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念想来,往者所有的希宠固位、逢迎顺从,不都是为了取得能够在适当的时候沉机密谋,迅速清算恶政的资格吗?这样想来,我又释然了。旋即又禁不住一阵担忧。起草遗诏,这是大事,不在内阁研议,却私下引用一个五品翰林,揆诸体制,不和;揆诸情理,不通。那会不会埋下祸根,引起反弹?
“师相,”我小心翼翼地问,“此诏非同小可,学生何日完稿?”
徐阶断然说:“今夜。”说完又道,“叔大先在此静酌,为师让人整备点心。”说着他起身离开密室。
我追上已走进东厢的徐阶,轻声说了句:“那么新郑?”便欲言又止。但我断定徐阶已经明白了我的意思:李春芳、郭朴不与闻,或许不会有什么反弹,可不让高拱参与,会不会因此生出怨隙?
徐阶停住脚步,望着我,胸有成竹地说:“此诏非同寻常,实有全面翻案之意。兹事体大,通过阁议,一则恐难以立时取得共识,二则恐有泄漏,罹‘大不敬’之罪矣,一旦遭此无妄之灾,老夫即可一体承当!”
听徐阶如此说,我也就不再多言,但心里却在思忖,这样大的事,为什么不要高拱与闻呢?或许,徐阶这样的安排,是使高拱失去在转折关头发挥作用、赢得人心的机会?可是,这样做的结果,必然会引起高拱的反弹,难道,徐阶不担心吗?
徐阶停下脚步,望着我,说:“叔大推升之事,等不得了。”
“推升?”我有些不敢相信,禁不住问了一句。毕竟,我任翰林院掌院学士,才短短一年,根本想不到这么快会升职。
“礼部侍郎,这就要着手!”徐阶还是自言自语的神态。
我暗忖:何以要我晋升礼部侍郎?一旦有了礼部侍郎的身份,就具备了直接进入内阁的资格。徐阶以不愿他人承担风险为由,拒绝高拱参与遗诏起草,又迫不及待地为我创造入阁的条件,很可能就预示着徐阶对高拱失去了信任,他要把希望完全寄托在我身上。
“孰可与之谋?”徐阶慢慢挪动了步履,慨然道,“唯叔大也!”
这句话更证实了我的推测。徐阶已经对高拱不再抱有幻想,有的只是戒心。但这直接的后果,竟是我被迫不及待地推向中枢。我过去一直是把徐阶、高拱当作一个阵营的师友,换言之,我们都是自己人。朝野也是这么认为的。直到这时,我跟在徐阶身后,已经清楚地知道了徐阶对高拱的失望、不满以后,我依然这么认为。但我隐隐约约悟出了一个道理:在官场,是没有永久的朋友的。又想,“自己人”之间的矛盾,也是可以利用的,不期然之间,就可能给善于周旋其间者铺就升迁的坦途。但这个闪念一出现,我立即又感到有一种卑鄙的意味。我停下脚步,注视着徐阶的背影,突然发现老师的背已经驼了,步履显得有些蹒跚了。大明江山一副沉重的担子压在他的肩头,一个六十四岁的老人,似乎有些力不从心了。
“取特旨!”徐阶似乎是在说服自己,转过身来,表明了他的决定。与他的背影给我留下一个渐渐衰老的、力不从心的印象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我从徐阶的话语中感受到一股令人生畏的力量。这是能够摆布人的命运的力量,甚至是决定历史进程的力量。
我了然徐阶的良苦用心。他是担心,万一当今圣上突然驾崩,新君继位,以高拱和新君的厚谊,徐阶未必能够左右局势,到那时,内阁没有得力臂膀,他的地位就岌岌可危了。徐阶未必对首辅之位恋恋不舍,但他不愿意看到历史的悲剧在不断重演。所谓密勿之地,易生嫌隙,嘉靖以来之首辅,莫不由倾轧排挤而得之,阁僚间势同水火。徐阶很清楚这一点,并对此唏嘘不已。他希望创造一个奇迹。时下他还完全掌握着局势,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作出安排。取特旨,在圣上病重已经失去理政能力的情况下,当然是十拿久稳了。
或许是徐阶的这个决定出乎我的预料之外,“师相——”我唤了一声,一时语塞。
“时不我待了!”徐阶说,神色中透出一种紧迫感。
“学生决不辜负老师期许!”我边向徐阶深深鞠躬,边用坚定的口气,一语双关地说。
?不久,授职我担任礼部右侍郎的诏书颁发了。
“喔呀!新闻!新闻啊!”这天,我正在翰林院朝房里收拢文牍书籍,尚未接印的新任翰林院掌院学士殷世儋兴冲冲走了进来,一进门就喜气洋洋地说。
“喔?正甫兄甫长翰苑,又有喜讯?”看殷世儋兴奋的样子,我也笑着说。
殷世儋抖了抖手中的邸报:“高新郑,居然也被人论劾了!”
“啊?”我大吃一惊,忙接过邸报。
“看,在这里。”殷世儋用手一指,说。
我一看,只见邸报赫然刊出:“吏科给事中陈瓒论劾大学士高拱不忠二事:一言高拱拜命之初,即以直庐为狭隘,移其家属于西安门外,夤夜潜归,殊无夙夜在公之意。二言皇上近稍违和,大小臣工莫不吁天祈佑,冀获康宁,而高拱乃私运直庐器用于外,似此举动,臣不知为何心?”
我边读边思忖,“应该问问这个陈瓒,是何居心!”但是我没有说出口,只是摇着头,发出惊讶的感叹声,一股怒火,也不禁冒了出来。
这个陈瓒,也太歹毒了!我想。陈瓒的指劾,看似鸡毛蒜皮,实是揣摩透了圣上的心理。当今圣上终身乞求长生不死,如今病情日重,一方面极端畏惧死亡,另一方面又极度猜疑臣下的忠诚,尤以宰辅大臣为最。当此关节点上,陈瓒弹劾高拱不在直庐守夜,还预先疏散器用,岂不是说他在为皇帝的死亡作准备?这不是犯了弥天大忌吗?陈瓒显然是想以此激起皇帝的暴怒,一举将高拱置于死地。这是明眼人一看便知的。这个陈瓒,何其毒辣啊!
“太岳!官场险恶啊!”看我一脸惊诧和激愤的神情,殷世儋不再喜形于色,转而感慨了一声。
殷世儋刚走,我便急匆匆向高拱府中赶去。
高拱正独自在书房喝酒,面色通红,一脸苦楚。见我进来,唤了声“叔大——”便连连摇头,说不出话来。
“人心叵测!人心叵测!”我忿忿然,“真是想不到啊!”
“叔大,你说,”高拱拉住我的袖袍,“我高某入仕数十载,抱定一个宗旨,无论风俗如何、潮流怎样,也要独善其身,不害人,不谋私,一心为国。我想不明白,有哪一点,值得他人论劾?”说着,他猛地喝了盅酒,语调凄楚地说,“论则论矣,何忍要置我于死地?”停了须臾,高拱提高了声调,“论人论事,总要有一个情理吧?!”
高府的管家高福拿来了一个酒盅,替我斟上,默然退出了。高拱举杯邀我同饮了一盅,放下酒盅,叹了口气,说:“叔大,你说说看,我进西苑入直,即得一前后四重、为楹一十有六的直房,还曾插科打诨说是奇遇!陈廷裸却说我嫌直房狭隘!这符合人情吗?我家贫,又无子女,也只有族人高福替我经理家事,入直后,便在西安门外租了几间房子,便于取衣就食,以免路途遥远误了公事,这也成了我无君、不忠的罪证了?至于移直房器用,内阁在直诸臣,每遇紫皇殿展礼,必携所用器物而去,旋即移回,此乃惯例,陈廷裸捕风捉影,竟说我是移器用于外,更是无稽之谈!”
“所谓无风不起浪,”我说,“陈廷裸何以如此?我兄可曾思之?”
“往者,陈廷裸每见我,必奉承说高某有大才,令他敬仰非常。”高拱若有所思地说,“突然论劾于我,我也再三斟酌,想了许久,或许……”高拱欲言又止。
我想帮高拱研判一番,突然想到前不久陈瓒曾论劾高拱的妹夫工部李侍郎,便说:“我倒想起来一桩事来,近来,李侍郎被陈廷裸劾罢,或许陈廷裸怀疑我兄嫉恨他,才乘机论劾我兄。”
高拱摇了摇头:“人心叵测,谁可测其隐者?”
我点头,突然想到,陈瓒乃徐阶的乡曲,便说:“难道,陈廷裸有所承望?”话一出口,我就觉得事态严重了。高拱一定也有这个怀疑,如此,他和徐阶嫌隙愈深,内阁岂不又陷入争斗中?
“老爷,内里传话,要老爷快去西苑。”高福在书房外喊了一声。
“我是被论之人,在家里等候圣上的裁处,安能去禁地?”高拱忿忿不平地说。
“喔?”我愣了一下,“看来,有事要发生了,既然内里传话,论劾我兄之事,必是已有区处,中玄兄还是快去吧,弟告辞了。”
当高拱走进西苑,刚到直房,就听到永寿宫里一片忙乱。
“快,快,快把圣上抬到大内去!”首辅徐阶断然说,“乾清宫乃皇帝居住之地,作臣子的,怎么可以不尽到责任呢?”
徐阶的话,一下子让忙乱中的众人愣住了神,他们听出了徐阶的言外之意:让皇帝死在宫外,对臣子来说,毕竟是不光彩的事。所以他命令把离开皇宫二十四年的皇帝抬到乾清宫去。
圣上似乎意识到了这个举动的含义,突然发出喃喃的哀求声:“安陆,安陆——回——家——”
太监们愣在那里,没有动。
“快动手!”徐阶声嘶力竭地说,“不然,倘若万一误事,拿尔等试问!”
太监们无奈,强行将圣上搬到了御榻上,从西苑匆匆向乾清宫抬去。
“回家——回家——”圣上发出微弱的声音,“回安陆去——”
十来个月了,圣上似乎没有从海瑞上疏的阴影中走出来。他原以为臣民拥戴他,歌颂他,是发自内心的;他以为臣民希望他万寿无疆,永远御宇掌舵;他原以为国家真的在他的统御下进入了太平盛世,可海瑞却说他君道不正,执迷不悟,耽于修玄而荒废朝政,天下不直陛下久矣!老百姓竟拿他的年号编成“嘉靖嘉靖,家家干净”的顺口溜。经此打击,圣上就卧床不起了。三个月前,圣上召见徐阶,突然提出,自己脉息浮促,内火难消,多方诊治,服药无数,终不见效,思维再三,无他计,如果能驾往原受生地拜陵取药,必能消灾减疾。因此,要徐阶秘密准备南幸之事,好让他早返故乡。
徐阶没有想到圣上会突发此奇想,忙阻止道说,承天离京数千里,陛下龙体不豫,怎经得起长途跋涉?
可圣上似乎早已深思熟虑过了,竟说,不必乘轿,可改为卧辇抬行,沿途诸王百官不必朝迎,谅无大碍。徐阶只好以妥为布置相搪塞。但圣上回故乡的决心相当坚定,锦衣卫、近幸太监,已经准备好了路上所用的帐幕粮饷,近卫六军也备齐了铠甲兵器,就等待着内阁布置停当了。徐阶只得一面火速派人到武昌,命湖广省、府、县三级官员预为布置,一面苦思冥想,寻找劝阻的理由。二十七年前,也就是巳亥年,圣上曾经衣锦还乡,那次南巡后,他就再也没有回过家乡了。徐阶想了又想,对圣上说:“臣奉谕不敢仰赞者,第一为圣躬计,第二为国家计。盖巳亥迤今凡二十七年矣,陛下自度精力可如彼时,长途劳顿,有益病体乎?此其一。其二,巳亥之前,边境无事,然仍命大臣巡视边务,及边境部署妥当,又增京城并居庸关等处守备,南幸方才成行;试看今日,边境多事,鞑虏虎视眈眈,若圣躬远狩,京城空虚,万一鞑虏窃发突进,圣驾在外,能无惊扰?伏乞陛下勿致轻举,以贻后悔。”
徐阶的理由如此具有说服力,圣上无奈地叹息着,不便再提南巡之事。
但从近侍内监那里听到的种种讯息表明,当今圣上的内心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在与日俱增。每当精神好的时候,在病榻上,他就会和左右说起安陆,说起二十七年前的南巡,说起家乡的山山水水。在他的心目中,安陆,永远是吉壤良园,而皇宫大内似乎是人间地狱。他依然幻想着,有朝一日能够回到故乡的怀抱。直到他一次又一次陷入昏迷,他还在呼唤故乡。
无上的权力,无数的美色,人间的荣华富贵,神一样的地位,这一切,都难以驱散这个高高在上的人内心的孤独。分不清忠心和欺骗、颂扬和阿谀,拿不准一生的功业身后会不会被翻案。对臣民可以生杀予夺,可是对衰病却无能为力。没有亲情,没有友谊,无尽的孤独笼罩在深宫幽苑,说到底,他就是一个没有天伦之乐、没有家庭温暖、没有真诚友谊的孤独的老人而已!
一个支配国家的独夫暴君的另一面就是一个衰病交加的孤独老人,甚至最终失去了支配自身的权力。当其弥留之际,徐阶决定把他抬回他多次申明死也不愿意再回去的乾清宫。
已是腊月了,一个冬季,北京始终没有降下一粒雪花。可是,十四日这天的午后,皇宫大内,顿时就变得白花花的一片。虽然哭喊声惊天动地,可是仔细听来,这哭声仿佛是一种发泄,向世人传达出一个讯息:终于可以畅快出口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