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宛若闭上眼睛,心中默念‘事上磨炼’心法的口诀。
辛棘奴看着李宛若,侃侃而谈,待李宛若跟着自己默诵了一会,继续说道:“等会你仔细看看我的折梅刀法,感应我这套刀法蕴含的意,忘记刀法具体的形,记住了吗?”
李宛若看着辛棘奴,喜不自胜,忙点了点头。
李宛若本是冰雪聪明的孩子,又兼这套刀法口诀为辛棘奴亲自所授,遂只默念了几次,便牢牢记住并参悟到了心法要领。
一会,睁开双眼,看着辛棘奴,嘻嘻一笑,意示自己已牢牢记得心法口诀。
辛棘奴见李宛若认真默记,甚是投入,遂转身去谷场边的一株竹上摘了一支竹枝,回到李宛若面前,将带叶竹枝拈在指尖,说道:“你未看此叶时,此叶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叶时,则此叶状色一时令汝明白起来。便知此叶不在你的心外。意思就是说,你看到这条竹枝的时侯,则这竹枝的颜色与形状在你心里一时就显现起来……,也即你未观看这竹枝时,这竹枝并未实在地存在,可有可无,不可名状,即归于寂;你观看这竹枝时,则此竹枝变成唯一状态,它的颜色与形状即变成你心中明白的实在……。”
李宛若点了点头,将双眼闭上,用心体会辛棘奴所做的比喻。
辛棘奴继续对李宛若说道:“世间,除了人情事变,再没有其他的事情。喜怒哀乐,亦是人情事变。从视、听、言、动到富贵、贫贱、患难、生死,都是事变。事变也只是包含在人情中,其关键只在于‘致中和’,‘致中和’又只在于‘谨独’。但要识得心体,自然增减分毫不得,你明白了吗?”
李宛若突然睁开双眼,长长的吐出一口气,脸有喜色,轻轻说道:“棘奴大哥哥,我已感应到竹枝在我心内。所谓的‘事上磨炼’,便是磨炼自己一心的喜怒哀乐。换一句话说,便是磨炼自己良知的感应,磨炼此知行合一之本体。对不,棘奴大哥哥,我好喜欢这种感觉,谢谢您。”
“嗯,不错,你悟性极好。现在,好好看一下我的折梅刀法。”
“嗯,知道啦!”
“如果看了没明白,你得马上问,因为,你这现学现用的,就得马上派上用场呢。”
“嗯,人家知道啦,你真啰嗦啦……”
辛棘奴对面前的这两名鞑子军官说道:“我便在现场演示一套刀法给她参习参习,让这小丫头打败你们。……哈哈,没关系,你们也可以看,只是你们退后一点,免得我刀锋伤到你们。”
古塔尔与胡车儿均是哼了一声,稍微向场边退了退,在谷场中央腾出一块空地来。
辛棘奴走到谷场中央,抽出断刀,虚空轻轻一劈。先是缓缓移动刀势,腾起身,将身形在半空腾挪旋转,踏空数步,在空中打了几个圈,如飞天一般,然后,落足于地上,一声长啸,行动逐渐迅捷起来,青影如风。
只见谷场中央一道青影时而如孤鸿掠过,时而如蝴蝶翩然飞舞,一道刀影闪着银亮色的寒光,寒芒吞吐,如魅如惑。
旁观的敌我双方人众,于此时,仿佛看到一个身材修长的男子,身穿青袍,丰神俊美,正走在一片青梅林中。
意象中的梅林,株株梅枝摇曳多姿,梅花点点,如少女眉心的妆容,花瓣偶有散落,飘落于地,结成点点粉红;地上的积雪被他的脚印踏过,吱吱的响,而雪花依旧在天空里纷纷的飞,纷纷的舞,纷纷的落,……。
落在这青衣男子的刀上、衣袖、眉间,化作一圈圈雪白的气雾,寒芒过处,劲风扑面。
场上观者眼中,似见那青衣男子踏空而舞,便如一阵清风,在这雪花与青梅之间翩然行过,风过处,雪花漫天,落满枝头,花枝摇曳,青梅朵朵,那青衣男子悄回首,随手拈起一朵青梅,放在鼻下,轻轻嗅……。
辛棘奴通过自己今日所见的李宛若与鞑子军官斗刀时的点绛唇刀法,基于对这套刀法的理解,将折梅刀法第一、第二、第三式重新诠释,在折梅刀法的基础上结合李家点绛唇刀法的意蕴,重新演绎出一套结合了二者的刀法--点绛唇七刀斩,由“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的意境化出,施展开来,现场演示给李宛若参习。
过了半晌,众人只觉眼前一霎,辛棘奴已是站在谷场中间,已然收刀,气定神闲。
完颜郡主在场边看着谷场中央这个衣衫褴楼的青年人舞刀时,与刚才那个跟自己对峙时的小乞儿似的男子简直判若两人,便如一个拈梅行吟的诗人,神态洒脱,气度闲雅,手中持了断刀便如拿着一本书卷,潇潇洒洒器宇轩轩,心下不禁一动,对这男子竟而产生了无可名状的好奇。
“好刀法!”
“好刀法!”
场边敌我双方人众不禁齐声叫好,掌声如潮。
这次因不是打斗,鞑子军兵素来崇敬英武之人,于此时亦是深为叹赏,均想,这叫花子似的年轻人脸面看去,虽胡子拉渣,但实为年纪轻轻,却不想刀法如此精妙,看来,其人实不可小觑。
李宛若喜形于色,走上前去,站在辛棘奴面前,掏出绢帕,旁若无人地自顾去辛棘奴额上,轻轻擦了擦,言笑晏晏,柔声说道:“棘奴师父大哥哥,你累么?”
辛棘奴看着面前这孩子,轻轻一笑,摇了摇头,说道:“不累。”
李宛若笑意盈盈,说道:“棘奴师父大哥哥,你刚才舞刀时好好看耶!我好喜欢呢,以后要是每天都能看着你舞刀,那我这感觉,可真是幸福死啦,呵呵。”小孩子言笑无忌,心中所想,便口中所说,原无禁忌。
辛棘奴微微一笑,对李宛若说道:“这小丫头,别分心了,好好回想一下刚才我的出刀,行刀与收刀的每一个动作、角度及速度。……看明白了吗?记得了吗?忘记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