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患上了“写作兴趣缺失病”
朋友喜欢钓鱼,除了上班,业余时间都泡在上面,不顾工作,不顾老婆,不顾孩子。大家都开导他,整天钓鱼,你爱吃鱼吗?买点不就得了。朋友听了,笑而不语。这叫兴趣,发自内心的喜欢。你对一件事情有兴趣,会产生实践的欲望;学生对写作有兴趣,就会产生表达的冲动。没有写作兴趣,自然厌恶作文;没有表达欲望,当然文思枯竭。全国的孩子都患了一种病,叫“写作兴趣缺失病”。学生写作文,想象中是一件愉快的事情,却成了一种可怕的东西,叫“作业”。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写作水平没有见长。即使见长,那是学生“开天眼”了,不是你老师教出来的,是学生天生有写作的灵气。
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往往会语出惊人,灵光乍现,他们的语言具有创造性,有时是成人难以企及的。不少人感叹,每个孩子都是言语的天才。那么,全国的孩子怎么会同时患上“写作兴趣缺失病”呢?
路遥为了写《平凡的世界》,提着一个装满书的大箱子,在陕北各地奔波,乡村城镇、工矿企业、学校机关、集贸市场;国营、集体、个体;上至省委书记,下至普通百姓,只要能触及的,就竭力触及。在作家眼里,这叫体验生活,寻找素材。学生的学习生活如此单调,没有时间去体验生活,自然就没有素材;没有写作材料,自然写不好作文;没有满意作文,自然不喜欢表达。如作家一样,缺少了生活源泉的滋润,学生当然写不好作文。想想也是,学生除了读书,就是上课,难得下课,想着作业,一不小心忘了,指不定被老师“教育教育”。你说,让学生写什么呢?学生难得有一件趣事,还要想想,“三观”正不正,“立意”高不高,适合不适合写成作文?
表哥读书不行,去学泥水匠。从搬砖开始,搅拌水泥、测量水平、劈砖和泥……一点一滴学技术,整整三年,才算出师。泥水匠可是个技术活,技术高低决定着活儿干得好不好。写作,也是个技术活。你去百度一下“写作技法”,会有无数的文章,教你写作的技巧和方法。我们一直强调“文无定法”,但不得不承认,学生学习写作的阶段,有章法可循的,否则,写作教什么呢?不懂得技法,学生作文写不精彩,得不到表扬,学生对写作自然没兴趣。
什么是好的文章呢?夏丏尊先生说,所谓好的文章就是使读者容易领略、感动、乐于阅读的文字。诸君执笔为文的时候,第一,不要忘记有读者。第二,须力求适合读者的心情,要使读者在你的文字中得到兴趣或愉快,不要使读者感到厌倦。写作,是有读者的。写作缺少读者,作者缺乏动力,一定写不好文章。你去看看学生的作文,常常是“孤独者的舞蹈”,鲜有欣赏者,就像一个优雅的舞者,一人在舞台翩翩起舞,下面只有一个观众,最可气的是,这个观众还在不时“挑刺”。少了读者的欣赏,写作不再是内心表达的需要,成了应付学习的作业。要感兴趣,只能“呵呵”了。
破解“写作兴趣缺失病”的密码
家长抱怨,每次写作,孩子咬着笔杆,想了几个小时都不会写;学生倾诉,一到写作,自己的脑子一片空白,没有什么内容可写。每次写作,教师成为学生心灵的导师,循循善诱,将“沉睡”的素材一股脑儿激发出来,一次,两次,三次……婴儿学步,搀扶只是过渡,总要放手,让他自由地奔跑。教师害怕学生跌倒,总是“搀扶”着写作,不放手,哪来“奔跑”的机会?
没有材料,还可以创造材料。听过很多的作文指导课,教师预设了许多的活动环节,学生倍感兴趣,一边参与,一边写作,在教师的点评中,找到了写作的内容,写出生动有趣的作文。每次写作,来次活动,学生有写作材料,有写作方法,写出让教师满意的作文。这样的作文教学,犹如给学生注入强心针,获得了写作的活力。只是,这种写作动力是外部赋予的,并非发自学生内在的需要,无法调动起真正的写作激情,写作兴趣的维持不会长久。独特,是写作永恒的追求,纠缠于写作技法,最终不会走得太远。
不少语文教师抱怨,学生不懂写作的技巧,怎么能写好作文呢?言下之意,只有掌握了写作技法,才能写好作文。写作是有技巧的,这些技法藏在文章里。你看,阅读教学提倡“读写结合,以读促写”,从内容入手,再到语言形式,充分挖掘表达技巧,培养写作思维。学习《黄果树瀑布》,教学移步换景的方法;学习《莫高窟》,教学总分总、排比式的方法……你一定有这样的心愿,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技法,作文教学就能轻松许多。写作指导课,通过生动的事例,不遗余力地教授技法,鼓励在实践中巧妙运用。教师教得来劲,学生练得趣味,似乎掌握写作技法,就像郭靖习得了降龙十八掌,从此,在写作的道路上,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语文老师们坚信,学生有了丰富的写作素材,掌握系统的写作技法,加以操练,就算是“九阴真经”也能修成了,何况是写作这样的小事儿。
写作技法,真的可以拯救学生写作吗?
儿子学习游泳,我不敢放任其野游,送到培训机构学习蛙泳,教练从基本的技术抓起,憋气、换气、摆腿、摆臂……他身体素质还行,很快掌握了蛙泳的技术,动作比我还标准。看着他穿着泳裤,带着泳镜,加上修长的身体,特有范儿。出来后,我问他,不借助浮板,你能游多少米?“不借助浮板,我能游……五米……”看着儿子骄傲的样子,我不禁笑着说:“看你蛙泳的动作这么标准,才游五米?爸爸是癞蛤蟆式,能游五百米。”好在,十天下来,儿子跌跌撞撞能游五十多米。
掌握了蛙泳的技巧,游泳的水平不一定高,缺乏训练,一切都是白搭。写作,和游泳一样,掌握了写作技法,不一定能写好作文。否则,一定会出一本书,名字叫《作文技法大全》,必定会畅销。鲁迅先生在《作文秘诀》一文中说:“有意义,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去技法,以最无痕的形式写作,是鲁迅先生对我们的告诫。在写作教学实践中,学生对很多的写作技法是有感觉的,他们不懂技法名称,却无师自通地熟练运用。过于纠结技法,有时反而束缚学生的表达灵气。
小时候,我们学游泳,源于孩子的本真,心中有一种强烈的想学会的愿望。只有学会了游泳,父母才同意让我们下水,可以摸鱼摸河蚌,可以洗澡解酷暑。在动力驱使下,一个夏天,我就自学成才了。中外众多的作家都谈到为什么写作的问题,有为生存,有为喜爱,有为名利,有为认可……很多成功的作家都认为,写作动力是推动自己不断创作的源泉。做任何事情,一旦有了动力,会带来源源不断的奇迹,这时,任何奇迹都不是奇迹。
作家的才能,学生自然无法比拟;作家的动力,学生不会天生产生。儿童写作时,如果你能赋予写好作文的动力,那样,他们就会和作家一样,疯狂地爱上写作,兴趣被调动,才能被激发,写不好作文,岂不是成了怪事?
学生写作文,缺少一些写作内容,不影响;缺少一些写作技法,没大事。可是,一旦缺乏了动力,写作成了被动、应付的事情,很难长久地坚持下去。即使坚持下去了,写作也畸变为另一种东西,叫“作业”。“作文”和“作业”,一字之差,结果完全不同。大部分的学生,一辈子都不会自觉自发地产生内在的写作动力,但如果激起藏在心底的那份执着和热爱,就会产生无穷的写作动力,享受言语表达带来的乐趣。
儿童写作教学,不缺乏写作技法,缺乏的是持续的写作动力。语文老师们,你们准备好了吗?
发表意识,最大的写作动力
为什么要写作?为了与人交流、告知事由和表达感情等需要,写作是一种开放式的公众言语活动。除却一些隐私的表达,几乎没有人的写作是封闭的。很难想象,缺少读者的表达,作者有动力持续写作。
管建刚老师以“发表为中心”的作文教改实验,是基于自身的写作经验提出来的,他认为:“写作本质上是一种公众的言说。一个写作者最大的荣耀,莫过于拥有在公众面前言说的能力和资格;绝大多数写作者的主要目的,也就是要拥有在公众面前言说的能力和资格。”他以班级作文周报为平台,辅以动力系统和助力系统,激起学生的文心,渗透写作的技法,提升写作的水平。写作,以发表为中心,抓住了人的表达天性,实现写作的价值,获得成功感和尊严感。
生活中,孩子是没有话语权的,在家里受到父母的管束,在学校受到老师的教育,在社会受到成人的约束。孩子失去独立自由的话语权,也就失去了展示丰富内心世界的机会。情感的表达,是人的内在需求,失去了,无疑是砍断了天使的双翼。写作是学生心灵表达的最好平台,快乐需要表达,忧伤需要抚慰,任何的喜怒哀乐都可以通过文字自由表达出来,要给予学生自由表达的机会,少写命题作文,多写自由作文。写作,是情感到了喷吐的极限,以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命题作文是让学生寻找情感的源泉,再辅以文字的形式支撑起来,这本来有违写作的规律。自由作文才是儿童作文的真实面目,要让学生信任老师,敢于说真话、实话,表现最真实的自我,这是写作最基本的也是最高的境界。就像巴金先生说的:“我写作,不是我有才华,而是我有感情,对我的祖国和同胞有无限的爱,我用作品表达我的这种情感。”自由写作,激起学生写作的欲望,情感和思维得到释放,获得表达的主动权,文字才打动人。
舞台表演,演员心中要装着观者;绘画创作,画家心中要假想读者……写作,同样如此。作者的“对面”是读者,读者多,作者动力大;读者少,作者无心写。读者只有一个,学生能坚持写作文,已经是难得了;能写好作文,无疑是奇迹。如何让学生写作拥有更多的读者?只有发表。管老师以一张班级作文周报,让学生的作文拥有大量的读者,每周一期,一期18篇作文,在学校、家庭间“发行”。作文有了公开发表的途径,改变了写作的目的,从“应付教师”到“写作投稿”,写作兴趣大增,读者意识增强,写作水平自然会不断地提升。当然,编辑出版班级作文周报是一件艰苦的事情,你不愿去尝试,可以利用QQ空间、班级博客、微博、微信等电子平台,让孩子有发表的平台,增加写作动力。班级循环作文、墙报作文、小小手抄报等等,也是很好的展示机会,给学生注入发表的动力,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存在,实现与别人的交流。
办班级作文周报,是给予学生发表作文最好的平台。写作就是“投稿”,所写的内容必须真实,来自生活,一旦作假,马上被发现。同学、教师、家长是班级作文周报的最大读者群,是学生最为亲密的人,让自己亲密的人读自己的故事,学生获得了自我存在感和成功感。发表作文,不断地刺激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内在的表达欲望,实现最原始的言说激情,这也是学生持续写作的动力源泉之一。有写作实践的人都知道,写作是一件艰苦的事情。能坚持写作的人,是何等了不起。作品一旦公开发表,拥有了读者群,那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情。作家谈到自己的成长之路,常无比感叹发表带来的动力。
让学生爱上写作,产生写作动力,不断表扬并发表是一条必由之路。学生通过写作,把心里话表达出来,与读者交流,得到认可,发表产生的成功感,又能进一步激发写作动力,形成写作的循环系统。写作的成功感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提高学习各学科的兴趣,乃至可以影响学生的一生。很多学科成绩平平的学生,在班级作文周报上不断地发表作文,写作兴趣浓厚,水平大增,甚至改变了原本的自卑,变得乐观自信。通过发表,学生之间有了对话平台,很多心里话、矛盾点得到了释放,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关系融洽,班级形成积极向上的氛围。
写作,是一种公众的言说,以发表为平台,激发了写作动力,学生爱上写作,不再是一句空话。
写作动力系统的“庐山真面目”
发表,学生写作最大的动力源泉。在公开的报纸杂志发表作文,是一件难事。杂志版面有限,能发表的学生毕竟是少数的。班级作文周报弥补了版面的问题,最大限度满足学生发表的需求。对于学生而言,在什么级别上发表无所谓,只要有身边的读者,那是最大的荣耀。随着班级作文周报发表出版,你会发现,学生的发表兴趣会淡化,这是人之常情。
如何让学生持续保持写作兴趣,这是摆在语文老师面前的一道难题。
现在的孩子都喜欢玩游戏,哪怕最简单的一款游戏,都能玩得津津有味。有一款“消消乐”的游戏,风靡全国。我问老婆和儿子,几个卡通图案,上下左右移动,有意思吗?他们两个瞥了我一眼,一副鄙视样儿。后来,老婆告诉我,这个游戏上手简单,通关有奖励,又有新的挑战等着你,充满刺激和期待。哦,我懂了,原来,游戏设计和任务驱动让游戏者慢慢进入,直到不能自拔。
写作教学如果和游戏冲关一样,设计类似的目标和任务,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最后的成功,那一定是很有吸引力的。这样,学生每次写作都有动力,保持持续写作的欲望。管建刚老师深谙其道,他就是这样的“顶级行家”。基于班级作文周报的平台,他建构一套写作的等级评价系统。带班三年,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写作水平,每年的等级评价系统都不同。
四年级开展“等级评选”活动,通过发放“刊用纪念卡”的形式,让学生集卡,换取“作文新苗”“作文小能手”“班级小作家”“班级诺贝尔文学奖”等奖项。这种坡度式的激励方案,面向班级的每位孩子,对于优等生,教师设置些障碍,走得缓慢些;对于后进生,提供些机会,走得快速些;对于中等生,不断鞭策,紧跟着前行……班级的每位孩子都看到希望,朝着目标不断进步。一年之内,能基本保证学生写作兴趣不减。
第二年,继续搞“等级评奖”,学生兴趣肯定大减。
五年级开展“积分活动”,一篇作文,学生写多少字,就得多少积分。获得积分,可以得到相应的“福利”,满足学生的需求。积分活动,解决了学生作文写不长的问题。学生投稿时,为了得到更多积分,就会写得很长,得知自己的作文被录用了,会拼命地打磨,哪里不够具体,哪里增加细节……不要以为积分容易得,管老师还设置了修改扣分项目,一旦发现作文有瑕疵,被狠狠地扣分,多则几百分,少则几十分,一篇作文积分倒扣的不在少数。修改作文,不用教师愁了,自改、互改成了常态。
第三年,继续搞“积分活动”?学生可是长大了。
六年级开展“稿费活动”。当然,稿费的价格不能和出版社比,否则你这点工资就要“破产”了。千字文章对应相应的稿费,领取班级货币,一年之内可以累积,可以消费:和老师拥抱合影,买免作业卡,买期末考试加分卡,买单元免考卡,买小编辑卡,买相册视频……稿费活动,让学生体验到作家的生活。学生根据自己需求,玩命地写作挣钱。再玩命,后进生也玩不过优等生,“分版而治”就诞生了,分为精华版、升级版、大众版,稿费有高低,优等生不屑于投大众版,就给后进生留了“活路”。这样,班级作文周报就和谐而生,不断保持全班的写作兴趣。
三年的写作活动,是管建刚老师给学生构建的“动力系统”。三大活动能让学生保持新奇,不断激发写作激情。这三大动力系统,不断点燃、维持、激发写作的热情;写作,也在这三年时间里持续地影响学生的生活情绪、生活质量和生命尊严。
这三大写作动力系统,像生活中的手机游戏一样,切中了人的心理需求,印证了写作需要激励的规律。这套动力系统从外部入手,目标明确,缓步前进。作为班级学生,能清楚地定位自己,找到合适的方向,从写好每一篇文章开始。游戏性也是这套系统的优点,学生以游戏者的心态投入,写写、玩玩、乐乐,抓住学生的需求,给予最大的满足,不断感受成功。只是,要得到这样的满足,学生必须付出勤奋、努力,甚至是痛苦,最终走向的是进步。不得不说,管建刚老师是个设计的高手。
这套动力系统,刺激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学生的写作动机,但作为写作本质的过程没有改变,是通过动力系统进行了助推。三年里,学生每周进步一点点,一百多次的刺激,难道学生还会写不好作文吗?这是动力系统存在的真正价值。当你还在为学生写不好作文挣扎时,可以轻轻松开手中“写作技法”这把利剑,扶着“写作动力”的总舵,带着学生驰骋在广阔的“写作海洋”中。
拥有一套自己的写作“动力系统”
每一位语文老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都应该有一套动力系统,不断地刺激学生的写作神经。有的老师说,何必有捷径不走,绕远路呢?管建刚老师建构的动力系统,我们拿过来,可以用吗?当然可以,一定会有非常好的效果,我就是这样的实践者。但是,全部照抄,生搬硬套,会有不少的弊端。我在六年级也设计“和徐老师拥抱”的消费项目,可是没有一个学生来消费。我很好奇,找来学生问问,原来,农村的孩子不像城里的孩子,比较腼腆,不好意思和老师合影,自然,我的“生意”就冷清下来了。
这套动力系统,建立在管老师长期的作文教学实践上,他对作文教学有独到的认识。正是有深厚的底蕴,他能游刃有余地解决出现的各种问题。此外,地域文化有差异,学生基础有不同,我们不仅要学招式,更要学招式背后的功夫。这样,才能应付万千变化。
中国的汽车生产起步晚,技术落后。当国外企业已有百年制造工艺的时候,我们国家才刚刚觉醒。没有发动机技术,没有底盘调教经验,更没有设计变速箱能力,怎么办?买来国外成熟的产品,揣摩设计的原理,不断改进优化,从而制造出带有自己特色的产品。在工程学上,这种设计叫“逆向开发”。中国的比亚迪、吉利公司就是成功的代表。
构建写作的动力系统,老师也可以“逆向开发”。研究管建刚老师的作文教学动力系统,吸收适用的做法,优化不足之处,逐渐形成具有教师个人色彩的动力系统。此外,中低年级的写作动力系统是一片处女地,你可以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写作能力,不断调整,寻找出适合的道路。全国各地有许多成功的例子,在建构写作动力系统上实现“弯道超越”,取得非常好的效果。
什么是好的写作动力系统呢?那就是学生能全身心投入,忘我地、持续地保持写作兴趣,获得参与的喜悦感和成功感。
1.游戏化。儿童是天生的游戏者。对游戏,他们天生敏感,热衷参与。写作教学中,你设计的写作动力系统,形式要有趣味性,内容要有诱惑性,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过于直接、呆板、机械的动力系统,学生会排斥,不愿参与,这样,适得其反,抹杀了写作兴趣。你看,管老师的“等级评奖”系统,设计了一个“考状元”的游戏规则,根据古代考状元的程序,引领学生一步一步爱上写作。在“写作稿费”系统中,他请学生设计班币,制定稿费的规则,更绝妙的是,还有消费规则。学生就像社会人一样,写作挣钱、消费。当然,我们老师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一定会有所创新。
2.参与感。你设计的写作动力系统,面向的是班级里的每一位学生,尤其要照顾写作的后进生。设计要循序渐进,起步的门槛一定要低,让每一位孩子都看到前进的希望,都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目标。越往上,难度越大,需要加大勤奋的步伐,逐步调动写作潜力。如我设计的“争当大总统”的系统,第一步,要当上“写作组长”,很简单,只要1000积分就行,也就是发表两篇作文,即使是后进生,发表三篇也够了。在自己的努力下,在老师的照顾下,每个人都能实现。越往上,难度越高,还有其他的要求。一部分人脱颖而出,其他人在后面紧跟。
3.竞争。没有竞争,社会不会有进步;没有比拼,写作不会有提升。好的写作动力系统是充满着争斗的,激励学生写好作文,鼓励学生改好作文,支持学生评好作文。在你争我夺的氛围中,激起写作的斗志。我最欣赏管老师“积分活动”中的“抢分活动”,文章发表,他人修改,发现错文,扣除积分,归为别人。一个拼命地不想扣分,一个玩命地忒想扣分,你来我往中,写作的修改能力潜移默化地提高了,读者意识不知不觉中强化了,而你则在旁边偷偷地笑。这叫“竞争成就作品”,这叫“玩的就是心跳”。
4.奖励性。一张小小的奖状,一块小小的糖果,一声轻轻的表扬,对老师来说,是举手之劳;对学生来说,那是荣耀,是重视,是肯定,意义非凡。好的写作动力系统,一定是充满着奖励,充满着鼓励,充满着希望,让学生不断参与,不断满足,不断成功,不断自信。你不要吝啬,要开放表扬的渠道,形成奖励的机制,再加上教师额外的鼓励,那种感觉叫温暖。我最佩服的是管老师写作动力系统中的各种奖励,他处处发现学生值得表扬的点,给予语言、动作上的鼓励,还有物质上的奖励。因此,我的办公室里也常备学生爱吃的东西,原因,你懂的。
写作动力系统的建构,没有最好的,只有更好的;没有最优化的,只有最适合的。天生喜欢表达的学生毕竟是少之又少,写作兴趣不会从天上掉下来,需要你从外部去刺激它,建构自己的写作动力系统,让学生练好基本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提升写作的能力。学写作招式,学生成不了高手,那是花拳绣腿,有写作动力,学生才能不断努力,成为写作高手。亲爱的老师们,写作动力系统,或许有些功利,但是,又有什么事情不是从功利开始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