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
丛村小到完小,海利的校园生活就是这么单纯,简单但又是那样的丰富精彩。回忆起来虽然像一条黑白的缺乏色彩的胶片,但细细观赏还是能发现不少不错的细节。其中的欢乐也是值得去回味的。这些事虽然微小,每个人或许都有类似心酸苦辣的求学经历,说起来是有些鼻酸,但一回忆起当年的那些事感觉却又是美好的。虽然灰色但很精彩。
仅仅回忆些校园的往事这显然是这个童年时代的不足,虽然大部分日子都是在学校里度过的,但人人都有一个温暖的家,都都有一些属于自己的独特的故事,同样的这样美好的过去只能用这黑白的胶带来反映。对于一个小孩子而言,对生活似乎没有要求的特别多简而言之我们当时大概就只会关注些吃和玩的事吧。能吃好玩好便是一个有趣的童年生活。那就从这两个方面谈一谈童年最后的故事。其实农村里的孩子的零食来源还是挺丰富的,除了之前说的商店里出售的那些零食外,他们所生存的大山本来就是个丰富的资源库,那里有些不少天然而可口的食物,还有些好玩更好吃的东西。先不进山,来田里看看吧。准确的说是水田,这里除了生长着大家所熟悉的水稻外还是个简单的生态系统,田中的动植物种类挺多的。有的地方在稻田中养鱼,水稻开花结穗时捕捞起来,这种鱼叫做“稻花鱼”。当然这得保证稻田中有足够的水。一般的田里都会有些青蛙,泥鳅和黄鳝。每到晚上到外面去看看,便可见那些水田里会有点点灯光,那是抓那些上述东西的人。海利的爷爷就是个抓黄鳝的能手,爷爷家有几十个专门抓黄鳝的篓子,白天到处挖地寻找蚯蚓作为饵料,晚上把这些篓子布在田中,第二天早上便回收。那可是大丰收啊,有时一会能抓到五十多斤。其实抓黄鳝的不一定爱吃黄鳝,只是把这作为一种副业罢增加收入罢了。海利也喜欢抓,用那种带钉子的长竹夹子,但他从来没吃过,不喜欢那种味道。水田里真正的零食是马蹄。水田中会有很多杂草,比如稗子,鸭舌草什么的。稗子没什么用还会影响到水稻的生长,必须要拔除。鸭舌草可以当做鸭子的食物,赶一群鸭子下田就能消灭掉。那马蹄?这就不是庄稼人来担心的了,小孩子会把它消灭掉,找那个东西必须下田,看到马蹄草之后摸到下面的茎块然后拔出来。再去掉黑色的皮,露出雪白的果肉,嚼在嘴里清甜可口,解渴消暑。但田里的马蹄远不如市面上的大,口感也相对偏淡,加上得来又比较费力,所以人们更青睐市面上的,而田中的那些自然的渐渐被人们淡忘,摸马蹄的情景也就成了一张灰色的照片。
相比水田,大山更是一个巨大的宝库。无忧无虑的孩子们便喜欢在山中乱窜,他们发现了不少好东西。谈到野果子,最具有代表性的当然是被称为果王的猕猴桃了,其实最出名的猕猴桃只存在于高山界上的崇山峻岭中。但这普通的后山虽然不高但也有猕猴桃的踪迹,当然喽即然山不高产的猕猴桃自然也就不大不过在形态和味感上和界上所产的并没有多大的差异。丛山间的小路经过时发现灌木丛中有一藤猕猴桃,将它采下此时的猕猴桃还是硬邦邦的,还不能食用。将其带回家放置在陶罐中,等到果子散发出迷人的芳香,果王变软之时就可以享用这山间的珍宝了。还有一种不可多得的果子,和猕猴桃一样生长在藤上,在成熟之前形态上和猕猴桃差不多。这东西叫八月瓜俗称“神仙果”,从名字上就可以知道农历八月是它的成熟季节。成熟时,那坚硬的外壳会出现一道裂缝,通过裂缝可以看见里面的果肉,那样子和香蕉差不多,雪白雪白的,但里面的粒会特别多,粒和西瓜子差不多。吃起来特别的香甜而且回味无穷。之所以说它难得是因为它的藤子要么在高高的树上要么在山崖边。搞到它确实不容易,猕猴桃是猕猴们的最爱而这“神仙果”是山雀们的最爱。当果子裂开散发出香味时,那些山雀会在第一时间发现将其啄食。所以经常会有这样的情况,找个一根藤子后,上面的果子十个有八个是被啄掉的,能保留完整的是在不多。
最难得的东西说了,下面讲讲最多的,这几乎是小孩子们的全民运动。油茶树在这里称不上多但分布特别广泛,小路边,马路边都看得见。还有专门的油茶林,一大片林子全是油茶树,但油茶籽并没见得有人去收采,这地方主要的油料作物还是油菜籽。每到春来之时,一些茶叶和茶果会发生变异,成为一种看起来特别油亮,吃起来清脆的东西。这就是茶包又叫油茶片,有叶和果两种形态,叶吃起来清甜脆口,果吃起来香甜,水感多。茶包是最受小孩子欢迎的,每当周五放假回家,当一群小伙伴看到路边的油茶树上长有茶包,就会将其“洗劫一空”,爬树的爬树,指位置的指位置,接果子的接果子,洗果子的洗果子。一群人分享这一顿野餐,享受的除了味觉上的更有心理上的,他们得到了乐趣和满足。如果还没吃好那么将会“洗劫”下一棵树。搞茶包虽然好吃又好玩但也有些不妥之处,因为要爬树所以有人会不小心从上面掉下来,造成摔伤。影响更不好的是有些茶包长在好处,很大很诱人,但摸不到够不着,有人就心生狠计,直接树砍掉……大人们也会说这茶包不能吃,因为毒蛇在上面吐过泡沫,这吓坏了不少孩子,有时油茶树上结满茶包但没人去摘,但真理是要经过实践才能证实的,这并没有什么蛇来过,该吃的还是能吃的。
被学生“扫荡”了的除了茶包之外还有一种叫拐子的东西,不过要搞得到这个可比摘茶包难多了,拐子长在高高的拐子树上,这树比油茶树高出了很多而且树干是笔直笔直的要爬上去这么多很难。一般得找一个长竹竿然后叫一个长得比较高手臂较长的人去打树上的拐子,那拐子就生长在树枝上,呈黄褐色,看起来弯弯曲曲的。闻起来有种蜂蜜般的味道,吃起来是很甜很甜的,味道也和蜂蜜比较像,不过吃多了口中会有一种青涩感,舌、牙、唇会觉得麻麻的,很不自在。所以吃起来要把握份量,这东西貌似能量大吃上一枝就会觉得肚子已经饱了,回家后竟然连饭都不想吃。因为糖份比较高,以前人们还拿这个酿过酒,这应该比那传统的米酒要好吧。
野果虽好,但不是所有野果都是孩子们所喜欢的,咋不是说那些有毒的东西,有些果子确实味道不怎么的。大山中除了八月瓜外还有些野木瓜,虽然二者都生长在藤子上形态也差不多,但没几个人愿意去摘那野木瓜。因为它和八月瓜一样也不容易搞到,更重要的是那野木瓜的味道实在是不敢恭维,那确实是酸死人不偿命的。但也不是百无一用,把它采下来用以催熟柿子,猕猴桃还是不错滴,采药的人也会摘下来炮制成药材去药店卖掉。还有一种叫野葡萄的,味道和那野木瓜一个尿性,看似绿的像宝石一样很诱人,但放在口里一嚼却像是吃了醋酸一般,酸的让你直不起舌头。海利家山后有条山沟沟,在沟的左岸生长着一大片野葡萄,后来他给那地方取了个好听的名字叫“青提河岸”。
说了各种各样的野果子,再来谈谈家里种的。通常农家种的果树有橘子树,柚子树,小李子还有位枣树。海利爷爷家的果园里还有四棵大李子树和五棵水蜜桃树,在这个地方这些东西可是少见的。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板栗树,当地的板栗树又有两种。一种是大板栗树,通常是那些又老又大的树,这种树结的板栗较小,水分低但吃起来很香甜。另外一种是小板栗树也叫杂交板栗,结的果子多且大,适合于当做经历作物种植。海利的爸爸海若就曾买了些杂交板栗树种在一个叫小帽岭的地方。板栗成熟以后就会从刺球中掉出来,在这个季节里小孩以及没事的老人会提着小篮子,拿着布袋子去板栗树下捡那些掉落的板栗。这可谓又是一项全民运动,在这方面感觉小孩子是能手,眼力好有身手敏捷,在捡板栗中占尽了优势。不过老人们会仔细清理孩子们不注意的地方,捡到的板栗也非常丰富。这板栗是个好东西,捡来的可以生吃,放了一阵子的板栗更香甜脆口,炒板栗别走一番风味,板栗炖肉那简直是令人垂涎的美味佳肴。小小的板栗照射出的确实童年那个时代的快乐记忆,当再次拿起它,用牙齿撕开皮尝到了它的香甜时,那些点点滴滴便自然而然的会在那些曾经有过那些经历的人脑中浮现。
在农村里是比较讲究过节的,所以传统节日带来的氛围要比大城市里浓厚的多。节日里少不了的是小孩子最喜爱的各种吃的东西了。每个不同的节日会有不同的食物,也会有不同的情节。首先说一下端午节,这儿的端午并不只是五月初五那天。五月初五称作“头端午”,五月十五称作“二端午”,五月二十五称作“末端午”。可以说整天五月都是端午节,谈到端午节的吃的能想到最直观的食物那当然是粽子,这里的粽子花样并不多,没有各种什么馅什么馅的,就是用去年上好的糯米包在从溪边采摘回来的粽叶里,用猛火煮或者是蒸,这样做出来的粽子原味十足,口感糯而不黏。如果觉得只有糯米太单调了,可以加些绿豆红豆,另外蘸糖吃也是不错的选择。如果家里还有去年的腊肉,便可以包些腊肉粽子,那可是海利的最爱。端午时节,天气炎热,正是各类蚊虫活跃的时机,民间才用艾草驱虫辟邪的习俗,采回端午时节的香艾插在自家大门上,这样便不会受到蛇虫蚂蚁的侵害。除此之外,艾草还可以用来做蒿子粑粑。蒿子粑粑的制作工艺和糍粑差不多,就是蒸好糯米之后,放在磨盘上捶打时加入艾叶,经过千锤百打,艾叶就会融入其中。打好以后用手捏成粑粑,就着糖或者黄豆粉来吃,不仅味道鲜美而且据说吃了还可以驱邪,防虫抗病。端午节还有一个必须要吃的东西,就是咸鸭蛋,吃午饭时,桌上必有这个。
顺便说一下七夕,在一般看来七夕是个传统的情人节,但从这天村里的气氛来看似乎和情人节扯不上关系。这一天在这里叫“月板”晚上要给逝去的先人烧纸钱,还要做一桌好饭菜,先“请”那些死去的人回家“吃饭”,然后活人才能上桌。这种活动算是对逝者的纪念,好让后人不忘先祖。接着来到了八月,就是到了中秋节这个时候,做月饼什么的现在似乎成了糕点铺的事,在寻常百姓家一般做糍粑。讲个笑话,在农村里有句形容那些上学不努力的学生的俗话叫“读什么书啊,你这是读番薯。”八月十五左右是番薯大量成熟的时候,所以又有了这么一句话“我八月十五开学”。说明此人已经是辍学了。虽然用番薯形容人多为贬义,但它确实是个好东西,以前的人们基本上拿它来充饥,而现在称得上是一种保健食品,有些专家拿着番薯到处吹牛皮,也夸大了他的作用。海利的爷爷奶奶经常用番薯煮饭,至今身体硬朗,干起农活来不会比年壮的人差多少。海利比较喜欢吃烤红薯,这我是很多孩子爱吃的零食,特别是在寒冬腊月的时候,坐在自家的火坑边烤火,再烤几个红薯,要多爽有多爽。谈到火坑,这东西是越来越少了,现在不少人翻修了新屋子就不在用它了,而用煤炉子和电炉子来取代,感觉只有在火坑边烤火才能体会到那种无法说出的温暖和温馨。
接下来就是一年中最隆重最喜庆的节日,毫无疑问那便是年节了。谈到过年要讲的是在太多了,但这篇只讲吃的地方毕竟吃是儿时的我们的最爱。对于一家人来说,过年吃什么最重要,那当然是肉了。过年前的杀猪在淳朴的农家人看来是个重要的活动,杀的猪有很大部分的肉被腌在一个大陶缸里,然后挂在火坑上用烟熏成腊肉,在猪小肠里灌些碎肉制成香肠,再烟熏那就成了腊肠,这是小孩子最爱的腌制品。还有腊鸡,腊鱼,腊豆腐等等。够辛苦了一年的农民在这一个月里好好享用了。过年的食品中,重点说一下糖,这糖可不是赶集时打年货买来的糖果,而是自家制作的,这样的糖吃起来更像更甜。首先是麦芽糖,虽然这里人的主食是大米,但以前还是有人会种上一两亩麦子,取鲜嫩的麦芽晒干到完全脱水,将糯米磨成米浆,加速晒干后的麦芽,放入锅中熬糖,几经过滤便可得到一盆麦芽糖。吃糖一般用筷子,用筷子挑起一大坨,送入口中,那感觉棒极了。然后是“扭扭糖”,要用麦芽糖进一步熬制加上人工扯拉得到白糖,这可不是什么白砂糖啊。这项工艺费时费力,还得有足够的经验,后来这种白糖可以在市场上买到,就只需直接做扭扭糖就行了。将那种白糖在锅里和这猪油熬,融化后加入准备好的花生仁和芝麻,再出锅经过揉搓成扁条状再用菜刀切成食指长短的细条,再用手把糖条扭一扭就行了。扭扭糖一般保存在炒米中,炒米也是家里自制的,蒸好糯米饭后,将其分开成一粒一粒的,用簸箕乘着在冬日下晒成阴米。然后在锅中放入炒沙,倒入阴米直到米像爆米花那样膨胀的时候就行了。炒米磨的粉可以加入糖中,增加其脆感。糖在炒米中可以保存很长的时间,炒米可以泡着吃,加糖或者加油盐各有各的风味。还有这些在集市上买来的瓜子,糖果,蚕豆等零食,但感觉就没有那种情节,那么浓的味。
这儿有种习俗叫整酒,就是谁家有婚丧嫁娶得子女之类的事,请他们的亲朋好友去祝贺的活动。应邀的人要带上礼金和一些礼品,这叫做“人情”。海利小的时候那人情簿上的人情多为五元,十元的,最大气的是三百二,孩子们之间有一首童谣。
“今着儿明着儿后儿,某某娶媳妇儿,我跟他送个三百二,再搭床烂窝单儿。”
但现在貌似是生活水平提高了,人们也开始讲面子了,人情吗起码要一百才够意思。每当整酒之时,主人家得请一群帮忙的人,厨师、管风、端茶的等等等等,后来被所谓的一条龙取代。这群人中有个头叫督管,一般请当地比较有名气的人担任。有时结婚什么的将排场,还会请来吹唢呐的,村里貌似只有两个人会吹,他们当时是很吃香的,这家请完了那家请,生意没断过。但后来更讲究些,不请吹唢呐的了,改请那“洋鼓洋号”并且成为一种主流,一些村里还有专门的管弦乐队,比如那个李纯的爸爸。海利的爸爸也干厨子,手艺还不错,当年也比较红,村里有十家整酒八家是他爸下的厨,所以没爱海利跟随妈妈来主人家这,吃饭时他就去厨房,那里多得是他爱吃的东西,这在餐桌上的份儿可是不够的。后来有一种叫做一条龙的服务流行起来,就是三五人成立一个组,专门从事整酒下厨服务的工作,因为这样让主人家方便了不少,那些原来的厨子自然就冷落了。原来海若每去一家下厨,除了工钱外,还会得到很多香烟,他不吸烟,所以家里的香烟堆积着,当时烟可以在商店里换等价的东西。每到年节前几天,妈妈会用背篓背上这些烟,带上海利去乡里,晚上就背着一大背篓东西回来,海利认为这是他小时候最美好的回忆。
这些美好的记忆已经永远刻成了灰色的胶带,但这只是一个旧的时代的过去,即将来临的还有很多很多,正所谓旧的不去,新的不来。保存好这些老旧的胶片,新的阳光即将要照射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