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愤学习或者工作,连饭也忘记了吃,内心一高兴连忧愁都忘记了。孔子就是这样勤奋不知疲倦地学习,这种好学的精神贯穿了他的一生。孔子学习没有固定的老师,“学无常师”,他的学习态度异常谦虚谨慎,比如,他坦诚地说:“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他谦逊地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我上中学的时候,最喜爱一句诗:“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学到老,活到老,孔子正是这样的人。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天道酬勤,正是这种刻苦学习的精神,孔子才掌握了渊博的学识,并开始在鲁国一棵杏树下授徒讲学,成为一位大教育家、大思想家。这个故事出自《论语·述而》,原文是,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一天,叶公向子路打听孔子的为人,子路一时语塞,没有答复他。
回来给他的老师孔子说起这件事,孔子说,你为什么不告诉他说,我这个人,是一个为了发愤求学问就忘记吃饭的,常常穷得没饭吃,肚子饿了都没有感觉到,只要在学问上有所提高,我就快乐得忘记了所有的忧愁,到了超然忘我的自由境界,连自己老了都不知道呢。孔子的人生修养,永远年轻,“不知老之将至”,心态年轻,忘记了衰老的威胁,学问也好道德也好,总是有新的境界,新的感悟。这就是孔子,我们的圣人。叶公姓沈名诸梁,是楚国的大夫,封地在叶城(今河南叶县南),所以叫叶公。叶公在历史上可是大名鼎鼎!这都缘自历史上那个著名的故事:叶公好龙。叶公喜欢龙,酷爱龙,在自家房子里画龙,床上、墙上贴的都是雕刻的龙,天上的真龙狠狠地感动了一回,决定现出真身来看望这个“铁杆粉丝”,当真龙真的在他面前出现的时候,他一下就被吓死了。孔子的学生子张就曾经评论说,叶公不是爱真龙,爱的是像龙一样的东西。后人讲这个故事的时候,一般是用来比喻一个人华而不实。这个著名的故事,慢慢地演变成一个成语:叶公好龙。孔子说自称“发愤忘食,乐以忘忧”,可不是叶公好龙。
因为孔子的性格属于豁达开朗之人,他主张在现实中修身砺性。孔子曾经说:“不患无位,患所以立。”(《论语·里仁》)勉人充实自己,不必忧愁无人知己及谋不到职位。但是,孔子也说过“仁者寿”。面对春秋战乱纷呈的环境,他认为养德养神、修身砺性,是心理保健的基础。心身双修,形性共养,才能延缓衰老。孔子活到73岁,豁达、开朗、乐观无疑是孔子长寿的原因之一。不少人以为孔子的所谓哲学就是一套伦理规则,道德教条,毫无生气可言。整天仁啊,礼啊,没有意思,其实不是这样的。整部《论语》充满了“乐”,讲的就是人生的快乐,以及如何拥有一个快乐的人生。比如说,“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等等,是不是有点像庄子的逍遥游?论语所讲的“君子”,就是快乐的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孔子其实有一个很积极的人生态度。从根本上说,他的学说就是教人安身立命。“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说这话时,孔子已经63岁!在今天看来,就是一个退休的老人,可当时孔子已带领弟子周游列国9个年头,历尽艰辛,不仅未得到诸侯的任用,还险些丧命,孔子灰心了吗?抱怨了吗?没有!相反仍然乐观向上。曾获奥斯卡最佳配乐奖、在世界乐坛影响最大的华人作曲家谭盾曾经说,艺术实际上是灵魂之药。谭盾在大学二年级时就写了自己的第一部交响乐作品《离骚》,当时他的一位老师问我:“你这么年轻,真的有那么多的牢骚吗?”谭盾那个时候年轻气盛,有牢骚也是正常的。他说,要老婆干什么?要孩子干什么?有音乐就够了。若干年后,谭盾已经为《卧虎藏龙》、《英雄》、《夜宴》三部武侠大片创作了音乐,在国际上享受了知名度,他对音乐的态度转变了。他说,没有老婆、没有孩子,没有生活,没有了快乐,要音乐干什么?多年之后,谭盾终于明白了快乐是对于人是多么重要。李嘉诚的故事大家一定很熟悉吧?李嘉诚告诉我们,成功要“不疾而速”。就像龟兔赛跑中的乌龟,乌龟之所以取胜不就是坚持两个字吗?只要不停顿,向着目标一直努力就一定会成功。
不疾而速其实就是执著两个字,执着的人哪有不成功的?“发愤忘食,乐以忘忧”,朝着一个目标,终生努力,怎么会不成功?经商如此,做其他事情同样如此。这个道理,我们从小就懂,不过没有坚持下来,所以我们成了芸芸众生,李嘉诚成了首富。说穿了,真理都是朴素的。李嘉诚是华人首富,从上世纪五十年代经商以来,从未失手,他的经商、为人有什么独到之处呢?新华文摘曾刊登了《全球商业》采访团队一行六人采访李嘉诚的经过,读后令人回味无穷。李嘉诚认为任何事业均要考量自己的能力才能平衡风险,一帆风顺是不可能的。世上无常胜将军,所以在风平浪静之时,好好计划未来,仔细研究可能出现的意外及解决办法。做任何事关键在于做足准备工作,量力而为,平衡风险。李嘉诚平时会不停研究每个项目要面对可能发生的坏情况下出现的问题,所以往往花90%考虑失败。要避免失败,就要了解细节,掌握资讯,这样就能在事前防御危机的发生。他认为不管做什么大事,要成功有三个原则,其中之一就是要道德高尚,作为团队领袖,应开明公平,宽宏大量,承认每个人的尊严和创造的能力,使整个团队与你相处感到快乐。
李嘉诚为人低调,生活简朴而勤勉,一只港币千元的精工表已伴随主人十年,而且永远拨快二十分钟,以提醒自己准时、惜时。一如他的为人,李嘉诚的办公室也是简单朴素,不带个人感情,几乎看不出李嘉诚个人的痕迹。他的桌上不会留纸,保持了今日事今日毕的习惯,唯有身后的六部电话和桌上的两台电脑呈示了一个亿万富翁的忙碌。办公室的墙上有三幅真迹字画,分别为张大千、八大山人的画,第三幅是名家手写左宗棠诗句:“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择高处立,寻平处住,向宽处行。”个中意味,值得深思。李嘉诚非常重视人生的快乐。他说,一个人通过自身的努力,为自己和家庭,争取成就、建立幸福是非常重要的。然而,“取得成就”和“真正成功”是有天渊之别的。要做一个比成功更成功的人,拥有专长、技能、学历、人际网络或经验只是基本功,更重要的是确立你与众不同的特质和看世界的角度。思维单一的人也许只终生追求财富和满足于拥有权力,但人生意义是多狭隘和失诸平衡,一个一生能够肩负理想,承担抱负、以爱心为原则、热诚投入及活出价值观的人,他的生命却是无亡无尽的。“发愤忘食,乐以忘忧”是一种人生境界,李嘉诚先生达到了,所以他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