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缕游魂晃悠悠的飘进了天堂大门,可就在他们回头一瞥间,那门不知何时已被紧紧的闭上了。原来,去往天堂的门有两重,第一重连接着人间,第二重才连接着天堂,两门之间还隔着浩瀚无边的洗髓海。
大海烟波浩荡,岸边绿柳成荫,高大的界碑上镌刻着“洗髓海”三个繁体镏金大字,下面是六行精炼铭文:感念人间功德,超度西天极乐;凡入天堂大门,必先涤尽凡尘;舍下七情六欲,始得仙骨神缘。
正思索其中奥妙,忽见海面上驶来两叶扁舟,舟上无桨无舵,只两位素衣少女各自婷立于舟首,转眼便到了跟前。俩仙姑拱手施礼,异口同声道:“受家师差遣,迎接凡间圣灵前往仙岛赴宴,请……!”言语礼数皆有上古之风。
两缕魂魄闻声顿化了人形,愿来是一对形容俱佳,气宇轩昂的中年男女。男的平头西服,整洁利索,身材健硕,双目有神;女的秀发齐肩,风衣短靴,面貌娇好,体态丰韵。二人微笑示意,然后各自上了小船,小船调头离岸,无驱自行于茫茫大海之中。
二舟虽相距咫尺,却任凭四下里惊涛骇浪,水噪鸥鸣,自是并驾齐驱,如游平湖。更有甚者,竟然水不浸衣、风不掀袂,如入幻境无异。两位虽是凡夫俗子,可也并非弱冠孩童,多少总算有些阅历,见到此种景象无不惊诧,不时四目相觑。
男的稍稍胆大,试着问道:“姑娘,我们分明已经惨死于横祸,为什么还活着呢?该不是在做梦吧?刚才听你们提到家师,请问你们的老师又是谁呀?他和我们认识么?又为什么要请我们吃饭呢?看这里很是奇怪,莫非就是传说中的仙境……?”
同船的仙姑转身行礼,嫣然一笑道:“先生无需诧异,这里并非梦境,您所说的死亡指的是肉身的枯竭,是维度上的一次转移,而灵魂却是永恒的,只是存在多维境遇罢了;家师洗髓真人,乃天地界域首座,专司两界轮转之职;这里是人间与天堂过度之地,非仙非俗,亦仙亦俗;至于师尊为何相邀,我俩实是不知,只管奉命行事。我们乃真人驾下侍女,我叫简竹,她叫简书,二位日后如此呼唤便是!”
简竹一一回复,不忙不紧,声音柔美甜润,如筝如磬,且竟能排除风浪干扰直抵邻舟,如同面晤耳语。二人听罢虽有疑惑,却已略知深浅,遂不再言语,只是心中忐忑,难料后况如何。
约莫一盏茶工夫,简书扶袖指引:“二位贵客,前方便是家师仙修之所落愁岛了!”二人顺手指望去,浓雾深处确有岛屿依稀可见,其余尚不清晰。只是,好奇与担心又同步俱增起来。
船近雾淡,岛上景致已逐渐明朗,四下里郁郁葱葱,一团绿、一团红、一团黄、一团紫,好一片繁花似锦,姹紫嫣红。
岸边有一座竹木码头,其间早有两位翩翩少年侍立恭候,服饰与俩侍女相仿,只是头顶皆为飘带束冠,而非秀发及腰。
待船停靠,两位少年分别向来客作揖行礼,然后搀扶登岸。并有言语:“家师特别交待,因临时有事不便亲迎,由我等先侍奉贵客竹亭饮茶歇息,他随后便来。”
二人见对方皆如此谦恭,又尽是汉唐古礼,一时间乱了方寸,只好连连点头答好。忽一回望,小舟已自行隐退于雾海之中。
少年前方引路,不时回头低手,侍女后面跟随,一路贴身叮嘱,唯恐有失。二人只管向前迈步,心里却早被这突如其来的礼遇弄得似醉还迷。只知足下踩着一条青石小经,沿路左右皆见奇花异树,雀飞蝶舞。感观所及,五色缤纷,不见尽头,芬芳扑鼻,难辨种属,雀鸟欢唱,悠悦起伏。
一行向左转过花径,登上小丘,再往前便到了一片竹林。林内有座凉亭,木为梁柱,竹为格篱,草为角顶,亭上横额题写“积翠亭”三字,两旁悬着一副对联,正是“积风积雨积浩德,翠松翠竹翠云亭”。
亭中摆放,竹台竹椅尽是多年之物,用得润了,呈现出淡淡的黄晕。竹亭左右,并肩生长着两棵硕大的老松,枝干虬盘,只怕已有数百年的积淀。
俩少年引客人落座,沏上茗茶后便行礼告退了,亭间只留得简竹、简书照应。客侍间不时传来轻语问答,氛围倒也并不拘束。
只是,二人不时走神,心中挥不去的是对人间的牵挂,孩子到底咋样了?老人知道后又将如何?这些的确都让人难以割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