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4257700000022

第22章 断公案三司会审,谋私利尚书护贼

话说武琦与邓煜急押李洪、伊荣回京复命,武焱半道追上,将查抄平南侯府之事告知武琦,并叮嘱其回京后定要问出粮草甲胄下落。何瑞、张贵随行上京作证,秦桓与樊重留于离州府打理州中事务,不提。

众人回至京城,武琦急令人请来刑部尚书司马文曲一道会审。这司马文曲,字孟康,乾州人氏,天德元年进士,后又得晋王李贤赏识,加官刑部尚书,六部中多有其门生,其弟司马武曲,字仲康,因随天子征战多年,屡立奇功,被擢为朱雀卫大将军。

三司使齐聚于大理寺堂上,武琦东向坐,身前摆着官印、令牌,邓煜在其左,司马文曲在其右。两根实心铁柱立于两旁,上刻全套《天朝律法》,左一柱以朱砂题“铁面无私”四字,右一柱上书“秉公执法”四字。李洪、伊荣跪于堂下,两侧是三法司文书及三班衙役。武琦拍案升堂,问道:“堂下可是平南侯李洪、离州刺史伊荣无误?”二人答道:“正是。”武琦又问道:“你二人可知身犯何罪?”伊荣哑口无言,李洪道:“老身感念皇恩,素来安分守己,不敢行贪赃枉法之事以负陛下。”武琦以目示邓煜,邓煜将数年来李洪、伊荣所犯罪状一一列举,武琦问道:“尔等认罪否?”李洪道:“此乃别有用心之人构陷我二人,请三位大人明察。”司马文曲谓武琦曰:“若以上罪名属实,堂下二人乃是死罪,此案关系重大,武大人可有证据?”武琦命衙役传唤何瑞上堂,令其呈上与伊荣所通书信,司马文曲看后说道:“书信易于伪造,若以此为证不免有些许牵强。”武琦又令人取来伊荣所书公文,两下对照确是伊荣笔迹。司马文曲又道:“即便此事真与伊荣有关,又与平南侯李洪何干?”邓煜道:“司马尚书有所不知,如今离州府已成了他李洪的小朝廷。前日若不是白虎卫来救,我与武大人便要丧命于离州朱雀卫之手。”司马文曲问道:“可有此事?”伊荣道:“确有此事,不过是因禁军统领武将军闯入离州府治下望山县衙,抢走犯官何瑞,下官实属无奈才出此下策。平南侯不过是为助下官捉回人犯。”司马文曲又问道:“武将军为何与一小小县令有交?”何瑞道:“武将军回离州探亲,路遇通泽县乡民张贵,张贵向武将军痛诉离州百姓之冤,武将军一怒之下前来通泽县衙问话,又令我随他作证。”司马文曲令公人去传张贵上堂作证。不多时,公人报说府衙上下不见张贵踪影,武琦、邓煜皆以为怪。司马文曲道:“如今既不见证人,且先退堂,容后再审。”未曾待武琦、邓煜应答,司马文曲先起身整齐衣冠,径直出了大堂。三司会审缺了刑部,武琦、邓煜只得暂且作罢,令公人将李洪、伊荣押入大理寺牢中。

话说武焱此刻正在后堂稍歇,见武琦、邓煜与何瑞一同下了大堂,问道:“今日三司会审缘何如此之快?莫非那李洪与伊荣未曾辩白,甘心认罪?”武琦道:“非也,那伊荣将罪责尽加于子厚,传张贵时又不见他踪迹,司马尚书便以此为由草草退堂,若他不在我二人又如何审得。”邓煜道:“此事说来也是蹊跷,堂审之时虽说张贵不在,却也无碍于治李洪、伊荣之罪,司马尚书却匆匆离去,似是不愿审理此案。”武焱道:“张贵失踪之事在我意料之中,只是司马尚书此举有些可疑。”何瑞问道:“武将军此话何意?”武焱道:“那日何县令于望山城外遇见张贵,张贵但领你来见我便是,为何定要你去离州行馆等候?你一路赶往离州行馆与我会合,路上并未遇见旁人,为何恰巧到了离州行馆门前便遭人讹诈?那人将你带入望山县衙不久,望山县令还不及将此事上报,伊荣便来提人。此事太过凑巧。”邓煜道:“依子厚之言,莫非是那张贵将何县令行踪告于伊荣,又趁我等不备逃了去。”何瑞道:“张贵深受李洪、伊荣之害,为何要助纣为虐?”武琦道:“想来是子厚与何县令遭山贼伏击之时,山贼将张贵捉了去,或是许以重利,或是以他家人为质,使其暗通伊荣。如今李洪、伊荣皆已被擒,张贵见大事不妙,便走脱了。”武焱以为然。邓煜道:“那司马尚书又为何急于退堂,倒不似他往日作风?”何瑞沉思片刻道:“我于溯河县衙时樊重曾说过那李洪、伊荣于京中有所倚仗,莫非司马尚书是要庇护他二人?”武焱道:“此事不可妄下定论,且待明日再审时看他有何说法。”四人于后堂又商议一番,以备明日会审。武琦将何瑞安置于府中,武焱、邓煜各自离去。

武焱出了大理寺,见武燚正在门外等候,说道:“小妹不在家中照看家事,到这般刑狱之地做甚?哪里有大家闺秀的样子。”武燚道:“我今日一早听闻二哥已启程回京,本想于城外迎二哥,却又听说二哥已到大理寺中,便在此苦苦等了二哥近一个时辰,谁知二哥如此不领情。”武焱见她耍起了性子,打趣道:“你也只在家中如此,以后嫁了人看你还敢如此任性。”武燚道:“母亲常年于家乡养病,父亲在外带兵难得回府,大哥乃秦夫人之子,唯有二哥深知我心,如今二哥不日又要回宫中复职,只我一人困于家中甚是烦闷。”武焱道:“若如此小妹便更应早早寻摸个好人家。”武燚不甘示弱,说道:“二哥若尽早将那白家小姐娶回来,我于家中也便有了个伴。”武焱道:“白家小姐乃名门之女,此事不可轻率。”武燚道:“那日在母亲面前不是说好了此次回京便与白家小姐完婚。”武焱道:“那不过是讨母亲欢心,此事还需问过白家小姐与白老丞相。”武燚道:“二哥与我回府便是。”

武焱与武燚来至武府,见一马车停于门外,武焱问道:“今日府中可是有客?”武燚笑道:“二哥何不亲自去看。”预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同类推荐
  • 我的一生不妨公演

    我的一生不妨公演

    一个人平生会留下什么痕迹,水滴有痕,鸟过留声也许人也会留下点什么所以,我想记录我平凡有奇而又非同寻常的一切将生活化为文字,将文字化为情怀
  • 生若为花,枯亦随它

    生若为花,枯亦随它

    降世,若为花,枯亦随它。千百轮回,转则返初。踏破铁骑,看遍江山繁华!
  • 有待商榷

    有待商榷

    披马甲?不需要,我就是马甲本甲,欢迎来战!“哦豁,我不战,我只想让你冠以我姓,如何?”“不要脸,老男人!”“不要脸,要你,老男人?我就比你大四岁”对助理说“下次不要这种老气的衣服”助理:“???”
  • 泊在河柳岸的村庄里

    泊在河柳岸的村庄里

    我们村当时还十分穷困,那是很遥远的事了。战争时期,人们流离失所,生活艰难。住的是茅草屋、土坯房,吃的是野菜、草根和着糠,穿的是一辈辈留下来的破烂长裳,补丁大褂,就连吃个水泡饭都是一种奢望……QQ交流群:784181118
  • 百花争放诗歌集

    百花争放诗歌集

    本书内容纷繁:有电视剧篇:【龙女盗宝】有戏说篇:【调侃孙悟空】有快板书篇·人生篇·漫画篇等等。总之,全书诗歌语言。
热门推荐
  • 大家小书:史料与史学

    大家小书:史料与史学

    本书是翦老所著的一本重要史学入门之作,它分两大主题:一为“史料”,一为“史学”。他所说的“史料”,不是通常所泛称的历史资料,而是“史料学”,是研究历史资料的具体门径和方法;所说的“史学”,主要是说研究历史的理论和方法,通称“历史学”。
  • 攒一口袋的星星

    攒一口袋的星星

    《攒一口袋的星星》这部作品全篇都是由作者亲身经历过的,包括初中时期第一次尝试着和学长谈恋爱、高中寝室生活与室友的日常、青春期对家人的情感变化、出去游山玩水等的生活小情节。本作品的人物原型是作者自己,主要是想向大家分享自己的青春故事,也想把美好生活的正能量传递给更多的人。在此,我希望广大读者积极与作者沟通交流,使作品更加完善;给读者智与美的享受。(求人气求打赏求评论)
  • 我师傅是大唐程咬金

    我师傅是大唐程咬金

    一个现代人穿越到梦幻西游的世界里会是怎样一个开始
  • 三国之西方有豪强

    三国之西方有豪强

    三国时代是群雄云起,豪强丛生的时代,在这个乱世当中,北魏曹操、西蜀刘备、东吴孙权是时代枭雄中的翘楚,故而成就一番功名大业,然而,诸如马腾、公孙瓒、袁氏兄弟等诸侯也并非一无是处,他们能够割据一方,利用时势造就自己,应当为人所尊敬,但是胜者王败者寇,人们大多不会记得这些失败者,除非,他们能够浴火重生,改变自己的命运,而小小的一个人的改变,即将改变这个乱世三国……
  • 小师傅你接受我吗

    小师傅你接受我吗

    【是新手小白,不好的地方请多多指教】妖界小公主白白来到人界与要清心寡欲的仙界佛子展开人妖之恋-奇异村庄白白念空初相识,结伴调查村民自鲨事件——坏妖?真相的背后有什么隐情?--危险地带废旧公寓灵异事件到底是怨鬼不散,还是妖再作怪——难以琢磨的情谁懂?(新成员加入)---大户人家花花公子哥钟情纯真小猫妖,家族与爱人的抉择——白白述真情遭变故,空白小队白白退出?……身份的束缚,前世记忆让两人感情更深——最后的最后,“小师傅,你接受我吗?我能不能嫁给你。”【甜文,虐的只有一点点,真的一点点】
  • 半道缘修半道君

    半道缘修半道君

    因多年前的江湖恩怨,盟主白家惨遭杀害,留下幼女白荨与盟主相依为命。而多年后,千赤国境内突然出现大批外来人员,是巧合还是别有目的
  • 悬挂的世界和流动的时间

    悬挂的世界和流动的时间

    未来世界里,世界本身的进化功能消失殆尽,世界空间越来越小,世界分裂越来越多,在未来,世界只能靠一个叫“母球”的机器进行再造和生产,而母球的再造和生产都在幕后受到某种势力的操作,所以,这个时候需要一个人揭开这个秘密。
  • 林枫学院

    林枫学院

    一个学院的故事,我是苏阡我将带你进入我的生活,这也是这个学院的故事
  • 界湮

    界湮

    帝陨,界湮!
  • 洪阳

    洪阳

    雄黄烈酒,点蛇化龙!皇朝,宗门,妖莽,巫蛮。三教九流,贩夫走卒,儒相人仙,龙蛇共世。而宗阳,不过小族庶子,只求一个洪拳门记名弟子的身份。在这大世之中,他这样不值一提的小人物,数不胜数。谁曾想佛前见血,那粒石子滚落,天翻地覆。推开门。宏洪大道,已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