慌乱之下,袁男在石室周围走了一圈,没有发现刚才进来的洞口,袁男焦急之下有点绝望,自认为会被莫名困死在里面。
又强打精神沿四壁走着,用手电光照射了一圈,找到了进口,袁男赶紧冲出了石室,一冲出来,胸前的玉珠就变得不那么热了,还慢慢沁出几丝凉意,让心浮气躁的袁男平静了几分。
来时漫长,去时快,袁男三步并作两步跑到了直角转弯处,因为来时都熟悉了路,不用再去小心探索,就加快速度侧着身体憋屈无比地横移出来。出口处已经没有了天光,天已经暗了下来。
来到外面,三人还在等着袁男,七嘴八舌不耐烦地说:
“怎么去了那么久?如果你再不出来,我们就要进去找你了。”
“怎么样,是不是不好玩,我都没有全部走进去过,洞太黑了,觉得没有什么可看的。”
“快走吧,别说话了,再晚我们就赶不上末班车了!”
一路上,他们问袁男为什么去那么久,袁男觉得没有过去多长时间,几乎是一进去转了两圈就出来的,但三人一至认为袁男去了差不多两小时。袁男仔细感觉了一下,只是觉得天黑得有点快,另外推测应该是三人等着急了,所以就觉得时间久。
问到袁男在洞里的见闻,袁男说了自己进入时的憋闷和无助感,到过洞里的三人都有同样的感觉。以前三人分别过来时,只有雷跃明一个走到了转弯处,但都没有进去过。
听了袁男说起里面的情形,觉得里面没有太多让人感兴趣的事物,都为自己当年的明智而自诩不已。
袁男细细回想周遭的环境,觉得和东晋诗人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有点像:
“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而正好又在桃花潭边的桃林之后,一切地点和文中的景物交待都很像。只是无“阡陌交通,房舍俨然”,仔细一想,觉得更像自己以前读的一些杂书中的魏晋时期的墓穴结构。
想到这里,袁男不寒而栗,越想越觉得那就是一个墓穴,只是没有棺椁而已。而那个石室应该就是椁室,魏晋南北朝因物资不丰,都不用椁,而用椁室带替椁。
而袁男自己身上发热的玉珠来源于省城外婆家的花盆,两者隔了几百公里,怎么可能扯上关系,觉得应该是自己当时内心焦急产生的幻觉。
仔细推算了一下方位,岩缝朝向正东,五行属木,八卦为震位,和桃花林暗合,自己侧身进入,一路面南背北沿西行,到了直角转弯处,墓道才通人,可直到椁室,墓道到椁室由北向南走,如果正常算,棺脚应对墓道,那就是头北脚南。
风水学上,北方属水,阴中之阴位,在古代,人们认为睡觉头朝北是大忌,在《千金要方·道林养性》“头勿北卧,及墙北亦勿安床”。说的是北主冬主寒,恐北首而卧使阴寒之气直伤人体元阳,损害元神之府。在孔子的《家语·问礼》中有一种说法,头朝北是“死人向”,即所谓“生者南向,死者北首”。
想了半天,不得其妙,袁男就不再想那么些有的没的,经过一个下午的疯玩,袁男又感到开心起来。
第二周,袁男小姑他们仍未从省城回来,袁男汲取上周的教训,自己独自回小姑住处,独自引煤发火,弄菜煮饭,忙得不亦乐乎,小四妹也过来看了看,和袁男说了一会儿话才回去。
吃完饭,洗了碗,看着电视,找到半篮子梨,剔除坏果,边看边吃。为了电视画面效果,所有的电视都弄了室外天线,那时没有闭路,也没有那么多节目,一水儿的屋顶都是各家的电视天线,各种各样的形状,看起来就像房顶上一大排还没起飞的风筝架子。
除了每周六6:30的动画片,那时每天下午五点开始,中央电视台就会推出体育专栏节目,那时的节目是张惠兰的《瑜珈》,伴着冥想音乐唱词,张惠兰在美国海边的朝阳下铺下了一条大花毯子,人就在毯子上为大家讲解各种瑜珈要领,节目四十多分钟的样子。因为是下午五点才开播,袁男总会把张惠兰美国那边的朝阳当成中国实际时间所对应的夕阳。袁男的印象中,夕阳下的张惠兰的剪影特别美。
当几十年过去了,袁男再看张惠兰时,觉得她没有太多变化,年轻的样子并没有随着岁月而逝去,这可能就是瑜珈三脉七轮的生命之气修行而成,比之袁男所习的龙门派仙法不遑多让。
两周之后,袁男小姑和郑校长回来。袁男爷爷在省城去世之后,所有家当都全部搬到了袁男父亲市区的家里。袁男再回去,估计再也找不到那个风景区出租屋的家,再也找不到那个无忧无虑的童年。
谈起袁男的爷爷,袁男小姑说其死于寂寞孤单。当看见消失了的一大把面条和半篮子梨,袁男小姑认为是袁男一个人这两周的杰作,咋舌不已,电告袁男父亲,袁男父亲写信给袁男,认为袁男应该“虎父无犬子”,也就是同样不会做吃的,就只能吃梨,把梨都吃完了,言语中不乏调侃和怜惜之意。“梨”通“离”,又是人生的别离,“离离原上草“,这时袁男才知道这个离是离别之意。
袁男小姑不久就大病一场,身体发冷,厌食、腹泻、发烧,表情淡漠、呆滞。盖再多被子都觉得冷的这种现象俗称“打摆子”,郑校长赶紧把瘦弱的袁男小姑背着送去了医院,医生诊断后很是紧张,马上拉好了口罩,带上了医用手套,问了接触史,说袁男小姑患的是“伤寒”,传染病之一,要让病人和家属饮食隔离,大小便也要注意卫生。
郑校长一直在身旁照料,入厕取药一应物事都亲力亲为,等几天后病情稍轻袁男小姑能下地走路,可以吃点半流汁食品之后,才开始不贴身照料,只每日送餐。
袁男小姑的病还没有好,袁男和郑校长去照看,正走在医院前的大街上,袁男突然感到身上的衣服很重,压得自己喘不过气来,眼前阵阵发黑,脚发软。郑校长看见袁男呼吸困难,脸色发白,满头虚汗,赶紧又拖着他到医院去。
晕了一会儿,袁男稍好转一点点,边走边吃力地问:
“郑校,我是不是也得伤寒了?”
郑校长绷着脸一言不发,觉得这一大一小,大得服侍完自己还没来得急喘口气,又倒下一个小的。心中焦急不已。
“郑校,怎么不说话,我是不是也得了伤寒?我也感到身上有点发冷。”
“不要说话,去看医生怎么说。”
医生诊断下来,袁男有点发烧,属重感冒,还有点营养不良,低血糖。
稍松了一口气,然后就是开药打针,好在那时很多病能吃药就只吃药,稍重的病打打针就好,输液这种事只有危重时才用,所以很少有人因为抗生素滥用,输液过多,血管撑开,过量激素的原因而慢慢发胖。
袁男和袁男小姑身体有了一些起色,郑校却累倒了,患了重感引起肠炎住院了,现在的情况就调了个个儿,换成袁男小姑来每日照顾郑校,总之都是病人照顾病人,只是病轻一点的照顾病重一点的。
三人同甘苦共患难,郑校让人从农村把自己的弟弟叫了过来帮忙,一起帮着弄点吃的,袁男就天天跑着给住院的两人送送饭。
终于三人都脱离了苦海,身体一天天好起来,袁男小姑和郑校也出了院,大病痊愈,袁男和郑校食量大增。
两人在家里蒸了满满一大高压锅饭,一边吃饭一边看电视,当最后袁男看着电视伸勺去锅里舀饭时,一下子居然舀了个空,低头看去,锅里的饭早就吃得底朝天了。
袁男小姑下班回来听说了这事,直呼:
“两个家伙,做事不勤快,吃饭比谁都厉害。”
回到学校,很快迎来了学校的毕业季,高中的学长们要毕业了。就借用袁男他们的教室开了一个毕业晚会。
那一天,来了好多年轻人,据说是有学长对袁男他们班主任语文杨老师不爽,找了好多人准备在晚会之后教训和修理他,还有人问袁男他们:
“你们班的班主任‘杨无敌’呢?”
“杨无敌?”
“你不知道你们班主任的外号啊,大家都叫他‘杨无敌’”。
“刚才吃饭时还见他的,应该会来吧。”
作为苗族的杨老师,自从吃了袁男的猫头鹰,整个人是越来越凶残了。看见这么多人有备而来,杨老师也下来参加晚会,不过带了一根手臂粗细油光发亮的棍子,棍子就放在他自己坐的凳子下。
郑校长作了一些开场白的讲话,宣布高三年级第一届毕业晚会开始后,就交由其他几个住在学校的老师和杨老师来主持维护,转身离开了。
晚会有歌有舞,主要是高三两个班的男女生在表演,男生姿意地对女生揩油,仿佛明天之后再也摸不着见不着一样,时不时响起女生笑闹尖叫和男生的哄笑声。老师们主要是维持学生的秩序,怕有人乱来。
这是呆在学校的最后一天,他们都放开了唱,放开了玩,疯狂中有一点点离愁别绪在里面,因为是职高,他们最后大多不会去参加高考,而是由学校推荐走上工作岗位。不知是谁带了个头,在录音机里放了一盘迪斯科舞曲,于是男女学生都上去开始跳迪斯科,场面有点点混乱。教室外面暗夜里,有黑影蠢蠢欲动。
杨老师突然抄起地下的棍子,跳到了教室当中,一把推开正在舞动着身体的男女,大家惊慌散开,杨老师大声说:
“今天是本校高中的第一届毕业晚会,为了助兴,我给大家耍一套棍法!”
然后就着音乐开始舞起棍来,重重棍影,呼呼生风,但在袁男看来杨老师基本功几乎没有,棍舞得观赏性不强,实战性有待考证。
所有的同学和老师都惊呼出声:
“小心,不要打到灯泡。”
杨老师的棍子好几次看上去都要碰到了灯泡,不过却奇迹般地从旁边滑过,没有动到灯泡丝毫,也不知道是他的棍术控制熟练如斯,还是运气使然。
门外汹涌的黑影四下散开,也许是隐在了黑暗里,也许是消失了。
杨老师舞完棍之后,左脚单腿直立、左手背棍、提右膝右手亮掌做了一个金鸡独立的收式,对大家露出了笑脸,大家都鼓起掌来,觉得杨老师好厉害,看惯了太多的武术表演,这种收势在袁男看来就太老土,而且亮掌的手和提膝的脚配合完全是反的,看见身边的李天鹏兴奋地点头鼓掌喝采,也跟着拍了几下掌。
杨老师的这一搅局,晚会很快到了尾声,很多同学离开了。可能慑于“杨无敌”的威势,竟然一夜无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