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晃又一个秋天来到了,冬月到了该上学的年龄。冬月奶奶不同意冬月去上学,她说冬月的生日小,等下一年再去。可实际上冬月奶奶是因为没钱,她也想不出如何解决冬月的学费问题。
后来在冬月一再央求下,冬月奶奶同意了冬月去上学。奶奶从箱子底下翻出一个绿色的帆布书包,是冬月爸爸上学的时候背的。奶奶又托邻居家的上五年级的红叶带着冬月去镇小学报名。
镇小学在李家集的东面,前后两排校舍,都是砖瓦结构的,四周被绿树环绕着。一进大门是个大大的操场,操场上空飘扬着鲜艳的五星红旗,在每个班级窗前都有一个花坛,开满了五颜六色的鲜花。
所有的一年级新生都在操场上排队等着登记,红叶把冬月放在队伍的后面就去上课了。
新生录取的考核方法就是能从1数到100,这对冬月来说很容易,以前爸爸带她上班的时候,上下班的路上爸爸都会教她数一遍的。冬月数完100个数后,接待的老师登记了她的姓名、年龄、家庭住址,然后把她分到了一年一班,冬月就站到了一年一班的队伍里。等所有的学生分好了班,又有老师把他们分别领进各自的班级。
一年一班的班主任姓于,是一位二十多岁的女老师,细高挑的个,白白的皮肤,长长的头发披在后面漂亮极了。冬月很开心被分到于老师班里,她觉得老师的一举一动都是那么好看,声音也是那样的动听。
于老师自我介绍之后,点了每个同学的名字,点到冬月的时候,冬月站起来答了非常响亮的一声“到”。最后老师交代明天每个人要准备两本田字格和两支铅笔,还有要交3块5毛钱的学费。
放学后同学们都蹦蹦跳跳地向家跑去,只有冬月慢吞吞地走在最后,她正在为学费的事发愁。爷爷去世后,她和奶奶相依为命。家里没有劳动力,奶奶把家里的八亩地都租了出去,仅靠这微弱的收入支撑着。园子也都荒废了,平时吃菜都很困难,哪有交学费的钱呢?
冬月没有走来时的热闹的大街,而是走了一条偏僻的更远的路,她想让回家的路更长一些。她低着头一边走一边用脚踢着路边的荒草,以此来打发时间。
九月的天气已经有了些许的凉意,其他孩子都穿上了长衣长裤,可是冬月还是穿着那条邻居送给的连衣裙。裙子上已经磨出了好几个破洞,秋风透过连衣裙吹着冬月小小的身体,使她不仅打了个喷嚏。她把那个里面空空的书包抱在胸前,这样会感觉暖和一些。
忽然在荒草之间她发现了一张上面印着“5”的人民币。“这是谁的钱?”冬月捡起钱问道,可她四下张望也没看到一个人。她拿着钱站在那等了好一会,过来一位骑自行车的阿姨。
“小姑娘,你站这干什么呢?”阿姨问。
“我在等丢钱的人”冬月举起手里的5元钱说。
“嗨!这条路上走的人少,指不定丢了多长时间的了,不会有人回来找了。你就拿去买本子买笔吧,别乱花了这钱,用在学习上就行了。快回家吧!”阿姨催促着。
“嗯!”冬月答道。她想“这下我有钱交学费了!”想到这她加快脚步一溜烟地跑回了家。
冬月奶奶用这些钱买了笔和本,又把学费装到书包里,还剩下一点钱,留着过几天交书费用。
在学校里冬月认识了一位新朋友,是一年二班的,叫“王思彤”。王思彤的家也在镇子西头,她的父母已经五十来岁了,是老年得女,所以非常宠爱她,可她的家庭条件并不好。王思彤长得很娇小,小眼睛单眼皮,右嘴角上有一颗黑痣,说话总是很慢,要一个字一个字的说才能说清楚。
两个人上学放学都一起走,她们总是尝试着走不同的路线,有时甚至会绕镇子一圈才能回到家,越这样她们越觉得有趣。但是逢集的时候,她们放学必从集市上走,因为在这里她们能捡到很多别人扔掉的菜叶、烂水果、小鱼小虾之类的,回家就可以改善一下伙食了,总比只喝苞米面糊糊好多了。
如果逢集的日子正好赶上星期日就更好了,两个小姑娘早早地就起了床,到通往集市的路口专等卖小鱼的小贩。卖鱼的小贩都是用扁担挑着两个用柳条编织的筐,筐里装的鱼大小不一,特别小的就会从筐的缝隙里掉出来,鱼贩们从不停下来拾那些小鱼的。冬月和思彤就跟在这些鱼贩的身后,等有鱼掉出来就拾起来装进上衣的口袋里,一直跟到集市的摊位上,小贩们会笑着说:“行了小姑娘,到地方了,够不够吃顿鱼酱的?”冬月和思彤总是不好意思地点点头回去了。
这些小鱼也不用收拾内脏,只要洗干净了,在锅里放一点油,加上葱花,再放上大酱爆锅,把鱼倒进锅里,一会就好。一碗香喷喷的鱼酱再配上苞米面大饼子,冬月吃得别提有多香了。
二年级的第一学期,于老师没有来学校上课,听说是生了小宝宝休假了。新来的代课老师姓张,梳着短发,又矮又胖,总是愁眉不展的样子。如果有同学告状,她也不调查清楚就痛批“被告”一顿,所以同学们都不太喜欢她。
新学期的学费,冬月没有想到解决办法,冬月奶奶只是让冬月跟老师说“再等几天”,可是冬月不知道怎样面对那个面无表情的张老师还有同学们异样的目光。冬月上学的脚步很沉重,学校对她没有太多的吸引力。
“冬月”有个声音在喊,是王思彤。
“思彤,开学这几天都没看见你,你干嘛去了?”冬月问。
“我学习不好,上学期期末考试考了最后一名,上学校我们班同学又会嘲笑我,他们都说我笨,说我是‘榆木脑袋’。”思彤喃喃地说。
“我带你去个好玩的地方!”思彤紧接着又神秘兮兮地说道。
“我们不上学了吗?”冬月感到很诧异。
“别去了,没有学费老师不又得批评你吗?我带你去的地方也能学到东西。”思彤又说。
冬月有些犹豫,她想上学,又怕因为没带学费被老师批评,她又对王思彤说的地方感到很好奇,于是经过一阵纠结之后,她还是跟着王思彤去了。
她们来到镇子北面不远的地方,有一户人家,三间土坯房,院子都是用干树枝围成的。
“这家的姐姐叫‘英子’,是初中毕业,认识很多字,她每天都给我们讲书,讲得可好了。有人说她是疯子,可我一点都没看出来,她从不打我们。”王思彤边打开院门边说。
果然屋里有一位十八九岁的女孩坐在凳子上,长得十分清秀,梳着两条长长的辫子,一左一右搭在胸前。手上捧着一本《水浒传》,非常认真地读着。还有一位老者,是女孩的父亲,看看女孩说:“天天就知道看书,什么也干不了。”女孩正儿八经地说:“三天不学习赶不上......!”“唉!你妈没了,你又得了这毛病,我上地干活去了,随你们在家折腾吧!”老人说完就走了。
女孩看见了冬月忙站起身说:“呀!又来了新同学了,快找个地方坐,一会就上课了!”
说话间又来了两个男孩和一个女孩,都有十多岁的样子。两个男孩是兄弟俩,一个叫“大胖”,另一个叫“二胖”,父母去城里打工常年不在家,跟着爷爷奶奶过。因为他们想念父母想让父母回家来看看,可父母怕耽误赚钱一直也没回来。他们就用“逃学”的方式来反抗,爷爷奶奶也拿他们没办法。那个小女孩叫“小云”,家里还有个弟弟,因为超生被罚,家里条件不好。再加上她父母重男轻女,就只让她上完五年级就不再供她了,说什么“姑娘家学点眼么前的字够用就行,上那么多学有什么用,过几年就嫁人了。”
“快坐好,听英子老师上课了!”大胖说着鼓起了掌,大家也都跟着鼓掌。
“今天我给大家讲的是《吴用智取生辰纲》,同学们听仔细了,一会我要提问的。转眼到了端午节,且说梁中书已准备好十万贯金珠宝贝,作为送给蔡太师的生辰贺礼,只愁无人押送。经夫人提醒,他想起新提拔的提辖杨志……”英子老师讲得非常生动,孩子们听得很认真。
中午时分,英子老师宣布:“放学了!我要给我爸我妈做饭了,她们一会就回来吃饭了。”冬月很奇怪为什么她爸说她妈没了,而她还要给她妈妈做饭?
几个孩子出去找中午饭吃了。“走,我带你们焖土豆去!”大胖说完就带领着大家来到了一片树林子里。找到他们以前藏在这里的工具:一把小铁铲。“二胖,你领着大家在这挖坑,烧炭。我去地里弄些土豆来。”大胖吩咐道。
大家开始忙活开来,找了个平坦宽阔的地方,二胖动手挖坑。挖的坑是圆形的,在圆形坑的边上紧挨着又挖了一个小一些的方形的坑,挖出来的粘土由几个小姑娘负责攥成比鸡蛋略小的泥团。再将泥团绕着圆形的坑向上一层一层地垒,同时要向里收,这样越来越高就成了圆形的塔尖,而那个方形的小坑就是通往塔内的灶坑。孩子们拾来干树枝从灶坑填到圆塔内开始烧炭,打火的工具二胖是随身携带的。这样泥团被烧得越来越红,最后变成了火炭。
大胖不知从谁家的地里挖来了一兜子土豆,连泥带皮填到圆塔里,再用铁铲把火炭一拍正好盖在土豆上,开始焖。剩下的时间就是等着土豆熟了。
“我们这土豆是偷来的?”冬月问大胖。
“小妹妹,这怎么能算偷呢?这顶多算是‘劫富济贫’,我是在郭老五家的地里弄来的。他是个大包工头,家里有的是钱,一年光克扣农民工的工资钱就够我们几个吃好几年的,去年我爸跟他出去干活,钱就没给够。吃他几个土豆不算什么!”大胖说着并摆出一副英雄豪杰的样子。
趁着等土豆焖熟的时间,大胖拿出腰里随身携带的弹弓,在这林子里打点野味,等土豆熟了,再用火炭的余热烘烤。打来的也多数是麻雀,太小,火大了会烤糊的。
吃饱了之后,小云提议:“我们应该再弄点水果吃。”
“我知道谁家有,巧嘴家也就是冬月她婶子家的后园子里有好大一架葡萄树,那葡萄可甜了!”思彤说。
大家齐刷刷地把目光投向了冬月,冬月低下头小声说:“有是有,可那是我婶子家。”
“你婶子家又怎么了?她家那么有钱,你叔叔在外面不少挣钱,你婶子在家又卖菜又卖水果,可她连一串葡萄都舍不得给你!再说春天时种地,她让你帮忙点苞米籽,说干完了会给你买裙子,裙子呢?买了吗?”思彤接着说。
“没有”冬月摇了摇头。
“对!就去她家,我们专干这打抱不平的事!”大胖拍了一下大腿,斩钉截铁地说道。
孩子们绕到巧嘴家后园子的院墙外,院墙是用红砖砌的,只有一米多高。院墙里的一棵海棠树的枝叶已经伸出了墙外,上面还挂满了红通通的海棠果。
“冬月和思彤最小,在外面接应。小云负责放哨,看见出来人了,马上告诉我们。我和二胖负责摘葡萄。”大胖吩咐道。
“好!”大家齐声应道。
大胖手拽海棠树的树枝,脚蹬住墙“噌”的一下就跳到了墙头上。之后他把二胖和小云拉了上去,三个人一起跳到院内。大胖脱下外衣铺在地上,他和二胖捡最大最好的葡萄拽了几挂放在衣服上包好,又顺手摘了几根黄瓜。这时就听小云说:“快点,屋里出来人了!”三个人飞快地爬上墙头,冬月和思彤接过葡萄,大胖、二胖、小云同时跳下墙头,几个人一溜烟地跑没了影。只听见巧嘴在园子喊:“哪里来的野孩子,把我的葡萄都给糟蹋了!下次被我抓到,看我不打断你的腿……”
放学的时间到了,淘了一天的几个孩子各自背起书包回家了。冬月忐忑地推开房门,这是她第一次逃学,不知道回家后怎样面对奶奶。可当她进屋后,并没有发现和以往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冬月奶奶只顾做她的祷告,一天要跪在炕上闭着眼睛祷告好几次。冬月不知道奶奶信的是什么教,奶奶自己也不知道,她只知道只要诚心地对那个神祷告,神就会帮助她。她把自己的命运全都托付给了一个不知名字的神的身上。每到星期日,奶奶就让冬月扶着她去一个离镇子不远的一户人家去集会。
那天会有很多人,都是来自镇上的和附近村子里的穷苦老百姓,多数是连自己名字都不会写的老人。他们只是听讲教的说“神”是如何如何地灵,会帮助一切有困难的人们。讲着讲着,有一个老太太就在炕上哆嗦起来,嘴里叨咕着谁也听不懂的话。讲教的忙说:“这位大娘犯病了,大伙快跪下来向神祷告,神会救她的!”于是所有的人都跪下虔诚地祷告起来,冬月也跟着跪了下来。那老太太见大伙都跪下了,闭上了眼睛,就跟讲教的使了个眼色。讲教的随后说:“大家起来吧!大娘已经好了。这下大家相信神的存在了吧?这可是你们亲眼所见!”大家都信服地相互点了点头。
“那为什么我奶奶天天祷告,她的眼睛还是没有好转?”冬月问那个讲教的人。“孩子,不能说这种不相信神的话,你奶奶肯定是诚心不够!”讲教的人眯缝着眼睛不屑地说。
“冬月,不懂事,快过来!”奶奶吓得赶紧把冬月叫了回来。
临走的时候,每个人都往“诚心箱”里投了钱,投的钱越多就说明越诚心。冬月奶奶把节省下来的两元钱毫不犹豫地投了进去,要知道这两元钱可是她祖孙俩好几天的生活费。
第二天,王思彤还是在上学的路上等着冬月,然后她们又去英子那里听故事,再和那几个没人管的孩子想着法的去干一些“劫富济贫”的事。冬月也跟着学会了上树爬墙,学会了下水摸鱼。一来二去冬月逃学就成了习惯,没有人会在意她是否上学,是否吃饭,甚至生死。可在冬月的内心深处是多么向往那个神圣的校园,她多么羡慕那些每天背着书包无忧无虑去上学的孩子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