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一跪,彻底击垮了这个心智还未成熟的孩子......
母亲的一巴掌,再也无法修复她潜藏的伤痛......
1995年春节当天,一个新生命降生在和许许多多普通人一样平凡和幸福的家里,父亲和母亲都是那个年代老实安份的工人,也勉强能够算上工薪阶层。幸福的三口之家沉浸在新生儿的喜悦里,幻想着以后能够平安,喜乐。因为冬天生,本想取名叫梓冬,但又觉得冬天太过凋零,给她取名叫梓夏,寓意温暖如火。小名叫团子,寓意团团园园。
十岁之前的生活就像当初爸妈预想的那样,团子成绩优秀,家庭合睦,聪明伶俐,性格大方。上天赐给了她一双天真水灵的双眼,在亲朋好友的夸赞声中长大,那个时候她就是“别人家的孩子”随着改革开放的大浪潮,一大批人都去了北上广,父亲也成了这波浪潮里的一员。父亲是那个年代标准的文艺男青年,奶奶因为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给父亲取名叫卫国,希望他能够保家卫国,父亲却在文艺的路上越走越远,他应该算得上他那个年代最早玩摄像机的一波人,家里不大的房子里堆满了各种摄影书籍,大半夜在家里唱歌,引得母亲各种不满,母亲对父亲的不满还体现在很多方面,比如,不爱收拾自己,总爱穿着不合身的衣服,爱抽烟,......父亲最大的优点可能就是老实巴交会做饭加上怕老婆。
那个时候团子却很爱父亲,母亲的过于严厉让她找到了依靠,受到父亲的熏陶和基因的传递,团子后来成了一个集美术,音乐,创作,于一身的才女,记忆里最幸福的时候就是,每每过年父亲都会给她买一个大蛋糕,从广州带回各种我们这坐小城没有的物件,以至于很小的时候团子就有泡泡机,赛车,芭比娃娃,各种各样的积木。前两年父亲给家里添置了不少家当,心疼母亲买的洗衣机,为我买的VCD,两个巨大无比的立柱式音响,最满意的还是一身漂亮的新衣服新鞋子,不过记忆里母亲总爱要团子穿大红色的裙子,她却总爱男孩子的东西。父亲前几年和母亲都会有书信来往,那个年代一切都很慢。门口小卖部的叔叔成了邮递员,接线员。唯一能够联络父亲的方式除了书信就是小卖部的公共电话,父亲来了电话,小卖部的叔叔就会在大楼底下大喊“梓夏!!你爸电话!!”整栋楼都能听见......团子飞速跑下楼父亲寒暄两句,母亲就来了。这样的日子似乎持续了一年,父亲就给家里装了座机,最后有了手机,再也收不到父亲的来信了,改为了手机短信,再后来成了微信。对于父亲的记忆团子好像仅存于此。好的,不好的,那些碎片好像没有办法拼凑成完整的图画。十岁生日当天摄像叔叔刻录的那盘光碟似乎成了团子整个人生记忆里最幸福的时光。也成了后来当父亲这个字眼慢慢消失在她记忆里的时候可以想起他的唯一物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