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成语词典》对这个成语的解释是:揣度对方的话语,观察对方的脸色,以摸清其真实的意图。还有类似的成语叫”察颜观色“,意思是观察对方的脸色,以摸清其真实的意图。但两个成语的意思并不一样,”察言观色“形容观察别人说什么话时脸上流露出什么气色,以决定自己该怎样行动。有网友总结说:看一个男人的品味,要看他的袜子。看一个女人是否养尊处优,要看她的手。看一个人的心术,要看他的眼神。看一个人的身价,要看他的对手。看一个人的底牌,要看他身边的好友。看一个人的性格,要看他的字写得怎样。看一个人是否快乐,不要看笑容,要看清晨梦醒时的一刹那表情。看一个人的胸襟,要看他如何面对失败及被人出卖。看两个人的关系,要看发生意外时,另一方的紧张程度。”察言观色“这个成语出自《论语·子罕》,原文是,”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意思是说,怎样才是达呢?品质正直,遇事讲理,善于分析别人的言语,观察别人的颜色,从思想上愿意对别人退让。一次,孔子的学生子张问老师怎样才可叫通达。孔子没直接回答,而是先反问子张所说的”通达“是什么意思。
子张说:”在邦必闻,在家必闻。“意思是说在朝廷里必定有名声,在家也有名声。孔子道:”是闻也,非达也。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在邦必达,在家必达。“意思是说,仅有名声,并不是通达。真正的通达是:品质正直,懂礼义;善于观察别人讲话的脸色;常考虑如何谦恭待人,这种人在朝廷必定通达,在家里也必定通达。希腊神话里有这样一个故事:若被怪物三姐妹中的美杜莎看上一眼,立刻就会变成石头,说白了,这是将眼睛的威力神化了。从医学上来看,眼睛在人的五种感觉器官中是最敏锐的,大概占感觉领域的70%以上,因此,被称”五官之王“。孟子云:”存之人者,莫良于眸子,眸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降,胸中不正,则眸子眩。“从眼睛里流露出真心是理所当然的,”眼睛是心灵之窗“。眼睛看人的方法由来已久。人的个性是一成不变的,无论其修养功夫如何深远。俗语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很多做生意的人喜欢在收银台旁边放一尊财神爷,或一只招财猫,或一只咬着钱的蟾蜍,或一棵发财树,或一个大元宝,但不管放的是什么,目的都是一样的,就是希望能”招财进宝“。
事实上,最有效果的招财术,并不是这些有形的吉祥物,而是我们每个人都有的”一双眼睛“,当一个陌生的顾客推门进来,你如果能在一分钟内看清他的个性喜好、用钱观念的话,便能够投其所好,针对他的需求推销商品,自然财源广进。据说精明的生意人都懂得用眼睛招财,懂得察言观色,有人称之为察言观色招财术。一说察言观色,我就想起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关于刘姥姥”作诗“的一段描写。察言观色,你能清楚地看出各种人的形态:贾母这边说声”请“,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自己却鼓着腮帮子不语。众人先还发怔,后来一听,上上下下都哈哈大笑起来。湘云掌不住,一口茶都喷了出来。林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只叫”暖哟!“宝玉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的搂着宝玉叫”心肝“。王夫人笑着用手指着凤姐儿,却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撑不住,口里的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手里的茶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坐位,拉着他的奶母,叫”揉一揉肠子“。地下无一个不弯腰曲背,也有躲出去蹲着笑去的,也有忍着笑上来替他姐妹换衣裳的。独有凤姐、鸳鸯二人撑着,还只管让刘姥姥。
曹雪芹在这一段文字中,生动描绘了人在笑时的各种体态表现。言辞能透露一个人的品格,表情眼神能让我们窥测他人内心,衣着、坐姿、手势也会在毫无知觉之中出卖它们的主人。言谈能告诉你一个人的地位、性格、品质及至流露内心情绪,因此善听弦外之音是”察言“的关键所在。如果说观色犹如察看天气,那么看一个的脸色应如”看云识天气“般,有很深的学问,因为不是所有人所有时间和场合都能喜怒形于色,相反是”笑在脸上,哭在心里“。察言观色是一切人情往来中操纵自如的基本技术,也是现在人在交际、公关中的重要礼节课,现在不是流行职场培训吗?其实,所有的培训课程都离开”察言观色“这四个字。我举个反面的例子:从前,有一个举人经过三科,又参加候选,得了一个山东某县县令的职位。第一次去拜见上司,想不出该说什么话。沉默了一会儿,忽然问道:”大人尊姓?“这位上司很吃惊,勉强说了姓某。县令低头想了很久,说:”大人的姓,百家姓中所没有。“上司更加惊异,说:”我是旗人,贵县不知道吗?“县令又站起来,说:”大人在哪一旗?“上司说:”正红旗。
“县令说:”正黄旗最好,大人怎么不在正黄旗呢?“上司勃然大怒,问:”贵县是哪一省的人?“县令说:”广西。“上司说:”广东最好,你为什么不在广东?“县令吃了一惊,这才发现上司满脸怒气,赶快走了出去。第二天,上司令他回去,去学校任职。究其原因,便是不会察言观色。心理学家发现,人类至少有六种与生俱来的原始面部表情:喜悦、悲伤、厌恶、愤怒、惊讶、恐惧。通常在两岁之前,我们就已经能够用相同的脸部表情来表达这些原始情绪(即使一个小孩又盲又哑,仍旧会有这些情绪表情)。而你我”看脸色“的功力也是自幼就养成的,在四五岁时,我们就能辨认一半的面部表情,而到了六岁左右,看脸色的正确度就达到了75%,很神奇吧?!由此可见,察言观色几乎就是人的本能。子曰:”不知言,无以知人也。“意思是,孔子说,如果一个人不能弄清楚别人说话的真正含义,那么他就不能真正地了解别人,也无法领会别人的意图。现代人爱说”沟通“这个词,想把工作搞好,你就得必须学会沟通,尤其是与领导沟通,否则你干得再好,领导也不一定认可你。而沟通的第一步,就是孔子所说的”察言“。察言,是识人的关键。
一个人的言辞能透露他的品格,通过对方的言谈你能了解他的地位、性格、品质以及内心情绪。因此,领会弦外之音是”察言“的关键所在。观色,有如”看云识天气“,从对方的表情、面相、打扮、动作以及看似不经意的行为,敏锐细致地观察,可在第一时间掌握对方的意图,了解对方的内心世界,从而随机应变,做出正确的反应。例如,有些职员不满主管的言行,只是敢怒不敢言,只好故意装出一副面无表情的样子,显得毫不在乎。但是,其实他内心的不满很强烈,如果你这时仔细地观察他的面孔,会发现他的脸色不对劲。
”察言“,可不能仅仅理解为观察对方说了什么,还要了解他的肢体语言、身份背景、说话的语境,等等。总之,要会察言观色。中国人说话是很有艺术的,很含蓄的,当领导说,我让你改变一下目前的工作思路,不是说你现在做得不好,而是让你精益求精,做得更好。其实,领导的真正含义还是对你的工作不够满意,如此而已。说话的内容,尤其是在开会的时候说的话,听起来都冠冕堂皇,但会听的,还要分析这番话背后的意思。比如孔子去见齐景公,景公不喜欢孔子,但是不直接说,一会儿说没有合适的位子,一会儿说自己老了,不适合实行新政。孔子听了,知道景公在找借口,很快他就主动离开了齐国。