮。
可她对于故事的剧情也是一脸茫然,那么她在这乱世之中,如何才能保证自己和家人的平平安安呢?
芷兰把笔墨纸砚一一摆放在石桌上,并研好了磨。
“阿芷,这里离最近的郡或是县有多远?”
卫妗按照记忆里原主的笔迹,执笔写字。
阿芷有些开心地说道:“回郎君,这里离祈县只有近两里的路程,而且离琅琊郡也不远了。”
卫妗停下笔,把写字的纸折叠起来,凝眉思索。
一里是五百米,近一千米的路程,而且原主只带了阿芷,她现在行动不便,根本离不得阿芷。
燃眉之急还是先去县里,抓些药吧,原主先前开的药,都是些治标不治本的药。
“阿芷,去备马车。我们先赶往祈县。”
“诺。”
卫妗到达祈县之后,就让芷兰按照她所写的药方,到药铺抓药。
直到看见这大街上的人,都穿着古香古色的衣服,人来人往的,卫妗才有了些许真实感。
在祈县呆了两天,芷兰感觉郎君喝了这次抓的药后,精神更好了些,不像以前那些大夫开的药,喝了总不见起色。
就是不知道郎君是在哪位高人那里得到的药方?
卫妗喝了两天的中药后,感觉好了些,就让阿芷慢慢赶车,启程回琅琊郡。
三天后。
阿芷驾着马车,看见不远处城墙上琅琊郡三个大字后,转过头兴奋的喊到:“小郎君,琅琊郡到了,到了。”
卫妗听到阿芷的声音,用手掀开了帘子,午后的阳光尽数撒在那城墙之上,那三个笔劲苍穹的大字,更显耀眼与霸气。
坚固的城墙,厚重的城门,无一不是古人的智慧,她心中微叹:不愧是琅琊啊!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最为著名的士族之一便有琅琊王氏,不知这里的琅琊郡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有何相似之处?真是令人期待。
原主此前便已写信到了家里,城门前就有来接她的管家和仆人等几十号人,卫妗随着他们进了城里,往卫府中走去。
而在卫府的大门口处,卫父卫泓带着卫母正在门口翘首以盼,卫父负着手在卫母的面前走来走去,而卫母口中则是一直絮絮叨叨的念个不停:“钰儿怎么还没到呀?”
卫嬷嬷走上前几步,轻轻的扶着卫母的手臂,温声细语的安慰道:“夫人,莫要着急,小郎君传信今日到,便会今日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