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秦灭掉前燕,苻坚命令车骑大将军王猛给西北凉州的张天锡写信,说:“过去你的先人之所以向前赵刘曜、后赵石勒称臣,是由于自己实力不如人。今天凉州的力量比不上从前,而我大秦的德威,远非二赵所能匹敌,将军您却断然与我绝交,恐怕不是祖先的福分吧!以秦国的威力,只要稍有动作便没有谁能够阻挡,可以让弱水回流向东,让长江、黄河掉头西去。(回弱水使东流,返江、河使西注。)现在关东地区业已平定,大秦将移师西渡黄河,恐怕不是你凉州六郡军民能够抵挡的。东汉刘表说汉水以南可以自保,今天将军您说黄河以西可以保全。刘表如何?荆州最后归于曹操。黄河以西的凶吉祸福全都系于将军一身,可以借鉴的往事并不遥远,你应该思之再思,自己多谋求福分,不要让张氏六代人经营的大业毁于一旦!”张天锡看过信后十分畏惧,派使者向苻坚谢罪称臣。
后来,苻坚决定征讨长江以南的东晋,屈指一算,能够聚兵97万,称“如今凭借我的兵众,把鞭子投进长江,也足以断绝水流”。(今以吾之众,投鞭于江,足断其流。)又称“以我的兵力进攻晋国,比较双方强弱之势,犹如强劲的大风扫荡秋天的败叶”。(以吾击晋,校其强弱之势,犹疾风之扫秋叶。)然而他忘了,东晋可不是偏居一隅的凉州,而是拥有半壁江山的王朝,这半壁江山是中国最富饶、人才最多最出色的地区,这王朝是从中原迁往南方的正牌政权。两军在淝水展开决战,结果苻坚大败,狼狈而逃,被吓破了胆,就连风吹过的声音、鹤鸣叫的声音都被误以为是敌人打来了,昼夜不敢歇息,一路狂奔。(其走者闻风声鹤唳,皆以为晋兵且至,昼夜不敢息。)此刻风与鹤都构成了晋军的势。(《资治通鉴》卷103~105)
镇恶
东晋桓石虔是司空桓豁的庶出长子,小名叫镇恶。年至十七八岁,身份还没有得到承认,但奴仆们已经称他镇恶少爷了。他曾经住在桓温家里,后来跟随桓温出征枋头。一次战斗中,车骑将军桓冲陷入敌阵,形势险恶,没人能够把他抢救出来。桓温对镇恶说:“你叔父落入敌手,你知道吗?”镇恶听了,豪气飞扬,叫来朱辟做副手,跃马冲进敌军万众之中,无人能够抵挡,径直把桓冲抢了回来,全军无不叹服。后来黄河以北的百姓就拿他的名字来驱赶疟鬼。(《世说新语·豪爽》)谢安的风度
东晋大司马桓温势大,心存不轨,埋伏好甲士后设宴,遍请朝中百官,想趁机杀害谢安和王坦之。王坦之非常惊恐,问谢安怎么办?谢安神色坦然,答道:“晋朝的存亡,在此一行。”两人一同赴宴,王坦之惊魂未定,表现越来越明显。谢安从容不迫,表现也越来越明显。他扫视台阶步入座位,操着中原洛阳话的音调吟诵嵇康的“浩浩洪流”诗句。桓温被谢安那种旷达高远的风度镇住了,急忙撤走武士。王坦之和谢安原本齐名,这件事后才分出高下。(《世说新语·雅量》)
骑虎之势
南北朝时,北周静帝年幼,丞相杨坚掌握大权,心生篡位之意。于深夜召见太史中大夫庾季才,问:“我平庸没有才能,却得到了辅佐幼主的重任。从天时和人事两方面来看,你以为会怎么样呢?”庾季才回答:“天道精微奥妙,一时难以看明白。我只从人事方面来预料,感到符命征兆已然确定。退一步说,即便我说天时人事都不在您一边,难道您还能够效法古代的许由,逃往箕山,洗耳于颍水,而让出天下吗!”杨坚沉默了一会儿,说:“事情确实像你说的那样。”杨坚的夫人独孤氏也对他说:“事情已经到了这一步,骑虎之势已经形成,你已经下不来了,努力吧!”(骑虎之势,必不得下,勉之!)杨坚篡权,建立隋朝。(《资治通鉴》卷174)
席卷之势
隋朝初,隋军讨伐江南的陈国。有人问行台吏部郎中薛道衡,这次行动能否奏效?薛道衡回答:“肯定成功。我听说晋朝术士郭璞曾预言:‘江东地区分立三百年,之后重新与中原相统一。’现在时间已到,这是其一。我皇恭敬、简朴、勤劳,而陈国君主陈叔宝荒淫、骄傲、奢侈,这是其二。国家的安危在于用人,陈国以江总为宰相,此人只会赋诗饮酒;又提拔刻薄小人施文庆,委以政事;又任用萧摩诃、任蛮奴为大将,这两个人只有匹夫之勇,这是其三。我朝治国有道,又是大国,陈国无德,还是小国,估计披甲士兵不过10万人,要防守西起巫峡东至大海的地域,分兵则势单力孤,集中则顾此失彼,这是其四。故而我军以席卷之势横扫陈国,已无任何疑问(席卷之势,事在不疑)。”(《资治通鉴》卷176)
取天下易如反掌
隋末天下反叛,晋阳令刘文静受牵连被关进太原监狱。晋阳留守唐公李渊的二儿子李世民前去探视,问计于他。刘文静说:“如今天下大乱,反叛者数以万计,这时候要是有真命天子能够驱使驾驭而使用这股力量,夺取下天易如反掌(取天下如反掌耳)。太原百姓为躲避盗贼都进入城内,我做了几年县令,知道其中有英雄豪杰,一旦把他们积聚起来,可得到10万人马,加上您父亲手下的几万军队,一言出口,谁敢不从!率领这支大军乘虚进入函谷关,号令天下,不出半年,帝王大业可以成就。”李世民笑道:“您的话正合我的心意。”果然,李渊、李世民父子夺取了天下,建立了唐朝。(《资治通鉴》卷183)
安定异族
唐代宗时,吐蕃侵扰掠夺不止。朝廷把俘获的吐蕃人一律发配到长江以南和五岭以外。德宗即位后,打算以德政安抚吐蕃,任命韦伦为太常少卿,出使吐蕃。同时召还所有吐蕃俘虏500人,每人赐衣服一套,遣返吐蕃。这些人回去后,纷纷说:“新天子释放宫女,放生禽兽,英威圣德,遍及中原。”吐蕃人很高兴,打扫道路,迎接韦伦。吐蕃赞普立即派出使者,跟随韦伦入朝进贡。不久镇守蜀地的将领上言:“吐蕃人豺狼成性,不可以放还俘虏。”德宗说:“戎狄侵犯边塞,就打击他们;服从朝廷,就放归俘虏。打击是为了显示朝廷的威势,放归俘虏是为了显示朝廷的信义。威势和信义树立不起来,拿什么安抚边远地区!(威信不立,何以怀远!)”(《资治通鉴》卷226)
小结
“势”事关重大,是进行治理的必要条件和手段,立势几乎是官员的本能,因为没有势或者势力不够,再有本事也没用。韩非曾举例说:假如德才高超的尧只是一个普通百姓,那么他连三个人也治理不了,而无德无才的桀掌握了天子之势,就能把天下搞得乱七八糟。(《韩非子·难势》)然而我们必须看到,人把势当做工具,势也把人当做工具,所谓骑虎难下,就是势支配人的一种情况。人掌握的势越大,跨越的障碍也就越多,同时也就越受限制,在这里自由与不自由只是一枚硬币的两个面。
(二)顺势
要义
顺势之势主要指形势。形势,发展的趋势,运行的态势,是各种力量博弈中相互抵消、助动所形成的合力导致的状态。任何事物,大到世界、国家,小到组织、单位,都有自己的形势。对于那种相比之下个人显得极其渺小的形势,人们喜欢称之为大趋势,于是便有了孟子的说法:“顺天者存,逆天者亡。”(《孟子·离娄上》)放到现在,就是那句著名表述:世界潮流浩浩汤汤,顺之者昌,逆之者亡。的确,谁能挡得住巨型圆石从万丈高峰滚滚而下之大势呢?
这么说,并不意味着消极被动,形势恰恰给人们提供了好机会,区别只在于是盲目地被裹挟着走,还是自觉利用形势来实现自己的目的。对后者来说,顺势就是利用势。
故事
从哪儿下刀
春秋时期,齐国君主齐景公特别珍爱自己的马匹。不料一匹马儿生病死了,景公大怒,下令将饲养马匹的人肢解。
行刑的人手持利刀朝马夫走去。这天正好晏子陪着国君,他止住行刑人,问齐景公:“古时候尧帝和舜帝肢解人,是从哪儿下刀呢?”尧帝和舜帝是古代最圣明的君主,后世帝王学习的榜样。
齐景公明白自己太过分了,下令把马夫关进大狱。
晏子说:“这个糊涂东西不知道自己究竟犯了什么该死的罪过,心里一定不服,我就替大王一条一条地给他数清楚,叫他死个明白。”
齐景公说:“好,就给他数数。”
晏子走到马夫面前,说:“你有三条罪状。其一,大王把心爱的马交给你养,你却把马给养死了,这是大罪,应当处死。其二,你养死的那匹马是大王最喜爱的,这是大罪,应当处死。其三,犯了这两条该死的罪过,一定会被砍头。你让大王因为一匹马杀人,传到老百姓那里,大家一定埋怨大王;传到诸侯耳朵里,他们一定瞧不起齐国。你养死了一匹马,却让大王背上了不仁的罪名,导致百姓与大王结怨、诸侯轻视齐国,所以这一条最重,定你死罪还是便宜的呢。好了——”晏子吩咐守卫,“把这个死刑犯关到监狱里。”
齐景公长叹一声,道:“先生别说了,先生别说了。”(《晏子春秋·内篇谏上》)
巫师
楚国人迷信心很重,特别相信鬼,那里的巫师势力很大。其实鬼并不灵验,完全是巫师精心策划的闹剧。他们买通官员,串通一气,官府里的动静巫师都知道,比如诉讼,他们事先掌握了内情,结果做出的谕示往往很灵验。要是有人不信巫师,他们便从中作梗,使本来应该顺利的事情变得困难重重。
楚王非常气愤,派士兵杀掉巫师,焚烧庙祠。碰巧这一年发生了旱灾,大小巫师一起鼓噪,煽动百姓情绪,将天灾归罪于楚王的这个决定。楚王打算采取措施,把巫师赶尽杀绝。
熊蜇父说:“不可以,这样做会激发民愤。眼下百姓时兴信鬼,大王如果骤然制止,他们会说您违背民意,产生怨恨之心。以往出现了什么事情,人们推诿于鬼,而现在则推诿给大王您。”
“那怎么办好呢?”楚王问。
“不如顺从百姓的心意。小人只要处在顺境中就会得意忘形,放松戒备。一旦没有了戒备之心,其行动必定放纵,从而使自己的骗术暴露出来。这时候再治他们的罪,就不会有人说什么了。”
楚王接受了熊蜇父的计策,命令巫师们推举出一个大巫师来主持祭鬼,恢复了庙祠,就连国家有事也到那里去询问。同时,整顿各县的差役,罢免贪官污吏,平反冤狱。结果没有多久,巫师们纷纷露出了破绽,他们屡屡失算,说的话大多不灵了,百姓对巫师渐渐产生了怀疑。
这时西方边远地方发生了战事,楚王招集巫师们祈祷占卜,因为他们没有消息来源,预言没有一句准确。于是楚王下令处死巫师,将他们的尸首示众,还烧掉了那些作为工具的鬼偶。
从此以后,楚国没有人敢再宣扬鬼了。(《郁离子》)
大力士与小孩子
乌获是战国时期秦国的大力士,可以举起千斤重的鼎。但要是让他握住牛尾巴往后拽,就是把牛尾巴拉断了,他的力气用尽了,牛也不会离开原来的地方。为什么?因为乌获跟牛别着劲儿来。
如果换一个法子,牵住牛鼻子上面的铜环,即使是小孩子,用不着使劲,牛就乖乖地跟在人后面走,人想把它牵到哪里它就到哪里。之所以如此,是因为顺着来。顺从就能行得通。(《吕氏春秋·重己》)
按到水底
吴国君主阖(hé)庐率军攻打楚国的国都郢(yǐng)城,屡屡得手,始终占据上风。
阖庐问相国伍子胥:“可以退兵了吧?”
伍子胥说:“要想淹死敌人,把他按在水里灌一口水就住手,是绝对不能成功的,因为中途停了下来。应该趁着他快不行的时候,一下子把他按到水底。”(《韩非子·说林下》)
勾践的怂恿
越王勾践到吴国做了吴王夫差的奴仆,撺掇夫差北上攻打齐国,用以削弱吴国的力量。
吴军在艾陵(今山东省莱芜县东北)打败了齐国,势力扩大到长江、济水一带,又依凭强大的军队在黄池逞强,由此控制了五湖。
做事不露痕迹,以求在天下建立功业,这叫高超的智慧。有意处在弱小地位,谦卑地克制自己,这叫以弱胜强。(《韩非子·喻老》)
骄横的齐王
燕国发生内乱,齐国趁机占领了燕国,后来虽然撤军,但两国结了仇。燕弱齐强,燕国不得不侍从齐国,等待时机的到来。
齐国攻打宋国,燕国君主燕昭王派一个将领率军前去助阵,不想齐国君主齐湣王竟然把这个将领杀掉了。
燕昭王泪如雨下,命令起兵讨伐齐国。这时大臣凡繇(yóu)说:“以前我认为大王您是贤君,所以愿意做您的臣子,现在发现自己错了,向您辞去官职。”
燕昭王问:“为什么您这样看呢?”
凡繇说:“从前齐国攻打燕国,您的父亲战败被俘。您尽管非常痛苦,但还是屈从于齐国,为什么?因为燕国的力量不够啊。如今大王派去的将领被杀,您就要讨伐齐国,这说明在您眼中一个将领比先君还重要。”
燕昭王觉得凡繇说得对,点了点头。凡繇提出停止军事行动。燕昭王问眼下怎么办。
凡繇建议燕昭王换上丧服,离开宫室住到郊外去,以此表示自己有过错。然后再派使臣前往齐国谢罪,说由于自己选人不谨慎,造成了贤明的齐王杀掉燕国将领。燕昭王采纳了凡繇的计策。
燕国使臣来见齐湣王,他正在举行盛大宴会。使臣说:“燕王很害怕,特来请罪。”
齐王命令他再说一遍,用以向众人炫耀。齐王随后派出地位低微的使者前往燕国,告诉燕昭王可以返回宫室居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