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钱本身是没有任何价值的,它的意义只在于它能购买我们想要的东西。金钱只是一种媒介,由于所有的人都对它产生了信任,所以,我们才能凭借它来交换和满足某种愿望。这也正是财商教育要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培养和教育我们的孩子,在对他们进行财商训练时,并不仅仅是关于计算价值或价格的练习,也包括对钱的本质和意义的理解。
认识金钱,学会打理财务是人生一件极其重要的事情。而这方面的教育开始得越早,孩子受益也就越多。所以,我们应该在孩子正式进入社会生活之前就对他们进行有关财务问题的训练,否则他们也许就只能用高昂的代价来换取这些经验了。最后,可能用钱越多,对钱的认识却越少。
另外,有些家长缺乏对孩子进行财商教育的主观意识,很少在孩子面前提起钱和支付的情况,致使孩子根本不知道钱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如果问孩子们钱是从哪里来的,他们多半会说钱是从银行里取出来的,而根本不知道钱是父母辛辛苦苦用劳动赚来的。他们也不清楚钱的数量是有限的,如果把钱花在这个东西上面,也许就不能买另外一些东西了。这一系列的教育误区很难让孩子对金钱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评估,当然也就谈不上如何正确地使用金钱了。
虽然有些家长通过和孩子讨论钱,让孩子明白了钱和想要的东西之间存在着某种必然的联系。但是如果只是停留在讨论阶段,而不让孩子进行现实的观察和切身的体验,不通过实践来了解钱的价值和使用方法,那么,孩子还是很难真正地了解钱的价值和意义。
对孩子进行财商训练,就是要让孩子们有机会在正确的时间,以正确的方式观察和体验钱的真正价值和意义。
合理规划压岁钱
引语:随着居民财富的增长,一到春节孩子们就会领到越来越多的“压岁钱”。生活富裕本是件好事,可是,孩子手上钱多了,家长又不放心,怕孩子沾上坏习惯。压岁钱引发的两代人甚至三代人之间的争吵,已经成为不少孩子“成长的烦恼”。怎样教孩子合理利用压岁钱,又怎样通过这个契机为孩子介绍基本的理财常识?一些孩子收到的压岁钱已经不只是象征意义,而是成千上万元。这些钱该怎么花,成了摆在家长面前的一道难题。
现在,城里的大部分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从小生活在父母、祖父母和外祖父母的宠爱中,很容易养成花钱无节制的不良习惯。春节期间的压岁钱越来越多,如果家长不告诉孩子什么是“压岁钱”,不对孩子进行勤俭教育,而是任由孩子拿着压岁钱支配,孩子就可能以为这些钱是白得的,不花白不花。一旦孩子形成这样的认识和习性,危害极大。
编者给大家讲一个真实的感人故事。
2008年5月16日,某县供电公司大院内。
“阿姨,我现在来捐款行吗?”一个非常甜美的声音传来,让正在忙于清点捐款数目的工作人员猛然回头,是一位可爱的小姑娘。只见她双手捧着200元钱,怯生生地看着我们。见我们一脸的疑惑,站在她旁边的县供电公司调度所副所长老张解释说:“她是我女儿,听我说公司要进行捐款,刚放学就特地赶来了。”
原来,小姑娘名叫小雨,今年读小学五年级。聪明善良的小雨从小就乐于助人,自从四川发生地震之日起,她每天与家人一起关注灾情,尤其在电视里看到一些学生遇难的场景,总是悲痛不已,默默地祈祷那些受伤的孩子早日恢复健康。16号这天,小雨在饭桌上听父亲说单位下午举行集体捐助活动,便匆匆吃完饭跑进房间,将自己的压岁钱拿出来并凑齐了200 元。下午一放学就急忙跑到供电公司大院,见活动已结束,便拉着父亲一起前来补捐,于是就出现了开头的一幕。
供电公司的工作人员望着眼前这位活泼可人的小姑娘,笑着问她:“你怎么想到要捐款呢?”“四川汶川发生强烈地震,好多学生遭遇了不幸,我想拿出自己存的压岁钱献出一点爱心,希望灾区学生早日回到学校,和我们一样能够好好读书。”小雨一脸认真地说。我只觉得眼睛湿润起来,可爱的“供电花朵”的感人之举让在场的供电员工交口称赞。热烈的掌声顿时响起,为纯洁无瑕的小姑娘,也为供电人有这样的后代感到无比自豪!
是不是很感人啊!我们一定要知道,不要把钱花在没有意义的事情上,而要用在有意义的事情上,这样心里才会舒服。
启示:专家教你五招,用压岁钱教宝宝理财:
养成良好的储蓄习惯。在国外,家长很注重从小培养孩子的金融意识,即使孩子只有两三岁,父母也会从学习认识货币的面额、了解货币的作用等方面着手进行教育。
自主选择合适理财方式。当孩子年龄比较大以后,家长们不妨给他们一个自主的选择,让他们自己去找个可以增值的理财方式。这些理财方式的主要目的是建立储蓄教育金。可以选择教育类的人民币理财产品、教育储蓄或者买点基金、国债之类的理财产品。
买保险当教育资金。利用压岁钱给孩子买份保险,从而为孩子的健康、升学、就业以及养老提供一定保障,也是明智之举。春节前后是各家保险公司少儿险的销售旺季,有些保险公司还会推出一些营销优惠活动,可选择的保险品种相对丰富。
单独设立银行账户。在处理压岁钱的时候,家长一定要给孩子单独设立一个账户,用孩子的名字,将压岁钱存到孩子自己的银行账户内,“支配权”交给孩子,家长行使“监督权”。这样,让孩子从小意识到理财是自己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
为孩子建个小账本。针对孩子可能乱花钱的现象,家长可以给孩子设一个小账本,把压岁钱的数目写在上面,钱由家长代管。孩子需要用零花钱时,就从这个账本上支取。账本让孩子自己管理,把每笔费用的支出额度、用途都清楚地记录下来。
保险为儿童规划财富人生
引语:不少孩子在春节中都会拿到数百上千甚至上万元的压岁钱。但如何处理好这些钱,如何为孩子规划人生、积累成人资本,成了众多家长议论的热门话题。“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父母不仅要给孩子积累财富,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创造财富和管理财富的能力。
据了解,对于孩子每年得到的压岁钱,不少家长会强行存起来一部分,只留给孩子一部分作为平时的零用钱。但是这样做对培养孩子的自主能力起不到任何作用,只能让孩子按部就班地执行家长的“命令”,长此以往会使孩子养成逆反心理和依赖心理,不利于孩子的发展。“妈妈,我长大后要像爸爸一样当老板”“我长大后要开个婚纱店,要有穿不完的漂亮裙子”小孩对大人的世界总是充满了幻想,以至于萌生出各种各样、千奇百怪的愿望和理想,我们何不引导孩子,让他们为实现自己的理想,把压岁钱和零花钱好好规划起来呢?
7岁半的华宇小朋友今年春节收获不小,光压岁钱就拿到了近8 000元。母亲为了培养儿子的自主能力,决定引导小华宇自己支配压岁钱。在跟小华宇讨论一番后,约定按50%消费、30%储蓄、20%捐赠的比例分配小华宇的压岁钱。
近8 000元中,4 000 余元用于小华宇购买书籍、衣服和玩具等物品,1 500元作为定点帮扶资助金寄给了贵州希望小学的小同学,剩余的近2 500元,母亲为小华宇购买了某保险公司的“真心120”保障计划。按照10万元的保额,7岁半的小华宇每年需交纳保费2 190元,缴费期10年,共需缴费21 900 元。保障期20年,在此期间小华宇可享受重大疾病和意外事故保障,且到了存期可获得26 280元的满期金(所交保费的120%),为小华宇踏入社会提供了资金支持。
由于儿童的免疫力低于青年人和成年人,容易受到各种重大疾病的困扰,孩子的健康也成了千万父母最关心的问题。“真心120”保障计划中的“附加真心120提前给付重大疾病保险”,就针对未成年人和成年人的高发疾病特点分别设计了不同的保障病种,并在被保险人成年后自动进行转换,而且对白血病的保障将按照两倍保险金额进行支付,为天下父母分忧。
这些保险公司的各种商业险种不仅为孩子的人身安全提供了保障,还从小培养了孩子的自主才能和理财意识,让孩子从小就为自己的事业规划,成就事业梦想。
小华宇的母亲根据孩子的兴趣,引导他自己建立“梦想金库”,让孩子自行对压岁钱进行投资理财。若干年后,每年积攒的压岁钱就可成为孩子成年后事业起步的第一桶金,为事业的发展提供一笔不菲的资金保障。
启示:目前市场上很多保险产品都兼具储蓄和人身保障功能,给孩子介绍一款适合他的保险产品,从小帮他树立风险管理意识,会让孩子终生受益。让孩子参与保险,就是为儿童理财和保障设计,是帮助孩子们管理压岁钱的不错选择,也为孩子成年后的事业提供了启动金。
小学生养成储蓄理财的好习惯
引语:很多父母觉得小学生还小,不需要有储蓄理财的习惯,只要遵从父母的意志消费即可。小学生到底需不需要养成储蓄理财的好习惯呢?
其实,抱着以上观点的家长是大错而特错了。在孩子上小学时,就应该帮助他们掌握理财的最基本知识,如消费、储蓄、给予等,并让小学生进行尝试。这是培养孩子理财能力的最好时期。
亚非7岁那年,收到了2 000元的压岁钱,妈妈为他开了一个银行账户,并要求亚非每月在自己的账户上存10元。妈妈还要求亚非每次花钱不能超过10元,在过年、过节的时候必须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买些小礼物。给亚非设立账户后,妈妈还给了亚非一本小册子,告诉亚非如何充分利用账户。
亚非父母认为,让孩子对自己账户的存款负责,这样,他就不会养成乱花钱的习惯,即使在买东西时,也会精打细算。
亚非每天都会花5元钱,其中2元是车费,2元是餐费,1元是零食费。有一天,亚非就对妈妈说:“妈妈,我发现我们学校小卖部的干脆面太贵了,这样吧,你帮我在超市多买几包,我付你钱。”妈妈一听,这孩子怎么这么聪明了!于是高兴地替儿子买了5包干脆面,每包便宜2毛钱,儿子省下了1元!
一周后,亚非又对妈妈说:“妈妈,你先出钱给我买一箱吧,这样更便宜,我每周把钱还给你。”妈妈又同意了,结果每包便宜了3毛!
现在,12岁的亚非已经有两个属于自己的账户了,其中一个定期账户是用于存放不常用的钱,这样利息高;另一个是活期账户,用于存放日常开支,可以随取随用。妈妈又为亚非办了一个储蓄卡,让亚非自己去银行取款机取钱。这让亚非感到自己长大了,他非常珍惜每次取钱的机会,妈妈规定每次只能取50元,而且要求他必须在月底保证储蓄卡收支平衡。如果他不顾一切地用光钱,那将取消他使用储蓄卡的权利。其实亚非不会乱花钱,因为他从小就习惯控制自己花钱了。
亚非每天有买报、读报的习惯,以前他喜欢买很多报纸,实际上感兴趣的只有一个版面或一篇文章。后来,他给自己规定,买报费用每天不能超过2元钱,长期下来,他就知道哪些报纸组合能满足自己最大的阅读愿望了。
启示:从小就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理财能力,指导孩子熟悉、掌握基本的金融知识与工具,从短期效果看是养成孩子不乱花钱的习惯;从长远来看,将有利于孩子及早形成独立的生活能力,使他在高度发达、快速发展的时代中,具有可靠的立身之本。“理财”让孩子们学会了节约,“理财”也让孩子们学到了知识,“理财”更让他们享受到了快乐。孩子们,让我们一起来“理财”,享受勤俭节约给予我们的快乐吧!
先储蓄后消费
引语:先储蓄后消费,会在很大程度上留存部分额度的可支配收入,为今后更好的生活奠定基础,同时,也是养成理性消费的重要措施之一。
在著名的美国第一学府哈佛大学,第一堂经济学课只教两个概念:第一,花钱要区分“投资”行为和“消费”行为;第二,每月先储蓄30%的工资,剩下来才进行消费。
大家都知道,哈佛教育出来的人,毕业后很多都很富有。其实,他们每月的消费行为跟一般的普通百姓只有一点不一样,就是严格遵守哈佛教条:储蓄30%工资是硬指标,剩下才消费。储蓄的钱是每月最重要的目标,只有超额完成,剩下的钱才能消费。
巴菲特在他的书里说他6岁开始储蓄,每月30元。到13岁时,他有了3 000元,他买了一只股票。年年坚持储蓄,年年坚持投资,十年如一日,他坚持了80多年。现在的他,是美国首富,比“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还有钱。
1945年暑假过后,巴菲特年满15周岁,进入威尔逊中学。别看他人小,但已经是老板了。
小巴菲特送了3年报,已经攒了2 000 多美元,相当于现在6万多美元,40多万元人民币。巴菲特每天早晚送两次报纸,一天只工作2小时左右,一个月就能赚175 美元,收入比他的中学老师月工资还要高。1946年,一个美国成年人,一年能赚3 000美元,就属于高收入阶层了。
巴菲特把钱放在家里衣橱的一个抽屉里,任何人都不准碰。有一天他的小伙伴巴提斯东找他玩。巴菲特小声说:“哥们儿,来,我给你看看。”拉开衣橱,打开抽屉上的小锁,只见厚厚一大沓钞票,大部分都是小面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