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的开创据说源自五代时期后蜀皇帝孟昶。公元964年的除夕之日,他令学士辛寅逊在“桃符板”上题词,因嫌他写得不工稳,便自己动手写了“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句。这是我国最早的对联。
此后,对联的发展经过几个阶段,才得以盛行。其中唐朝律诗就是一个重要阶段。随着文学形式由排偶、骈偶发展至律偶,对联已经在文士诗词和交流之间偶有出现,如杜甫的“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苏轼的“门大要容千骑入,堂深不觉百男欢”。
对联得到广泛发展和普及,始于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相传在他登基后的第一个春节,曾要求全国上下都贴对联以示喜庆。大年初一微服私访时,“以为笑乐”。而且,他还为王公大臣们御书春联,赐给中山王徐达的对联是:“破虏平蛮,功贯古今人第一;出将入相,才兼文武世无双。”赐给陶安的对联是:“国朝谋略无双士,翰苑文章第一家。”在此之后,对联在全国范围开花结果,并成了国学文化瑰宝!
趣味链接:最早的对联猜想
据新考证称,中国对联第一人并不是孟昶,而是比他早四百多年的南朝梁代刘孝绰。刘孝绰在建康做过官,很有才并且喜欢帮助别人,不过帮助别人后又常常不待见、戏弄别人,所以虽然做了许多好事,但也不被别人称好。后来辞官不做,为防别人打扰,就写了一副“闭门罢庆吊,高卧谢公卿”的对子贴在门上,拒绝别人上门访问。这或许是中国第一副对联。
“穿小鞋”的含义你了解吗?
穿小鞋是指背地里打击报复行为或是利用权势让人难堪的做法。其意取自北宋的一则传说。
相传北宋时,有一个名叫巧玉的姑娘,她的后娘要将她许配给一个又丑又哑的有钱人,巧玉坚决不从。后娘也没有办法,但暗地里却想用法子整治她。恰逢有一位媒婆,把巧玉说给一位秀才,巧玉很中意。后母就做了一双很小的鞋子,让媒婆带给男方,让巧玉穿。巧玉出嫁那天,这双鞋怎么也穿不上,害得她上不了轿。她又羞又恼,一气之下便上吊自尽了,人们非常惋惜她。巧玉后母为了实现某种报复,竟然在女儿大婚之日使她难堪,这样的做法显然很不光彩。
在现代的日常行为中,“穿小鞋”经常被引申为朋友背后使坏或者领导故意使坏等情况。比如说:“给别人穿小鞋”、“某某领导让某某穿了小鞋”等。
趣味链接:中国传统的裙子是谁发明的?
据说,裙子的发明者是女皇武则天。原来,武则天的腿偏于肥胖,再穿上绫罗绸缎的裤子,走起路来蹭得裤子“哧哧”直响,她觉得很难堪,于是用一块缎子盖住。这一来,倒让她开窍了,于是拿了块缎子前后一裹,把双腿全围起来了,试着走起路来,既飘逸潇洒又好看。她高兴极了,赶忙叫人加工制作,然后让宫女们穿上,走上一圈让自己看看。她觉得不错后,下令给自己也做条合身的,穿上后果然感觉非常轻松自如。
可是,穿上这样的新衣服,叫什么名字好呢?武则天一想,人们穿的衣服鞋帽都有个衣字旁,自己是一国之君。那么就叫“裙子”好了。从此以后裙子大为流行,而且从宫廷传到了民间。
“福”倒着贴的习俗源于哪里?
福字倒贴在民间有很多自己的解释,追根溯源大概出自两个典故,分别发生在明、清两代。
一种说法认为倒贴“福”字源自明朝朱元璋。朱元璋有年准备用“福”字做暗记谋杀他人,马皇后为了消除这场灾祸,令全城大小人家,都在自家门上贴一个“福”字。马皇后指令一下,人们无不遵从。其中有一户人家不识字,竟把福字贴倒了。第二天,皇帝派人上街巡查,发现家家都贴了福字,还有一家把福字贴倒了。皇帝大怒,命御林军把那家满门抄斩。马皇后一看不妙,连忙对朱元璋解释说:“那家人知道您今日来访,故意把福字贴倒,这不是‘福到’的意思吗?”皇帝一听,转怒为喜,便下令放了人。所以此后人们在贴“福”字时都是倒着贴,以求吉利。
另一种说法认为“福”字倒贴的习俗来自清代恭亲王府。某年春节前夕,大管家照例写了许多“福”字让人贴于库房和王府大门上,有个人家因不识字,误将大门上的“福”字贴倒了。恭亲王福晋看到了,十分恼火。多亏大管家能言善辩,跪在地上说:“奴才常听人讲,恭亲王寿高福大造化大,如今大福真的到(倒)了,乃吉庆之兆。”福晋听罢心想,难怪过往行人都说恭亲王府福到(倒)了。吉语说千遍,金银增万贯,一高兴,便重赏了管家和那个贴倒福的家人。事后,百姓人家纷纷效仿,还希望过往行人或儿童说声:“福到了,福到了!”
趣味链接:关于慈禧的几副对联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同年11月2日,日军侵占大连。败讯传来,正值慈禧太后六十大寿,有人愤然书联于北京墙头:万寿无疆,普天同庆;三军败绩,割地求和。慈禧垂帘听政二十余年,丧权辱国,死后却被尊为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皇太后。对此,有人书联嘲之:垂帘廿余年,年年割地。尊号十六字,字字欺天。
你知道本命年的禁忌吗?
本命年就是十二年一遇的农历属相所在的年份,俗称属相年。在传统习俗中,本命年常常被认为是一个不吉利的年份。本命年犯太岁,所谓“太岁当头坐,无喜必有祸”。民间通常把“本命年”也叫做“槛儿年”,即度过本命年如同迈过一道槛儿一样。
“本命”禁忌,在民间有着广泛的影响,在南北民俗中,都有在本命年挂红辟邪躲灾的传统。因此一到本命年的大年三十,人们便早早地穿上红色内衣或系上红色腰带,有的随身佩带的饰物也用红丝绳系挂,来迎接自己的本命年,认为这样才能趋吉避凶、消灾免祸。这些为本命年辟邪的红色什物就是被人常说的“本命红”。因为红色辟邪,红色吉祥,所以希望红色带来好运、带来喜庆。
汉族北方各地,大人小孩在本命年都要买红腰带系上,俗称“扎红”。小孩还要穿红袜子、红短裤(俗称“本命年老三样”),认为这样才能趋吉避凶、消灾免祸。这种习俗到今天仍在各地流行,每逢春节,市场上到处有出售“吉祥带”、“吉祥结”的红黄绸带。本命年的人们将之系在腰间、手腕上,认为这样便可消解灾祸、化凶为吉,度过吉祥的十二年。
趣味链接:本命年的算法
“本命年”这一说法起源于中国的十二生肖。一个人出生的那年是农历什么年,那么以后每到这一属相年便是此人的本命年。由于十二生肖的循环往复,每过十二年,人们就要遇到自己的本命年,这样依次推出,人生本命年为12岁、24岁、36岁、48岁、60岁……
一般以农历元月年初一为新一年的开始,并计算本命年的方法是错误的,应该以立春为准。以2010年为例,如2010年公历2月4日是立春,而农历的大年初一在公历的2月14日。这样,如果一个婴儿在2月4日出生,那么他就是属虎了,不是属牛;同理,你是1986年虎年出生的姑娘,那么,到了2月4日,你的本命年就开始了,而不是非到了大年初一即公历的2月14日才开始新的一年。
为什么说“出门喜鹊叫,必有喜事到”?
喜鹊,又名鹊、客鹊、飞驳鸟、干鹊、神女,鸟纲雀形目鸦科鹊属的一种。旧时民间传说鹊能报喜,故称喜鹊。喜鹊体长约40厘米,羽毛大部分为黑色,肩腹部为白色,见有人来了,它便翘翘尾巴,从这个枝头跳到另一个枝头,总喜欢喳喳地叫几声,韵调虽然简单,但清脆响亮。宋代彭乘《墨客挥犀》记载:“北人喜鸦声而恶鹊声,南人喜鹊声而恶鸦声。”
喜鹊成为人们所喜爱的报喜鸟、圣贤鸟,大概有以下几个原因:1.喜鹊多生活在人类聚居的地区。白天在旷野农田觅食,夜间在高大乔木的顶端栖息。通常营巢在松树、杨树、柞树、榆树、柳树、胡桃树等高大乔木上。喜鹊的叫声为“喳喳喳喳,喳喳喳喳”,大意读为“喜事到家,喜事到家”,再加上喜鹊飞来飞去“无定性”的调皮,所以喜鹊在中国民间是吉祥、快乐的象征。2.关于喜鹊还有很多优美的神话传说,如鹊桥相会、鸠占鹊巢、鹊登高枝、喜上眉(梅)梢、鹊噪狱楼等。所以如果喜鹊飞来你家门口喳喳地叫,不定又有什么喜事呢!恰如人们常说的“喜鹊叫,客人到”、“出门喜鹊叫,必有喜事到”!
趣味链接:喜鹊报喜的传说
唐贞观末期南康郡(今江西省赣州市)有个叫黎景逸的人,家门前的树上有个鹊巢,他常喂食巢里的鹊儿,长此以往,人鸟便有了感情。一次黎景逸被冤枉入狱,被长期监禁。突然有一天,他喂食的那只喜鹊停在他的狱窗前欢叫不停。他暗自想是有好消息要来了吗?果然,三天后他被无罪释放了。后来打听到,是因为喜鹊变成人的模样,假传圣旨救了他。
为什么山东人见面叫“二哥”?
在中国古代文化中,“二”字是含有蔑视的含意的。但与山东人打交道,则必须呼其为“二哥”,称“大哥”反而不高兴,这是什么原因呢?这与山东民间文化有关。
一说老大为鳖。古时民间对鳖奉若神灵,而内心对其却是不恭,以为其寿百千年,必有灵,所以称百岁之人为属鳖的。平时也以鳖为詈语,故其形象怪异。
二说因为武大郎和宋江。《水浒传》故事的发生地,主要在山东,其中宋江、武大郎、武松、潘金莲的故事更是广为流传、家喻户晓。武大郎的猥琐,令人羞耻;人称宋江的大哥更是让人觉得憋屈;以武二为代表的梁山兄弟的正气、刚烈、疾恶如仇令人称赞,堪为山东大汉的代表。
三说因为老大憨。人们一般认为,弟兄同胞,一般是老大憨厚,老二精明,老三娇惯。
四说因为孔子。孔子是山东人的骄傲,他的礼教和儒家思想给予山东人深远、直接的影响。而孔子正是排行老二。
五说山东人谦逊,不愿被人视为“大”,故而喜欢被人称为“二哥”。
六说老大在民间传说故事中扮演过不光彩的角色。民间关于兄弟分家的故事很多,往往都是老大娶了一位没有仁慈心肠的恶老婆,成了“妻管严”;父母双亡以后,不是好好照料未成年的老二,而是将其撵出家门。但后来,老二更有出息,老大则会受到社会公德的惩罚。
趣味链接:黑龙江的来源
据说来源于“秃尾巴老李”。此人一生下就是黑龙模样,被他爹砍断尾巴以后,一口气往北跑到黑龙江边才住下。那时,黑龙江里住着一条白龙,经常欺凌两岸的百姓,民众深受其苦。秃尾巴老李听说以后,立志要为民除害,赶走小白龙。秃尾巴老李召集了当地的山东老乡,请他们帮忙准备馒头和石灰,并嘱咐说:“我和小白龙对打时,江里冒黑沫子,你们就往江里倒馒头;江里冒白沫子,你们就往江里倒石灰。我吃了馒头就会越来越有力气,他吃了石灰就会越来越难受。这样,就能帮我打败他。”秃尾巴老李入江以后,老乡们按照他的吩咐在一旁帮忙。经过几天的鏖战,秃尾巴老李终于赶跑了小白龙,从此在江里住了下来,管辖这条江水,为百姓造福。由于秃尾巴老李的形象是一个黑面汉子,人们为了纪念他,就把这条江称为黑龙江。
民间为何有送灶和迎灶的习俗?
送灶、迎灶自古便是中国过年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为了供奉灶神。灶神是上古时期家庭祭祀的对象之一,由主持厨房大政的老妇主祭,后来演变成每个家中的祭祀习俗。
据《抱朴子·内篇》的记载,祭祀神坛之一的“灶神”平时有监察下民的职责,该户人家的功过善恶,都要定期报告天庭,上天则依据其报告定这家人来年的祸福。一般认为灶神上天的日子是每年的腊月二十三(也有人认为是在腊月二十四),届时便要好生欢送;他上天述职之后,于除夕回来,到时自然必须欢迎。灶君上天述职完毕,回到各家为他预备的神龛。迎接的时候一般是摆上供品,放爆竹,而最主要是贴上新灶马。在民间的灶神旁边经常有的对联是“二十三日去,初一五更来”。在这一过程中,前部分送灶神称送灶,或称辞灶;后部分则是接灶,又叫迎灶。
灶神很早就进入了道教神谱,称东厨司命,慢慢地升级为帝,号东厨司命大帝。传说灶神的生日在八月三日(又有说是十五日),该日家家还要点灶灯祭灶。
趣味链接:过小年的习俗
过小年即是送灶神。现代城市,已没有了砖泥砌的灶头,所以不再有贴灶马的传统,在送灶的日子,一部分居民家仍然会有一些放鞭炮之类的活动,而且要在厨房里早早地点上灯(或烧香纸)。在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人们称之为过小年或交年,也就放几响鞭炮算是应个景儿。这种祭灶的传统在全国各地都存在,不过风俗习惯特别是灶神的形象略有不同罢了。
春联的习俗是如何流传开的?
早在秦汉以前,有在大门的左右悬挂桃符的习俗,桃符就是用桃木做的两块大板。上面书写降鬼大神(门神)“神荼”和“郁垒”的名字,或在桃符上画图或刻图,称为题桃符,用以避邪。后来有人在题桃符基础上题些简单联语。如“姜太公在此,百无忌禁”或“有令在此,诸恶远避”等一类压邪话和符咒。这种习俗延续了一千多年。五代时期后蜀之主孟昶在964年除夕题于卧室门上的桃符“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是我国最早的一副春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