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夜不收》——
塞外路险,饮马黑水恶。
豪情仍在夜不收,谁能百战无名?
折寒刚肠激发,铁衣映红尘晚。
竞看万类霜天,踏破如血残阳。
当高二郎写完这首词,没等来溢美之词。文案赞画吉克君干巴巴的说:“东主,你还是别作诗了。你才是个白丁,今年才十七岁。这让秀才怎么活呢?还是老样子,原稿我收起来。”
机要赞画沙厉鑫兀自不满道:“你的字与东主的字真假难辨,还是自己写一幅吧,这幅先留给我。”
两人都才二十多岁,最喜欢的打闹的年龄。一时你争我夺,不遑多让,又是掰手腕,又是扭作一团。直到高二郎又写了一遍这篇《清平乐·夜不收》,两人这才摆手。
沙厉鑫气喘吁吁的说:“东主,你还欠我五篇诗词没写呢,现在正好补全。”
高二郎咧开嘴,笑了笑,“可别和我说打油诗,还有哪几首?”
沙厉鑫倒是记得一清二楚,逐一道来。高二郎一挥而就,写了五首诗词,正在听吉克君评论他的柳体字。外面传来一声炸雷,紧接着一道闪电,照亮了整个草棚子。随之而来是一场大雨,而后是绵绵细雨,春雨连绵,滋润着大地。
沙厉鑫谈性正浓,高二郎却把字体写坏了,惊呼一声,“顺义王卜石兔出兵了,就在此时此刻。”
沙厉鑫一惊一乍,“东主为何出此言?”
高二郎道:“我一直以为顺义王卜石兔靠自身军事实力,又准备了大量云梯、梢炮车叩开了得胜关。可要是我是卜石兔何不借助雨势不停的机会,快速杀过烽火台,扫除沿途火路墩、兵寨的明军,直插险关得胜关。土默特部族兵马,凭借这场绵绵细雨和夜色而偷袭,也许不费摧毁之力,就能攻破得胜关。”
梢炮车就是抛石机,宋代《武经总要》记载,抛石机有砲车、单梢砲、双梢砲、卧车砲、虎蹲砲、合砲、火砲等十余种。
梢炮车多用于攻城,由单梢制成,梢长二丈五,大头粗四寸,拽四十根四丈长之抛石索。施放时,以七十人拽抛石索,一人定放十二斤之石弹,射程为五十步左右。宋代一步约为一米五,梢炮车则的最大射程应不超过一百米的距离。又一次只能投射一枚石弹,装弹手搬运填装十二斤之石弹也需要时间,完成一次装填投射过程至少需要十秒上下,故一辆梢炮车每分钟最多只能投射四五枚石弹。
蒙古人也曾经俘获过明朝制造火器的工匠,可蒙古人不削于制造热兵器,他们把精力还是花在打造冷兵器上,对于攻城也是极有研究,不能说他们傻到只会马背上作战。攻城若没压制城头上的武器,那死伤会很大。单靠攀爬云梯,很难攻破一座险关的,必须有辅助攻城器械,那梢炮车就是不二选择。
现在的蒙古人早已不会制造威力巨大的回回炮了,祖宗的文治武功丢失了一大半。但蒙古人制造普通的梢炮车,还是不费多大力气,储备了一批打制攻城器械的工匠。既然蒙古鞑子准备攻打山西镇,应该早已储备了许多攻城器械。但想短时间攻破险关得胜关、磐石堡,以偷袭为最佳途径。这用兵之道,敌我双方都懂。打呆仗的人,往往是瞎指挥的明朝统兵文臣。
高二郎最擅长偷袭战,自然想到明军固守的得胜关、磐石堡的软肋在何处?这两处险关,已有二十年未逢战事了,明军防御一定松懈了,守将防守险关的能力降到历史最低水平,与土默特部族人做走私生意,赚到大笔赃款,早已使他们失去了戒心。顺义王卜石兔无需大举进攻,只需要一支精兵直插城下。在明军还未做出战斗准备的情况下,一举拿下城头。这场绵绵细雨,岂不是天意。二月正是雨季,蒙古鞑子叩开边关,就在这几天了。
沙厉鑫急着问道:“那我们该怎么办?是出兵的时候了吗?要不要,等飞鸽传书的消息?这师出无名,怕有无穷后患啊!”
高二郎慷慨激昂的说道:“国家危难时刻,大丈夫当杀敌报国,以死明志,这是我们乡兵的职责所在,无须瞻前顾后。吹集结号,准备出兵。”
“是!那属下这传令下去。”
沙厉鑫恢复了冷静,躬身大拜,手里拿着令箭,走出了草棚子。
一千余名乡兵们早已聚集在西台山下的西河旁,等待奔赴战场。
十二名半大的孩子一只右手举起了军号,摆放军号的高度整齐划一,吹响了集结号,另一只左手叉在腰间,一个个挺胸突肚。
他们皆是买来的孤儿,如今成了乡兵中的军号手。高二郎要把他们培养成最忠诚的战士,先做一名光荣的军号手。
高二郎制作的军号,为黄铜制作而成,由管体、喇叭口、号嘴组成。只能吹十几个泛音,音阶并不完整。但军号胜在结构简单,发音嘹亮,传远性好。比军鼓携带方便多了,能吹出十几个泛音也够使了。
军号种类主要有:起床号、出操号、紧急集合号、熄灯号、收操号、开饭号、上课号、下课号、午睡号、午起号、点名号、休息号、集合号、防备号、冲锋号。
至于撤退,还是用打锣。这个铜锣更加响亮,部队撤退的时候,时间就是生命。
现在乡兵们都能辨别各种军号的含义了,一听见紧急集合号声,赶紧披挂整齐,走出了宿营的草棚子,或是走出了船舱。排成了一列列纵队。虽然天空还下着小雨,可乡兵们岿然不动,任凭小雨淋湿全身。
宽阔的西河边上,停靠了一百多艘商船,升起了一面面白虎骷颅黑旗。
高二郎与杨高雀握手告别,嘱咐道:“杨总旗注意出兵时机。在此之前,不能放过王庄庄头、管事那帮人。我要那批粮食,庄子就不要烧了。至于船夫、脚夫、村民这些人,只要不暴露身份,就先把他们关起来。”
杨高雀粗声粗气的说:“东主,你什么时候变得婆婆妈妈了,打仗哪有不死人的?没有后患才是最主要的。”
高二郎道:“这次打仗要死太多同胞了,我们是来挽救同胞,并不是乘火打劫。抢粮也不是为了发财,是要用这些粮食赈灾失去家园的老百姓。杀富济贫,拿一个王庄开刀就够了。”
杨高雀叫嚣道:“东主,桃花村王庄那有二十多万石粮食啊!快刀斩乱麻。”
“杨总旗,民心最重要,尽最大努力吧。”
高二郎颇为无奈,他的要求太高了,任谁也做不好。他要抢山西最大一个粮仓,这风险实在是太大了。要做到没有后患,只能大开杀戒了。
他对于全国各地二十六名藩王,极为反感。因为这些藩王皆是蛀虫,吸食民脂民膏。在经济上,藩王不仅终身有俸禄,而且待遇很优厚。岁禄单是米一项,即达一万石,是正一品大臣的十倍。此外,还有册封、宫室、婚姻、丧葬等费用,并给予厨役、斋郎、铺陈等杂役人员。
藩王在封地也有许多限制,如二王不得相见;不得擅离封地;即使出城省扫墓,也要申请,得到允许后才能成行;如无故出城游玩,地方官要及时上奏,有关官员全部从重杖罪,文官直至罢官,武官降级调边疆;藩王除了生辰外,不得会有司饮酒;王府发放一应事务,地方官要立即奏闻,必待钦准,方许奉行,否则治以重罪。王府官亦改用高年不第举人、落职知县等担任,成了位置闲散之地。
由于宗藩条例多,宗室动辄得咎,被废为庶人的不少,已不能与皇权对抗。那些好饮醇酒,近妇人的藩王,因其对朝廷没有威胁而被称为贤王,受到奖励。宗室成了不农不仕、啖民脂膏,被软禁于封地内的典型寄生阶层。
社会不安定因素之一,就是贫富差距太大。劫富济贫,就取晋王朱敏淳的产业。要是被逼造反,那就杀光朱氏藩王,夺取朱家产业。而要保护缙绅阶级利益,阐明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主张。拉拢一大帮,打击一小撮。有了鲜明的政治主张,打江山就能得到读书人的支持。
至于对待农民阶级,那办法多得是,明朝遍地是目不识丁的穷苦百姓,随便举一面大旗,就有无数穷苦百姓跟随。
不过,在他没走到造反这一步之前,还是用火中取栗之法,假冒入侵者蒙古鞑子的名义,盗取晋王朱敏淳的数十万两资产。至于死伤一些无辜百姓,那也没办法,总不能让人知道他是盗贼。
他把这个艰巨的任务交给了杨高雀、温天宝,至于后果,则有他负责。功过是非,让后人评说。
高二郎早就想过了,如若不取王庄数十万石粮食,北口县、隆地县那数万逃难的百姓,上万张嘴就要把他吃垮。无论后果有多严重,都要先取了这批粮食。战祸过后是灾年,这批粮食还是种粮、口粮,可让老百姓度过最难熬的今春至明冬。
高二郎与花六妹坐上了一艘三百料的大船,逆流而上,驶向了水陆关方向。虽然他把伏击蒙古鞑子的第一个口袋阵,设在了松林道。但他还是要出击,跑到北口县水道,与蒙古鞑子较量一番。
他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先赢得一个开门红。而他所乘的大船上插着表明身份的牙旗,这是这支队伍。当中最大的一面旌旗。
冷兵器时代,军队里有很多种类旗帜,具体有号旗、令旗、联络旗、阵旗、将旗、牙旗,每一种旗帜都有各自的功能,其中携带量最大的便是号旗。也就是士兵扛着冲锋的最多旗帜。另外令旗、联络旗、阵旗、将旗这些也会跟着冲锋。而牙旗是全军的标识旗,就是主帅到哪,它就到哪,代表的是全军的灵魂和精神。
《说文》中云:“旌,所以精进士卒也。”
在“交通基本靠走,通信基本靠吼”的时代,鼓、锣、旌谓之为军队的“三官”,也就是重要的指挥作用,旗帜鲜明的大旗可以起到指引方向的作用,引导众军冲锋;旗往何处,人就往何处。而执旗者都是大力士,旗在人在,旗亡人亡。除了能够为众军指引方向,还可以起到鼓舞士气的作用。大量的号旗看起来气势如虹,兵多将广,能够震慑敌方,同时主帅能够根据号旗所在位置知道己方的锋线推进到了哪里,战斗激烈情况。
如果己方的号旗树立的越来越少,证明敌方占有优势,需要及时调整战斗部署。
在混乱不堪的战斗场面中,还可以起到区分敌我的作用,避免误伤友军。
号旗还可以用来迷惑敌军,在己方兵力过少,实力孱弱的时候,为了迷惑敌军,往往选择多树旗帜,虚张声势,恐吓敌人。
令旗、联络旗又起到通讯作用,确保主帅下达的命令能够迅速传达到前线;阵旗则在需要重组队形或阵形的时候用到;将旗则是辨认己方部队人员的编属情况,“将异其旗,卒异其章。”
一般中军用黄旗,右军用白旗,左军用蓝旗。作战的时候,士兵就在对应的旗帜下,战场上各种旗帜看似混乱,实际分工明确,共同维持各部队在战场上的运作。
令旗普遍使用小旗作为传达命令时的标志。
旗手虽是大力士,但手中没有武器,他们身边是有士兵重点保护。戚继光就规定:“凡失旗鼓旌节者,全队斩;或为贼所取者,亦全队斩。有功准赎。”
高二郎练兵效仿戚继光,做到军纪严肃,令行禁止。但还没到非常严酷的情况,基本不用杀人立威。
可这次出征,军纪官沙厉鑫宣读了战争时期的“军法十七斩”,包括连坐法。
高二郎为了取得胜利,铁面无私,冷酷无情,置于死地而后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