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成语词典》对该成语的解释是:冒犯尊长或地位高的人,搞叛逆活动。春秋时期,孔子带领弟子周游列国碰壁后,在冉求的帮助下,终于回到了父母之邦鲁国,他与季康子是不相为谋。于是专心著述,编辑整理《诗》《书》《礼》《乐》,用自己的观点撰写《春秋》,他认为乱臣贼子看了此书再也不敢犯上作乱了。这个故事出自《论语·学而》,原文是,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有子姓有,名若,鲁人,孔子弟子,小孔子三十三岁。孝弟,善事父母兄长。弟,音tì,同“悌”。有子,勉人力行孝悌之德,认为孝悌是为仁的根本。有子说,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尽心尽力侍奉父母,与兄长相处又和谐,这样的人很少有犯上的。一个不好犯上的人,偏偏喜欢作乱,没听说过这样的事。君子专心致力于基本工作,循规蹈矩,不致有冒犯的举动和暴戾的倾向,根本树立了,实践仁的途径由此就产生了。
这里的本,指孝悌。孝悌,是实践仁德的根本。仁道宽广,有子使人致力实践孝悌之德,就是要人们从切近处把握实践仁德的方法;如此,天理本心自然日益洋溢于生命之中。实践孝悌之德,心性必然纯和温厚。日常生活中,侍奉父母,或与兄长相处,言行举止也自然循规蹈矩,合情合理,而这就是君子了,否则就是小人。让我们看看《左传》中郑伯克段于鄢的故事。郑庄公的母亲武姜生他时吓昏过去,生下来后她也醒了,因而就叫婴儿为“寤生”,一开始就很厌恶他。后来她又生了小儿子共叔段,特别喜欢段,一心想立段为世子,多次向郑武公请求,武公不答应。等到庄公继承了君位,武姜就请求封段于制邑,庄公说:“制邑地势险要,过去虢叔就死在那里,不便分封给他,其他地方唯命是从。”武姜请求把京邑封段,庄公答应了,叫他住在那里,称为京城大叔。大叔招兵买马,积草囤粮,制造武器,积极准备入侵夺权。
虽然祭仲、子封等大臣一再劝庄公采取制裁行动,庄公都没答应,并说:“多行不义必自毙,对国君不忠,对兄长不悌,决没有好结果。”庄公听说大叔将要偷袭郑国,母亲也将替弟弟打开城门,以为内应,便派子封率领二百辆战车去征讨京城。京城的人也背叛大叔,大叔逃跑到鄢,庄公又追到鄢去征讨他,大叔便逃到共国去了。鲁国史书为什么写“郑伯克段于鄢”呢?因为段的所作所为不像个做弟弟的,所以不说“弟”;像是两个敌国的君主打仗,所以叫做“克”;直称庄公为“郑伯”,是讽刺他没有尽到教育的责任。这就是春秋笔法!一个“克”字,兄弟如仇敌之情可知矣。庄公便把武姜安置于城颖,并发誓说:“不到黄泉,不再见面。”但不久又后悔了。颖考叔是在颖谷主管疆界的官,听到这件事,去给庄公进献物品。庄公要他一起吃饭,他吃时把肉留着,庄公问他,他回答说:“我家有老娘,孝敬她的食物都吃过了,就是没吃过国君的食物,请您让我把肉带回去献给母亲。
”庄公听后凄然道:“你有母亲可献食物,我独没有啊!”颖考叔说:“敢问这是怎么一回事?”庄公说明了缘由,并告诉了他自己很后悔。颖考叔回答说:“您何必为这件事情忧虑呢?如果挖地见到了泉水,再打一条地道在里边见面,谁会说您违背了誓言呢?”庄公照着颖考叔的话去办,母子遂和好如初。一母二子本该和睦融融共享天伦之乐的,可他们都背离了大道走到斜路上去。做母亲的应该慈爱为怀,不该厌恶一个儿子而喜欢另一个儿子,更不应该帮助喜欢的儿子去攻打不喜欢的儿子,引起兄弟间的战争。做臣的要忠于君,为弟的要悌于兄,段不忠不悌,阴谋篡位,其失败是可想而知的,他统治的人民都反叛他。而庄公作为一国之君,又是兄长,应该预防和提前制止弟弟的行径,以血肉亲情感化他,不应该听之任之,最后派军队去消灭他。即使对母亲不满,也不能发誓与母亲终生不见。乌鸦反哺羊跪乳,不孝敬母亲还不如禽兽呢。虽然庄公背离了孝悌之大道,好在还没有滑出太远。
儒家认为孝悌是做人的根本,孝是子女对于父母的深情回报;扩而言之,臣忠于君,学生敬先生都是大孝,孝主要是下辈下级之于上辈上级的关系,纵向而言的。悌是弟弟妹妹对哥哥姐姐的敬爱谦让;扩而言之,对朋友、伙伴、同事、战友、同学等都要悌,悌是平辈平级的关系,横向而言的。孝悌是最基本的仁爱,连对自己家里人都不孝悌了,自然也不会忠君爱友了,几于禽兽矣!大道本来很平坦,而人们却喜欢走小路,也就是俗语所谓“大路不走走小路”的意思,人领着他不走,鬼领着溜溜的。不管是修身、办事、治理国家都要走康庄大道,不要走偏僻小路、邪道捷径。
什么是常规大道呢?道家的大道是冲虚自然、清静无为、贵柔守雌、居下不争,儒家的大道是诚实仁爱、刚健有为、仁义礼乐、三纲五常。什么是小路呢?一切违背、偏离大道的便是。犯上作乱、弑父弑君就是小路,就是大逆不道。所以,涵养德行很重要,官员更应当重视孝悌之德。孟子说:“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人人亲爱他们的亲友,尊敬他们的长辈,而后天下太平。)又说:“尧舜之道,孝弟而已矣。”(尧和舜的治国之道,最根本的是推行孝道和悌道罢了)古圣先贤更是强调“以孝治天下”的治国理念。这些见解都说明了孝弟是为仁的根本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