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扬区学苑路,最近新开一家书屋。
这新开的书屋,有两怪。
第一怪,书屋开得比较偏。
学苑路以前很繁华,因为景阳国中坐落在此。
围绕着学校,附近有好多店铺,每到下课放学,人来人往,好不热闹。
但早在七八年前,市政重新规划城市布局。景阳国中搬到了五公里外更大的新校区,学苑路的人流一下就少了好多。加上附近新建起大型购物商场和小吃一条街,来此逛街的人就更佳稀少。
老旧的学苑路也就慢慢变成了偏僻的小街巷。
沿街的商铺,租户们纷纷搬离而去。
目前还在做生意的,只剩五六家店铺。其中两家门上还贴着“门面转租”四个大字,显然坚持不了多长时间。
就在此时,竟然还有人在学苑路新开店铺。
而且还是一家书店。
要知道景阳国中在的时候,学校门口的小书店,靠卖学习资料、文化书籍等,也只是勉强维持生计。学校一搬走,小书店立马倒闭。
现在人流越发稀少,偏僻萧条的地方。又开了一家比小书店还要大好几倍的书屋。
真不知书屋主人的脑子,是如何想的。
怪到极致。
第二怪,书屋门头怪。
木制横匾,黄底黑字,边框一圈流云形状浮雕,古香古色,又不失大气。
懂行的人一看就知道,门匾是上好硬木制作而成。
按理说,高档门匾应该起个有文化意境的名头。
像什么三味书屋、博古书屋之类的,再不济也应该叫的郎朗上口。
在看看这书屋名头。
“寂默书屋”
什么鬼?
难道说书屋开如此偏僻的地方,所以才起了这怪名字。
还是说为了怪名字,找了这偏僻地。
究竟那般,不得而知。
但是有一点很肯定,就是书屋主人很怪。
用接地气方式表达,闲的蛋疼。
不过话说回来,除了名字起的中二。
书屋内的环境,还是让人非常舒适安逸。
书屋门头,有一大半面积,被主人换上了落地窗。
第一眼看去明亮干净。
推门进去,脚下是清一色老式木地板。
米黄色吊顶下,挂着颜色迥异造型不同吊灯。
房间左边,造型古雅的黄木书架和墙完美结合,形成了整面书墙。
上面分出许多大小不一书格,里面插着或多或少书籍。
右边书架同样和墙结为一体。
最上面一层书格,摆放的是工艺品。中间穿插一些书籍。最下面位置是紧闭的书柜。
书墙两边上方,各有几支射灯照在书格之上。
两三张米黄色小书桌,五六把棕色藤椅,交错相隔,十分随意摆在屋子中间。
书屋尽头装饰格局,呈犬牙交错型。
左侧凸出来墙体占了三分之二面积还多。
上面画着天地山河图,一幅华夏有名的山水画。不过画的左上角边缘处,多出了几行看不懂蝌蚪文。
山水画正下方,一个半椭圆吧台,原木雕刻而成。开放式吧台外侧,镂空出几个大方格。上面放着少量书籍、工艺品和矿泉水。
墙体缺失的那部分空间,凹回去位置,被整块实木,镂空雕刻成的屏风挡了起来。
柔和的色调,配上吊灯、射灯、落地灯。明暗有别,交织混合,将屋内营造的非常温馨。
进入书屋,仿佛从纷杂世界中割离而出,来到一个安静宁和的避风港湾。
.........................................................................................................................................
小雨洋洋洒洒,从天而降的水渍,四处淌流。
空气中到处弥漫着潮湿味道。
这种天气,人在户外待久了,满身都是水气,像是正被腌制的泡菜,酸痒难耐。
安静温暖的书屋内,主人站在落地窗前,看着雨幕下世界,自言自语:
“看来今天又没人了。”
身后灯火明亮,却空无一人。
眺望片刻,他往里走去,很快转身来到屏风后面。
一排木质楼梯通向二楼。
而楼梯下方三角空间,则被巧妙设计成可躺可座做的高厢榻榻米。
主人来到榻榻米上,左手盘弄着,不知什么时候多出来的一枚白玉扳指。右手拿起一本书籍,开始翻阅。
看到白玉扳指,就知道,书屋主人是谁了。
没错,正是宁思远。
从缅邦回到上京,时间过得飞快。不知不觉,三个多月过去。
这段时间,说来话长。
在刚回上京的第二天,宁思远就一头扎进家中,开始苦修。
原本在吸收高能陨石全部能量后,离脱凡入超,也就差临门一脚。
如果是自行摸索下去,估计最多一年半载,也就悟了。
但缅邦之行,收获了仙道传承,脱凡就变得简单许多。
短短一个多月的修行,便入道而筑,一举突破凡人的桎梏。
接下来事情便是水到渠成。
在解开三卷道轴部分封印后,得到了下一阶段功法。同时也显现出部分仙道法术,和一些其它信息。
什么叫入道而筑,神法自来。
宁思远在看到道轴那一刻,就明白了。
寂离子之前说过仙之五道。
分别是,问道有灵,入道而筑,得道成丹,传道罗天、证道圣人五大境界。
这个说的是仙道大纲。
当时因为时间的原因,他对其中细节地方说的比较笼统。
好在道轴万象卷中对仙道每个境界的由来,发展,不同阶位等,都阐述非常详细。
仙之五道每个境界下,又细分为几个小阶段。
首先问道有灵境,细分为三个阶段,后天(补根)—先天(聚灵)—练气(筑基)。
上古初,仙道起始,唯有先天灵根,方能练气筑基。
上古中,人族大兴,但生有先天灵根者,却少之又少。为保人族长传,仙道昌盛。有混元圣人创后天补灵之法,为身无灵根者打通修仙之路。
补灵法一:后天炼体。炼体大成亦可转先天之躯,生无根之灵气。
补灵法二:仙缘铸灵。三界之内,太古神石演化万千先天奇物,奇物有灵,有缘者,亦可铸体补灵。
此二法,非大毅力者,大仙缘者,皆不可得。
第二阶段,入道筑基境,也是三个小阶段:方士(初期)—术师(中期)—人仙(后期)
入道初期能通鬼神,善符咒,辨吉凶,增年寿,卜星相、炼医丹等技能,称为方士。
到了入道中期又增加了演法、成术、降妖、除魔等技能,被称为术士。
入道后期,这个阶段修为,已经可以操控大部分法术,做许多凡人做不到的事,离得到成仙也只差一步,所以被称为人仙。
上古初代,入道三阶段用方士、术师、人仙来称呼。
随着仙道日益壮大和发展。
到了上古下代,入道筑基境的三个称呼,逐渐演变为了修士—法师—真人。
第三阶段,得道成丹境,分两小阶段:长极(地仙)或太乙(散仙)—玄元(金仙)。
前面的长极和太乙是一个阶段,两种叫法。
灵根资质不一,得道成仙品位亦有高低。
资质平庸得道长极,天资聪颖得道太乙。
长极地仙者,仙道止于此,基本无望大道。
太乙散仙者,才有望通往下个境界,苦修后转就玄元金仙。
得道成丹,也称为得道成仙。
这是仙道一个分水岭,跨过这一步,才真正脱离了凡躯,成就仙体。
而且不同于前两个阶段,得道境仙人是有仙道封号的。
第四阶段,传道罗天境。也是三个阶段:大罗(天仙)—玉罗(仙君)—弥罗(仙尊)。
到了罗天境,已有伟力,领悟、干涉、操控天地法则。但不管是中期玉罗还是后期弥罗,每个阶段,都需跨度万年以上的苦修积累。
最后阶段,证道混元境,也就是圣人。
这个境界阐述只有短短几句,除了需要更长时间苦修积累,最后留一句。
“神缘不至,合道无望。”
什么是神缘?道轴上也没记载。
毕竟寂门祖师也就传道境,离证道还差那么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