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才,八个义士给赵括送钱的时候,冯亭就察觉了他们的杀意。借赵括尿遁的时机,他附耳交代了赵括上屋抽梯之计。
“你一定觉得这不过是雕虫小技。的确,事后看它不算巧妙。但是临场作战瞬息万变,是不会有充足的时间设计精妙而繁复的计策的。”
“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做出相对正确的决断。这,正是赵括的将才。”
冯亭把自己的决策说成是赵括的,意在向廉颇表明赵括的将才。为他树立威信。
“廉颇,知道你为什么野战打不过白起吗?”赵括心情不错,侃侃而谈。只是他躲在暗处,只有人声不见人影,给人感觉像是那种神秘反派。
如果野战能打赢,赵军也就不用困守长平了。
实际上不单单是长平前哨战,白起这几年多次攻伐三晋大地,战无不胜。
所谓三晋也就是赵魏韩这三个从内部瓜分晋国的国家。
这包括前294年伊阙之战,破韩魏联军,斩首24万;前277年,战于大梁,斩魏军4万。前273年,战于华阳,破赵魏韩三国联军。
“这。。。。。。老夫不知。”败军之将难言勇,廉颇有些气堕。
“从刚刚这场仗就能看出来。”冯亭解释道。
“刚刚这场小型团战就是一个缩影。可以看出我们赵军的弱点。”
“哦,什么弱点?”
“没有配合。各自为战。”
“什么意思?”
“其实赵军士兵人高马大,个人格斗能力强,这点秦军比不上。”
“将士们荣誉感强,不怕死,这也是优势。”
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本来就是出勇士的地方。
“这样的话,如果一个赵国士兵和一个秦国士兵战斗,结果一定是赵国赢。”
“可是人数一多呢?以刚才那场仗为例。赵国的八个校尉各追各的。他们对这场仗的理解是他们一个个去找赵括单挑。结果既中了赵括上屋抽梯的计谋,又疏忽了对主将廉颇的保护。最终失败。”
“如果换成是秦国的校尉呢?他们一定会有分工,有人守在主将边上,有人在瓦屋四周埋伏,有人进屋追逐。”
“战争不是单挑的扩大版,而是有配合的杀戮活动。这是他们根植于心的理念。”
“同样是主将下达追杀赵括的命令。两国士兵的理念不一样,导致他们执行命令的方式不一样,最终结果也不一样。”
“好像有些道理。”这一席话点醒了廉颇。有种朝闻道夕死可矣的感觉。
“请赵将军接替老夫之后,把这个思想传达给士兵们。如此老夫死而无憾了。”廉颇说着脖子往旁边的剑刃上划。
兵变失败,有死而已。
欣慰的是这个赵括似乎有点本事。
“不忙。”冯亭连忙拉住廉颇。
“三晋大地,民风从来任侠而好私自决斗。大众的观念决不是早上发一个通知,晚上就可以改变的。”
“就拿秦国来说吧,过去老秦人也崇尚私斗,商鞅变法明令禁止。历经秦孝公、惠文王、武王、昭襄王四代,才有了今天秦军的高度组织化。”
彼时离春秋时期不过数十年。那个时候的战争还讲究礼仪,有点更像是贵族之间的体育竞技。
战争?不就是许多人比武竞技吗?
秦国之外的列国,士兵对战争的认知往往还停留在数十年前。
他们的打法,毫无配合。
所以这不是一代人的事,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冯亭表示廉颇你还不能死。赵王还有任务交给你。
“什么任务?不就是回邯郸认罪?”廉颇当然知道此番兵变失败,等待他的是什么。
并不是,我们进瓦屋详谈。
于是刚刚还是敌我双方的两拨人一起走进瓦屋。
保守起见,剑还架在廉颇脖子上。
为了保密,赵括把缩在屋里瑟瑟发抖的村长赶了出去。
又对八个义士说:“你们出去。首先这个事你们不该知道。其次帮我们巡视一下周围。”
然而他还没说完。八个义士就自己跑出瓦屋。拔剑自刎了。死之前,慷慨陈词。
“我等不遵王命,又忤逆大将军。罪当一死!”
他们自杀的动作太快,又完全悖离常理。赵括和冯亭都惊呆了。
一言不合就自杀,这也太刚烈了吧。
战国的勇士,都这么刚烈吗?
“哈哈哈。好样的。舍身取义,不愧是我廉颇带出来的勇士。”廉颇不怒反喜。
“你错了!”冯亭揪起廉颇的衣领,怒道。“勇士的勇敢,不是敢于死,而是勇于活。”
“勇士们不怕死,才能奋勇向前。才能保家卫国!”廉颇不服气的抗辩。这是他根植在内心的信念,不容动摇。
“你又错了!勇士的生命属于家国,属于战友,唯独不属于他自己。绝对不能仅凭一时意气,随意抛弃不属于自己的生命!”
冯亭很生气。
“假如我们几个人排成战线一起作战。我冯亭在右翼,冒失的死掉了。你们几位的右翼就会空虚,就会很容易被敌人包抄,腹背受敌惨遭杀害!”
“听明白了吗?战场上随意的死掉是对身边的战友极度不负责!最终是对家国的不负责!”
廉颇的气势顿时矮了。他颓然跪倒在地。折服于这个年轻人高深莫测的实力,几个时辰前,他还以为这两个年轻人都是废物。
更另他羞愧难当的是,他过去一直恪守的成见,被冯亭一席话瞬间打的粉碎。
“我的第一道将令。在场的每个人都听好了。”赵括传达将令。
“我命令你们在长平战场一定要保住性命。你们都是我的战友,我要你们都活着!”
“活下来!和我一起赢!”
“喏!”
廉颇老泪纵横,这个年轻人真的实力强悍。更可贵的是心胸宽广。
他去打长平之战,一定可以的。
接下来宣读赵王密令。
别忙,既然是密令,我们先四周巡视一番,确认没有细作。
八义士已死,他们只好自己去做。
仔细搜索一番,隔墙无耳。
“廉颇接旨!”冯亭宣读密令,廉颇又跪下了。
“命你连夜赶回邯郸,中途留宿三甲村卸下铠甲。卸甲之后,换上白衣,单人匹马潜回长平前线,听候大将军赵括差遣。见手谕如见本王,违令者杀无赦。泄密者杀无赦。”
赵王很不满意廉颇野战不利,坚守据战,抗令不遵。手谕措辞颇为严厉。
。。。。。。
十日后,日在当空。
赵括率军策马缓行。他本来也没打算走太快。
今天是出战的日子。
按照计划,昨晚廉颇已经在三甲村卸甲,星夜折返白衣入长平。他将率领十万以弓兵为主的赵军继续防守长平防线,伺机而动。
他的副将会率领二十五万人杀出长平关,打着赵括的旗号,作为疑兵。此刻大概正在秦军阵前鼓噪叫骂。
当然秦军不会出动,他们希望赵军主动冲击他们构筑已久的工事。通过他们赫赫有名的秦弩来杀伤赵军。
标准化的量产,高度组织化的协同,整齐划一的齐射,密不透风的箭雨。正是秦弩的纵横列国的资本。
此刻秦人一定据守在工事,透过望山,弩的简易瞄准器,密切注视着赵军的一举一动。
期待着他们的箭雨,能在长平再一次留下赫赫威名。
那位副将老成持重,赵括又再三交代。疑兵不会冲动。军士们会站在秦弩的最大射程之外,立住阵脚。敲锣打鼓破口大骂,表示龟儿子有种的出来打。
当然老秦人嘴里也不会闲着。
大概此刻那几十万人正在激烈的隔空对骂。晋调与秦腔交相呼应,跟个大戏台似的。
按照计划,军粮屯放在长平关南侧十余里外的车亡谷,作为诱饵。
苏诗祺扮演的白起不是易与之辈,自然会充分的打探军情。唱沙为米之类的伪装显然无法瞒过她。
所以,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就把真正的军粮放在车亡谷引诱白起吧。
而赵括,部署一切完毕,就和冯亭一道缓缓踏入了大沟壑釜山区域。准备伏击白起。
这一系列动作。都是根据史书上记载的白起的战术,将计就计。
两人吃准了苏诗祺会照搬白起的战术。
作为疑兵的大部队和粮草辎重作为诱饵。
廉颇带着射手们猫在长平关里,等着迂回过来抢占关隘的秦国骑兵部队。
而赵括和冯亭按照在网咖里琢磨出来的白起截粮路线,伏击白起。
这次伏击,冯亭称之为动态伏击。
动态伏击是什么?部署的时候大家都不理解。
动态伏击是区别于静态伏击的。
所谓静态伏击就是提前蹲守在伏击点,等待敌人踏入伏击圈。
白起一代名将,行军的时候岂会不派探马在大军前探索?静态伏击自然瞒不过白起派出的探马。
所以就要用动态伏击。
“也就是事先不守在伏击点。而是计算好敌我两军的行军速度。白起在行军,我们也在行军。我们只比白起提前到达埋伏地点十来分钟。”
“探马,也就是一些轻骑兵,他们一般会在一定范围内仔细搜索适合伏击的险道。”
“如果探马们子时一刻到达埋伏点侦查,而我军又在子时二刻到达。自然不会被白起发现。从而可以顺利伏击子时三刻到达的白起大部队。”
部署会议上,冯亭如此介绍他的动态伏击。
“这听起来像是武举考试里的物理题。假设轻骑兵的移动速度是20公里/每小时。白起每隔半小时派出一队轻骑探马。探索5公里范围。白起的部队行军速度是1公里/每小时。求赵括应该以什么速度行军?”冯亭出了一道题。
赵括用毛笔写写画画。刷刷刷,把应该采取的行军速度算了出来。0.53公里/每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