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这得有三四百美元吧。”“呵呵,我每天睡觉前数上一遍。告诉你,708 美元。”“啊,你太有钱了!”小巴菲特一笑说:“这只是小钱,我的大钱都投资了。”“投资?投什么资啊?
“我老爸开了个南奥马哈饲料公司。前不久他在饲料公司隔壁又和福克先生合伙开了个建筑材料公司,老爸让我也入股了,我是第三大股东。”“吹牛。你不过是最小的小股东。”
“嘿嘿。我老爸帮我买了一块地,在我们老家内布拉斯加州的乡下,离奥马哈70公里,有40英亩大,我一个人买下来了,哥们儿,我成地主了。”“啊?你会种地吗?”“我不会种,有人会种。我租给别人种,收了粮食卖钱,我和他对半分成。”
高中开学的第一天,班主任老师给全班同学开了个会,让大家轮流自我介绍一下。轮到巴菲特时,他不慌不忙地站起来说:“我是来自于内布拉斯加州的巴菲特,在奥马哈附近拥有一家农场。”全班一片哗然。
尽管巴菲特每个月挣的钱比老师还多,存的钱比大学毕业生工作了几年还多,但只有15岁的巴菲特,花起钱来却比谁都少。他穿鞋只穿那双破得到处都是洞的网球鞋,送报穿,上学穿,和同学打球也穿。有时学校开会非得穿皮鞋,他也穿一双鞋底快磨穿的旧皮鞋,更让人受不了的是,他还穿颜色刺眼的黄袜子或者白袜子。
启示: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人忽视了合理储蓄在理财中的重要性。不少人错误地认为,只要理好财,储蓄与否并不重要。持这种想法的人,实现财富积累难度很大。要想实现财务目标,必须改变收支管理方式,要“先储蓄,后消费”。
那么,如何进行“先储蓄,后消费”呢?在你每个月领取薪水以后,将薪水的一部分先存起来,用于储蓄或投资。剩下的钱用于消费,并且严格规定自己只能用剩下的这部分钱进行消费开支,不能超支。因为你只有这么多钱,你必须作好自己的消费支出计划,对支出进行严格的控制。
“先消费,后储蓄”与“先储蓄,后消费”这样一个简单的顺序变化,其实是一个重大的观念变化。“先储蓄,后消费”会让你变得越来越富有。
九岁小童零花钱炒基金
引语:为了培养孩子理财的兴趣和能力,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选择一只较为稳健的基金,每个月定投500~1 000 元,把孩子省下来的零花钱、压岁钱等存入专门的账户。这对孩子来说绝对是终生受用的,家长可在生活中让孩子体验和管理金钱,同时将投资的情况告诉他。
目前各大银行均推出多种特色的账户管理套餐,家长可以借此让孩子成为未来的理财小行家。家长每个季度与孩子一起登录基金网页查看净值,告诉孩子他的基金是赚了还是亏了,逐步培养孩子对理财和投资的认识。另一方面,基金定投是一种长期投资行为,可以从孩子小的时候一直持续到长大成人。它能通过时间拉平投资风险,享受复利的投资回报,因此不失为储蓄教育金的一种好办法。
9岁男孩强强,正在上小学二年级,可他已经积攒了8 000多元零花钱。这些钱怎样处理,着实让他和父母颇费脑筋。最后还是在银行工作的妈妈提了个建议——买基金,这样既可以培养孩子的投资意识,也算是一种投资。妈妈的提议首先得到了强强的赞成,因为父母平常就炒股,所以强强对股票并不陌生,他早就想让自己的钱“生”钱了。
有意思的是,强强的父母还正儿八经地起草了一份家庭协议。协议以书面形式确定了一家三口在这件事中各自扮演的角色:出资人强强是甲方,他的爸爸和妈妈都是乙方。协议中明确规定,因为强强还没成年,到银行开设账户不够资格,只能借用爸爸的名字开户。所以,为体现投资人强强的权益,关于基金买卖的各项事宜必须告知强强,强强本人对投资有决定权和否决权。
有了这个保证,强强把积攒的零花钱交给了父母。夫妇俩经过仔细选择,认为一只开放式基金比较适合投资,并把这种基金的情况告诉了强强。强强考虑了一天后,拿出5 000元购买了这只基金。
买完基金后,强强每天晚上多了一项工作,就是跟着父母一起上网查看基金净值。过去,每天晚上夫妇俩分析股市走向时,强强还都是听众,现在,他不仅坐在电脑跟前看走势图,有时还会提出疑问,当然问题都是这只基金能赚多少钱。
从买进基金到现在已经一个多月了,强强父母感觉到,孩子的心态没什么变化,学习也没出现偏差。强强爸爸说:“投资基金的风险比股票小很多,签订协议就是想规范孩子的行为,不让他牵扯太多精力。投资基金只不过想让孩子对理财有个概念,逐步培养投资意识,最后的赔赚并不重要。”
不光小学生在学着投资,其实一些中学生和大学生早就在股市里小试身手了。不过,他们的投资有个特点,就是以爸爸妈妈的名义开户。但在实际操作时有的家长让孩子跟自己一起操作,有的家长会放手让孩子去干,也有的孩子只是出资人,具体的操作都靠父母,孩子则是单纯的受益人。
启示:带孩子走进“钱”的世界,不可缺失的少儿理财教育,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金钱教育宜早不宜迟。
家长在为孩子购买理财产品时,根据理财产品的期限,首先应考虑到家庭的风险接受能力。其次,合理配置资金的流动性。再次,在购买理财产品前,要结合目前的市场环境进行。最后,还要结合孩子所处的生长阶段以及家庭的财务状况,配置灵活多样的理财产品,以最低的风险获取最大的投资回报。
高薪父母如何引导孩子理财
引语:很多富裕家庭的孩子对钱没什么概念,也不知道如何理财。正是由于不缺钱,反而让这些孩子不容易理解钱的价值和劳动所得之间的正确关系。对他们来说,钱是与生俱来的,和自己没有关系。
如果富裕家庭的父母不主动为孩子建立金钱和劳动之间的正确关系,不教会他们如何尊重通过劳动而获得的报酬,孩子很容易相信钱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甚至会导致孩子们滥用钱财。遗憾的是,有些富裕的家长却认识不到对孩子进行理财教育的重要性。他们认为,自己已经打点好了孩子对一切财产的需求,即使自己过世,孩子还会有遗产,一生都无须为钱财操心。
可是,不懂得尊重金钱的价值,孩子们是不可能获得管理钱财的能力的。和成年人一样,他们可能乱花钱、乱投资,更有甚者会把家里的财产挥霍一空。实际上,研究的结果和大家普遍认为的正好相反,家族企业很少能一代一代地继续经营下去。一般来讲,到了第三代,财产就差不多花完了。范德比尔特家族就是一个可悲的例子。这个家族曾经富可敌国,现在却钱财散尽。因为范德比尔特晚年疾病缠身,思维出现错乱等问题,使曾经一度富可敌国的家族,逐渐在美国财富榜上跌落得无声无息。
身为上海某电器公司总经理的徐先生正值不惑之年,凭借敏捷的思维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将自己的电器公司经营得有声有色,事业如日中天。妻子黎女士,今年36岁,现任上海某保险公司高级经理,月收入在1万元左右。黎女士的父母亲退休多年,一直照料外孙女。
多年以来,徐先生和妻子一直忙于事业,无暇照顾女儿,觉得对女儿关心较少,心里难免有些愧疚,加上家庭经济较为宽裕,所以从不吝啬为女儿花钱。每天由黎女士的父母打车接送女儿上学、放学,每月交通费约有1 000元;女儿喜欢吃零食、快餐,每月这方面的花销约有2 000元;夫妻俩偶尔休息逛街,将为女儿购回一大堆时装、玩具,每月花销在2 000元左右;此外,他们为女儿安排了外语、舞蹈、钢琴、美术等名目繁多的兴趣班,每月花销在3 000元左右。以上几项开支合计为8 000元。
徐先生和黎女士先前并没觉察到这样关心和疼爱女儿有什么不妥之处,可是再过两个月,黎女士的妹妹要生小宝宝了,黎女士的父母需要回去帮忙照料。林先生觉得女儿已经上初中了,可以放手让她独立打理自己的开销,可是如何让女儿学会理财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
针对以上徐先生家庭出现的状况,专家提出以下建议。
亟待解决的是调整消费习惯,徐先生和妻子让女儿自己打车上学、放学,这不是长久之计。即使家境殷实也不能让孩子产生一种与生俱来的优越感,应该让她体会到父母挣钱的艰辛,过平常人家的生活。
建议徐先生的女儿每天和同学结伴乘公共汽车上学、放学,每月交通费控制在200元之内。女儿处于成长期,应改变吃零食的习惯,将此费用控制在每月1 000元左右。
徐先生和黎女士曾疯狂为女儿购买时装和玩具,这其实是不需要的。孩子的衣着应注重舒适、得体,玩具应以益智为主,每月花销应控制在500元左右。至于为女儿安排的诸多兴趣班,容易使孩子分散精力、抓不到重点,况且也给了孩子太大的压力,应该把握一至两种兴趣进行开发,费用可节约至1 500元。这样,在不考虑正常学费的情况下,徐先生的女儿每月开支可控制在3 200元之内。
启示:尝试使用银行卡进行财务管理,徐先生可为女儿办理一张借记卡,一方面可避免携带现金的不安全性;另一方面可把它作为培养孩子金融理财的敲门砖。徐先生和黎女士也可以通过银行转账的方式把孩子每月所需的零用钱转到她的借记卡上,使孩子初步认识银行卡这一理财工具。
普通家庭教孩子学理财
引语:一味地教孩子在乎钱,会使孩子变成金钱的奴隶;一味地叫孩子别碰钱,同样会让他失去主宰生活的能力。家长们及时教会他们如何去支配钱、赚取钱,让他们最终明了金钱是为自己的人生和幸福服务的,这才是有助于他们一生的事情。在这样的理财观念下教孩子们学习理财,陪他们走上理财之路,他们的未来才会更幸福。
小李的儿子上幼儿园之前,儿子对钱根本没有概念,一张小纸片也能玩得很尽兴,一堆玩具就足以满足他的快乐所需了。上幼儿园之后,儿子爱攀比了,别的小朋友有的东西,他想要,别人没有的东西,他拿着就有优越感。也是在这一时期,小李决定开始培养他的财商。如果不满足他的需要而控制他的欲望,小李就是他眼里的一个“坏妈妈”。小李决定让他知道,生活中有一个比不给玩具的妈妈更有威慑力的东西,那就是——钱。
幼儿园到小李家有一刻钟的路程,坐车很方便。小李告诉儿子,如果想要得到玩具,就得每天走路,省下的车费就是自己挣到的零用钱。孩子由于害怕减少收入,连下雨天也要坚持走路去幼儿园了。
有时孩子有大的花销计划,手上的钱不够,小李也会贷款给儿子。记账的方式很简单:自己做一个日程表,每次挣了钱还给小李。由于儿子不会写字,就通过符号的多少来记录欠债。到他熟悉了还款记账之后,小李开始要求他借款要付一定的利息,也就是说,为了要提前得到一些享受,就得付出更高的代价,同时其他的消费,就要受到抑制。不到一年的时间,小李解决了儿子没完没了地提要求的麻烦,而且教会了他根据实际情况去控制欲望。告诉儿子世界上除了爸爸妈妈的话之外,还有金钱的客观规则必须去遵守。精神上的断奶,往往比金钱上的断奶更不容易,让孩子学会靠自己,一辈子都不会吃亏。
接下来,小李开始教儿子知道,商品要货比三家,如果想少花钱,有两个办法,一个是讲价,一个是去批发点。讲价儿子很快就学会了,但批发点很远,去一次不容易,儿子比较犹豫。但在儿子发现批发点有更丰富的货品,能便宜三分之一之后,他就不再嫌远了。
四五岁开始,为了增加儿子的收入,小李开始把家里的零活派给他,像布置餐桌、去小超市买东西这类事,都交给他做,同时给他相应的报酬。但在做事之前,小李预先告诉他,并不是为家人做事应当收钱,而是因为他没有更好的挣钱途径,分担妈妈的家务,就相当于替妈妈省了时间,让妈妈有更多的精力去挣钱,因此他也创造了一些效益。
为了让孩子学会理财,小李告诉他,暂时不用的钱可以存在妈妈这里,有一定的利息。比如存10块钱,1个月后小李可以给他2元钱利息。当然这个利息远比银行利息高,目的是要让他知道结果。在实际情况不能达到时,最好父母稍做模拟放大的效果,否则他不容易看出成效,也就没了积极性。儿子大概是受了利息的诱惑,有时挺克制的,算算利息能办大事了,他就愿意暂时不花钱。
买房的时候,小李让儿子贷款给自己。当时儿子手上有 80元钱,他自己做了贷款的利息表,跟小李谈判,说实在的,他还真有点“黑”。这次小李还真借了他的钱,并且一直没有还他,他也不来要,因为小李每月付他的利息可以满足他少量花销,况且他还在自己挣钱。儿子体会到了做实物投资的益处,这比银行的利息高。他把这收益当成分红,准备长期享用。不但如此,以后小李有大的投资计划,他都想参与,说是他占了股份就可以分担小李的风险,这小子现在越来越会说服人了。他不想让自己的钱仅用来消费,他说他要让钱养钱,这比挣钱轻松。
启示:事实上,小李发现孩子学理财跟大人们是一样的,只是你得把给他的方案设计成他能理解和接受的方式,让他为利所动,并对欲望做出最合理的比较和增删方案,同时又能兼顾自己的生活质量。这样,他永远不会成为一个金钱的奴隶,一生都会与财富相伴、与满足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